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陕西双王钠长石岩特征及金矿床形成期次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双王含金钠长石岩带主要为层状 ,产于泥盆系星红铺组粉砂质板岩中。钠长石岩带主要由层状钠长石岩及钠长石岩角砾岩组成。角砾岩角砾主要为层状钠长石岩碎裂形成。层状钠长石岩及钠长石岩角砾韵律纹层构造及条带状构造发育 ,矿物组合和热水沉积钠长石岩相同。钠长石岩主元素及微量元素特征表明钠长石岩具热水沉积的一般特征。角砾岩角砾棱角明显 ,具可拼接破裂构造或典型角砾状构造 ;钠长石岩角砾和早期胶结物矿物组成基本相同。胶结充填物中晶洞构造发育 ,显示同生液压致裂角砾的一般特征。据钠长石岩沉积特征构造及角砾特征 ,认为钠长石岩及金矿床主要是热水沉积 -隐爆作用形成的 ,可分为 4个形成阶段 ,金矿矿化主要和第 3、4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2.
陕西桐木沟锌矿床钠质喷气岩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桐木沟层状锌矿体直接底板及其下部地层中包括整合层状的方解钠长石岩和钠长角砾岩,以及脉状的石英钠长石岩在内的富钠质岩石系由喷气沉积成矿作用形成。通过对这几种岩石的产状、形态、矿物成分、岩石组构以及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它们是在成矿地热系统活动早期,以同生沉积、支代的方式形成,属喷气岩类。研究这些岩石,对了解喷气沉积成矿作用,进一步指导找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钠长石岩分布不太广泛 ,研究程度较低。通过研究 ,本文将钠长石岩分为接触带型、层状型、顺层角砾岩型、脉型及岩体型 5类。其中以层状钠长石岩型分布较广 ,意义较大。层状及与之紧密相伴的顺层角砾状钠长石岩有特定的矿物组合、化学成分及岩石组合 ,层状及角砾状钠长石岩产在一定的地层层位中 ,形成于特殊的沉积环境 ,且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 ,并伴有特殊的 Au,Cu,Pt- Zn- Ag,Ba,Fe,B等矿产。因此笔者认为钠长石岩系特定地质条件下的产物。目前对其成因有岩浆岩、热液交代 +充填、热水沉积等不同认识 ;热水来源也有岩浆水、地下水、变质水等多种观点。本文作者认为层状及角砾状钠长石岩为热水沉积形成的 ,成岩流体属含 Na- Mg- Si- Al± Fe,Ba,B的 HCO3- ,CO32 - 碱性溶液 ,成岩物质来自基底富钠岩石。  相似文献   

4.
试论双王金矿的矿化特征和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沿山阳—凤县深断裂及其两侧分布的中、上泥盆统地层中的钠长角砾岩带(体),断续长达400余公里。属构造成因,其中双王角砾岩体的形成有隐爆作用叠加。与钠长角砾岩体相伴或作为其角砾的富钠岩石,系热液渗透交代成因的钠长岩,其中毛发状金红石的多寡和不同方向的排列,较清晰地显示了原岩的残留组构 S_0、S_1和 S_2。根据双王钠长角砾岩主要胶结物成分—含铁白云石及少量钠长石,石英的氢、氧、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测定结果以及微量矿物、元素的特征,热液来源于地壳深部,且很可能是碳酸岩岩浆热液。双王金矿属“构造—隐爆钠长角砾岩型岩浆热液金矿床”,可简称为“双王式”金矿。其成矿模式可概括为:南、北古板块的对接和挤压,形成本区的海西—印支褶皱带的紧密线状褶皱和纵向压(扭)性断裂。随后,由于华夏构造的波及,挤压变更为东西向,致使原压扭性断裂向张性转化,形成交代钠长岩—碎裂交代钠长岩—钠长角砾岩。地壳深部富钠、二氧化碳和金的气液流体上涌并胶结了上述角砾岩,形成金矿体。南侧的西坝中酸性复式岩体与金成矿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5.
陕西双王金矿床含铁白云石的某些标型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炎金才 《矿物岩石》1993,13(4):27-33
含铁白云石是双王金矿床矿体和围岩中的主要矿物,按其产状可分为四类:Ⅰ.产于层状钠质岩(矿体围岩)中的含铁白云石;Ⅱ.产于含金角砾岩体钠质岩角砾中的含铁白云石;Ⅲ.产于含金角砾岩胶结物中的含铁白云石,Ⅳ.产于近矿蚀变岩石中的含铁白云石。Ⅰ,Ⅱ类为热水沉积成因,Ⅲ和Ⅳ类为热液充填交代产物;它们在化学成分、有序度及碳氧同位素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有一定的差别。研究表明,含金角砾岩胶结物中的含铁白云石主要来自层状钠质岩,为矿床的热水沉积—改造成因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陕西双王金矿的含金钠长铁白云石角砾岩是秦岭钠长角砾岩带中典型的含金热液角砾岩,区域上受凤镇-山阳同生大断裂控制。本文对钠长岩及钠长角砾岩进行了锆石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绢云母板岩-钠长石化板岩-钠长角砾岩的岩性变化中,Na2O逐渐富集而K2O逐渐贫化,二者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在蚀变过程中有钠的代入和钾的带出;REE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相似,说明蚀变钠长岩与围岩具有继承性。双王钠长碳酸质角砾岩的形成不是单一的过程,而是经历了热水同生沉积、热液交代蚀变、液压致裂,热流体隐爆等成岩成矿方式的叠加作用。钠长角砾岩中锆石的SHRIMP年龄区间较大,423~513 Ma和808~1166 Ma是两个峰期,与南秦岭泥盆系沉积地层中的锆石峰值年龄相似;而角砾岩中最年轻的锆石年龄为280.1~277.5Ma,代表了隐爆角砾岩形成的时间下限。角砾岩的形成至少经历了3个阶段:(1)晚泥盆世拉分断陷盆地时的热水沉积阶段;(2)早石炭世(342Ma)凤太盆地构造反转,深源碱性热流体上涌形成热液交代蚀变和液压致裂;(3)早二叠世碱性钠质碳酸盐流体发生浅成隐爆并形成隐爆钠长碳酸质角砾岩。综上所述,双王钠长角砾岩为异时异相同位叠加,是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岩成矿特征的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  相似文献   

