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三次超单体雹云的雷达资料和一次入云探空资料,分析了超单体雹云的结构、垂直气流特征以及它的传播规律。对于超单体雹云的天气条件,文中着重分析了环境风的垂直切变对超单体雹云的影响以及雹暴前的降雨过程(先兆过程)对雹云发展的作用。最后,讨论了人工影响超单体问题。  相似文献   

2.
作者K.A.布朗宁(Browning)和G.B.富特(Foote)认为雹暴可分颮线风暴、多体风暴、超单体风暴和强切变风暴,其中最基本的是多体风暴与超单体风暴。大多数雹暴属于多体风暴,它由一连串单体组成,每个单体都经历上升气流一下沉气流的生命史。另有一些雹暴它的特征只有一个持续性的单体,它偏于  相似文献   

3.
云贵高原对流回波的速度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罗清  周和生 《高原气象》2004,23(Z1):124-129
利用云南省2002年和2003年两年的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分析发现单体回波内的最大最小雷达径向速度和其在单体中的位置来确定这一单体是处于辐散或辐合,或者是气旋式旋转或反气旋式旋转,以此来预测单体回波的发展趋势.用这种方法预测单体回波的变化,其准确率达到82%.  相似文献   

4.
陈明轩  王迎春  肖现  高峰 《大气科学》2012,36(5):929-944
利用三维云尺度数值模式和雷达资料快速更新循环四维变分同化(4DVar)技术,对京津冀地区一次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发展演变的热动力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结果分析,并结合雷达、加密探空和自动站资料,揭示了快速变化的近风暴大气环境及风暴自身的热动力三维特征对超级单体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影响.雷达回波观测分析表明,这是一次由多单体合...  相似文献   

5.
一次单体雷暴的地面电场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伟基 《贵州气象》2006,30(6):13-16
该文利用地面电场资料、多普勒雷达、卫星观测以及常规天气资料,揭示单体雷暴对流系统的电场演变特征。通过对雷暴单体地面电场曲线演变特征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次单体雷暴的电荷分布为三极性结构,一般为上正下负,云底附近有一小正电荷区,为电场资料在单体雷暴天气分析预报中的应用积累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李昭春  朱君鉴  张持岸  孙剑  王瑶 《气象》2021,47(9):1086-1098
分析了2019年8月29日发生在海南省屯昌县和儋州市龙卷过程的海口双偏振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龙卷发生在台风杨柳右前方大约370 km处的台风雨带中的对流风暴单体中,两次龙卷发生都与风暴合并有关联,一次发生在风暴单体合并前12 min,一次发生在风暴单体合并后5 min.单体合并导致风暴反射率因子增强,风暴高度增高,风暴...  相似文献   

7.
陕西渭北中尺度对流系统组织模型及灾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陕西渭北711型数字化雷达2000-2006年5-9月的观测资料,把335例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MCS)组织演变的模型分为3大类(单体、线状、区域型MCS)9小类(少动单体、移动单体、合并单体、拖曳层状、先导层状、平行层状、断裂线状、非嵌入区域和嵌入区域型MCS),统计了各类MCS的出现频次、日变化、生命史、水平尺度、回波移动速度等.重点结合降雹实况,分析了各类MCS的灾害差异.结果显示线状MCS的降雹概率最高,单体MCS的降雹概率最低.拖曳层状类MCS产生的灾害最为严重,少动单体MCS产生的灾害最小.  相似文献   

8.
首先,利用中国气象灾害年鉴资料分析了2004-2016年13年间中国EF1或以上级别龙卷的时空分布特征,适当更新和扩展了范雯杰和俞小鼎(2015)的部分工作.然后,选取2002-2016年间70个龙卷超级单体个例(龙卷级别都在EF1级或以上)和144个非龙卷超级单体个例,利用2002-2016年间邻近探空资料和地面观测...  相似文献   

