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对可可托海水电站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等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研究区崩塌灾害的分布特征、发育特征以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崩塌灾害主要分布于额尔齐斯河左岸的山体陡倾边坡,共分布有27个典型危岩体;崩塌类型岩质崩塌(隐患)为滑移式及倾倒式,崩塌规模均为中-小型;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风化、降水和融雪、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  相似文献   

2.
付振东 《地下水》2018,(6):155-156,178
在对和田县努斯亚村崩塌灾害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崩塌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崩塌灾害的稳定性和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土质崩塌灾害规模等级属中型,破坏方式为滑移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等内因,以及地震、持续强降雨、融雪入渗、水流冲刷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外因;该崩塌地质灾害稳定性处于基本稳定-不稳定状态,预测评价崩塌灾害危险性较大;可以通过设立危险警示标志及避险区以及锚固喷浆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3.
王芸 《地下水》2019,(1):145-146,207
在对和田县朗如乡X625公路崩塌灾害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崩塌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崩塌灾害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3处崩塌灾害规模等级均属小型,破坏方式均为滑移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震、持续强降雨、融雪入渗、水流冲刷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 3处崩塌地质灾害稳定性均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采取相关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0,(4)
崩塌灾害位于民丰县康赛水电站西侧,对水电站和相关人员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对研究区崩塌灾害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崩塌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分布有2处土质崩塌地质灾害,崩塌灾害规模均为小型,均为倾倒式崩塌发育;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风化作用、降雨作用、地震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0,(2)
和静县二十二团废弃石灰石矿崩塌灾害发育,对道路和行人构成威胁。对研究区崩塌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有WY1和WY2危岩带,其中WY1为自然形成,共发育5处崩塌体; WY2危岩带的形成原因是原22团石灰石矿采矿后形成,共发育了11处崩塌体;形成机制包括滑移式和拉裂式;影响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震、持续强降雨、融雪入渗、水流冲刷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  相似文献   

6.
在对远安县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成果资料数据统计,梳理出研究区地质灾害数量、类型、规模等发育特征,同时对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形成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该县地质灾害具有爆发频率高、突发性强、危害大、隐蔽性强的特点。地灾灾害分布发育与地貌有密切的关系,滑坡灾害主要分布于县域东部的低山丘陵区,崩塌灾害主要分布于县域西部的中低山区,县域中部的冲积平原区地质灾害不发育;时间上,地质灾害多集中发生雨季。区内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在因素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外在因素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7.
唐捷  李明 《地下水》2022,(3):157-159
研究区位于塔什库尔干县提孜那甫乡西北侧,在对塔什库尔干县提孜那甫乡兰干村崩塌带孕灾地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发育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崩塌带位于塔什库尔干河谷右岸山坡,地处构造剥蚀中高山区;该崩塌带类型划分为倾倒式,规模为中型;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震、持续强降雨、融雪入渗、水流冲刷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7,(2)
以克兰河东侧不稳定斜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典型的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崩塌灾害发育特征、崩塌灾害概况和崩塌灾害发展趋势,研究漂石层崩塌和碎石层崩塌的防治措施,即:采用崩塌体削方、混凝土挡土墙、被动防护网、钢筋混凝土桩板墙、漂石清理及镶补支护等手段组成。研究得出的防治措施可供其他类似的崩塌地质灾害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1,(1)
研究区位于天山北麓低山区,在暴雨、融雪以及地震等条件下研究区滑坡灾害会对居民生命财产构成威胁。从研究区孕灾环境条件分析的角度出发,对研究区滑坡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HP1滑坡滑动平面形态呈不规则形,轴线呈直线型,南北长150 m,东西宽85 m,体积约为16 115 m~3,为小型推移式滑坡,根据变形特征判断为推移式滑坡;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降雨、融雪入渗水流作用以及人类活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对和田县阿瓦提村泥石流灾害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泥石流灾害流域面积90.5km~2,共发育有一条泥石流主沟和四条泥石流支沟;将泥石流沟划分为形成流通区和堆积区,其水源主要为降雨;影响因素主要为风化、降雨、融雪、地震以及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