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造山带地质· 造山带与造山作用及其研究的新起点张国伟 ,董云鹏 ,姚安平 (1 )  ……………………·环境地质· 对荒漠化综合研究中一些基本问题的初步探讨…王 岷 ,岳乐平 ,李智佩 ,聂浩刚 (1 0 )   新疆煤田火烧区特征及其勘探灭火问题探讨张秀山 (1 8)  ………………………………·资源地质· 马鞍桥微细浸染型 (沉积岩容矿 )金矿床 (体 )快速定位预测研究    …………………李福东 ,邹湘华 ,高纪璞 ,陆 瑶 ,张月红 (2 7)  …………………………………………·盆地研究· 青海玉树囊谦第三纪盆地岩相古地理研究王世…  相似文献   

2.
理论研究达拉松成矿岩浆体系(地质、地球化学和矿化的某些特征)……………………。队只·hpl。。l(2·1,3·1)中心式构造岩浆格架中金矿床的成因模式—……………………,,…………………………··王德生译(2·8)华北陆台北缘太古宙地体中花岗质岩浆活动与金矿成矿………………………………………彭晓亮门·9)高级变质作用与金矿床形成关系探讨(以内蒙古乌拉山金矿床为例)………………………郎殿有(3·16)地质·矿床剪切带中应变石英脉形成机制探讨——以内蒙古乌拉山金矿为例…………………郎殿有白秀芹门·l)广西古袍花岗斑岩…  相似文献   

3.
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谱新篇 ——庆祝《地质科技情报》创刊 2 0周年 (4- I)…………·基础地质·苏北东海地区超高压变质带内的斜卧褶皱 索书田 钟增球 周汉文 (2 - 1)…………………………赣北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低变质强变形行为与格林威尔 期造山作用秦松贤 章泽军 张 志   ……………赵温霞 蔡雄飞 顾延生 (2 - 8)中扬子区海相沉积盆地性质研究…周 雁 王成善   陈洪德 王正元 梁西文 文可东 (2 - 13)新疆沙尔布尔山卡拉岗组火山岩岩石化学及其构造 环境分析木合尔塔·扎日 张旺生 韩春名 (2 - 19)……试论百色手…  相似文献   

4.
为我国古地理学的持续发展和创新而奋斗——《古地理学报》创刊词……………………·冯增昭(l—l)遗迹化石的古环境和古地理意义………………………………·、……………………………·杨式薄(l—7)广西来宾一合山一带晚二叠世海底扇浊积岩相……………………………………··邵龙义张鹏飞(l——20)秦岭造山带泥盆纪的沉积体系与古地理格局演化、…………·、…梅志超孟庆任崔智林屈红军门一32)东昆仑中段奥陶系硅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大地构造环境判别………………·、…·王东安陈瑞君门一41)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5.
张宏福  于红 《地球科学》2019,44(4):1057-1066
造山带橄榄岩不仅是地幔地球化学,而且是造山带形成与演化过程研究的主要对象.造山带橄榄岩主要有3种类型:(1)阿尔卑斯型橄榄岩,即岩石圈地幔构造-热侵位就位于造山带浅部地壳的橄榄岩;(2)前期层状基性-超基性堆晶岩经俯冲变质形成的橄榄岩;(3)蛇绿岩型橄榄岩.松树沟糜棱岩化橄榄岩及其相关高级变质岩详细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这些橄榄岩记录了洋岩石圈形成到角闪岩相变质的全过程.即1 000~800 Ma洋岩石圈形成阶段,主要形成纯橄岩; < 800~500 Ma洋-陆转换即陆岩石圈演化阶段,岩石圈被交代形成大量方辉橄榄岩;500~480 Ma快速深俯冲和榴辉岩相变质阶段;460~335 Ma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此阶段在松树沟橄榄岩中形成大量富镁的直闪石类矿物,包括透闪石、阳起石和镁闪石.由此可见,蛇绿岩型造山带橄榄岩能够记录造山带形成与演化的全过程,通常会经历4个形成和演化阶段:(1)洋岩石圈(蛇绿岩)形成阶段,形成纯榄岩;(2)洋-陆转换阶段,陆岩石圈演化阶段,岩石圈受交代形成方辉橄榄岩;(3)岩石圈深俯冲,榴辉岩相变质;(4)俯冲板片抬升至角闪岩相时退变质,此时在橄榄岩中形成富镁的直闪石类矿物.不同造山带中蛇绿岩型橄榄岩的区别可能只是俯冲深度和退变质程度不同而已.最后,蛇绿岩一定要强调是什么时代的蛇绿岩.同时,造山带进变质作用产物经常会被后期抬升过程中退变质作用彻底改造,这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造山带地质·南秦岭山柞旬—安康地区的两次逆冲推覆和 型造山带基本特征   ………………  杨志华 ,朱志军 ,王北颖 ,周美夫 ,赵太平 ,苏生瑞 ,张虹波 ,赵晓宁 ( 1 )  ………造山带与沉积盆地的耦合——以青藏高原周边造山带与盆地为例   ………………  刘德民 ,李德威 ( 1 5)  ……………………………………………………………甘肃北山平头山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刘明强 ,党引业 ,龚全胜 ( 2 2 )  ……………·盆地研究·松辽盆地徐家围子裂陷式盆地的层序发育特点赵国连 ,何顺利 ( 2 8)  ……………云南富宁地区早石炭…  相似文献   

