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亚是海南省南部的中心城市, 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黄金海岸线上最南端的对外贸易口岸,是中国唯一的国际化热带海滨旅游城市, 有汉、黎、苗、回等20多个民族, 总面积有1919.6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49.3万。三亚古称崖州,历史悠久,早  相似文献   

2.
民族迁徙与云南地名苍铭地名是一个语言词汇,语言是有民族性的。不同民族分布区域内的地名,一般总是由生息繁衍在当地的土著居民以其语言命名。地名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个民族迁走后,其他名往往被后来者沿用;一个民族迁到一个新的无人区时也会带入原来的老地名,或...  相似文献   

3.
新疆自然地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种(言)、自然地名通名的自然属性、时段、自然地名专名渊源等四个方面对选取的新疆1120个重要自然地名进行分类,在分类统计的基础上,运用地名语言分析学和地理学相关原理方法分析得出新疆自然地名特征。研究发现:以山体类和水体类自然地名为主,分别占总数的40.5%、35.3%,尤其以山脉(272条)和河流(214条)类自然地名最多,分别占总数的24.3%、19.1%。通名名称的数量及其出现的早晚与人们关注程度以及自然学科研究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各民族的聚居及迁徙使新疆自然地名具有浓厚的民族性。自然地名存在10种以上民族语地名以及其他古语和合璧语地名分布的独特现象,各民族对自然地名专名和通名称谓不尽相同。在新疆的自然地名中存在着大量地名通名的叠加,如"塔格山"、"郭勒河"、"库木沙漠"、"布拉克泉"等。民族语地名的空间分布和当地居民的民族成分存在很大的相关性。维吾尔语自然地名的53.6%都分布在和田和喀什地区;哈萨克语自然地名的73.2%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市县、阿勒泰地区和哈密地区;蒙古语自然地名的64.3%分布在阿勒泰、博尔塔拉、巴音郭楞和伊犁等地、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有96%的自然地名是蒙古语地名,克孜勒苏自治州的柯尔克孜语地名占到柯尔克孜语总地名的81.6%。自然地名形成和发展具有历史演替性(历史阶段性),保存至今的古语地名仅占2.9%,语源较为复杂并且一些古老的地名在使用过程中已被取代或消失;近现代地名数量最大,并且语种明显易于区别。自然地名专名类型复杂多样,共计13类,从多个方面反映出新疆的资源概况、环境以及人们的心理状态、意识形态以及人们的生活或生产方式等,其中以地物、形态、地名以及颜色类居多;在颜色类中又以黑色、白色最多。文章对新疆现存自然地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发现民族语言的差别造成了新疆自然地名存在多地同名、一地多名和地名的转音现象;此外,自然地名实体之间也存在着等级从属关系。  相似文献   

4.
地名的文化感悟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体讲地名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的一种语言文字表现。地名一般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如在哈瑞斯堡、俄亥俄河、哈特拉斯海角、纽约市这些地名中,哈瑞斯、俄亥俄、哈特拉斯、纽约是专名,堡、河、海、角、审是通名。其中专名特指某一地理实体并用以区分同类地物,起定位作用,通名则概括某种地物的共性,起定性作用。无论专名还是通名,对于文化而言,地名在体现世界地名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的同时,也深刻地指示着历史上重大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民族迁徙、宗教信仰等状况。因此,应该说,地名对于理解文化现象,了解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新疆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区,多种民族语言同时存在,文件上同时使用的就有维、汉、哈、蒙等民族文字,民族语地名是普遍的。此外,以突厥语为语源的地名大量存在,波斯语对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地名作为特殊的词汇,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予自然地理实体、居民点等特有的名称,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历史内涵,显示出独特的地域特征,与当地的人类活动、历史演变、人口迁徙等密切相关。更具稳定性,它往往记录着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族和风土人情。通过研究黑龙江省地名的地域特征,揭示移民开发黑龙江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现居住着汉、哈萨克、维吾尔、柯尔克孜、锡伯、东乡、蒙、藏、满、回、朝鲜共十一个民族。木垒县的地名多而复杂,从语源上可以分成四类: 一、蒙古语在历史上,蒙古帝国曾经统治着这一地区。公元1251年,元政府设别失八里(突厥语,意为“五城”,于北庭(今吉木萨尔县城北10公里)。木垒属别失八里东境,蒙古人民曾在  相似文献   

