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5年共出现多次明显的天气过程,利用鹤山实况资料及ACAR资料,分别分析了20134年冬季~2005年初春的干旱、20134年底~2005年初冷害、6月洪涝、7月高温等比较有代表性的天气过程及环流特征,同时简述了2005年天气概况。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常规资料,对2001年8月5~6日浙江舟山等地的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发现:前期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其南侧的偏东气流为暴雨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北面西风槽携带弱冷空气侵入热带低压环流残体,使对流强烈发展,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中小尺度系统发展,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 相似文献
3.
针对1998年7月大连一次全区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运用有关资料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主要是蒙古低涡底部的西风急流和副高后部低空西南急流耦合作用的结果。高空急流在引导低涡东移的同时携带冷空气下沉。为暴雨的产生起到启动作用;而低空急流的建立在抬升的同时输送大量的水汽、能量等。 相似文献
4.
5.
2004年秋季(9—10月)吉林省总的天气特点是气温特高,降水偏少,初霜略晚,大风次数少,日照时数多。季内共有5次冷空气活动,出现7次降水天气过程,是一个艳阳高照,温暖干燥的秋季。本文对出现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酷热天气的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盛夏酷热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有重要影响。通过对1951—1992年42年资料的统计,分析了洛阳市酷热天气的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结果表明,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偏北、偏东,西伯利亚阻高建立和维持,是酷热天气的重要环流背景。 相似文献
7.
8.
9.
2005年春季(3—5月)吉林省总的天气特点是气温略低,冷暖起伏较大,回暖时间接近常年:降水明显偏多,前春少雨,仲后春明显偏多,降水过程频繁且落区重复。第一场透雨偏早,终霜中西部略早,东南部略晚,大风、扬沙少。是一个冷暖变化剧烈,降水丰沛的春季。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81—2019年5—9月新疆105个国家基本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环流形势。结果表明:(1)1981—2019年新疆共出现100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6—8月,其中7月最多、8月次之、6月最少;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伊犁河谷平原地区、北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南疆塔里木盆地及东疆平原地区。(2)进入21世纪后,新疆高温天气过程发生次数呈增加趋势,强度明显增强;过程开始时间有提前趋势,结束时间有推后趋势;过程累计日数则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阶段性变化趋势。(3)造成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的500 hPa环流形势主要分为4类,分别为伊朗副高东伸型(占54.0%)、叠加型(占32.0%)、新疆脊型(占12.0%)、西太副高西伸型(占2.0%)。 相似文献
11.
利用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_V4.9),结合轨迹聚类法和气块追踪法,探讨1998年6月12日—8月27日期间长江流域强降雨的水汽输送轨迹、主要水汽源地及其水汽贡献,发现此次强降水过程的水汽源地主要为印度洋、孟加拉湾—南海和太平洋;不同降水阶段水汽输送轨迹、水汽源地存在差异。降水第一阶段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南海,水汽输送贡献为35%。降水第二阶段水汽主要由印度洋、孟加拉湾—南海和太平洋三个区域共同提供,水汽输送贡献分别为32%、28%和31%。降水第三阶段则是来自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南海的水汽输送占主导地位,它们对降水的水汽输送贡献分别为33%和41%。降水第四阶段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贡献为40%。强降水过程中大气环流的调整,导致了不同阶段水汽源地的变化及各源地水汽贡献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嫩江、松花江流域降水异常偏多和暴雨频繁发生的天气气候条件.指出导致1998年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的环流特征是鄂霍茨克阻塞高压偏强、少动,形成长时间维持的阻塞形势;这种形势阻挡西部移来的低压槽,使东北冷涡停留在110~120°E不能东移.之所以会连续出现暴雨、大暴雨,归纳起来有以下天气特点:①亚洲中高纬度地区阻塞形势异常稳定;②长时间受东北冷涡控制;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短时间北进,且与东亚阻塞高压同位相叠加,位置适中;④盛夏影响北方的季风短时强盛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四川省加密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FY-2G卫星TBB产品及NCEP/NCAR的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8月15—18日四川地区的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具有降水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夜雨特征明显等特征。高空影响槽东移叠加在低空低涡之上,为强降水过程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和天气尺度动力抬升条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稳定少动是强降水过程长时间维持的主要原因。孟加拉湾低涡槽前西南暖湿气流与副高外围偏南暖湿气流共同为此次强降水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中尺度对流系统强烈发展是造成强降水的主要原因,云图TBB≤-52℃的冷云区和TBB等值线梯度极大值区与强降水落区对应关系较好,可为强降水监测预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998 年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探究造成洪水的天气成因发现,阻塞形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详细地分析了1998 年6 ~8 月的几次阻塞过程,寻找引发洪水的阻塞形势特点,并把该年天气形势与1991 ~1998 年平均场进行对比,确定了1998 年与8 年平均值的偏差及特点。 相似文献
16.
利用实测资料和历史资料,采用天气学方法,对2002年6月天气概况及环流形势的演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环流形势异常,导致贵州6月降水量偏多,平均气温偏高。 相似文献
17.
对原始常规资料运用最优插值的方法,对2003年4月18日贵阳龙洞堡机场发生的一次强雷雨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客观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过程是在大尺度辐合环流背景下,由500hPa高空槽东移和地面冷锋过境而触发的,贵阳地区持续的高温和西南低空急流水汽输送,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和充沛的水汽条件,而垂直风的切变则使得对流发展更加旺盛,过程持续的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8.
一次秋风天气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运用实况资料和数值预报资料 ,分析和总结了 2 0 0 2年 8月 8~ 16日影响我省的秋风天气。着重于对与此次秋风天气预报直接相关的数值预报 850hPa温度场预报和两种数值预报物理量 (水汽通量对水汽输送的预报及散度场对垂直运动的预报 )作出分析解释 ,从而检验了数值预报对秋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江西省83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应用小波分析、Butterworth带通滤波器分析了江西汛期典型旱涝年降水和大气的低频振荡特征。结果表明:1)江西汛期降水涝年、旱年都存在30—60 d的主要周期,涝年低频振荡的强度较旱年更强。2)涝年、旱年低频周期的峰值位相环流存在显著差异:涝年,对流层低层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存在的低频反气旋使西南气流有利于水汽向北输送,在对流层高层中纬度地区存在低频气旋和低频反气旋对,南亚高压脊线位置偏南,对应在江西地区的整个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有低频的上升运动;旱年滤波场上形势与涝年有明显的差异。3)典型涝年、旱年低频振荡的传播特征存在差异:旱年最明显振荡中心位置较涝年偏北,且振幅较涝年偏小;涝年、旱年低频涡度都存在西传特征,但旱年西传区域仅局限于115°E以东区域,而涝年则可以西传至100°E附近区域。4)涝年汛期有明显的水汽低频波列活动过程,而旱年未出现明显的水汽低频振荡传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