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 0 0年 2月 1 8~ 1 9日 ,本地区出现雨夹冰粒现象 ,相邻台站现在天气现象电码有的编报“68” ,有的编报“79”。笔者对电话询问的台站观测员的答复 :应选电码“79”。现在天气编码表中 ,电码“68”是指小的雨夹雪 ,电码“79”是指冰粒。电码表中没有雨夹冰粒的特定电码。于是 ,有的观测员认为 ,雨夹冰粒是液态和固态同时下降的稳定性降水现象 ,符合雨夹雪的电码意义 ;也有的认为 ,所谓雨夹冰粒是雨和冰粒并存的现象 ,应为电码“60”和“79”并存 ,按照选码原则 ,理应选数值大的电码编报。笔者赞同第二种意见。因为在气象学中雨夹雪是一个…  相似文献   

2.
以下是本人对天气现象编码的一些观点和看法,现提出来与广大测报人员共同探讨。1通过WWW1W2的编码,比较完整地反映出某测站现在和过去天气时段内出现的各种天气现象。1.1WWW1W2编码规定的原则精神是:优先考虑最接近观测正点的天气现象。从现在天气现象WW电码表中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观测时15分钟时段内出现的天气现象WW编码要比观测前1小时时段内出现的天气现象WW编码大,WW编码17、18、19、28、29作为特殊规定除外。1.2当有几种天气现象存在时,优先考虑最重要的天气现象。一般而言电码大所指示的天气现象要比电码小所指示的…  相似文献   

3.
观测工作中,大多数的云天可以根据GD—01Ⅱ电码规定毫不费力地进行有关电码的选择。但是,也有一些特殊、复杂的云天,电码规定中没有十分明确,这就需要观测员根据规定的原则精神,结合云、天演变趋势和实践经验作出适当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2000年2月18~19日,本地区出现雨夹冰粒现象,相邻台站现在天气现象电码有的编报"68",有的编报"79".笔者对电话询问的台站观测员的答复:应选电码"79".  相似文献   

5.
九月下旬参加了省局举办的新电码讨论会,是一次很好地学习机会。通过学习讨论,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有些编码更简练了。例如:①在旧电码里气压倾向要用0到9共十个电码编报,不少观测员感到既不好掌握,又比较繁琐,同时在预报工作中对气压倾向也不一定象电码那样十分细致的分别考虑。在新电码里气压倾向只编报2、4、7三个电码,表明气压倾向上升、下降和无变化三种情况,这就完全可以满足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省有嘉兴、丽水、平阳等九个台站组成省级产量预报纵向信息网。要求各台站在发地面气象旬(月)报中增编地方补充段(即444××段)、并且规定前五组电码要由观测员编报。而现用的DMCX程序中无此机编功能,观测员在每次编发旬(月)报时,只能将这五组用手工编报。这样做既不便又容易造成人为的电码错情,对于一些已用PC-T接口自动传报  相似文献   

7.
浅析雷暴相关电码的编报难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天气报中关于雷暴相关现象的编报,因其规定特殊较难掌握,尤其是其中一些电码的相关编报对许多观测员来说更是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在危险天气下快而不乱地发好省危险报,我们把省危险报电码规定编成如下简表,作为观测员编发危险报的参考,在编发报时,凡是以整数为单位编发电码的小数都是四舍五入。有了这个简表,编发危险报就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9.
2009年7月新修订的《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Ⅱ)》投入业务以来,因观测员对其个别规定的理解不同,造成了多报、漏报和错报电码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台站的测报业务质量。本文就对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法归纳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魏敏 《广东气象》2001,(1):36-37
如何减少地面测报发报错情,是每个观测员非常关心的问题,熟练掌握和理解各种气象电报,是减少发报错情的前握条件。本文从如何方便记忆各种特殊报人手,对如何减少发报错情作了介绍。   各种特殊报(小图报、台风报、重要天气报、雨量报)电码的区别见表1。……  相似文献   

11.
前段时间我站出现了几次这样的问题:早上是SC而降明显的阵雨,值班员把WW仍记“60”。其理由是看到的是SC而看不Cb,SC只能降“60”而不能降“80”,这样才能使WW的电码与云状电码相符。我认为这是不对的。 在水汽充沛的华南受静止锋影响,高空又没有明显的系统配合的天气条件下,常常是连绵细雨天气,但由于辐射等的影响,有时气层趋向不稳定, SC也可以降“80”天气的。  相似文献   

