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基本情况及其特点1992年是异常气象出现特少的年份,不仅大大少于上年,也是开展此项业务10多年来仅比1985年多的第二个少年。全省除敦煌、白银、环县外,有62个站出现异常气象,占总站数的95.4%,比上年少4.6%;出现异常气象总次数为198次,是上年的60%;站  相似文献   

2.
气象异常常会带来自然灾害。而“异常”并不总一定有“灾害”。例如,1985年4月,全省有85%的站出现建国以来“月最少降水量”的异常纪录,一反“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气候规律,然而这一年麦类油菜等春花作物却获得了丰收。本文所谈的“异常”,是指当年出现的气象要素值超过历史记录值(即20—30年的极值)。据54个站的资料,1987年我省气象异常主要表现在气温方面:先是2月奇热,后又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3.
1997年是出现异常气象较多的一年,也是甘肃省自1981年开展异常气象分析业务以来最多的年份,其异常值特点如下:1异常气象多1997年全省各地均出现了异常气象,占总站数(全省64个上报站)的100%。出现异常气象的总项(次)为468次,是1996年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漠河1957-2021年常规气象资料,对≤-40℃极寒天气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漠河每年都出现了≤-40℃的极寒天气,64 a来出现极寒天气日数共1048 d,年平均日数为16.37 d。从线性趋势分析,64 a来漠河极寒天气年出现次数呈下降趋势,线性倾向率为-2.59℃/10 a。极寒天气主要出现在冬季,冬季共出现极寒天气1000 d,占总次数的95.5%,其中1月份出现最多为481 d,占总次数的45.9%,11月和3月出现最少均为24 d。漠河是我国出现≤-40℃、≤-50℃极寒天气日数最多的地方,-52.3℃是中国最低气温极值。  相似文献   

5.
一、全省出现的异常值及其特点根据国家气象局要求,1989年全省上报异常气象年表的站中,除乌鞘岭气象站未出现异常气象值外,其余53站均出现了异常值,占总站数的98%;出现异常项目有21项,占总项目(27项)的78%,比去年多9项。1.1989年出现异常气象的程度是近几年较弱的,但比去年站(项、次)多。全省54站中共出现了294站(项、次)异常气象值,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1995年异常气象概况瞿汶(省气象局气候资料室兰州730020)1全省出现的异常值及其特点1995年是出现异常气象特少的一年,不仅大大少于1994年,也是开展异常气象分析业务10多年以来较少的一年。其特点是:1.1异常气象少全省除酒泉、张掖、民...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1998年异常气象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异常气象概况1998年甘肃省主要异常气象为温度异常偏高,个别时段降水量异常偏少,日照时数异常偏多。其中温度异常偏高持续时间长且范围大,造成的影响也较大。1.1 异常气象多1998年全省各地均出现了异常气象,占全省总上报站数(64个)的100%,出现异常气象的总项(次)为603项(次),站均9.42项(次),比历史最多的1997年站均多2.02项(次)。其中,单站出现异常气象在5~9项(次)的有34站,共出现255项(次)异常值,站均7.5项(次);单站≥10项(次)的站有29站,共出现345…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4-2016年高空、地面气象资料和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分析了开封市空气质量特征及10次连续性重度污染过程天气形势。结果表明:2014-2016年,开封市空气质量整体呈转好趋势,优良率由53%增加到67%,污染时数由47%下降至33%,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时数下降明显;重污染日主要出现在1月、11月和12月,其中1月出现重污染日和连续性重污染过程次数最多;3年内共出现连续性重污染过程23次,最长持续日数达6 d;开封市重污染天气主要受PM2.5和PM10浓度变化影响,PM2.5和PM10浓度具有明显的季和日变化特征,平均浓度最高值主要出现在秋冬季和09时。重污染过程期间的500 hPa形势中,平直纬向环流型出现次数最多,占总次数的63%;其次为低槽型,出现次数占21%;西北气流型出现次数最少,占16%。地面气压场形势主要分为4类:1)高压前部型,出现重污染次数最多,占总次数的55%;2)均压场型,出现次数占25%;3)低压带型占16%;4)高压后部型出现次数最少,仅占4%。当上游地区有较严重污染时,本地污染物浓度将快速升高,区域传输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利用呼伦贝尔1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0-2010年最大积雪深度、最长连续积雪日数、总积雪日数等资料,计算呼伦贝尔地区1960-2009年各个地区的白灾指数。经过计算,2003—2004年是呼伦贝尔各地出现白灾最多的年份,2000年以后呼伦贝尔白灾有加重的趋势。受下垫面影响,西南部牧区的西旗,50 a出现白灾次数最多,共出现18次,达2.8 a一遇;呼伦贝尔林区白灾出现频次最少。根据呼伦贝尔白灾次数分布图可直观看出,西南部和东南部是白灾的高发区,上述地区是需要重点防范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西北太平洋全年出现的台风(即我国编号台风,下同)次数差别悬殊。最少的年份如1977年只出现17次,最多的年份如1967年可出现36次,两者相差19次之多。所以分析台风总数异常年份的东亚环流与北太平洋海温特点,对做好台风总次数异常的长期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喀什气象站19712010年历史气候资料,分析了喀什市40年沙尘天气的发生规律以及沙尘天气与月降水量,月平均风速,月平均气温等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喀什市20世纪80年代沙尘天气发生日数最多,从19712010年历史气候资料,分析了喀什市40年沙尘天气的发生规律以及沙尘天气与月降水量,月平均风速,月平均气温等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喀什市20世纪80年代沙尘天气发生日数最多,从19712005年沙尘天气发生日数呈波动下降趋势,1985年最高,共出现沙尘天气272d,但2006年以后沙尘天气发生次数有所增加;发生沙尘天气最多的季节是春季,其次是夏季,秋季较少,冬季最少。每年4月沙尘天气出现最多,1月沙尘天气出现最少;沙尘天气发生次数与月总降水量、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风速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是沙尘天气发生的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12.
2004年湖北省主要气象灾害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末兰  谢萍 《湖北气象》2005,24(3):36-38
2004年湖北省平均气温大部地区异常偏高,多波动且冷暖变幅大;年降水量呈西北向东南递减趋势,总雨量基本接近常年平均值,但季节分配不均,局地强降水明显;最突出的气象灾害为暴雨洪涝、雷雨大风、冰雹及其次生灾害,以及春、秋两季出现的阶段性干旱;全省气象灾害损失与历史平均状况相比偏小,属气象灾害偏轻年。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2-2012年清远市7个气象观测站的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雨日数资料对清远市寒露风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得出51年来清远市总共出现537次寒露风过程,平均每次过程6.4d,过程平均气温20.6℃。寒露风总天数和寒露风过程次数分别以0.532d/年和0.071次/年减少;寒露风过程年平均天数、总天数均为北多南少;北部三连地区年平均寒露风次数在2次以上,南部和阳山1.3次以下;在日期方面,北部三连地区年平均出现寒露风日期在9月下旬,南部和阳山出现平均出现日期在10月上旬到中旬,南北最早和最迟出现日期相差大。寒露风年景方面,清远集中在轻度年景和无出现寒露风过程,佛冈、英德、阳山集中在轻度和中度年景,北部三连地区集中在中度、重度年景。清远市出现的寒露风过程多为干型,其次是湿型,混合型最少。  相似文献   

