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华山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家齐 《地球学报》1989,11(1):83-105
世界著名的西华山钨矿田产于西华山复式花岗岩体中。本文通过对此岩体中不同期次侵入体的接触关系、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岩石、矿物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以及成矿作用过程中流体包裹体温压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地研究,并探讨了西华山复式花岗岩的成岩和成矿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西华山花岗岩及钨锡铍矿田成矿流体演化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西华山花岗岩由早期侵入的斑状中粒黑云母花岗岩(γ52-1)和晚期侵入的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γ52-2)及γ52-2顶部与γ52-1接触带上含少量钨铁矿的似伟晶岩边壳组成.钨锡铍主要成矿阶段的黑钨矿-长石-石英脉或黑钨矿-绿柱石-石英脉及无矿石英脉均穿切两期花岗岩及似伟晶岩壳.单个水晶体不同部位及不同时空分布的石英中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130.3±6.3)Ma和(139.8±4.5)Ma,黑钨矿和萤石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139.2±3)Ma和(137.4±3)Ma.西华山和荡坪钨锡铍矿床成矿时代为(135±5)Ma,其成矿作用与晚期侵入的中粒-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有关,矿脉中绿柱石熔体、熔-流体包裹体的发现及其与流体包裹体的共存表明,西华山钨锡铍成矿作用自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即已开始.成矿作用早期以岩浆及岩浆水为主,晚期成矿作用是在相对开放体系中进行的,并有大量大气降水混入.  相似文献   

3.
江西西华山脉钨矿床的形成与含钨花岗岩浆演化密切相关,“附加侵入”二云母或白云母碱性长石花岗岩的出现,对脉钨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脉钨矿床形成的全过程可概况为:从深熔—重熔花岗质岩浆产生→岩浆不断的分异并多次上侵→含钨岩浆的结晶分异(主侵入成岩)→碱质自交代→低熔岩浆的形成和气热分馏(附加侵入成岩)→细晶岩等的贯入和成矿流体最后从岩浆中彻底分离→成矿流体上升充填交代及其性质的演变→黑钨矿(长石)石英脉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5.
为了验证S型花岗岩中存在有机质残余的可能性,利用分离沉积岩中干酪根的酸溶法处理赣南西华山的花岗岩样品。酸不溶残渣的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鉴定表明,不溶残渣中有少量黑色含碳的物质。激光拉曼探针和显微富利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显示,残渣中含碳的物质是成分和结构不均匀的碳质物(carbonaceous matter)。西华山花岗岩中含有碳质物意味着该花岗岩浆源于沉积物,而且结晶温度比较低、压力较高,这与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吻合。  相似文献   

6.
西华山花岗岩下陆壳起源的证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西华山花岗岩是广泛分布于华南南岭地区的含钨花岗岩的一个典型代表。过去认为它是上陆壳局部熔化形成,原岩极可能是震旦系或寒武系。但是,详细的稀土元素分析、铷-锶同位素体系研究,变质沉积岩的熔化实验都与这种认识相矛盾。此外,同位素资料也表明,S、C、H、O属深源成因。因此,作者提出了西华山花岗岩为下陆壳起源的成因观点,而且,与这类花岗岩有关的钨矿床则以某种方式与深部构造有联系而集中分布于幔隆与幔凹之间的过渡带上部的NNE-NE和ENE向深大断裂带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矿物的红外光谱图,对西华山花岗岩中石榴石进行了单种定名。主要根据是其红外谱带频率位置,谱带数目,带宽及相对强度,并结合矿物的X射线分析、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进行讨论。且分析了谱带的归属,均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西华山钨矿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钨矿产区之一,其形成与西华山复式岩体的岩浆演化过程密切相关。随着岩浆演化,西华山钨矿区花岗岩的云母成分发生变化,三八面体云母和二八面体云母分别按"富铁黑云母→铁叶云母→黑鳞云母"和"白云母/多硅白云母→富锂多硅白云母"的方向演化。Li主要通过"Fe2++Mg→AlⅥ+Li"置换方式进入云母晶格,在岩浆演化过程中云母的Li含量逐渐升高。F在云母-熔体间的分配系数随着云母的Mg#(Mg#=100Mg/(Mg+Mn+Fe))降低而减小,因此岩浆演化过程中云母的F含量未明显升高,有利于熔体富集F并演化至更高程度。另外,西华山成矿花岗岩的云母因受到流体交代作用而普遍发育环带结构。环带结构云母的边部与核部相比具有明显较低的Li、F,属于多硅白云母,而出现与多硅白云母共存的方解石表明交代作用流体富含CO2。因此,西华山含矿花岗岩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存在含CO2、相对贫Li和F流体的加入。西华山花岗岩中云母成分的变化还指示体系的氧逸度曾发生变化,即从高氧逸度环境转变为氧逸度相对较低的环境,有利于钨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西华山钨矿的花岗岩组成及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量研究工作证实,西华山钨矿田成矿花岗岩为一复式岩体。该复式岩体由燕山早期第二阶段西华山杂岩体,燕山早期第三阶段荡坪杂岩体和燕山晚期第一阶段花岗岩,花岗岩单一侵入体组成。与两期三个阶段花岗岩有关,相应具有三次钨的成矿作用,形成了以西华山钨矿为代表的一系列不同规模的钨矿床,成为我国花岗岩区多阶段民岩多次成矿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花岗岩类岩石化学成分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成发 《地球化学》1987,(3):215-223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岩石化学研究方法,即对岩类酸、碱、基三种组分进行统计研究;从地球化学环境上更好地反映了岩类的成矿专属性,在普查找矿及对岩体进行评价方面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华山矿床赋存于燕山早期复式花岗岩株西南缘。该岩株为同源同期五次侵入体。据研究大量地球化学资料认为,岩体为地壳深部重熔产物,属S型花岗岩。石英脉黑钨矿床与岩株为株连衍生关系。矿质、矿源主要来自花岗岩本身,成矿是成岩作用晚期进一步分异的产物。岩体中含量很高的W、Sn成矿元素,通过钾钠长石化浸出活化转移,以络合物形式带至岩体顶部或边缘裂隙中析出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12.
西华山钨矿的花岗岩组成及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华山钨矿田成矿花岗岩为一复式岩体,该复式岩体由燕山时期第二阶段西华山杂岩体、花岗斑岩单一侵入体组成.与两期三个阶段花岗岩有关,相应具有3次钨的成矿作用,形成了以西华山钨矿为代表的一毓不同规模的钨矿床,成为我国花岗岩区多阶段成岩多次成矿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3.
赣南西华山钨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赣南西华山钨矿床是一个闻名中外的大型石英脉型钨矿床。为探讨成矿流体性质以及演化过程,本文对西华山石英脉型钨矿床主成矿阶段含矿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学研究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西华山钨矿床的流体包裹体以H2O-NaCl型为主,局部发育H2O-NaCl-CO2型。流体热焓-盐度图解表明成矿流体以混合作用为主,局部沸腾在热液系统演化中作用不大。通过对沸腾包裹体的测温数据进行计算,得出西华山脉型钨矿成矿压力约为27~87 MPa,矿床形成深度约为1.0~3.3 km。  相似文献   

