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水生动物行为生态学是动物行为生态学的重要分支,对理解水生动物的生存行为机制、指导渔业生产和保护濒危水生动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新型研究技术和手段的出现,水生动物行为生态学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水生动物行为多种多样,本文主要综述了水生动物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探讨了水生动物运动行为、摄食行为、繁殖行为和集群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水生动物行为生态学的研究与应用前景,以期为水生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闽江口水体中镉、铅和铜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分别于1986年6月和10月研究了闽江口水体中镉、铅和铜的行为发现颗粒态镉、铅和铜的含量主要受制于悬浮物的含量,而不同季节闽江口悬浮物的组成有差别,溶解态金属的河口行为因元素的不同而异,镉在6月和10月均呈添加行为,添加率分别为1400%和460%;铅在6月呈添加行为,添加率为1500%,在10月呈保守行为;在6月和10月铜均呈保守行为,溶解态镉、铅和铜的河口行为与重金属的化学性质及悬浮物的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目标取样法,对饲养于抗风浪网箱中的4只南瓶鼻海豚(Tursiops aduncus)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和记录,最终定义了南瓶鼻海豚的7种姿势和70种行为.在此基础上,根据行为发生时的姿势、动作、环境以及可能具有的功能,将这些行为划分为水面运动行为、空中行为、社群行为、索食、性行为、玩耍、休息及杂类等8个行为模式,从而初步构建了南瓶鼻海豚的行为谱.还进一步对某些行为,如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佳  贾楠 《海洋通报》2018,(4):378-388
在改进计划行为理论(TPB)模型基础上,引入人口特征和游艇文化变量,构建游艇旅游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模型,以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作为数据来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检验影响旅游者参与游艇旅游行为意向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旅游者参与游艇旅游的意向较高;旅游者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游艇文化是影响其选择游艇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旅游者的行为态度、游艇文化2个变量对游艇旅游行为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均通过行为态度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游艇旅游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5.
河口砷(As)的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开始的。Waslenchuk和Windon在研究美国东南部一些河口砷的行为时,认为砷在河口的行为是保守的。Howard在调查英格兰南部的Beaulieu河口砷的行为时,发现有转移的迹象。黄河口及其近岸海域溶解砷的调查目的是想了解砷在黄河口的行为及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脊尾白虾的行为学观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密度室内饲养条件下,观察了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摄食、相残、运动、蜕皮、间隔、攻击和防御行为。试验结果表明,脊尾白虾摄食行为活跃,运动行为多样,在饥饿或个体较大差异条件下具有一定程度的相残行为,蜕皮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常经数天多次蜕皮行为特征后才能将旧壳蜕下,间隔行为不明显,攻击频率不高。另外,通过设置不同投喂组和投喂间隔时间观察比较了索饵率和相残率,结果表明,索饵率在第8小时已基本达到最高,相残率随投喂间隔时间的延长和空间密度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7.
深水区水下溢油在上升过程中,受潮流、温度和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其溢油行为和归宿与海面溢油明显不同。文章主要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深水区水下溢油行为和归宿,其行为过程主要包括油气粒径分布、上升速度、油气分离和卷吸等,归宿主要包括水合物、溶解和悬浮羽流等;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各行为归宿的影响因素及机制。另外,通过建立深水溢油模型模拟油气上升过程中各行为过程,并在南海荔湾油气田中得到了应用。因此,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深水区水下溢油复杂的行为过程,为建立深水区溢油应急体系奠定基础,且对深水区溢油损害评估、环境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物联网快速发展,建立了物质环境在网络数字世界中的映射;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发展,使人类的日常行为信息越来越多的映射到了网络数字世界中。这些信息与人们在传统网络中的行为数据相比,最大的变革就是有了空间和时间属性,用一个形象的词来描述这类信息那就是"人迹",人迹通过时空互联形成的一种网络,本文叫做"人迹网"。在人迹网出现之前,对于人类社会行为的研究缺乏大规模的实验环境,无法获取完善的人类行为数据。人迹网承载了关于人类社会行为和交互的大规模、客观、实时、连续、动态的现场数据,为人类行为理解和交互规律认识的研究提供坚实基础。同时对人类社会行为的研究,可以为城市、社会、个人等提供科学的行为指导,具有良好的应用和社会意义。本文描述了人迹网的形成,从理论体系、技术方法和和应用实例等方面对人迹网进行了阐述和设计。  相似文献   

9.
棘皮动物作为海洋底层生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目前海参在海水养殖业中的重要地位,其生态习性及行为生态学特性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海洋棘皮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遮蔽物对棘皮动物聚集等行为特性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外界环境因素对聚集效果影响等内容,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生境下棘皮动物行为特性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海参养殖现状,提出了不同环境因子下的棘皮动物运动节律、作用机制及其行为生态学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棘皮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深水锚是深水系泊系统的核心组成,随着新概念和新技术在深水系泊领域的不断涌现和发展,深水锚在海床中的动力行为变得更为复杂,这给既有的分析方法带来极大的挑战。将深水锚的复杂动力行为视为拔出、旋转、嵌入三种典型行为的组合,分别给出明确定义并建立力学模型。提出最小力准则以确定锚的拔出、嵌入方向和旋转中心,该准则同时可作为拔出、旋转、嵌入行为是否发生的判定条件,从而建立起可以描述深水锚在海床中复杂动力行为的分析模型。为检验所提出的分析模型,将其应用于预测拖曳锚在海床中的嵌入运动轨迹,并与已有分析方法和离心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分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对经济活动中,“搭便车”行为及其后果和对我国海开发中“搭便车”行为及其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海洋开发中减少“塔便车”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大,违法捕捞案件逐年增多,且在实践中为违法捕捞提供便利行为也越发猖獗。由于立法的缺失,这种行为尚未受到法律的规制,行为人能够逃避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严重影响渔业捕捞秩序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阐述为违法捕捞提供便利行为的基本概念,分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增设为违法捕捞提供便利行为法律责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法律责任的构成要素和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海洋开发主体在海洋开发中产生了与环境、资源不合拍的行为,带来了严重的外部牲。但这些经济人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行为,用传统经济学的方法很难揭示其深层次的原因。但如果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海洋开发主体在海洋开发中存在着博弈、寻租和“搭便车”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动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存在着制度缺陷。所以为了促进海洋的有序和适度开发,就应从加强制度建设上来抑制和克服这些易产生负的外部性的行为和动机。本文正是在这些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1990年6月和10月闽江口溶解态镉、铜、铅的行为及其与营养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6月和10月镉呈添加行为,铜呈保地行为,而铅呈除去行为。镉的添加主要源自浮游生物碎屑的再矿化作用,而铅去除受非生物无机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1990年6月和10月闽江口溶解态镉、铜、铅的行为及其与营养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6月和10月镉呈添加行为,铜呈保守行为,而铅呈除去行为、镉的添加主要源自浮游生物碎屑的再矿化作用,而铅的去除受非生物无机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6.
