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贵州省黔西—黔西南地区构造与成矿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黔西—黔西南地区,扬子陆块西南缘,紫云—垭都深大断裂南西部,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切穿了上地幔,产生了以NW向和旋扭为主的构造,导致强烈岩浆活动和大规模成矿物质上涌,伴随一系列沉积、变质、构造等作用,在有利成矿环境中与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完成各种成矿作用,成为贵州省重要矿产资源集中区,其中滥木厂大型汞矿中伴生有较大规模和较高品位的铊矿,填补了"铊元素不能独立成矿"理论,由此研究该区构造与成矿关系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四川地质学报》2019,(4):536-541
贵州省由上扬子陆块西南缘与江南复合造山带的大陆地壳,经历了四期的构造旋回;其中武陵构造旋回期产生了普安-贵阳-梵净山断裂,是上扬子陆块与江南复合造山带的分界线;雪峰—加里东构造旋回和海西—印支—燕山构造旋回是贵州省重要的成矿期;喜山期及新构造旋回期,形成黔西南重要的红土型金矿。在黔西南—黔西地区呈北西走向的紫云—垭都深断裂,具多期构造特点,切穿了上地幔软流圈并引发了"加厚旋涌"效应,导致强烈岩浆活动和大规模成矿物质上涌,在有利成矿环境中与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完成各种成矿作用,使黔西南—黔西地区成为贵州重要矿产资源集中区。  相似文献   

3.
垭都—蟒洞铅锌成矿带是川滇黔矿集区内重要铅锌成矿带,近年来随着猪拱塘超大型铅锌矿床的发现,逐渐成为地质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综合分析前期累积各类地质矿产勘查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最新找矿勘查和研究成果,通过对比区内铅锌矿体的产出特征及其就位空间,总结其铅锌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为区内铅锌地质勘探深入提供实际依据。结果表明,区内铅锌矿体产于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之下的碳酸盐岩地层中,铅锌矿床(点)沿垭都—蟒洞主干断裂带成群成带分布,多数铅锌矿(化)体与主控断裂平面距离小于1 km,主干断裂(垭都—蟒洞断层F1)和前峰"冲-褶"体系及次级断裂带为铅锌富集成矿有利地段,其中"褶皱+轴向断层"构造体系、"主干断裂+同向次级断裂"体系、"层间断裂、破碎带、溶洞"等控制了铅锌矿体的产出。此外,区内铅锌矿体主要产于主断裂破碎带内及其下盘,受硅钙界面控制明显,主要赋存于靠碳酸盐岩一侧,而与地层层位无关,仅部分为层间断裂控矿,其中,"高碳泥质挤压蚀变带"和"铁锰碳酸盐化"是区内铅锌矿体主要的近—中近矿围岩蚀变。该区已知矿床的深部一定构造岩性组合空间内找矿潜力较大,如垭都、筲箕湾和亮岩等铅锌矿深部,以及F1南段...  相似文献   

4.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的块状榴辉岩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大别—苏鲁超高压(> 27× 108Pa) 变质带内的榴辉岩, 在大陆深俯冲、碰撞和折返剥露过程中, 大都遭受了强烈的变形和变质作用的重置与再造.但是, 大型榴辉岩体核部以及包裹于大理岩和石榴橄榄岩体内部的块状榴辉岩, 往往保留其初始简单的矿物组合、中-细粒状变晶结构和块状构造.详细地分析了块状榴辉岩的几何学、岩相学及变质作用特征, 指出它们是超高压榴辉岩递进及多期变质变形分解作用的残留体, 位于尺度不同的弱应变域内, 是大陆深俯冲及碰撞作用的真正记录.   相似文献   

5.
勉略带经历俯冲叠置、碰撞造山和陆内造山3个阶段构造演化过程。即俯冲期深层次褶皱与右行顺层(片)剪切变形、碰撞期中—深层次褶皱递进变形和高角度逆冲剪切变形、后主造山期陆内造山期中—浅层次左行走滑变形和低角度逆冲推覆构造4期不同构造变形。其中前两期构造阶段对金矿成矿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陕西省略阳县干河坝金矿研究认为:俯冲期...  相似文献   

6.
董汉文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52002-2022052002
大陆碰撞造山带的造山过程是通过“变形—变质—深熔”自组织系统的高度耦合和时空上演化来实现的。因此,对经过强烈抬升的造山带核部的变形—变质—深熔作用的“三位一体”研究,为认识碰撞造山带的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笔者系统总结了大陆碰撞造山带内的变形和变质作用与深熔作用的研究进展,梳理了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在变形—变质作用和深熔作用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讨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董汉文 《地质论评》2022,68(4):1191-1201
大陆碰撞造山带的造山过程是通过“变形—变质—深熔”自组织系统的高度耦合和时空上演化来实现的。因此,对经过强烈抬升的造山带核部的变形—变质—深熔作用的“三位一体”研究,为认识碰撞造山带的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笔者系统总结了大陆碰撞造山带内的变形和变质作用与深熔作用的研究进展,梳理了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在变形—变质作用和深熔作用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讨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贵州织金县新华磷矿大戛矿段矿床特征及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织金县新华磷矿大戛矿段地质背景和特征,在对区域地质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矿体形态特征、矿石结构构造、成分分析,总结出该地区成矿条件,矿体往深部还有较大延伸空间,矿床深部具有较大的资源远景。  相似文献   