12.
我区绥德站担负太原24小时预约航危报任务。81年12月太原向绥德站预约航危报,电码为36295 00246。今年5月又有类似情况,电码为36155 00246。这两次预约报由于绥德站同志有两种不同理解,值班观测员末编发00时的航空报。一种意见是:应该发00时航空报。理由是按预约报第二组电码规定,G_1G_1为预约拍发……  相似文献   

13.
电线积冰是一种不常见的天气现象,有时一年也遇不到几次,一旦发生,常使观测员对电线积冰的观测和记录感到生疏。由于对细节理解不深,就会发生歧义,出现电码错误,不能正确把握一次积冰过程最大值测定的时机,使记录失真。只有准确理解规范、电码的含义,才能正确观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站一些观测员在编发天气报时,对雨(包括阵雨)的强度把握不准。凡有雨,强度就按小的编报,即使降水量50~100mm或1h降水量10~20mm,强度也常常选择小的编报,中常的甚少,大的几乎没有。笔者认为,观测员应熟练掌握(GD-01Ⅲ)电码第1...  相似文献   

15.
韩扬  胡银芬 《气象》1980,6(6):25-26
在出现某种天气现象时需要怎样记录和编报,常常是在规范和电码中分几处规定的。本文按天气现象把它们综合在一起,条理清晰,便于记忆和查考。特摘录刊登,供地面观测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雾的误区     
在市局组织的测报复评中发现 ,有的站在雾的记录与发报中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误区。其一 ,能见度 <1km有雾时 ,天气加密报中现在天气现象电码应从 42~ 49中选择。有的站只要观测时有雾 (有其他天气现象时除外 ) ,现在天气现象电码就固定编报 42。但如云量纪录为 1 0 / 1 0 ,云状栏记雾 ,现在天气现象电码仍编为 42 ,显然电码反映的天空状况(电码 42反映天空可辨明 )与实际天空状况 (完全不可辨 )不一样。其二 ,有的站能见度记 0 .0km ,而云量记为 0 / 0 ,即天空完全可辨 ,这种情况极为少见。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观测员对雾的记录判断存在…  相似文献   

17.
《气象》1981,7(1):30-30
《气象》去年第9期章淇同志文中认为对于电码规定要“坚决执行”,“不宜灵活运用”,否则“编报结果就会失去比较性”,“错情也无法评定”,“弊病就会更大”;这个意见,我们不能赞同。章淇同志是就疑难问题来谈的;所谓疑难问题,即出现了按电码规定无法反映实际天气演变的情况。这时是从实际出发,灵活编码;抑或囿于电码规定,生搬硬套?这是不能不讨论清楚的问题。 “GD—01编报补充说明”的前言中明确指出:“观测员在编报时应掌握本说明的精神,而不应依赖规定或硬套规定。我们认为编报工作首先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能表达实际情况的电码编报”。然而,时至今日它并没有被人们充  相似文献   

18.
《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o1Ⅱ)中的 W_1W_2与 WW 配合编报的规定是较难理解的项目,开始学习时比较费劲,容易混淆。但是,经过反复学习、分析发现,不仅配合规定较为全面合理;选码方法也有一定规律。在反复学习领会之后,我觉得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掌握这一规定:一、树立一个主导思想:因为过去天气有 W_1和 W_2两个码,因此要从比较全面,完整地反映 WW 和过去天气时段内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报 W_1W_2。二、记住三条原则:1、首先确定好 WW(现在天气)。  相似文献   

19.
蔡恒容 《气象》1991,17(5):57-57
GD-01Ⅱ电码中,3.12.6(6)条关于雷雨编报的特殊规定详细写了四点,尽管又作了补充说明,但至今仍有许多观测员没有完全把握,有的一时把握了,过一段时间又模糊了,因此时或发生这方面的发报差错。那么,问题在哪里?我以为,关键是没有弄清雷雨编报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吕伟林 《气象》1975,1(8):32-32
GD-01上关于WW=40的具体说明是:“观测时近处有雾,高度高于观测员的眼睛(水平视线),但观测前一小时内测站还没有雾。”这就是说,观测时由于雾的影响,已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下,但有效能见度仍在1,000米或以上。这种情况就称为测站近处有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