14.
赫英 《地球化学》1992,(1):49-54
本文提供了西华山花岗岩体各类岩石19件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测定数据。由此得出的稀土模式表明,岩体的演化主要经历了岩浆期结晶分异作用和岩浆后期熔体-溶液渗浸改造作用两个阶段。而相应于岩体的结晶、分异和演化,花岗岩中稀土元素含量呈有规律地变化。这一结果和作者所做的实际观察结论及有关其他岩石、矿物及地球化学证据十分一致。  相似文献   

15.
从花岗岩类岩石的稀土元素与岩石化学成分的对应分析结果出发,论述了新疆准噶尔地区花岗岩类稀土元素与岩石化学成分的相互关系,以及该区花岗岩类演化与锡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建立花岗岩类类型与地球动力学之间的联系,试图利用分类清楚、测年准确的花岗岩解决本区地壳及造山带演化过程。根据K2O等地壳成熟度的指标,得出了该地区地壳性质由不成熟→半成熟岛弧→成熟陆壳演变;构造环境由不成熟岛弧→成熟的"大陆化"岛弧→大陆碰撞带演化。总结了东天山地区经历了三大地壳演化时期,分别为前寒武纪基底演化阶段陆核及超大陆形成期;古生代古亚洲洋形成演化期和中生代特提斯―印欧板块碰撞阶段板内演化期。反演出了东天山造山带经历了俯冲汇聚及不成熟陆壳形成阶段→弧―陆碰撞及半成熟陆壳形成阶段→碰撞造山及成熟陆壳形成阶段→陆内造山及陆壳改造阶段→中生代板内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上陆壳的岩石地球化学成分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上陆壳成分及其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对化学分析,地质图,地层剖面和同位素年龄等资料的综合研究,确定了原始上陆壳的平均化学成分随时间而变化,太古宙高的深成岩/上壳岩比值可能部分反映了2.5Ga前有不同的地壳形成模式,后太古宙绿岩中,长英质火山岩和杂砂岩增多;在太古宙/元古宙界线,绿岩中科马提岩的含量几乎减少至零。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上陆壳成分及其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对化学分析、地质图、地层剖面和同位素年龄等资料的综合研究.确定了原始上陆壳的平均化学成分随时间而变化。太古亩高的深成岩/上壳岩比值可能部分反映了2.5Ga前有不同的地壳形成模式.后太古亩绿岩中,长英质火山岩和杂砂岩增多;在太古宙/元古宙界线,绿岩中科马提岩的含量几乎减少至零;显生宙绿合中安山岩比例增多。与早太古代相比.晚太古代和后太古宙上陆壳亏损Mg、Cr、Ni和Cc;后太古宙上陆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上陆壳成分在太古亩/元古宙界线的变化,可能与科马提岩、TTG岩套、交代作用和和古风化作用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9.
新疆阿拉套山花岗岩类的岩石化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泰禧  陈江峰 《地球科学》1994,19(2):149-156
新疆阿拉套山南坡东西向展布的花岗岩石的岩石化学研究表明,本区同时存在I型和S型两种类型的花岗岩,其分布受构造环境控制,靠近古板块缝合线为I型花岗岩分布区、远离古板块缝合线为S型花岗岩分布区。源岩性质和作用强弱等因素可能是造成岩石化学成分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