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同时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孪生兄弟,我们可以从武汉城市圈"两型"建设中土地管理改革的背景、历程及举措,找寻出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特质和个性。以下为本刊整理  相似文献   

2.
弹指一年间,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在实践中按照中央要求,坚持保护有限土地资源与保障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依法按章办事与大胆改革创新相结合、加强政府管理与启动市场配置相结合、支持新农村建设与促进新型城市化工业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推进土地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建设两型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道路网络的形态特征和拓扑特征两方面,对武汉城市圈公路交通网络结构进行定量研究。根据1990~2012年的动态变化过程分析结果显示,近20年来武汉城市圈的公路交通有了很大发展,道路规模显示"早期重点发展、后期均衡发展"的趋势,在空间上显示"总体稳步集中,局部先集聚后分散"的规律,以后的道路建设应从规模扩张的发展趋势转向结构优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发展对该区域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文中选取植被、气象、地形、土壤和人为5个因子,分别以植被覆盖度、降水量、蒸发量、坡度、坡长、土壤层厚度和覆盖类型作为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的评价指标,综合采用专家判断矩阵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其指标体系。利用遥感、GIS等空间分析技术对武汉城市圈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并分析影响水源涵养功能的各单因子重要性的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000-2009年间,武汉城市圈水源涵养功能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空间分布格局主要表现为武汉城市圈东北部、东南部低山丘陵地带的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较高;短时间尺度上,人为活动所导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和覆盖类型的改变是影响水源涵养功能的主要因素。其中,2005-2009年间,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导致植被覆盖度降低、湖泊湿地减少是武汉城市圈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武汉城市圈是全国首批“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之一,而且是中部崛起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点区域。为了正确认识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政策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本文基于2000、2005、2010和2015年4期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方法,对武汉城市圈2000-2015年以及3个5年期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征、转化方向和区域差异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政策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① 总体特征上,2000-2015年耕地、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不断增多。② 变化方向上,2000-2015年以耕地、林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要特征,2000-2005年以耕地向水域和建设用地转化为主,2005-2010年以耕地向建设用地、水域,林地向建设用地转化为主,2010-2015年以耕地、林地和水域向建设用地转化为主。③ 区域时空差异上,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的区域集中在武汉城市圈的中部;从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武汉城市圈周边地区;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武汉城市圈中部;水域集中在武汉城市圈的仙桃市;林地主要在潜江市、云梦县;草地主要为英山县。④ 政策驱动因素分析上,中部崛起、两型社会、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等政策对土地利用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城镇体系结构、城镇化水平、城镇扩张水平、城镇投入产出效率和生态覆被等5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数据包络分析法综合评价武汉城市圈城镇化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2005~2011年增长速率最快,2000~2005年和2011~2013年增速缓慢,说明武汉城市圈经历2000~2011年高速增长之后,城镇化综合发展速率减缓。  相似文献   

7.
矿政管理的主线就是保障发展,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保障发展是最主要的,"十一五"期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新的五年里,应该考虑一些挑战性的问题. 主要矿产品需求形势的研判 我们面临的第一个形势,是国家仍然处于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和城市化的高峰期,对矿产品的需求仍然以较高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8.
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随着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和中心城市功能集聚,城际通勤现象越来越普遍,多源大数据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以武汉城市圈32个区县到武汉市中央活动区的城际通勤量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源大数据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城际通勤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城际通勤量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在区县尺度呈现出从武汉市邻近区域向外衰减的分布特征,在乡镇/街道尺度呈分散点状分布特征。②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相比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能力更佳,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和交通通达水平三类特征因素能够有效解释城际通勤量分布,其中人口规模和人工地表覆盖面积都与城际通勤量呈正相关,人民生活水平越高跨城通勤者越少,区域可达性的提升能使节点之间的城际通勤量增加。③各因素对城际通勤量的影响具有空间差异特征,常住人口总量对武汉市邻近区域影响较强,人均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的负向影响强度由东部向西部递减,人工地表覆盖面积的影响强度由西部往东部递减,公路可达性比列车可达性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说: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无论是长株潭城市群还是武汉城市圈,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都绕不过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问题是,在专家看来,长株潭土地"型"政的阿基米德支点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10.
“型”政民本一年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月4日晚,李成湘在他位于长沙市天心生态新城的办公室津津有味地看一条电视新闻:当日,湖南省省委省政府隆重举行湖南省长株潭"两型办"成立授牌仪式,同时举行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1.
成立土地管理改革专题研究小组2008年1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成立了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管理改革专题研究小组,并先后赴重庆、成都、天津、武汉等地开展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调研.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历史文化名城曲阜,参观考察孔府、孔子文化研究院并同专家学者座谈他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成就.同时,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人类历史也是前人留给后来者最宝贵的财富.历史的兴替演进、起伏变幻,往往沉淀出一些规律性的趋势,可以古为今用、古为今鉴.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介绍钟山县"五统一”矿政管理的成功经验,指出应充分认识矿产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矿产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必须积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科技创新,注重社会、经济、环保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站在2009年新春的一端,我们还记得那天——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即‘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  相似文献   

15.
弹指一年间,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在实践中按照中央要求,坚持保护有限土地资源与保障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依法按章办事与大胆改革创新相结合、加强政府管理与启动市场配置相结合、支持新农村建设与促进新型城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武汉2005”城市电子地图集是电子地图技术日益普及化应用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城市电子地图集是典型的公众GIS,由于城市信息的海量和繁杂,如何利用现有的GIS技术架构设计适应城市信息化进程同时展示城市建设成就的电子地图集,存在多种解决方案。本文从研发背景、技术架构、信息组织与表达、应用等方面,深刻分析“中国·武汉2005”城市电子地图集的设计原则,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其负载的价值系统和应用模式,为同类实践活动提供可操作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7.
现代意义的城市化,第一次始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的转变过程,时间三百余年。第二次始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的转变过程,时间几十年。目前,发  相似文献   

18.
"数字武汉"空间基础数据集成建库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数字武汉”空间基础数据集成建库工程的建设目标、总体规划、数据处理与集成建库、系统开发和应用情况,并对数据处理和集成建库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政民互动     
正土地整理浆砌片石二次搬运费标准问题咨询:读者询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对土地整理浆砌片石二次搬运费是否有专门的标准,如果没有该如何计算?能否能参考其他部门的定额标准?如果可以参考,又以什么定额作为参考?咨询台为您答复:二次搬运费一般是指工程建设中,因施工场地狭小,或因交通道路条件较差,使得运输建筑  相似文献   

20.
政民互动     
正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问题咨询:读者询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与《土地复垦方案》合并后,其中一个方案未到期,另一个到期需要修改时,是否要把二个方案的合并编制?部里进行方案评审时如何收取评审费?咨询台为您答复: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