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5 毫秒
1.
农业区位是人文地理当中的重要内容,历来是教学和学习的重点;在高考考纲中就明确要求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具体还要求学生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分析影响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与限制区位因素、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运用农业区位分析的一般原则,分析具体区域的农业区位因素,掌握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那么,如何突破农业区位重难点,使学生能轻松掌握并熟练应试呢?笔者总结归纳了农业区位分析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最近在省教研室网站观看了一节视频课,教学内容为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区位选择"。以下是这节课的一段教学实录:教师首先向学生呈现了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劳动力、市场、交通、科技等,然后教师以苏州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水稻为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印志 《地理教学》2022,(4):46-4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要求教学转向“课标本位”,新版教科书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写的,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对地理教学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为例,结合“家乡的水稻种植变化”乡土情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课前调查、课堂学习、课后梳理三个环节,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生成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相关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一、导入新课[回顾初中知识]老师:我国南方、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过渡:这是农业区位条件的差异。今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农业区位。二、新课教学[环节一]展示本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1)农业区位概念?  相似文献   

5.
地理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应对复杂地理问题的关键能力。在地化教育通过联结学校、地方和社区,将地方资源与课程内容相结合,鼓励学生以批判性眼光看待真实问题,与地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着紧密联系。本研究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在把握地理批判性思维概念框架的基础上,依托图尔敏论证教学模型,构建在地化教育新模式,为中学地理教学开展在地化教育、培养学生地理批判性思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杨小华 《地理教学》2014,(11):39-40
正一、学生基本知识缺乏型的错误资源开发与利用地理学科具有自然-人文和社会经济-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的特点,因此开发学生错误资源要体现地理规律性、生活地理性和学生实践性的要求。1.与类似概念相混淆——强化理性认识知识缺乏型学生的错误认识主要集中在与类似概念相混淆,原因是前后知识干扰,类似"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7.
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本文将乡土地理融于课堂教学,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的角度,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通过在“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和分析乡土地理环境,培养综合思维。  相似文献   

8.
帅江平 《地理研究》1993,12(3):64-71
在我国乡镇企业发达的乡村地区,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的自我服务化,形成了三种选择机制,影响农业区位,使自然地理过渡带优势逐步丧失,农业区位转移,农业区位质量也下降。建议制定宏观农业区位政策。  相似文献   

9.
2000年吉、苏、浙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表现出了极强的能力立意,因此我们必须夯实基本知识的教学。本文在反复推敲2000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的基础上,将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分为有效知识、延伸知识、方法型知识和信息型知识四种类型,从四个方面来解读能适应高考改革要求的基本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10.
许欣  申玉铭 《地理教学》2022,(10):33-35
在新课改背景下,创设基于真实乡土情境、社会实践、任务驱动等的教学设计,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为例,在真实乡土情境中,以阶梯式问题链为导向,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探索农业在发展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逐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农业的人地协调观。  相似文献   

11.
刘伟 《地理教学》2009,(7):16-19
一、农业区位论概述 农业区位理论认为区位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空间选择的重要因子,其创始人杜能认为成本和价格是农业生产布局的决定因素,其中运费起关键作用。随着与市场距离的增加,农业区位布局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的6个农业地带,其中第一圈为自由农业带,生产易腐败的蔬菜、水果、鲜奶等新鲜产品。  相似文献   

12.
陆春芳 《地理教学》2012,(12):43-45
一、教学背景分析 1.课标要求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举例说明"是行为动词,属于应用层次认知水平,因此在教学中选取以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牧牛业和西欧的乳畜业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说明该类农业地域类型的一些共性知识,使学生感悟和体会出其中蕴涵的人文地理原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及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主要包含有: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运动、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人文地理的四大区位理论(农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理论、城市区位理论、交通区位理论)。  相似文献   

14.
一、试题分析 2008年高考文综卷地理部分部分(全国卷乙),试题突出了对地理主干知识、基本技能、思维能力,尤其空间思维区域定位能力的考查。通过学科内、学科间的知识综合,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而且强调了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5.
应晓洪 《地理教学》2011,(14):32-33
一、构筑“心理框图” 能源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涉及到区域的地理背景,也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并关系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学习“能源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一节内容时,要理清其相关的主要要素间的关联,构筑一张“心理框图”,并以此为“通用工具地图”帮助学生学习其他区域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知识。其基本“心理框图”如下: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地理科目是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的选考科目。俄罗斯地理高考试卷由简答和论述两部分组成,考查从五年级起到高中毕业前所学习的地理学科内容,要求考生掌握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并能够在实践和生活中独立地、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区域地理作为考查的主要内容,强调考查学生对本国和世界基本知识的记忆,对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思考等内容。现实情境化的题目设计意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波儿  何美珑 《地理教学》2009,(10):19-20,30
一、教材分析 上海新课程初中教材在“农业及其地区差异”这一章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节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各具特点的四大农业区,②北方早地农业区与南方水田农业区,③西北干旱农业区与青藏高原农业区。教材中通过配置四大农业区的景观图以及“茶叶生长的气候条件”、“饮食与地理”、“辨证地看待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结合图表说一说我国北方和南方农业生产的主要差异,并讨论我国北方与南方农业生产差异在自然条件方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行政区划”是中国地理第一章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它是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记三十二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简称,并能将其准确地填注在中国政区填充图上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反复识记,多次强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学充分利用诸学科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教育应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课在渗透科技教育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替化的.它有助于教育学生认识自然,学会改造自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20.
李兴防 《地理教学》2012,(16):59-60
哲学原理包括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两点论与重点论关系、发展的观点、辩证的思维、否定之否定规律、联系的观点等。农业区位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基于哲学原理分析农业区位,既能加深对地理主干知识的理解,又能拓展了地理思维,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