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基于日本KiK-Net,K-Net台网及汶川地震中6 000余条浅壳与上地幔地震竖向加速度记录,分场地类型建立了包含阻尼比和谱周期两个参数的阻尼修正系数模型,用以调整无震级和震源距信息的设计谱。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对阻尼修正系数对数值及阻尼比对数值的三次多项式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模型表达式,基于随机效应模型对阻尼修正系数模型的残差及残差的标准差进行分离,分析震源、路径以及场地效应对模型误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阻尼长周期震源效应引起的残差大于其他效应引起的残差;场地效应引起的残差小于其他效应引起的残差。对模型残差的标准差及阻尼比对数值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易于计算模型残差的标准差。  相似文献   

2.
对日本K-net和KiK-net台网中6 466条浅壳与上地幔地震动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考虑四种场地类别分别建立了浅壳与上地幔地震的加速度谱阻尼修正系数模型,并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将模型总残差分离为事件间残差、事件内残差(分为场地间残差和场地内残差),计算其相应的标准差,探究地震震源、路径、场地等因素对模型误差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实际计算值,其随机误差整体随谱周期和阻尼比的增大而增大;震源效应导致的随机误差在谱周期小于2.0 s时小于其它效应;在大部分谱周期上,场地效应导致的随机误差小于路径效应及其它效应;事件间残差与震源和震源深度显著相关,场地内残差与震源距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基于日本K-NET和KiK-net台网中4695条俯冲板内地震记录的竖向分量,建立了位移谱阻尼修正系数(DMF)模型.采用基于场地周期的场地分类方法,并通过固定效应法推导出模型系数.该DMF模型考虑了谱周期、阻尼比和场地条件的影响,可以用来调整与震源和距离无关的设计反应谱.利用阻尼比对数的二次方程式对原数据进行拟合回归...  相似文献   

4.
基于日本K-NET和KiK-net台网的4695条俯冲带板内地震记录,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阻尼修正系数(DMF)的几何均值进行关于阻尼比和谱周期的回归拟合,分场地类别建立了考虑阻尼比和谱周期的竖向加速度谱DMF模型.为探究震源、路径和场地效应对该模型残差分布的影响,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将残差分离得到各类残差及相应的残差标准差,...  相似文献   

5.
6.
我国台湾省和南海东部地区处于地质构造复杂和地震频发的俯冲带区域,这一地区的结构抗震设计影响着该地区的开发建设进程。为建立适用于该地区的俯冲带板间地震竖向加速度谱的阻尼修正系数模型,本文选用日本K-NET与KiK-net台网的3 552条俯冲带板间地震记录,分四类场地建立以阻尼比和谱周期为参数的阻尼修正系数模型,并分析其它未纳入模型的参数对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阻尼比对数的三次多项式表达式即可实现良好拟合;模型在短周期内的误差主要受场地效应与路径效应影响,在长周期和高阻尼比时误差主要受震源效应影响;分场地建立阻尼修正系数模型可有效降低场地效应产生的误差。本文的研究成果可用于求解俯冲带地区无震源效应与路径效应的竖向设计反应谱。  相似文献   

7.
基于日本K-net和Kik-net台站的俯冲带地区板间地震的数据,分SCⅠ~SCⅣ四种场地分别建立了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阻尼修正系数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拟合,拟合公式采用对数三次项提高拟合精度。通过统计检验和残差分析,验证模型的拟合效果。研究表明:低于5%与高于5%阻尼比的阻尼修正系数变化趋势差异明显,分别在周期点0.3~0.5s区间达到极大值和极小值;不同场地类别的阻尼修正系数统计上显著不同,建立不同场地类别的模型是必要的;模型残差的标准差分布在0.012~0.712之间,建立的阻尼修正系数模型较好的拟合了阻尼修正系数随谱周期和阻尼比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日本KiK-Net、K-Net地震台网和太平洋地震工程中心(PEER)的14 713条地震动记录,比较了俯冲带地区浅壳上地幔地震、板内地震和板间地震的水平向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阻尼修正系数(DMF)和位移反应谱阻尼修正系数(DMF)的差异,并进行了5%置信水平下的假设检验,探究了俯冲带地区不同地震类型对DMF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大多数谱周期,不同地震类型的DMF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在低阻尼比中短周期时,加速度谱DMF和位移谱DMF基本相同;在高阻尼比长周期时,不同地震类型的加速度谱DMF差异大于位移谱DMF差异。研究表明:俯冲带地震水平向地震动DMF需要考虑不同地震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日本K-NET和KiK-net强震台网获取的7635条浅壳和上地幔地震记录的统计分析,考虑阻尼比,谱周期点及场地类别的影响,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竖向位移谱阻尼修正系数模型,并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分离出模型残差及其标准差,探究各参数对模型随机误差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一个简单的阻尼比对数的二次式能很好的模拟阻尼比的影响;模型事件间残差与震级显著相关,事件内残差与震源距离的相关性较大;在周期0.6 s前,震源效应引起的随机误差小于其他效应引起的随机误差,但0.6 s后,场地效应引起的随机误差较其他效应引起的随机误差小;在整个周期上,路径效应与其他效应引起的随机误差占比大。文中的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调整不考虑震源及震源距的设计反应谱。  相似文献   

11.
Damping modification factors (DMF) are used in modern seismic codes to adjust elastic response spectral values corresponding to 5% of viscous damping to other higher or lower damping levels. This paper presents a simple and effective procedure to estimate DMF for single‐degree‐of‐freedom systems. Empirical expressions are proposed for displacement,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a, where four types of soil conditions, from hard rock to soft soil are considered. This study also examine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influence of artificial earthquakes on DMF. Furthermore, natural near‐fault and far‐fault seismic ground motions are considered where it is testified that the fault distance has no impact on DMF. Finally, it confirms that, in contrast to the considerations of many seismic codes, DMF are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period of structural vibration while there are significant problems of using the same modification factor to estimate maximum displacement, velocity and seismic forces.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俯冲带地区竖向地震动的阻尼修正系数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俯冲带地区的板块构造复杂,俯冲带地区的地震可划分为浅壳上地幔地震、板内地震和板间地震3种类型。为研究不同类型俯冲带地震的竖向地震动阻尼修正系数间是否具有显著差异而需要分别建立不同的阻尼修正系数模型,采用日本俯冲带地区的地震动数据,通过假设检验和构造差异指标的方式对不同类型地震的竖向加速度和位移反应谱的阻尼修正系数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地震类型的竖向地震动阻尼修正系数在众多谱周期上存在统计意义和工程实际意义上的显著差异。该研究表明:研究俯冲带地区竖向地震动阻尼修正系数时需要考虑地震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