9.
贵州高原喀斯特区地文期辨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李兴中 《贵州地质》2001,18(3):182-186
本文根据碳酸盐岩溶速率及地质年代测定等有关新的研究资料,对贵州高原喀斯特区传统地文期提出质疑,其论点主要有三:(1)下第三纪时的喜山构造期不是构造定静期,当时的地面远未达到剥蚀夷平的速度。“大娄山期”剥夷面不太有可能形成;(2)“山盆期”夷颊是由定型于上新世末的喀斯特准平原面,经新构造大幅度抬升发展演化而成,由于遭受长期的喀斯特叠加发育及剥蚀降低,其地质时代与地貌年代 已相关工甚远,两者不能相提并论;(3)贵州高原喀斯特层状地貌发育,至上而下主要有三级:Ⅰ级夷平程度高,称夷平面;Ⅱ、Ⅲ级剥蚀夷平程度低,称剥夷面,其地质时低分属上新世末及下、中更新世;但其以峰林为主体的地貌形态,则主要是中更新世以来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地质学报》2022,(4):533-537
阐述了织金县新华磷矿大戛矿段地质背景和特征,在对区域地质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矿体形态特征、矿石结构构造、成分分析,总结出该地区成矿条件,矿体往深部还有较大延伸空间,矿床深部具有较大的资源远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择具有区域特点的黔西北北西向构造带为研究对象,重点剖析强度变形地段垭都构造带.介绍了垭都地区构造几何形态特征、飞来峰及逆冲推覆构造的基本特征,并对其产生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借鉴四川局对二叠系阳新统断层裂缝型气藏的研究成果,结合贵州赤水地区勘探情况分析了断层与地震异常的关系,讨论了旺隆构造东断块高点及高点之南断层。指出了赤水地区地震异常块基本沿断层走向且位于上盘分布,表明与断支裂缝有密切关系;认为旺隆构造北北西向断层对东断块高点之南的油气影响不大,之南的两条逆断层形成的断垒部分对期探天然气较高点有利,提出了三口初步论证的井位。  相似文献   

13.
朱多录 《地质与勘探》2013,49(2):323-329
本文根据白秧坪-燕子洞地区岩石、断裂及矿体特征,结合实测剖面资料,分析断裂构造在盆地演化阶段的性质与成矿的协变关系,确定断裂的控矿作用,并建立了成矿模式。初步认为,四十里箐、华昌山断裂是多期活动的断裂,在三叠纪裂谷形成时,在拉张环境下,断裂活动与沉积过程相伴,表现为正断层性质;侏罗纪-白垩纪,在东西挤压应力作用下,表现为逆断层性质;在新生代,由于东西方向的持续挤压,表现为东西向的对冲推覆构造。在新生代盆山转换阶段,诱发了一系列张性、张扭性断层,是矿体的赋存空间。在三叠纪晚期,成矿流体沿四十里箐、华昌山断裂向上运移,在沉积阶段进入两侧次级盆地,进行第一次喷流沉积成矿;在新生代,成矿流体沿四十里箐、华昌山断裂向上运移进入次级张性、张扭性断裂带中进行第二次热卤水改造(填充交代)成矿。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兴仁市耕地土壤富锗含量特征及进一步开发利用富锗耕地,本文主要以1:5万耕地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平均值加标准差法(均值±3倍标准差)统计了全市耕地土壤及不同成土母质、耕地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乡镇等条件下耕地土壤锗含量特征。耕地土壤中锗含量为0.65~2.90mg/kg,平均值为1.60mg/kg。不同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中锗含量略有差异。兴仁市大面积分布有碎屑岩类,占全市面积的35.60%,是区内耕地土壤锗含量较高的可能原因。富锗范围的圈定为今后土地开发利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优质富锗农产品提供了耕地土壤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浅析贵州二叠系锰矿与峨眉山玄武岩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韩忠华  潘家州 《贵州地质》2007,24(3):197-201
贵州遵义-水城地区中二叠纪茅口组第二段顶部产出的原生碳酸锰和氧化锰矿床,为贵州二叠系锰矿主要矿床。贵州中西部有大量的峨眉山玄武岩分布。本文就贵州二叠系锰矿与峨眉山玄武岩之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松华 《贵州地质》2000,17(2):99-102
老井挖潜工作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对增储上产、提高采收率和采气速度,都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总结了赤水气田历年挖潜效果并结合本区实际提出老井挖潜目标.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贵州省九个地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贵州省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而,结合贵州省特殊省情——喀斯特石漠化的发育,建立了喀斯特石漠化与景观指数之间相关关系。所得基本结论为:(1)贵州省北部和西部地区景观破碎严重;南部和西南部斑块形状相对规则;东部和北部的景观连接度高;九个地区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均匀度基本相等,景观多样性较低,景观分布较均匀;东部和西部土地利用的空间镶嵌结构最复杂,稳定性最强;从南到北中部狭长的一条带上,土地利用的空间镶嵌结构最简单,稳定性最弱。(2)潜在以上石漠化与耕地景观形状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斑块数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375、0.5713和0.8676,说明耕地景观形状越简单、景观多样性越高、斑块数量越多,石漠化的分布就相应越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