7.
滕霞  张建新 《岩石学报》2020,36(10):2963-2982
超高温(≥900℃)变质作用发生在自太古代以来的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目前极可能也正发生在青藏高原地壳深部。同时,它也是以冈瓦纳为代表的超大陆在最终拼合时的显著标识,这一关联指示了超高温变质作用与碰撞造山带的密切关系。本文总结了东冈瓦纳内与泛非造山作用有关的典型超高温变质岩的分布、岩石学特征、峰期变质条件、P-T轨迹及形成时代,并简要介绍我们在柴达木地块西段新识别出的泛非期超高温变质作用的基本特征。结合东冈瓦纳超高温变质作用特征和造山带热模拟研究的新进展,本文获得以东冈瓦纳超高温变质作用为代表的碰撞造山带超高温变质作用的几点认识:1)东冈瓦纳麻粒岩地块中的超高温变质岩和普通麻粒岩记录了相似的变质年龄、P-T轨迹以及呈过渡变化的峰期温度,两者可能是同一构造事件的产物,共同组成一个高温-超高温变质岩单元;2)超高温变质作用在东冈瓦纳内部持续了至少超过30Myr,但未见呈大规模的同期或近同期基性岩岩浆出露,指示此处需要的长期热源不是地幔来源岩浆;3)虽然数值模拟能成功呈现加厚地壳被放射元素衰变热加热至超高温条件的情况,且加热及持续时间与东冈瓦纳超高温变质约束的结果相当,但是模拟中需要的高生热值暗示,在自然界中,完全只靠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或许不能让碰撞造山带内达到超高温条件;4)碰撞造山带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演化,这一过程中,造山带内地壳不太可能同时达到超高温变质条件,这一特征可能反映在P-T-t轨迹的差异上,对这些轨迹的系统研究有助于对超高温变质作用的构造-热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地质论评》2002,48(6):659-663
第1期滇中鱼坝村组的建立及陆相侏罗系底界···························……庞其清方晓思张子雄李永安李佩贤程政武(l)南天山造山带中段古生界构造地层研究新进展······························……张传恒周洪瑞刘本培李红生王训练(9)大别造山带地壳泊松比结构与超高压变质带—来自宽角反射与近垂直反射剖面的启示 ’‘”’‘.””””””””’‘”””””””’‘”“’“’““·’‘·‘二’····················……李英康董树文张中杰高锐卢德源(15…  相似文献   

