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什么曾经生我养我的故乡,变成了一个自己不愿意回去的地方?"这个沉重的问题,在邓强先生的《回望故乡》散文集的字里行间,在对过去的"老家"那些温情画面详细描绘之后,不经意地冒出伤感的芽。现代中国人心中的"老家"是在农村在远方,这从每年春运的人群流向可以得知。很多都有大迁徙或时尚地说为"漂"的经历,故乡这个词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过去时。特别是20  相似文献   

2.
最可爱的人     
我清楚的记得那次有幸和申勇胜同志在一起吃饭,当谈到写文章时,他严肃但不乏慈爱的分配给我一项任务,让我写一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而我还没来得及完成此项任务时,他却悄悄的离我们而去,走的是那样的安静,如同没有消失的曾经。由于一直在野外,关于他的消息我们只是听说,那次沈  相似文献   

3.
<正>每年的正月十五,我都会想起小时候喝的"茶面糊涂",那香喷喷的味儿怎么都忘不掉。"茶面糊涂"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有点莫名其妙,但其实是在教育人们喝了"茶面糊涂"年就过完了,可不能犯糊涂,应该勤俭持家了。在我们老家,正月十五一般要吃上一碗"茶面糊涂"。还记得小时候住在老家,每年从正月十一开始,母亲就开始忙着准备做"茶面糊涂"了。俗话说"十一十二不碾米,十三十四大风起",意思就是说正月十一和十二这两天,一定要把"茶面"准备好。从正月十一开始家家户户都要碾点湿小米或玉米,只有略带湿润,才能碾得更细。那时候我们家里没有小米,  相似文献   

4.
<正>(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类三等奖)"……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片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谁要抢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嘿!"随着那一声"嘿"的结束,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一曲激扬飘荡的《新红歌联唱》震惊所有的观众,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而台下的我,看着学生自信满满地走下舞台,早已激动得留下了泪水。是的,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党员,"教师"和"党员"这两个词意  相似文献   

5.
<正>记得40年前的一个夏日,我扛着两个沉甸甸的包裹离开了老家连绵的群山,在一双双羡慕的眼神中进入栾川一家县直单位上班。那时,虽然每月有29斤的供应粮和30.5元的薪水,但还是常常饿得头晕脑涨。尽管如此,能够到县城上班,让我大有一股"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喜悦之感。那时候,恰逢十年动乱,四处张  相似文献   

6.
<正>人终将逝去,有的人去也就去了,不留痕迹;但有的人去了,却在世上留下深深的印记。正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杨武伟,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国土资源所副所长,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他的离去,留给亲人无尽的思念,也让他周围的人深深地惋惜,无限地追忆。"杨武伟有什么特别之处?"记者两次深入内乡,深入他生前工作的赤眉镇采访,努力寻求问题的答案。是的,他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  相似文献   

7.
正每年的正月十五,我都会想起小时候喝的"茶面糊涂",那香喷喷的味儿怎么都忘不掉。"茶面糊涂"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有点莫名其妙,但其实是在教育人们喝了"茶面糊涂"年就过完了,可不能犯糊涂,应该勤俭持家了。在我们老家,正月十五一般要吃上一碗"茶面糊涂"。还记得小时候住在老家,每年从正月十一开始,母亲就开始忙着准备做"茶面糊涂"了。俗话说"十一十二不碾米,十三十四大风起",意思就是说正月十一和十二这两天,一定要把"茶面"准备好。从正月十一开始家家户户都要碾点湿小米或玉米,只有略带湿润,才能碾得更细。那时候我们家里没有小米,  相似文献   

8.
赵凡 《国土资源》2007,(10):8-17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期盼……隆升于地球新生代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地壳最厚的高原,她的活动仍未停止,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迷一样的青藏高原,抹上了太多的色彩,埋藏着太多未解之迷,充满了永远的诱惑,吸引着一代代地质工作者,去那里探寻远古的奥秘。  相似文献   

9.
过年     
<正>还没有到农历小年,走在街上,却到处是浓浓的年味。不知什么时候,街道上的人多了起来,三五成群的乡下人从四面八方拥进县城,顿时每条街都热闹起来。女人们最喜欢去的是全县最大的商贸街,过年了,该为全家老小挑几件时兴的衣服。男人则去集市上置办些酒肉、新鲜蔬菜或干菜,罢了,车子上驮着媳妇和年货满载而归……我离开老家十多年了,想到过年,也没有印象很深的事情。只有儿时那些过年的情景,倒是印在了脑海。  相似文献   

10.
<正>我的老家在河南省南乐县西邵乡,北临河北,东临山东,是个普通的平原小乡村。在这三省交界的地方,十里八村的人一提起我的父亲,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父亲今年58岁,无官无职,但他的"爱管闲事"却是出了名的,大到集体公共利益,小到结婚生子婆媳纠纷,他总会前去,刚开始是自己主动要去,后来因  相似文献   

