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找找茬吧!     
《海洋世界》2009,(7):F0003-F0003
既然海水的吸热性能非常好,而太阳又连年不断地照射它,那海水会越来越热吗? 答:不会。因为海水时刻都在蒸发,温度越高,蒸发越快,蒸发过程中要散失大量的热能。单位面积的海面,每年因蒸发进入大气的水将近1米厚。这样海洋每年就要把超过360万立方米的海水化为水汽,源源不断地输入大气,这需要惊人的热量来支持。据估算,海洋吸收的热量中约有51%用于海水蒸发;另外还有42%的热量向大气进行反辐射,  相似文献   

2.
海洋的形成     
地球形成之初没有水,也没有生命,只有炽热的熔岩夹带着大量的水汔冲天而起,遮天蔽日。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液态的水,连续降落到地表。在地壳运动形成的凹地中聚集起来。日积月累,于是,海洋就诞生了。  相似文献   

3.
邓鸿德 《海洋科学》1983,7(6):18-18
古海洋产生的学说之一,是地球上喷出的岩浆、水雾等因温度降低,在地表的坑凹处形成一些彼此分离的水坑,许多水坑连成一大片后,形成了古海洋。 太阳使古海洋的水蒸发为水汽,使大地表面有了灰尘,灰尘上升又使太阳产生许多衍射光,这样周而复始,地球上孕育着生命。生命起源学说是1840年达尔文开始建立的,然而,我国古代的李时珍早在1673年就谈到物种起源方面的一些理论问题。近五十年来,对生物的起源无论是从理论上,或是从实验生态方面  相似文献   

4.
金希 《海洋世界》2012,(6):18-21
海洋占地球表面71%,它是大气热量的主要供应者;同时,海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大得多,1立方厘米的海水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可使3000多立方厘米的空气温度升高1℃。所以,海洋长期积蓄着的大量热能是一个巨大的"锅炉",通过能量的传递,就能不断地影响着天气与气候的变化。大气中的水汽,主要也是来自海洋。  相似文献   

5.
找找茬吧!     
《海洋世界》2009,(10):F0003-F0003
最初的海水是从哪来的? 答: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定论。目前有三种最具代表性的看法:第一种认为是“凝结作用”。最原始的地球实际上是充满了水汽的大气团,水汽不断凝结成雨,雨水周而复始地落下,并往低洼处汇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海洋。第二种认为是“火山岩的风化作用”。地球原本就含有很多水分.当地表凝固出火山岩的时候,岩石里面储藏了很丰富的水,再受到风、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后岩石风化、崩裂,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是利用水汽图像和HLAFS数值模式计算方法从定性到定量地研究1998年6月12日 ̄14日江南北部的一次大暴雨过程。通过云系路径的分析和发展的定量研究,我们可清楚看到影响江南北部这次大暴雨过程的天气系统,是从青藏高原东移的。其中,特别是该系统(气旋)东移到暖湿的海而时得到了大量第表面水汽蒸发补充,水汽上升凝结潜热释放,促使气旋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水体,通过水的自然循环,其他各类水体中含有的污染物都可能汇集到海洋中去。但由于世界上各大洋是彼此相通的,海洋具有巨大无比的容量,任何多量物质进入水体都会以几乎是无限大的比例稀释,所以海洋污染问题长期未能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海洋运输业及海洋采矿的发展,经由各种途径进入海洋的废水、废气油、溢油、有毒化学品与日俱增,超过了海洋的自净能力,致使海洋污染日趋严重。据初步估计,由于人类活动每年流失入海的石油约1000t,海洋每年接收2.5万t多氯联苯25万t铜、390万t锌、30万t铅,每年约有500…  相似文献   

8.
如果有人问起,地球上高于海平面的陆地(海拔为正数)是否一定高于海洋表面,你一定会认为这个问题不屑回答:陆地高于海面是人尽皆知的事实,所谓水往低处流,百川归大海。难道水还能往高处流?!但是,科学却常常告诉我们,有时常识未必可靠!这涉及到如何定义地球上的高度问题。地球形状是以陆地水准面和海洋表面为界面的,根据精确的地球形状测量结果,地球表面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赤道本身也是椭圆的三轴椭球体,但北极地区约高出18.9米,南极地区则凹下约24米至30米。有人说:地球像个大鸭梨,我看更像个大柚子,因为鸭梨太长了。作为陆地的南极大陆低于标准椭球体约24米至30米,而作为大洋的北极地区却高出标准椭球体18.9米。也就是说:南极洲大陆比北冰洋面低约42.9米至48.9米。一片汪洋的南大洋地区的海平面高于标准椭球体约5米至10多米。而在大片陆地的北纬20度至66度之间,其表面却低于标准椭球体约1米至10多米。那些海拔在25米以下的陆地,都比海洋平均表面低。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海平面本来就不是平面,而是球面,经分析后发现:海洋面甚至也不是标准球面!它是一个比球面还鼓的鼓球面!洋面高陆地低,是与我们的常识相违背的。那么,这种现...  相似文献   

