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极限条件法是目前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文章应用极限条件法,对广安桂兴石灰岩矿损毁土地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评价中采用地形坡度、表土层厚度、周围土地利用现状、排水条件、地表浅层物质组成和生产管理便利性等6个主要因子进行判定,并结合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政策因素和公众意愿等因素,最终确定拟复垦土地的复垦方向。结果表明:评价总面积为76.982 8hm2,适宜复垦为有林地的面积为39.371 2hm2,适宜复垦为有林地的面积为39.371 2hm2,适宜复垦为耕地的面积为34.747 1hm2,适宜复垦为耕地的面积为34.747 1hm2,适宜自然留置、自然积水形成坑塘水面的面积为2.864 5hm2,适宜自然留置、自然积水形成坑塘水面的面积为2.864 5hm2。通过研究,建立了该区矿山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极限条件法是目前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文章应用极限条件法,对广安桂兴石灰岩矿损毁土地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评价中采用地形坡度、表土层厚度、周围土地利用现状、排水条件、地表浅层物质组成和生产管理便利性等6个主要因子进行判定,并结合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政策因素和公众意愿等因素,最终确定拟复垦土地的复垦方向。结果表明:评价总面积为76.982 8hm~2,适宜复垦为有林地的面积为39.371 2hm~2,适宜复垦为耕地的面积为34.747 1hm~2,适宜自然留置、自然积水形成坑塘水面的面积为2.864 5hm~2。通过研究,建立了该区矿山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该文以白庄煤矿为例,在分析土地复垦相关因素的前提下,遵循一定的评价原则,制定了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并最终确定了复垦区各单元的复垦方向,对同类地区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市县是落实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单元,市县级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可为国土资源与空间更精细化的管理提供有效支撑。本研究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构建了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宜昌市农业生产适宜性及城镇建设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划分出适宜、较适宜、一般适宜、较不适宜和不适宜5类区域。结果表明宜昌市适宜开展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为3412 km2,不适宜土地面积为7143 km2;适宜进行城镇建设的土地面积为748 km2,不适宜土地面积为14679 km2。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均呈现出典型的区域特征,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平原区,区域整体的国土空间开发条件好;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区域整体的国土空间开发难度大。适宜性评价结果与规划数据有部分出入,与土地利用现状相差不大,农业生产适宜等级的土地面积比耕地保有量红线面积多132 km2,分布于农业生产适宜和较适宜区的现状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73.98%;城镇建设适宜等级的土地面积比建设用地底线面积少611 km2,分布于城镇建设适宜和较适宜区的现状建设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7.99%。将评价结果叠加在谷歌卫星图上,在空间上观察是否与土地现状一致,结果表明农业生产适宜区的评价结果准确率达100%,不适宜区的准确率为93%;城镇建设适宜区和不适宜区评价结果准确率达100%。  相似文献   

5.
以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为例,探讨了运用G IS软件SuperMap D eskpro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广昌县实际情况,选取了坡度、土壤养分、水利条件等九个评价因子,将这些因子在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下,构造评价单元层,建立评价单元属性库。确定因子对土地适宜的权重,构建土地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利用此模型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利用SuperMap生成评价结果并统计各用地类型土地面积。  相似文献   

6.
矿山土地复垦方法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武强  薛东 《西北地质》2003,36(C00):247-252
对土地复垦现存的技术方法进行类型划分,把其划分为工程复垦、生物复垦和生态复垦及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复垦四大类,并对各个复垦方法进行了特征分析。指出生态复垦是以后土地复垦的发展方向。土地复垦是各门学科的综合,随着科技的进步,土地复垦的技术方法也将越来越完善。  相似文献   

7.
露采矿山是江苏的主体矿山,占用并破坏大量的土地资源,资源禁采后,采矿宕口的复垦给土地资源紧缺的江苏带来了增量土地资源的广阔前景,尤其是城市规划区内,土地复垦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在分析全省露采矿山占用与破坏土地资源不同特征的基础上,初步估算全省露采矿山可复垦的土地资源面积及可复垦土地资源类型,并对土地复垦产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评估,为露采矿山环境治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编制矿山土地复垦方案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宗发 《贵州地质》2010,27(3):231-233
在编制矿山土地复垦方案过程中,要认真调查、了解和掌握矿山的自然环境条件及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以及拟开采布局和复垦资源情况,才能确定合理的复垦方向、制定复垦目标,编制出质量较高、可操作性强的矿山土地复垦方案。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的需求量大幅度提高。因此,地下煤矿开采量也随之增大,而开采引起的土地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土地复垦技术具有复垦率低、复垦周期长等缺点。已有的“边开采边复垦”技术及理念是基于已建成的地下采矿计划,导致土地复垦比较被动。通过介绍土地复垦技术的历史发展、地下煤矿开采引起土地破坏的影响因素和土地复垦的关键技术等,将地下煤矿开采和土地复垦技术综合规划,进一步优化地下煤矿开采和土地复垦的布局、时间和参数,让边开采边复垦技术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让地下煤矿开采和土地复垦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煤矸石复垦地土壤质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验煤矸石复垦地复垦效果,选取16个参数作为复垦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因子,建立考虑微量元素的肥力质量评价体系,应用相关系数法确定土壤肥力因子的权重大小,并结合模糊数学原理计算土壤肥力评价因子的隶属度值,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复垦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复垦地与正常农田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均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复垦土壤的质量在3年内得到了逐步的提高,耕作制度、施肥对表层土壤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影响。复垦区土壤肥力略低于正常农田,复垦3年时,各层次复垦土壤肥力由上到下分别为正常农田对应层次的91.9%、89.6%、84.6%,表明复垦土壤质量已达到正常农田的90%左右,复垦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