9.
应用昆仑山北坡小时、分钟降水资料以及和田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近8年该区域短时强降水天气分型,对比分析对流云与混合云2型5类短时强降水的回波强度、顶高、垂直液态含水量等回波特征量值以及持续时间的差异.得出昆仑山北坡短时强降水中,中亚低涡(槽)型环流形势和块状多单体回波最多,昆仑山北坡无超级单体回波.需高度关注3...  相似文献   

10.
2004年4月29日常德超级单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常德和长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资料,对2004年4月29日发生在湖南安乡且产生了10 cm直径降雹和广泛8级大风的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详细分析.该超级单体风暴发生在西南高空急流和西南南低空急流的交汇区域,加强的热力不稳定趋势和较大的垂直风切变条件非常有利于超级单体的产生.超级单体风暴呈现出典型的钩状回波,钩状回波位于该超级单体风暴移动方向的右后侧,从低层一直扩展到将近6 km高度;同时出现了指示存在大冰雹的三体散射回波.此次超级单体风暴成熟阶段中气旋的最大旋转速度为24 m·s-1,属于强中气旋,相应的垂直涡度为1.6×10-2 s-1.反射率因子的垂直剖面显示该超级单体风暴具有一个宽大的有界弱回波区(穹窿),其水平尺度超过10 km,垂直扩展超过4 km.在有界弱回波区之上,是一个强度超过70 dBZ的反射率因子核区,其中心高度为9 km,展现出典型的强烈超级单体雹暴结构.超级单体风暴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3次分裂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一次强对流活动中雷电与降水廓线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明  林锦冰  傅云飞 《气象学报》2012,70(4):797-805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的测雨雷达(PR)和闪电成像传感器(LIS)的逐轨探测结果,通过资料匹配处理方法,并配合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06年6月29日黄淮地区一次强对流活动中不同类型雷暴单体(Area,LIS探测资料认为近似于雷暴单体)的降水廓线,并分析了降水廓线与雷暴闪电频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强对流系统的雷暴单体可分为对流降水、层云降水、对流与层云混合降水3种雷暴单体,其中,混合降水雷暴单体数量最多,对流降水雷暴单体数和层云降水雷暴单体数量较少;并且雷暴单体中的闪电大多发生在对流降水区。结果还表明,不同闪电频数的雷暴单体相应的降水廓线差别明显:雷暴中闪电频数越大,5km以上高度廓线给出的雨强越大(对流降水廓线尤其如此),说明雷暴单体中闪电越多时,降水云冻结层以上存在的冰相粒子越多。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一次发生在1981年5月1日苏皖江北地区的超单体降雹的切片照片,分析了雹胚类型和雹块的层次特征,气泡分布和冰晶结构。结果表明,无论是透明层还是不透明层,都是湿增长层,因此这次超单体雹云中的冰雹是在湿增长条件下形成的。最后对在湿增长条件下形成透明层和不透明层的物理过程作了一些初步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北京房山X波段双偏振雷达资料,对2020年6月25日北京市东南部及其周边地区的一次超级单体风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前部槽叠加地面冷锋系统是此次超级单体风暴发生的背景条件,强垂直风切变为其发展维持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演变过程中的有界弱回波区、三体散射等超级单体雷达典型特征明显.X波段双偏振雷达反射率因子50...  相似文献   

14.
不同发展阶段对流云合并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翟菁  胡雯  冯妍  黄勇 《大气科学》2012,36(4):697-712
使用MM5 (Mesoscale Model 5, 简称MM5) 中尺度模式和雷达组网产品,对2008年7月22日发生在安徽等地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对流云合并现象进行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观测结果表明,30 dBZ以上回波水平尺度约10 km,回波中心相距近20 km的小单体通过合并形成了水平尺度几十公里的大单体.首先是外围较弱的回波相连接,其次是中低层的强回波中心发生合并,合并后有雷达回波中的强回波面积增加等现象出现.对模拟结果和观测资料进行的对比验证的结果表明,模拟结果和实况特征基本一致.基于雷达观测结果和第三层细网格模拟结果,对两类不同发展阶段的对流单体之间的合并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当两个单体都处于相近的发展阶段,合并后单体发展增强;当一个单体强度大于另一个单体时,合并后一个单体得到增强,另一个单体减弱消亡.合并时,两云间下部的低压辐合区会有新的云水中心产生,前一类合并过程中,新产生的云水中心代替了原有的两个云水中心,而后者在合并时,新产生的云水和其中一个原有的云水发生了合并,而另一个云水中心减弱消散了.模拟分析结果还表明,对流云合并过程可引起回波增强、云顶抬高、云水、冰相物质含量增加、地面降水增加现象.  相似文献   