8.
珲春地名考     
珲春位于吉林省最东端,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地带,与日本隔海相望。历史上,"珲春"作为地名曾几度更易。本文对珲春的地名的由来、语源进行了考证,初步认为"浑蠢"来自女真语,也就是后来的满语。在诸多的史料中,"浑蠢"还写作"浑淖浑、温车恨、浑蠢浑、弗出浑、弗出、训春"等,最后音译汉化为"珲春"。  相似文献   

9.
地名是历史文化的化石。中国少 数民族语地名中不但蕴藏了大量历史文化的内涵,而且很多少数民族语地名都反映了该民族的历史文化。 一、少数民族语属及分布 中国目前已确定的少数民族有 55个,其中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有53 个。回族(Hui)、满族(Man)使用汉 语。这些民族语言分属五大语系。 1、属于汉藏语系的有:藏 (Zang)、门巴(Monba)、壮(Zhuang)、 布依(Bouyei)、傣(Dai)、侗(Dong)、仫 佬(Mulam)、水(Shui)、毛难 (Maonan)、黎(Li)、彝(Yi)、傈僳 (Lisu)、纳西(Naxi)、哈尼(Hani)、拉 祜(Lahu)、基诺(Jino)、白(Bai)、景颇 (Jingpo)、独龙(Derung)、羌(Qiang)、  相似文献   

10.
“国土变改,民人迁徙”,导致地名、族名不断变易,从而引起历史学、民族学、历史地理学都需要研究历史地理。民族历史地理、历史地理学经常被认为就是研究地名。地名、族名是研究的起点,不是终点,也不能代表历史地理、民族历史地理的全部内容。但是不少问题和研究都是从地名、族名引起或开始的,因而容易成为一般性或普遍性的需要,所以才有以上的误解或错觉,而在一定时期内,地名、族名可以成为某一学科的发展关键,若不予突破就影响甚至限制其前进,因而成为研究上的尖端。一门学科的研究方向是随着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及学科本身已具有之条件、基础,而不断改变,不能固定于一,也可以不只一个,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可以提出某一类研究作为主攻方向,以利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位于县城西北25公里的(氵舞)阳河畔,旧州镇人口约5万人,为苗、汉、侗等民族共同生息发展之宝地。是贵州境内9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而新州今仍为黄平县治所(政府驻地)。旧州与新州——这是古府(州)官衙治所迁移带来地名变迁的典型例子。旧州在春秋战国时已有文献记载,古名黄平,苗族语音为“往尖”,意即黄平。南宋宝祜六年(1258年)为镇远州治所。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地名文化是以地名为载体,通过地名的形成、变迁、结构、内涵等因素来研究与之相关的各种文化,是地名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民族变迁与融合、人们生活环境发展与变化。"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这是联合国第五届地名标准化会议对地名的物质性、社会性  相似文献   

