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明代福建的自然灾害中,水灾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居首位,它对当时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本文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整理和研究,试图理清明代福建水灾的基本情况,概括出水灾发生的时空特点.  相似文献   

2.
福建明代人才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福建各类人才辈出,其中被收入《明史》的人物及全省的进士数量全国排名在前。但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不平衡,各地人才分布不均,沿海人才多于山区,各府中心县多于同府的其他县。这些现象同时反映了当时福建文化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明朝福建各类人才辈出,其中被收入<明史>的人物及全省的进士数量全国排名在前,但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不平衡,各地人才分布不均,沿海人才多于山区,各府中心县多于同府的其他县.这些现象同时反映了当时福建文化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明代华南的自然灾害及其时空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双怀 《地理研究》1999,18(2):152-160
在大量整理明代华南灾害资料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明代华南自然灾害的时空特征。其时间分布很不平衡:明代前期灾害发生的频率相对较低;中期各种灾害逐渐增多,呈现出复杂性和严重性;后期灾害有所减少,但灾情仍较为严重。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也不平衡:福建灾害最多,集中发生在福州、漳州、泉州等府;广东灾害次之,主要分布在广州、潮州、肇庆、琼州等府;广西灾害相对较少,但太平、梧州、柳州等府也常受灾。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明代华南各地的自然条件有关,与各地的社会状况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福建沿海的自然灾害与减灾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土成  王耀东 《热带地理》1992,12(4):336-343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明代的雹灾史料进行整理和分类,构建了明代雹灾数据库,并根据冰雹的大小和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利用统计等方法揭示明代雹灾的时间特征和频次规律;通过明代各省区行政区划图展示不同等级雹灾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明代共有1 970次雹灾发生,可分为3种不同的等级,其中2级雹灾最多;明代的雹灾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季节性特征,雹灾多集中于明代的中后期且多发于春、夏季节,秋季较少,冬季最少;在空间分布上,明代雹灾多集中于东部,西部少,中部不多,南北少,不同省区雹灾的季节分布也不同。这些研究结论可为雹灾的预测、预防提供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7.
福建地貌基本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昭Bing 《地理学报》1993,48(2):143-151
本文首先从发展农业生产角度出发,分析了福建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继而论述了地貌与农业自然灾害的关系,指出了坡度陡、降水强度大和黑云母花岗岩分布三者相结合的部位是农业生态脆弱的地段。最后,根据福建山河分布格局,提出改善福建农业生态的根本性措施——建立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8.
明朝同名异地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的同名异地问题十分普遍,在《明史·地理志》中存在大量的同名异地现象。这对于学术研究,尤其对明代人物籍贯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例如“方克勤,字去矜,亍海人”,并没有标注是哪里的宁海,是宁海州还是宁海县都没有写清楚。就拿宁海为例,明朝时就有山东登州府宁海州和浙江台州府亍海县。  相似文献   

9.
福建山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其生态重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松林 《福建地理》2001,16(2):9-12
本文分析了福建山地生态系统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和地力水平较低等脆弱性特性,并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对山地生态系统脆弱的成因进行全面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高效益的森林生态系统、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与耕作制度、实施山水田综合治理等生态重建策略。  相似文献   

10.
广东农业水灾的年际分布规律及重灾年份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会平  梁红梅  倪研贤  刘江龙 《热带地理》2007,27(3):203-206,212
水灾是广东省最严重的农业自然灾害之一,几乎年年都有发生。广东农业水灾的受灾率异常指数和成灾率异常指数的变化规律揭示:过去55年间,农业水灾具有明显的波动性与阶段性,大致以5年为尺度,轻重灾期交替出现;受灾率与成灾率具有同步性,在重灾期尤为明显;1980年以来灾情更为严重,成灾率、受灾率、重灾几率都较大。根据异常指数的变化,建立起农业水灾灰色灾变预测模型,进行重灾预测。结果表明,今后20年将出现4个重灾年份,分别在2007-2009年、2012-2014年、2017-2019年和2023-2025年。  相似文献   

11.
福建山地土壤的系统分类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福建山地土壤在我国亚热特山地土壤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本研究根据武夷山、梅花山、鼓山等山地的19个土壤剖面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数据,鉴定了福建山地丘陵主要土壤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进行发生学分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美国土壤系统分类(USST)以及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之间的分类参比,同时阐明基于土壤系统分类制的福建主要山地土壤的分布规律,为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在亚热带山地丘陵区的应用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2.
海平面变动对福建沿海泥炭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鸣同 《热带地理》1991,11(1):32-38
  相似文献   

13.
南宋福建庙学分布非常广泛,不仅沿海平原,而且汀州、漳州的山区也遍及庙学。依据庙学分布情况,可将福建分为庙学发达区、一般区及落后区。从空间分布角度观之,南宋福建庙学呈现出不规则架构、主要分布于自然流域及河谷地带,区域差异特征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正是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区域性、人口数量及地域开发等因素影响着南宋福建庙学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4.
贵州历史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及综合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文献[1],选取地震、水灾、雹灾和旱灾四种主要灾害为研究对象,采用集中度、集中期和功率谱分析方法对1450-1949年500年间贵州自然灾害进行详细地分析和研究,揭示了贵州历史自然灾害的年际、年内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口、工农业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贵州自然灾害的综合区划工作,旨在为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灾害环境背景值。  相似文献   

15.
络培聪 《福建地理》2000,15(1):37-42
本文在研究徐霞客旅闽日记的基础上,探讨徐霞客对福建地形地貌、水文水系、动模特资源与天气气候善等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现象考察的认识及其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西部资源》2013,(2):67-67
银币,简而言之就是银质的钱币,在习惯金银锭与铜钱的中国,它明显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史籍中有关中国银币的最早记载是明朝,据明代诗人高启所著《天界玩月诗序》中云:"《元史》成,中书表进,诏赐纂修之士一十六人银币。"但明代银币颁行并不广泛,也没有实物佐证。所以,人们一般认为清代末期乃至民国是中国银币铸制与发行最为广泛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王立华 《福建地理》2003,18(2):48-51
高中地理即将增设选修课《自然灾害与防治》,这对于提高全民的防灾成灾知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学习有用的知识,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针对不同自然灾害的内容知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为解决当前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的四季     
徐翔 《西部资源》2011,(2):48-48
《黄帝内经》里有一条重要的养生原则:“顺四时而适寒暑。”就是人必须顺应春夏秋冬的变化。为什么要顺应春夏秋冬的变化?自然界的东西,成长蛰伏,荣茂枯萎,都得顺应春夏秋冬的变化。别说动植物了,就是一块石头一把土,也会因季节变化而有所变化,或涨或缩,或刚或柔,或干或湿。人是天地间的一分子。能例外吗?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是浙江省新课程改革后的首次高考,其考试方案中的一大特色是单设了自选模块的测试,其设置是针对报考I类(重点高校)的学生。地理学科中的选修Ⅲ《旅游地理》与选修V《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湘教版)位列其中。作为自选模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课时紧张的问题。它不可能象必修模块那样进行“细水长流”式的教学,只能以“速成班”的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但又必须是高质量的。  相似文献   

20.
赵卿 《地理教学》2012,(12):10-14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师生提供了教与学的新平台,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可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在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引导着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选修模块"是高中新课程中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