9.
造山带中的高级变质岩是研究造山带形成和演化历史的重要窗口.西秦岭北缘秦岭杂岩主要由正片麻岩、副片麻岩、少量变基性岩(基性麻粒岩)和大理岩组成.岩相学、矿物化学和相平衡模拟结果表明副片麻岩经历了3个变质演化阶段:(1)进变质阶段,以石榴子石核部包裹细粒片状黑云母和大小不等的石英为代表;(2)峰期变质阶段,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斜长石+钾长石+夕线石+黑云母+金红石+石英.石榴子石变斑晶幔部成分在视剖面图上确定出峰期温压条件为T=793~803 ℃,P=8.8~9.5 kbar;(3)降温降压的退变质阶段,主要由石榴子石的最边部及后期斜长石记录.结合已有研究资料,表明西秦岭北缘秦岭杂岩可能经历了早古生代晚期与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的变质作用与深熔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沿中央造山带存在一条巨大的超高压变质带,其西起阿尔金-祁连,往东经秦岭,延至大别苏鲁,全长超过4000 km.柴北缘片麻岩中含柯石英锆石的SIMS离子探针原位微区U-Pb定年获得超高压变质年龄452±1 3.8 Ma,锆石的退变质年龄419±6.7 Ma.SHRIMP U-Pb定年获得秦岭含金刚石片麻岩中锆石的下交点年龄502±45 Ma,上交点年龄1545±100Ma,认为前者代表超高压变质年龄,后者为原岩岩浆锆石年龄;获得榴辉岩锆石的上交点年龄1381±82 Ma和下交点493±170 Ma,认为上交点代表榴辉岩原岩年龄,下交点代表超高压变质年龄;获得江苏东海县青龙山榴辉岩含柯石英等超高压矿物锆石的年龄为441±9 Ma,449±9 Ma,和442±9Ma,平均444±9 Ma,核部含斜长石+磷灰石锆石年龄为761±13 Ma,认为前者代表超高压变质年龄,后者代表榴辉岩原岩结晶年龄.认为中国中部沿中央造山带中存在两期超高压变质作用,第一期为加里东期,第二期为印支期,两期超高压变质事件在时空分布方面是不同的,加里东期超高压变质事件由西部阿尔金-柴北缘延至东部大别-苏鲁,印支期超高压变质事件没有在大别以西发现.认为中央造山带应是一个多期活动的造山带,较早形成罗德尼亚大陆的格林威尔造山运动可能留下了10亿年左右的构造岩浆事件记录,如中央造山带中大量10亿年左右的花岗岩及基性超基性岩类;罗德尼亚大陆之后第一次裂解作用可能发生在8亿年左右;其后早古生代加里东期的洋盆裂开,蛇绿岩和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大量出现是一次十分强烈的板块构造事件,从东到西,沿中央造山带均有分布;加里东期造山事件之后印支期沿该造山带又有一次大的板块裂解和俯冲碰撞作用,表现在勉略蛇绿岩洋壳及大别-苏鲁印支期超高压变质带的存在.中央造山带保留和记录了多期裂解、会聚事件,通过对其解剖,不仅可以认识中国大地构造格局和演化,并由此理解全球的大陆漂移、一系列大裂解和大会聚等重大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11.
Brown  M 李三忠 《世界地质》1994,13(4):19-29
Barrow(1893)提出了三个重要观点:(l)关键性指示矿物的应用可确定变质带并推断区域变质作用的空间特征;(2)递增变质作用的概念;(3)热岩浆平流可能是区域变质作用的一个起因,这些都加深了对变质作用过程的理解。本文通过回顾我们对变质岩石PTt轨迹得出的造山带动态演化的认识,以及考虑到造山带内不同类型区域变质作用的可能起因,来进一步探讨这些论题。通过峰值温度和压力的相对时间关系,对区域变质岩石可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基本造山带类型。以顺时针PT轨迹为特征的造山带在达到峰值温度前获得峰值压力,变质峰期一般滞后于带内早期变形,高于“正常”传导热流的附加热与超覆量有关。相反,以逆时针PT轨迹为特征的造山带在获得峰值压力前达到峰值温度,变质峰期一般先于带内早期变形或与之同时,高于“正常”传导热流的附加热与深成任人体的就位有关。用于确定PTt轨迹的手段有:变斑晶及反应结构中矿物包裹体序列的应用、温压计、流体包体的应用、诸如Gibbs方法的热力学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测年、裂变径迹研究和数字模拟。在合适的岩石中,我们可利用特定矿物共生组合来确定单条PTt轨迹,并且同—造山带内的一套PTt轨迹使我们能够解释变质作用动态演化过  相似文献   

12.
前言板块接触线的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发生在岩石圈板块的边界上.岩石圈板块相向对流的接触处是造山所在.在造山带中出现的大面积的变质作用曾经称为区域变质作用.产在造山带中常呈条带分布的区域变质岩石,称为变质带.许多对受不同压力和温度变质矿物的认识,是来自对区域变质岩石和变质带的详细岩石研究.区域变质作用的研究对造山构造发展过程提供  相似文献   

13.
皖浙赣交界莲花山岩体位处扬子板块东南缘,即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结合带之东段(江南造山带东段北缘).该岩体侵入于新元古代末期的上墅组(赣东北),岩性主要为正长花岗岩及花斑岩,后期因变质变形作用而发生面理化并具有绿片岩相浅变质矿物组合.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莲花山花岗岩很有可能为形成于大陆边缘后造山环境的A2型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岩体年龄为878±70 Ma,为晋宁晚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期一页)为庆祝(地质与勘探)创刊40周年,朱光亚、周光召、刘淇、宋瑞祥、徐冠华、徐大拴、涂光炽题词…··,……(1—l)总结经验开拓前进——祝贺(地质与勘探)创刊40周年………··。……·。,……(··,………………··邢新田(1—8)任重道诬………………………………………··、………………………二……………………··,………··张棍霖门一9)贺词二…………………,………………·、………………‘·。、…··,··。…··、……………………·。…………·田万木(1—9)敬业奉献再创佳绩——祝贺(地质与勘探》创刊40…  相似文献   