7.
柞山地区钠长碳酸角砾岩是汉体隐爆角砾岩。岩石化学特征反映钠长碳酸角砾岩不同于沉积碳酸盐岩,而与岩浆碳酸岩基本一致。稳定同位素资料表明,钠长碳酸角砾岩的物质来源既有深源岩浆,也有基底地层。稀土元素特征反映出钠长碳酸角砾岩与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其地质特征探讨了钠长碳酸角砾岩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沉积火山角砾岩中的绿泥间蛭石及其形成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松辽盆地白垩系含油地层中,首次发现了火山角砾岩沉积体,其粘土胶结物由单一的绿泥间蛭石组成。本文报道了对该矿物的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化学组成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分析结果。分析了它的形成机制和具体条件,认为它是在成岩过程中,在富Mg和富Fe的条件下,由蒙脱石转化而来。  相似文献   

9.
庄天明 《地质与勘探》2016,52(6):1001-1015
兰坪盆地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广泛发育特征特殊的角砾岩和含角砾砂岩,前人对其成因有不同的认识。本文在矿区岩相构造填图的基础上,根据岩石角砾、杂基、胶结物成分和结构特点,划分出以下8类岩石:(1)层状含灰岩角砾砂岩,(2)方解石胶结灰岩砾角砾岩,(3)石膏/硬石膏胶结灰岩砾角砾岩,(4)铁泥质胶结灰岩砾角砾岩,(5)混杂状砂质胶结灰岩砾角砾岩(或称含灰岩角砾砂岩),(6)膏砂泥胶结复成分砾角砾岩,(7)砂质胶结复成分砾角砾岩,(8)含矿石砾角砾岩。其中,含矿石角砾岩形成于矿后,而其它角砾岩形成于矿前且可能近同期形成。角砾岩均处于下部"原地"和上部"外来"地层系统之间。研究认为含矿石砾角砾岩为矿后垮塌成因,其它角砾岩为(含砂)膏盐底辟成因,或含砂膏盐底辟破碎围岩、携带角砾流动的产物。目前角砾岩砂质杂基间的方解石胶结物和灰岩角砾间的方解石胶结物,可能为后期含有机质流体与先存的、作为胶结物的膏盐反应形成。这一过程同时产生H2S,对后期成矿具有重要意义。角砾岩的矿化与膏盐底辟体有关,具"单中心"分带、"多中心"叠加的特点。矿化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等热液矿物交代角砾岩间或砂质杂基间的方解石胶结物,角砾本身弱/无矿化。比较而言,层状含灰岩角砾砂岩为含矿最普遍,次为方解石胶结灰岩砾角砾岩、铁泥质胶结灰岩砾角砾岩、含矿石砾角砾岩,混杂状砂质胶结灰岩砾角砾岩局部含矿。  相似文献   