14.
2000年甘肃省异常气象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 2 0 0 0年甘肃省出现的异常气象进行了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 ,2 0 0 0年全省大部分地方出现了异常气象 ,主要表现在气温异常偏高 ,个别时段降水量异常偏少 ,日照时数异常偏多。由于异常气象而形成的严重干旱和持续高温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08年青海省气候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度(2008年1—12月)青海省基本气候概况为:全省气温偏高,偏高幅度列历史第10位;降水偏多,偏多幅度列1961年以来第5位;日照偏少,是1961年以来日照时数最少的年份。年内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年初发生的低温连阴雪天气(1月的异常降水量、1—3月的雪灾、1月寒潮强降温和2月的异常低温天气),1月上中旬、5月、12月分别出现的气温异常偏高现象,7月东部农业区出现的干旱和异常高温天气,9月下旬出现的连阴雨天气,夏、秋季洪涝、冰雹、雷击等气象灾害以及强降水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本年度天气气候条件总体来看.对农业的影响而言,利大于弊,属年景较好的年份;而对牧业而言,虽然牧草产量与近几年同期平均相比,全省平均产量持平,但年初遭遇百年不遇雪灾,牧业受到巨大损失;对水资源的影响较为有利,除黄河上游流域来水量持续偏枯外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偏丰.  相似文献   

16.
利用海晏县1978-2009年逐日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趋势分析等方法,得出了青海湖北岸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海湖北岸属于雷暴多发区,32年平均雷暴日数为43天,年际变化幅度大,最多年为56天,最少年仅为6天;全年之中,夏季出现次数最多,约占全年总日数的69.7%;秋季次多,占16.4%;春季最少,仅占13.9%;5-9月是雷暴高发期,占全年雷暴的96.4%,冬季不出现雷暴。初雷日一般出现在5月上旬,终雷日一般出现在10月上旬,近32年来初雷和终雷日有推迟的趋势;雷暴期总体上呈不显著的缩短趋势。20世纪90年代雷暴期最少,8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雷暴期较多,高于多年平均。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入春以来,新疆高压脊长期控制青海省上空,北方冷空气活动路径偏北,南方暖湿气流不易北上。受此影响,青海省春季总体降水异常偏少,气温异常偏高,无降水日数时间异常偏长,北部及青南部分地区气象干旱长时间维持并持续发展,其中海北大部出现50年一遇特大气象干旱,西宁大部出现25年一遇严重气象干旱,全省重度、特度气象干旱面积一度居全国第一位。对当地农牧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异常气象年表业务是1981年开始的,全省上报台站有57个,占全省台站总数的67.9%。其中河西17个,占该地站数的82%;中部12个,占86%;甘南、临夏6个,占40%;陇东10个,占62%;陇南12个,占71%。一、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19.
1基本气候特点 2003年度(2002年12月~2003年11月),全省气温略偏低,夏季出现近50多年来罕见的凉夏;降水量异常偏多,年度降水量是196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先后出现了淮河大水和黄河秋汛;日照严重偏少.年内气象灾害频繁,尤其是夏秋季低温阴雨时间长,暴雨洪涝灾害严重.本年度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不利,但对林业生产有利,属偏差年景.  相似文献   

20.
一、出现的异常值及其特点全省1987年除碌曲县郎木寺和天祝县乌鞘岭两站没有出现异常气象外,其余各站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异常,占上报总数的96%。其特点是:1.出现异常逍的站与上年相同,但出现的项次比上一年大大增加。1987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