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原鱼洞子群的系统研究,将其解作为以太古界表壳岩为主体的鱼洞子岩群和太古代TTG高级变质片麻岩套,认为本区太古代结晶基底为花岗-绿岩-高级变质表壳岩地体,指出本区太古代已存在类刚性板块构造。  相似文献   

2.
综合分析南秦岭地质组成与构造特征,显示出区内经历了太古-早、中元古代基底形成阶段,晚元古-早古生代统一扬子大陆北缘演化阶段,古生代勉略-石泉海槽的形成、闭合造山阶段和燕山以来的陆内造山4个大的演化阶段,并形成了相应的岩石建造与构造变形组合。  相似文献   

3.
秦岭勉略缝合带组成与古洋盆演化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岭勉略构造带是典型的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带内组成复杂、变形强烈,其主导构造样式表现为以系列北倾逆冲断层为格架,不同岩片推覆叠置的叠瓦状构造。详细的组成及构造研究表明,缝合带由洋盆形成演化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的陆缘沉积岩系、不同类型蛇绿岩以及洋盆俯冲-碰撞造山过程中以不同方式出露的构造岩块组成,同时区域地层对比表明勉略古洋盆形成过程具有自西而东“剪刀式”打开扩展的性质与特点。  相似文献   

4.
5.
杨运军  韩旭  边小卫  张满社  张明运 《地质通报》2020,39(10):1549-1560
陕西勉略宁三角区北部晚古生代略阳群沉积岩系广泛发育,主要分布于南秦岭摩天岭地块东段及勉略结合带附近。长期以来对其地层划分、沉积环境及沉积盆地认识存在较大分歧,野外调查研究认为,略阳群具有分布广,岩石组合复杂、沉积环境多样(构造变形较强)的特点。其下部踏坡组发育粗→细碎屑岩构成的韵律型-旋回型沉积层序,按沉积水体自浅而深可分为3段:下段粗碎屑岩来自不同源区山前冲积扇相的近源沉积,古水流方向由南向北;中上段以发育中细粒碎屑岩局部夹海底扇水道沉积为特征,代表海陆交互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扇三角洲亚相),踏坡组总体反映为受古地理地形限制的山前冲积扇-海陆交互三角洲相(局部海底扇亚相)环境;上部略阳组主体为碳酸盐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生物礁-台地泻湖亚相)和斜坡相沉积环境。以略阳群为代表的沉积作用及物质记录了摩天岭地块北缘-勉略地区晚古生代裂陷→局限稳定台盆背景的沉积事件。其沉积环境研究表明,略阳群是摩天岭地块东段于晚古生代发育于褶皱基底之上的陆缘局限盆地,该认识有助于反演勉略宁三角区晚古生代盆地沉积机制和构造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6.
陕西勉略宁地区致矿地质异常场结构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西勉略宁“三角区”构造块体呈楔状夹持在秦岭微板块,扬子陆块和松潘甘孜褶皱带之间,目前已探讨明多种矿产,成矿作用 了自新太古代以来不同构造体抽下的多次构造,岩浆热事件和变质变形的复杂的地质作用,使致矿地质异常场结构复杂化。  相似文献   

7.
陕西勉略宁地区金、多金属矿产控矿条件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勉略宁三角地区构造演化与金属 矿产成矿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勉略宁三角地区经历了晚太古代—元古代基底的形成与演化以及震旦- 寒武系沉积盖层的形成与演化。古老基底拼合和勉略构造带从打开到闭合碰撞造山是三角地区两次重要的构造演化与成矿时期, 并形成了三角地区特殊的构造格架与不同的成矿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岩石组合与地球化学多方面研究,阐述了陕西勉略宁地区碧口岸群基底存在一条中元古蛇绿混杂岩带。蛇绿岩带南侧南大安亚群为中元古扩张板缘与洋岛拉斑玄武岩组合,北亚群为早元古岛弧火山岩建造。而蛇绿岩带与碧口岸群岛弧火山岩及三角区中酸性侵入岩带三者同为中元古晚期南、北大安岩群碰合成过程的产物。同时也说明混杂岩对区内岩浆矿床及喷流型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有着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涂怀奎 《地质与资源》1998,7(4):281-287
勉略宁区(即略阳-勉县-宁强地区)金矿分布在北、中、南三带:北带钍铁-金-镍(钴)带;中带金-多金属矿带;南带金-铜与砂金-砂铂矿带.垂直分带:上部铁锰矿与铀矿带,分布在沉积岩和火山沉积岩中;中部铅锌-金矿带,下部金-铜矿带,分布在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中."勉略宁"区对金成矿有利,找矿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1.
北山区域地质发展史和金矿区域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北山地区地层、岩浆岩宏观和微观特征的详细研究,论证了北山南带是一个发育于前寒武纪古陆上的陆缘裂陷槽,其3次拉张闭合运动控制了古生代的岩浆活动而使其呈现有序的演化。区内的金及与其伴生的亲铜元素矿产与裂陷糟最后闭合所派生的岩浆热液活动有紧密的成因和空间联系,为其演化的端元产物。在研究本区两大金矿类型(含金石英脉和蚀变岩)的物质成分,共生矿物的标型特征和围岩蚀变的基础上,阐明了北山的主要金矿成矿规律,建立了金矿区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2.
南海变质基底基本轮廓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海变质基底基本轮廓是由中央向周缘自老变新的拼盘式褶皱基底,南海中央西沙群岛海域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围绕该古陆周缘发育有加里东期、海西期和印支期褶皱变质基底。南海构造演化十分复杂,经历元古代至古生代的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多次张裂与聚敛,形成晋宁期、加里东期和海西-印支期褶皱变质带;中生代又经历库拉-太平洋板块俯冲消减,形成“安第斯型大陆边缘”,新生代又经历陆缘扩张作用的演化才形成现今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3.
晚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中国东部及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发育一系列NNE、NE乃至NEE向(与纬向构造联合)的巨型右行张扭性断陷(地堑、半地堑)在平面上组成平行雁列的多字型构造,其深部发育同走向的上地幔隆起和基底拆离,地表常出现变质核杂岩和大型低缓倾角的伸展剥离断层,它主要是东亚及西太平洋大陆边缘陆缘扩张的产物,其地球动力学过程为晚燕山期以来的后造山期的大陆隆升和水平侧向伸展以及晚白垩世末一早第三纪、45Ma以来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所产生的碰撞效应。  相似文献   