11.
夜半巡查     
正清明节的前一天,伊川县国土资源局矿产稽查大队的队员们纷纷买好鞭炮、供品,准备利用假期去扫墓。有的队员是外县人,还得起个大早赶回老家,于是晚上早早就休息了。凌晨1点左右,队员们的手机接二连三地响起。"这是谁呀?有啥事不能天明了再说,半夜三更打什么电话!"不少队员被惊扰了美梦,都气呼呼地埋怨。"我是刘建红!"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清晰地从手机里传  相似文献   

12.
精彩点映     
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人,谁也离不开的。资源供应的保障程度,无一不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最紧要的制约因素。可以说,没有资源就无以发展,没有资源的稳定供应就没有国家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3.
寻找年味     
<正>这几年过年,总是听同事或者朋友说现在过年没意思,年味越来越淡,找不到童年时的那种感觉。说实话,我的感觉又何尝不是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优越,虽然吃的穿的越来越好,但是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也变得浮躁和不快乐。生活在城市,有的地方还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让人感觉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其实,年味并没有消失,只要耐心寻找,年味还在我们的身边。那就去乡镇的集市吧。比如在我们的老家,通常是五天逢一次集,卖东西  相似文献   

14.
老莫拒财     
<正>提起莫起杰,其实他年纪并不大,不到五十岁,却满头白发,再加上人又长得老相,所以在单位里大家都叫他"老莫",他也欣然答应。屈指算来,老莫已在地价评估所当了六年所长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地道的"北老胯"——河北保定人,早年随父转业来到豫南的。他的性格用一个字"直"来形容,毫不夸大。有时候为工作上的事与领导和同志争得脸红脖子粗,认准的理谁也别想扳得过他。  相似文献   

15.
<正>大凡去长葛的人,当地人都会推荐去一个叫"陉山地质公园"的地方看看,说那里是长葛的"仙境"之地。让人惊叹的是,那里曾经是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在经过大力治理后,摇身一变成为集先秦文化展示、地质景观欣赏为一体的地质公园。在这里,你不仅能欣赏到陉山沧海桑田的变化和奇特的地质奇观,更能感受到公园幽  相似文献   

16.
正以登记的方式作为不动产权利享有和变更的依据,是现代城市文明发展的产物。法律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定分止争",也就是确定物的权属。"定分止争"语出《管子》"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定分,是指确定名分;止争,是指止息纷争。《慎子》曾举例说明:"一兔走街,百人追之,分未定也;积兔满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意思就是说,一只野兔在外面跑,后面很多人追想抓住它;但是市场上有很多兔子却没有人去抓去抢,为什么呢?因为前面的兔子权属没有定,而后面的兔子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1月20日一早,天上飘着蒙蒙细雨,我们在所长老牛的带领下,去辖区东片巡查。当大家来到丁楼村时,发现路南的一片荒地里有人正在挖地基。"老乡,你们先等会儿,这是谁挖的地基?"老牛问施工的人。"俺挖的,咋了?难不成在自家地里建房也违法了?"一个中等身材、长得胖胖的男子理直气壮地说。"如果你具备了申请宅基地的条件,可以向村委会提出申请。都像你这样乱占乱建,你们将来还有自己的饭碗吗?你们的子孙后代将来靠啥吃饭?这些后果你们想过没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从春节至今,我常常在思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问题。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扩散至全国,举国民众闻之色变。我的老家在广西天等县的一个山村,与武汉距离遥远,但是在除夕那天,也开始"封村封路"。整个春节假期,村子里安静得令人胆战心惊。水渠旁堂侄家发出的甩盆声,不时打破着这种静谧。堂侄媳边喂鸡鸭边不停地咒骂:"害人精哦!去吃什么蝙蝠,吃掉自己的福气,还害我们跟着倒霉!……"堂侄家本来就穷,指望着卖掉这些鸡鸭  相似文献   

19.
<正>9月20日,在陕县西张村国土资源所里,大家为了非法采矿的事情争论着。工作人员小侯急切地说:"矿山被破坏,我们应该及时向上级汇报,让他们派人来调查。"副所长任春娥接着说:"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把事情弄清楚,如果上级领导问起来,我们怎么回答?"所长薛江波想了一下,说:"这样吧,我们今天晚上埋伏在矿山的必经之路,看看到底是谁在非法采矿。"事情还得从9月17日说起。那天,所长薛江波带着小  相似文献   

20.
过年     
正还没有到农历小年,走在街上,却到处是浓浓的年味。不知什么时候,街道上的人多了起来,三五成群的乡下人从四面八方拥进县城,顿时每条街都热闹起来。女人们最喜欢去的是全县最大的商贸街,过年了,该为全家老小挑几件时兴的衣服。男人则去集市上置办些酒肉、新鲜蔬菜或干菜,罢了,车子上驮着媳妇和年货满载而归……我离开老家十多年了,想到过年,也没有印象很深的事情。只有儿时那些过年的情景,倒是印在了脑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