13.
黄伟 《中国地名》2013,(1):68-69
一个地名的诞生,往往都蕴含着人文、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文化因素,是各个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的辉煌,记录了民族的变迁与融合,记录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反映了地方的历史、城市的个性,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信息。《中国地名》自1984年创刊以来,如何在刊物中体现地名,做好地名的"眼",做了不懈的努力。在全国地名理论研究、地名标准化、地名公共服务宣传等方面发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名》2012,(3):74-74
2005年以来,武汉市紧密结合实际,本着紧扣四个专项事务,紧抓关键环节,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以地名标志设置为龙头,以地名规划和数字地名工作为两翼,以地名规范工作为牵动,全面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完成了僦汉市地名规划》编制、建立起了含有52000条地名的武汉市地名数据库,尤其是提前两年完成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建立起了城区、乡(镇)、村“三位一体”的地名标志服务体系,实现了地名标志的全覆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全国地名工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自1995年元月1日民政部地名研究所 (中国地名研究所 )正式开办以来 ,至今整整5个年头了。它是在国家机构改革、面向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成立的。如何适应这种形势 ,搞好地名科研工作 ,是地名研究所面临的新课题。经过五年来的探索、奋斗 ,摸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科研新路 ,研制了一批新的成果 ,为地名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铺垫了一条既能产生社会效益 ,又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康庄大道。一、地名研究方向与任务的确定地名研究是探索地名起源、语词结构、含义、演变、分布规律、读写标准化、功能 ,以及地名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一…  相似文献   

16.
说楚     
前言 目前已发现的甲骨卜辞用字近5000个,有人统计地名用字接近500个,可见因为交际的需要,地名字出现较早。上古地名多为地理实体或异事缘起,和汉字形成相同,也是先有义,后有音,又经过很长时间才逐步有记录符号。上古地名既有人迁名留,也有人迁名随,所以同名异地重名并存者为数不少。考察古地名来历及其变迁,可探知上古部族发祥和迁徙的足迹,因而是民族人文研究的重要环节。 笔者十几年来,从甲骨卜辞及金文研究入手,结合语言资料、历史文献,并经实地考察,破解了曹、宋①等夏商地名,分别为确定夏禹治水业绩和商汤亳都…  相似文献   

17.
周妮 《中国地名》2014,(8):75-76
地名是人类盖在大地上的图章,它的历史同语言一样古老。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时代的标志,是各种地理实体、行政区域和居民点的标识,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折射出历史、地理、宗教、语言、社会、经济等各种世相百态。它具有"活化石"的功能,是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陈正祥认为,地名作为代表一个地方的符号,其来源和演变除了受天然环境的影响外,也常为文化的接触所左右。现今的地名应视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能反映当地的地理环境,并赋有文化层指标作用,部是非常明显的事实。因此,研究一地地名及其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民族、生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地名文化学的研究即通过地名的研究来阐述民族文化的内容和特性,即通过一地地名研究,获取与当地生活、民族、信仰、历史等相关的文化。本文以“长生”地名为切入点,引入“长生”文化效应,剖析“长生”作为地名命名真正地文化内涵,并认为重庆市彭水县长生镇作为“长生”文化的代表性地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日本地名学的兴起 在日本,最早记载地名的是《魂志倭人传》中有关邪马台国的地名记事(297年)。在《魏志倭人传》中,除了有关“邪马台(塞)”(也有“邪马壹(一)”说)的地名以外,还有关于“末卢”、“伊都”等地名和“卑弥呼”等人名的一字一音的记录。从国内史料中发现,六世纪前后的各种金石文上的地名都是用万叶假名书写的。  相似文献   

19.
辞书释文中的地名,是词条释文释疑解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组成释义的重要元素。其涉及的范围很广,人物、事件、山川、河流、城镇都会出现地名。一部辞书质量的好与坏,释文中史料采用准确是一个方面,地名使用得正确与否,是关系辞书质量好坏的重要一环。以我之见,能正确使用辞书释文中所使用的地名的前提是应遵守九个方面的要点。  相似文献   

20.
正2007年8月8日,笔者与几位朋友夜访属于普定县猴场乡境内的仙马村,重点是该村所属的普屯坝高山谷中新寨、老寨,走访了几位仙马苗家老汉,从中获知这方山水有着一连串的传说。现将其原汁原味地整理出来,以为能阅读到此篇拙文的朋友们增添一点茶余饭后的谈资。一、猛舟的来源在现在的猴场乡,猛正、猛架、猛戛、猛佐、猛舟等很多地名,都是苗汉之间、少数民族之间民族团结与民族文化交流之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