9.
1998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其目的在于呼吁各个政府和人民共同行动起来,保护由于人类活动而遭到严重威胁的海洋,而且海洋遭到破坏的程度远比人们想像的要严重得多。一、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不但占据地球表面积的71%,含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96.5%,而且也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上生命的演化过程在漫长的时间内均是在海洋里进行的,而且都栖息在海洋中。那时,地球陆地上几乎到处都是山岳和荒漠,42亿年后,陆地上才出现多种多样的生机勃勃的生命,而且几乎都是由海洋生命演化而来的,人类的最早祖先也…  相似文献   

10.
地球上最大的海洋充满了神秘色彩,但也受到气候变化、塑料污染和过度捕捞等巨大影响。太平洋是地球上最大和最深的海洋。总面积为18134.4万平方千米,在某些海域海地底深度能够延伸到水面以下1万多米。太平洋到底有多大?你可以想象,地球上所有陆地面积加起来,也没有太平洋的面积大。  相似文献   

11.
CH9801 海洋重力测量理论方法及其应用[著,中]/黄漠涛等(天津海洋测绘研究所).—北京:海潮出版社,1997,6.~255 海洋重力测量是重力测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和陆地重力测量研究相同的目的和作用。其研究目的就是要通过在地球表面或在地球表面附近所进行的重力测量和重力梯度  相似文献   

12.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新领域和最广阔空间。在生物学家眼里,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在经济学家眼里,海洋是资源的宝库;在环境学家眼里,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在战略学家眼里,海洋是解决人类面临的三大危机的希望所在。可以预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经济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要大贡献。 海洋事关国家主权、经济和安全,牵系着民族的兴衰。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世界强国必须是海洋强国,最近几年国际形势的变化更充分地表明了这一点。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技乃至于…  相似文献   

13.
令人厌恶的海洋垃圾据统计,世界上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多达26亿吨.它们散布在地球各处,但被雨水冲刷或大风吹走之后,会最终悄无声息地流进海洋.如此多的垃圾之所以会在海洋中聚集,在于被环流环绕在中央.就像你顺时针转动手中装有茶水的杯子,随后可以看到茶叶大都聚集到了杯子的中央一样.  相似文献   

14.
综合考虑侧边界水通量、海表面风应力、热通量、蒸发和降水等,建立了一个采用垂向S坐标的西北太平洋海洋模式,模拟和分析西北太平洋环流和海温。S坐标具有使海洋上层趋于同一水深的物理平面和同时底层拟合海底变化的优点。与日本2008年西北太平洋实测温度断面资料比较,模式计算的海温在分布势态和量值上较为一致,模式能较好地验证海洋温度分布情况。与σ坐标相比,S坐标能更好地验证海温的变化。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西北太平洋气候态环流和海温变化。由于在σ坐标系下水深的水平变化体现在σ层上,海洋表层的分辨率比S坐标系下低,以及初始海温的水平分布含有水深水平变化的信息,S坐标海洋模式能更好地模拟环流和海温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就数金星与地球最相似。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人们把地球和金星称作“姐妹”行星。甚至不少人认为,金星也应该和地球一样,存在着大量的水。在金星上覆盖着大面积的海洋,海中孕育了生命。然而,现代科学已经完全证明,金星表面是个奇热、无水,干旱到极点的行星,金星是个没有生命的世界。于是,又有人提出,过去的金星有过波涛汹涌的大海洋,只是后来在某个时期消失了。金星果真曾经有过大海吗?  相似文献   

16.
滑翔机获海洋能源动力在地球上,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的面积。正是由于海洋面积的广阔,以及人类受到不能像在空中那样翱翔的限制因素,海底世界一直保持着神秘,未被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当你吃苹果的时候,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现象:苹果主要是由三部分所组成,即果核、果肉和果皮,而果皮的最外层有着一层薄如蝉翼般的透明“膜”。别小看了这“层”薄薄的膜,它对于苹果的形成、生长和果实的运输、贮存方面所起的作用来说,学问大着哩!我们无意去研究苹果表皮中“膜”的存在和用途意义,而是借此来说明,我们人类居住地球上的海洋表面也有一层膜,在某种  相似文献   

18.
海洋占地球面积的2/3,并且是地球上大量生物的生存之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人类享有这片被水淹没的巨大生境的自由度却是有限的。戴有水下呼吸器的潜水员只能触及海洋的表层,即只能下潜50米——这一仅及从海面到洋底最深处的0.23%处,大约只有潜水器能把人员载送到洋底最深处的一半略深处,也只有几个机器人深测器和摄影机能够潜得比这更深。1960年,有人驾驶深海潜  相似文献   

19.
吴溪 《海洋世界》2007,(11):31-36
地球是一个"水星球",海洋面积约占地表面积的四分之三。对于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而言,海洋都是至关重要的。进入近代,人类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改变着海洋。  相似文献   

20.
许林之 《海洋信息》2001,(3):17-18,29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在21世纪,海洋以其丰富的资源、宽阔的空间,将为人类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沿海大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我国的发展也必然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 1 我国海域海洋环境变化活跃复杂海洋区域集中了地球各个圈层,又是地球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