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岩心和薄片鉴定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石灰岩中缝合线特征、成因类型及石油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石灰岩缝合线有3种类型,可作为油气生成的重要场所。缝合线内残余有机质丰度较高;缝合线是成岩流体流动的重要通道,沿缝合线附近可形成较多的溶蚀孔和溶洞;缝合线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沥青在缝合线中普遍存在。根据研究建立了研究区缝合线网络体系发育模式,推测了地质历史演化中各阶段缝合线的特征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2.
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中的缝合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的重要油气勘探区和产区,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系统还认识不足,因而严重地影响了塔河油田的勘探开发。通过研究发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中的裂缝系统非常复杂,主要有两类裂缝:一种是构造裂缝;另一种是缝合线。前人认为前者重要,而忽略后者;而笔者等认为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中的缝合线非常发育,其频度是与石油成藏有一定关系的非构造裂缝所能及。根据缝合线与层面的关系,可以将塔河油田的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中的缝合线分为三种:顺层缝合线、倾斜缝合线和竖直缝合线。这三种缝合线彼此交织成复杂的网络系统,构成了储层内部油气运移的最初级良好通道,同时与裂缝一起构成了有效的油气运移通道和压裂的弱结构面,为油气成藏和后期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的重要油气勘探区和产区,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系统还认识不足,因而严重地影响了塔河油田的勘探开发。通过研究发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中的裂缝系统非常复杂,主要有两类裂缝:一种是构造裂缝;另一种是缝合线。前人认为前者重要,而忽略后者;而笔者等认为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中的缝合线非常发育,其频度是与石油成藏有一定关系的非构造裂缝所能及。 根据缝合线与层面的关系,可以将塔河油田的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中的缝合线 分为三种:顺层缝合线、倾斜缝合线和竖直缝合线。这三种缝合线彼此交织成复杂的网络系统,构成了储层内部油气运移的最初级良好通道,同时与裂缝一起构成了有效的油气运移通道和压裂的弱结构面,为油气成藏和后期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据我国许多地区石灰岩中缝合线的野外观察和采样制片显微镜下观察鉴定的结果,论述了缝合线的特征。应用热力学原理分析研究了缝合线成因机理,并计算出缝合线形成的最小埋深、最低临界压力和最高临界温度。证明了缝合线压溶说成因论是正确的。得出缝合线的形成会使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储集层的物性变差等结论。研究缝合线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断裂带的结构特征及其对油气的输导和封堵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吴智平  陈伟  薛雁 《地质学报》2010,84(4):570-578
断裂带是具有复杂结构的三维地质体,其内部可以划分为低渗透性的滑动破碎带、高渗透性的诱导裂缝带等具有不同物性特征的结构单元类型;受各种地质条件和因素的控制,不同性质及活动强度的断裂带、断裂的上下盘、同沉积断裂的不同深度,其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存在差异,这导致了断裂具有对油气输导、封堵的双重性和时空差异:诱导裂缝带可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而滑动破碎带则具有较强的横向分隔性;同沉积断裂下部对油气的横向封堵性要明显强于上部;断裂活动早中期对油气的输导性要强于晚期及断裂活动停滞期。精细刻画盆地内部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对于分析断裂在油气运聚中所起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缝合线是在地层上覆压力的作用下,接触的沉积物颗粒间发生选择性溶解而形成的裂缝,可形成于从沉积成岩到深埋的各个阶段。缝合线可以发育于各种岩性中,在碳酸盐岩储层中发育十分普遍,是碳酸盐岩储层中常见的地质构造。前人对缝合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因、缝合线分类、物质组成、缝合线几何形状的定量化分析、地层压溶损失以及对于油气地质的意义等方面,极少对控制缝合线分  相似文献   

7.
云贵地区二叠系瘤石灰岩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东北部及贵州北部的二叠系中广泛发育了瘤石灰岩(亦称眼球石灰岩)。瘤石灰岩由颜色较浅、较纯净的石灰岩瘤和颜色较深、泥质含量较高、微缝合线发育密集的包层组成。组成瘤和包层的石灰岩类型一致,为生屑石灰岩、生屑质灰泥石灰岩、含生屑灰泥石灰岩或灰泥石灰岩。本次研究认为,瘤石灰岩是压溶成岩作用的产物,不是某种沉积环境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正> 在碳酸盐岩中,缝合线一般出现在成分不太均匀的石灰岩和白云岩中。通常,缝合线是在讨论碳酸盐岩的储集性能时加以研究的。但对碳酸盐岩缝合线和基质的有机质含量分析表明:缝合线物质的有机质丰  相似文献   

9.
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的类型及其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地质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证实地质条件下油气总是沿着浮力最大和阻力最小的的方向和通道运移,形成油气优势运移通道有5种基本模式:级差优势、分隔优势、流向优势、流压优势和断面优势。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油气运移实际通道只占输导层的1%~10%,但却运输了油气的绝大部分;输导层物性的差异、盖层沉降中心的偏移、流体动力、断层倾角及断层面几何形态控制了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实际地质条件下油气运移所形成的优势通道是上述5种模式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优势通道是大部分油气运移的实际路径,其研究对追踪油气来源、预测有利圈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整合运移通道类型及输导油气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高长海  查明 《地质学报》2008,82(8):1113-1120
在对不整合空间结构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油气沿不整合运移的通道类型:宏观上,存在由不整合面之上底砾岩和不整合面之下半风化岩石两种高效运载层组合成的双运移通道型和单运移通道型两种通道类型;微观上,底砾岩连通孔隙、半风化岩石构造卸荷风化裂缝系统及溶蚀孔洞系统可作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通过对不整合面上、下岩石物性分析,认为半风化岩石“孔洞缝”系统较底砾岩连通孔隙有更高的输导油气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运移通道类型具有不同的输导油气特征。在地史时期,构造裂缝系统和溶蚀孔洞系统一直是不整合输导油气的主要通道;对于软地层构成的不整合来说,开始应是卸荷、风化裂缝系统和底砾岩连通孔隙共同构成不整合输导油气的主要通道,当上覆沉积载荷达到一定程度后,主要是底砾岩连通孔隙起输导油气通道作用;对于脆硬地层构成的不整合来说,卸荷、风化裂缝系统和底砾岩连通孔隙一直是不整合输导油气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