15.
北半球冬季环流异常的垂直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对北半球100,500,700和1000hPa四层高度距平资料,应用相关分析,EOF分解和谐波分析方法,分析了北半球冬季环流异常过程中的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第一特征向量在对流层中具有明显的相当正压性结构,并且在环流异常中占有最大权重,它和半球性的天气异常有明显关系。谐波分析表明大气环流异常的正压性主要和超长波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6.
高丽  潘佳文  蒋璐璐  翁之梅 《气象》2021,47(2):170-182
2019年3月21日一次长生命史超级单体导致浙江省中部多个县(市)降雹,为了研究超级单体得以长时间维持的环境背景及其云物理特征,利用常规资料以及宁波S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结合粒子相态识别算法,对此次过程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前、850 hPa切变线附近和地面冷锋为超级单体提供了合适的环流背景;风暴传播区域对...  相似文献   

17.
78810冰雹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甄长忠 《大气科学》1981,5(4):456-460
本文研究了1978年8月10日发生在甘肃省永登地区的一次超级单体雹暴(简称78810冰雹)的特征。根据雷达回波资料,入云探空资料以及地面降雹实况和其它气象资料的分析,这个超级单体是由多块小单体在一个主要单体上并合而成的,它的右侧有一个指状回波。整个指状回波及其根部附近的主体回波都是强降雹区。文中着重描述了超级单体入流缺口处的气流结构。中下层反气旋式旋转、中上层气旋式旋转的上升气流将一部分冰雹粒子带到右侧降落,形成了指状回波。  相似文献   

18.
强对流系统中对流云合并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翟菁  黄勇  胡雯  蒋年冲  牟容 《气象科学》2011,31(1):100-106
用雷达等观测资料以及LAPS(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中尺度再分析场资料,对2009年6月14日在河南、安徽等地引发冰雹大风天气的两个强对流系统的形成演变过程中的对流云合并现象进行观测分析.研究表明,不论是单体间的合并还是对流系统间的合并,合并后单体或对流系统都有显著的...  相似文献   

19.
强弱降水超级单体风暴雷达回波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胡玲  张殿江  吴强 《气象科技》2008,36(2):155-159
应用天气图、卫星云图资料,重点应用天津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产品,对2002年7月15日发生在天津市宁河县的冰雹天气过程和2005年8月16日发生在天津地区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分析了速度图上中尺度系统的回波特征和反射率图上的图像特征.结果表明:虽然产生这两次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系统不同,但雷达回波上显示都是超级单体风暴,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产生的是77.5 mm·h-1的暴雨且回波移动方向不会发生改变;弱降水超级单体风暴产生的是直径40 mm的大冰雹且回波移动方向发生了180°的改变.速度图上的特征也不相同,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显示的是"逆风区"特征;弱降水超级单体风暴显示的是中气旋特征.对回波转向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回波将向核区直径较大、旋转速度较大的中气旋所在方位转向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使用常规气象资料和长沙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09年3月21日湖南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低层增温增湿、中低层较强垂直风切变环境场中,中层冷平流的入侵加剧了层结的不稳定性.过程中风暴单体形态特征具有典型入流缺口、弱回波区和悬垂体结构特征,风暴单体内部(3 km以下)存在辐合性涡旋,VIL>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