15.
文飞  田忠华  刘平华  向华 《地球科学》2020,45(9):3403-3419
巴罗式递增变质带能为地壳增厚及造山作用带来全新的认识.为了解辽东半岛北辽河群浪子山组内巴罗式变质带的野外分布和变质特征,对本溪地区连山关-祁家堡巴罗式变质带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工作.野外填图表明,浪子山组巴罗式变质带由南向北可以分为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带和蓝晶石带.岩相学研究表明,蓝晶石带的蓝晶十字石榴云母片岩保存了3阶段的矿物组合:(1)进变质阶段(M1)矿物组合为Pl+Qz+Ms+Bt+Ctd+Chl±Grt;(2)峰期变质阶段(M2)以Ky+St+Grt+Bt+Ms+Qz+Pl+Ilm为特征;(3)退变质阶段以毛发状的矽线石(M3-1)和变斑晶边缘或裂隙处生长的绿泥石和绢云母为特征(M3-2).相平衡模拟表明,蓝晶十字石榴云母片岩所经历的进变质和峰期变质温压条件分别为~440℃/~3.7 kbar,~670℃/~7.9 kbar,具有典型的顺时针P-T轨迹.变质锆石U-Pb定年结果得到蓝晶十字石榴云母片岩经历了~1.96 Ga的峰期变质作用;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于2 631~2 020 Ma,浪子山组蓝晶十字石榴云母片岩碎屑物源可能来自于太古宙基底(~2.5 Ga)和2.2~2.1 Ga的岩浆岩.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表明,浪子山组巴罗式变质带所记录的P-T-t轨迹以及大量的逆冲推覆构造揭示了胶-辽-吉带在~1.96 Ga经历了与造山作用相关的地壳增厚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央造山带东段岩石圈的构造格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文采 《中国地质》2005,32(2):299-309
笔者讨论了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地球物理调查剖面及相关地球物理成果。分析大别—苏鲁地体的深部地质构造与岩石圈主要特征,并与东秦岭地区前人的探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认为,中央造山带东段的地壳构造反映了扬子克拉通向北的陆内深俯冲作用。陆壳俯冲的角度在20°~30°之间,由于角度较缓,中央造山带东段发育了开阔的后陆盆地,其下方基底构造仍保留有造山带板块会聚的特征。造山带核部上中地壳存在着规模很大的岩浆岩体的显示,与造山期后的地质作用有关。大别—苏鲁的早中生代超高压变质带在东秦岭可能仍埋藏在地壳深处,不会出露于地表。  相似文献   

17.
〔以栏目、标题、作者、期、页顺序排列).矿物岩石滇西澜沧变质带中白云毋b。值特征及其多期变质作用意义··················……赵靖钟大香王毅(1)1黄陵断隆北部太古界花岗岩一绿岩地体的发现···························。········……富公勤表海华李世麟(l巧皖南东至金矿化域中载金硫化物的非平衡性研究······················……t’’····················……杨书桐(l)14渗〔东磷矿床中粘土矿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地质·矿床 十平钢广床成矿地球比学及成因分析—……………………………………··—…………·’·’··‘··’‘··’…·—…·—’…一 何 江(1·1) 抱板主广带金矿床地质特枉和成广规律—…………………………………………………··—…·—……………··奏 联g(1·8) 反中臼山盐岩中仍锌r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研究—·,…………………………………··。……………………··秦问失(1·14) 滇卧桂区中三鳖世安尼们浊农岩做相划分与二矿关系—…………………………………………………………·杨成查(二·23) 广东区域构造及与便…  相似文献   

19.
董汉文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52002-2022052002
大陆碰撞造山带的造山过程是通过“变形—变质—深熔”自组织系统的高度耦合和时空上演化来实现的。因此,对经过强烈抬升的造山带核部的变形—变质—深熔作用的“三位一体”研究,为认识碰撞造山带的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笔者系统总结了大陆碰撞造山带内的变形和变质作用与深熔作用的研究进展,梳理了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在变形—变质作用和深熔作用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讨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董汉文 《地质论评》2022,68(4):1191-1201
大陆碰撞造山带的造山过程是通过“变形—变质—深熔”自组织系统的高度耦合和时空上演化来实现的。因此,对经过强烈抬升的造山带核部的变形—变质—深熔作用的“三位一体”研究,为认识碰撞造山带的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笔者系统总结了大陆碰撞造山带内的变形和变质作用与深熔作用的研究进展,梳理了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在变形—变质作用和深熔作用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讨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