14.
西昆仑地质组成与演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西昆仑恒贯中国的秦祁昆中央造山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纵向上由构造岩片为基本单位的层圈结构与横向上条块相间的构造格局是该区晚太古以来多体制、多旋回长期、复杂演化的结果,其北以柯岗断裂为界与塔里朩南缘铁克力克相接,南以康西瓦—苏巴什结合带与巴颜喀拉构造带为界,内部以其曼于特构造—蛇绿混杂岩带分为西昆北和西昆南陆块,在西昆南内部又以普守—蒙古包结合带划分为赛图拉微陆块和桑株塔格两个微陆块,所有陆块之间的构造—蛇绿混杂岩带具长期活动与复杂组成的特点,为一边界地质体。西昆仑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前震旦纪基底构造演化、震旦纪—中三叠世板块构造演化阶段以及晚三叠世以来板内构造演化与高原隆升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陆内碰撞体制流体作用及成矿作用研究的意义和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陆内碰撞作用和流体作用都是80年代以来的研究前沿,它们的研究必然会大大促进成矿作用研究的发展,也是跟踪和超越世界地球科学先进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国拥有最多最复杂的陆内碰撞带,为中国学者开发有关研究并取得高水平成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对陆内碰撞、流体作用和成矿作用研究现状的分析表明,三者之间研究的相互结合是薄弱环节,限制了有关问题的深入,但为我国学者开发该方向的研究,取得领先于国家水平的成果,提供了  相似文献   

16.
华北陆块南缘的华山、老牛山及合峪等燕山期花岗岩体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3个燕山期花岗岩类总体成分呈酸性,岩石主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它们具有相似的微量及稀土元素组成模式,LREE,HREE分馏明显,轻稀土富集,Eu异常中等或不明显;富集Rb,Sr,Ba,Th,K,Pb和U等元素,亏损Ta,Nb,Zr,P和Ti等元素,岩体高Sr、低Y和Yb,暗示源区有石榴石残留。岩体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ISr=0.706 878~0.717 383,平均0.708 798,εNd(t)=-17.93~-12.29,平均-14.99,二阶段Nd模式年龄TDM集中在1.6Ga~2.1Ga,具有低放射成因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初始铅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17.337 94~18.158 22,平均17.630 84;207Pb/204Pb=15.457 71~15.530 59,平均15.491 12,208Pb/204Pb=37.811 19~38.278 67,平均38.012 22。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华山、老牛山及合峪等燕山期花岗岩体是华北陆块南缘加厚地壳底部熔融的产物,同时有幔源物质的混入。岩体是随着区域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转换,软流圈上涌底侵上覆岩石圈,加热加厚地壳熔融而形成。  相似文献   

17.
以重磁力资料为基础,结合钻井及地质地震资料,推测出研究区有8条基底断裂。已有油田大都沿基底断裂走向分布在断裂两侧,勘探井的试气产量高低与基底断裂分布关系密切,基底断裂的"隐性"活动导致沉积盖层中发育构造裂缝且以垂直裂缝为主,裂缝不仅能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而且能提高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对研究区内油气分布及储层产能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陕西凤县核桃坝剖面含2个牙形石组合,下组合为Gnathodustypicuss-Siphonodellacf.isosticha组合,相当typicus带和isosticha-上crenulata带,属杜内阶;上组合为Idiognathodusdelicatus-Neogondolellaclarki组合,其时代为维斯发早期。本文共描述了15个牙形石种,并讨论了N.clarki等3种的个体发育。  相似文献   

19.
大别山北缘中生代火山-侵入岩的14个夺铅同位素组成表现为高的非放射性成因^204Pb,较低的^206Pb/^204Pb比值和低且相对一致的^207Pb/^204Pb比值,属于明显的低U/Pb体系,并暗示它们由具低μ值的源岩衍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