自然海域中曼氏无针乌贼产卵亲体性成熟提前和小型化现象明显,这可能是一种适应性进化,人工干预背景下曼氏无针乌贼繁殖期行为的动态变化值得关注。2020年4-6月室内采用聚焦个体扫描法和定点连续记录法分别观察和记录了曼氏无针乌贼繁殖期的行为活动,并按其生活习性和行为的生物学功能等进行系统化分类,构建了繁殖期行为谱。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繁殖期行为谱主要包括三大类12种行为:(1)游泳行为主要分为前进和后退,繁殖期的雌性多处于静潜水底或静浮水中的状态;(2)捕食行为主要分为发现、定位、捕捉和咀嚼等系列动作,曼氏无针乌贼能够快速感知周围17.0-36.0 cm范围内的饵料,捕捉的有效距离为8.0-22.0 cm,能在2.0-10.0 s内完成对饵料的高效捕获;(3)繁殖行为复杂,主要分为求偶、伴游、交配、产卵等,其中求偶行为体现在雄性对雌性的自我展示、追逐配对和争斗护卫等过程,雄性在争斗护卫和伴游过程中的护雌行为尤为激烈。曼氏无针乌贼交配时采用"头对头"的方式,平均交配持续时间42.9 s。曼氏无针乌贼对产卵附着基有选择性且偏好于最初的附卵物,卵群对雌性产卵行为有诱导和刺激作用,每次产卵到附卵过程平均用时108.6 s。曼氏无针乌贼繁殖期行为谱特征的研究可为后续曼氏无针乌贼行为机制和基于全生活史的资源保护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摄食行为感觉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实验室内鱼类行为学研究方法对半滑舌鳎的摄食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嗅觉、味觉和侧线在半滑舌鳎的摄食中具有重要作用,视觉在摄食中的作用没有被发现。侧线在摄食中作用主要体现在头部侧线,躯干部侧线对侧面刺激有一定的攻击行为,但行为发生率与头部各部位受刺激时产生的行为发生率相比较低,且差异显著(P<0.05);躯干部对上部刺激仅发生警戒行为,没有观察到攻击行为。侧线和嗅觉在摄食中的作用大小比较差异显著(P<0.05),侧线的作用优于嗅觉。口咽腔对味道和硬度都有作用且对二者的敏感程度差异显著(P<0.05),对味道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8.
Tween20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20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发现沉积物中有机质和粘土矿物的含量对其吸附起主要作用.在实验浓度范围内,Tween20在HCl和H2O处理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可用线性等温式描述,而在H2O2处理样上的吸附行为可用Freundlich等温式来描述.海水的离子强度和温度都影响其吸附行为:离子强度增加,温度降低,会使沉积物的吸附能力增加.根据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出吸附焓ΔHθ为-32.98 kJ/mol,吉布斯自由能ΔGθ为-16.01~-16.99 kJ/mol,吸附熵ΔSθ<0.Tween20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是一自发放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鱼类自残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自残现象是鱼类之间相互残杀(食)的行为,除了遗传因素、鱼体的规格差异可引起自残现象外,大量的环境因素同样影响着自残行为发生的时间、频率和强度。本文综述了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影响鱼类自残行为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营养状态、光照(强度、周期)和养殖密度等,并简单介绍了遗传背景对鱼类自残行为的影响。结合鱼类自残行为发生机理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减少鱼类自残行为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影响甲壳类动物争斗行为的因素包括性别差异、体型和生殖状态等,神经递质对甲壳动物的争斗行为也具有调控作用。为探索三疣梭子蟹在养殖和繁殖过程中由于争斗行为受损或死亡的行为机制,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争斗前后三疣梭子蟹血淋巴中5-HT和DA的含量,并分析了争斗前后肌肉、胸神经节、肝胰腺三种组织中5-HT和DA受体基因表达量变化。同时,通过注射外源5-HT和DA,记录并分析了三疣梭子蟹争斗行为差异以及三种组织中5-HT和DA受体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1)争斗后三疣梭子蟹血淋巴中5-HT含量显著升高,DA含量显著降低(P<0.05);(2)注射10–6 mol5-HT能显著减少三疣梭子蟹的争斗行为发生次数以及争斗持续时间(P<0.05),而注射10–6 molDA却能够显著增加三疣梭子蟹的争斗行为发生次数和争斗持续时间(P<0.05);(3)争斗前后5-HT和DA受体在肌肉和胸神经节中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P<0.05),且不同受体在相同组织中未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4)注射外源DA能够调节5-HT1B、5-HT2B、5-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