10.
钠长石岩是秦岭造山带中的一类特色岩石,主要分布于南秦岭凤-太、山-柞和镇-旬盆地的泥盆纪和志留纪地层中,与秦岭众多大中型铅锌矿、金矿成矿关系密切。钠长石岩呈层状、似层状产于碎屑岩或碳酸盐岩岩系中,与区域地层整合产出,渐变过渡。具有条带状、块状、角砾状构造;XRF分析数据显示钠长石岩化学成分以富Na2O、Al2O3、SiO2等常量元素及Pb、Zn、Au、Ag、Cu等微量元素为特征;富含元素Ba和Fe-Mn-(Co+Cu+Ni)×10分布图投影表明钠长石岩具有热水沉积的特征。而TiO2与Al2O3关系图解又反映出钠长石岩中有陆源碎屑物混入的特点,其Ti、Al可能来自水成沉积物中的粘土;ICP-MS分析所得稀土元素数据显示,钠长石岩与地层稀土元素在稀土总量、轻重稀土量和配分模式均十分相似,其较高∑REE就是成岩过程中水成沉积物混入造成的。富钠长石岩石在形成时间上发生在沉积和早期成岩阶段,与正常沉积岩同时形成。兼具有正常沉积岩石和热水沉积岩石的特点,是一种有别于二者的混合型非典型热水沉积岩石。研究认为钠长石岩是由一种富钠和金属元素的热水通过对地层元素的萃取并与海底未固结沉积物混合而成的混合热液经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厂坝铅锌矿床中钠长石岩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厂坝铅锌矿床中钠长石岩的产状、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等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石为中泥盆统成矿流体在海底沉积和交代围岩形成的典型热液沉积岩-钠长石岩,其物质来自矿体的下伏沉积地层柱的海水。该沉积岩在后期的强烈变质改造过程中,发生了重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清江岩盐矿床为新生代陆相碎屑—化学岩沉积,矿层厚度大,层数多,呈层状和似层状,产状平缓,矿石质量好,有益元素含量高,有害元素含量低;含盐系地层由碎屑岩和化学岩组成,具有旋回性、多级韵律和多韵律性特征;岩盐是在长期干旱的古气候环境下,沉积环境相对较为稳定,持续时间长,封闭性较好,物质来源丰富的内陆盆地中形成的;成盐过程是在浅水环境下,借助机械沉积和化学沉积在同一成盐凹陷中或交替进行,或同时发生,形成不同的成盐机理,建立了成盐模式。  相似文献   

13.
尹锋  陈鸣 《矿物学报》2012,(Z1):68-69
角砾岩是由未被磨圆的砾石经胶结而形成的碎屑岩。角砾岩可以形成于多种地质过程中,如沉积角砾岩、火山角砾岩、构造角砾岩以及撞击角砾岩等。与陨石坑研究有关的是撞击角砾岩。撞击角砾岩按照岩石特征,又可以分为石质角砾  相似文献   

14.
特格里曼苏铜矿产于库山河群(C1k)砂岩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受地层控制,浅色砂岩与紫色砂岩的交互带是铜矿体产出的最有利层位.通过对含矿砂岩胶结物的研究,认为赋矿砂岩中胶结物类型主要有碳酸盐胶结、硅质胶结、泥质胶结和铁质胶结4种,常见的胶结物组合类型有碳酸盐—硅质胶结组合、碳酸盐—泥质胶结组合、硅质—泥质胶结组合、铁质—泥质—碳酸盐胶结组合;矿化常发生于具碳酸盐—硅质胶结组合的砂岩中,铜矿物与硅质胶结物伴生.通过对含矿砂岩胶结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得到成矿流体为低温、低盐度流体.认为矿床成因为沉积成岩成因,古陆的风化剥蚀提供了基本的成矿物质,沉积物的搬运沉积形成了矿源层,成岩作用时期由于有机质及细菌的作用、氧化还原条件的改变,在成岩流体的迁移下造成了铜质的局部再富集,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铜矿体.  相似文献   

15.
冷水坑矿田具有浅部斑岩型矿体与深部层状矿体的复杂组合,深部层状矿体赋存于上侏罗统打鼓顶组晶屑凝灰岩所夹的(铁锰)碳酸岩角砾岩层中。从(铁锰)碳酸岩角砾岩的基本地质特征入手,论述和分析了(铁锰)碳酸岩角砾岩的主要物质成分组成、分布、产状及与矿体关系等特点,结合矿物X-射线粉晶分析、碳-氧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佐证,认为(铁锰)碳酸岩角砾岩为深水湖泊相火山-沉积成因,与层状矿体形成密切相关,后期斑岩岩浆就位及其流体活动对早期火山沉积碳酸岩层叠加改造,从而形成了与斑岩具有成因联系的层状富铅锌银矿床。  相似文献   

16.
安芳  朱永峰 《岩石学报》2010,26(8):2275-2286
京希-伊尔曼德金矿位于新疆北天山吐拉苏盆地的西北缘,赋存于泥盆纪-早石炭世火山-沉积地层底部的凝灰岩、凝灰质砂岩中,围岩经历了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多期硅化和角砾化、碳酸盐化和重晶石化,金矿化与硅化围岩紧密伴生。矿体呈透镜状、层状和似层状,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主要由热液角砾岩型矿石组成,其热液演化期由四个阶段组成:I:硅化及绢云母化——在围岩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中形成大量浸染状石英、绢云母和少量黄铁矿;II:角砾化及硅化——形成含金热液角砾岩a,角砾为早期蚀变围岩,胶结物为烟灰色玉髓状石英、黄铁矿、毒砂和少量金矿物;III:角砾化及硅化——形成含金热液角砾岩b,角砾为热液角砾岩a和蚀变围岩,胶结物为细粒石英、黄铁矿、毒砂和少量金矿物;IV:方解石-重晶石阶段——形成大量粗大的方解石-重晶石脉。京希-伊尔曼德金矿成矿流体本身富集V、Cr、Ni、Cu、Sb,且其中的Mn、Co、Zn、Bi以及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主要来自火山岩围岩。从成矿早期到晚期,成矿流体轻稀土元素逐渐富集、氧化性增强。水-岩体系氢、氧同位素组成模拟计算表明,京希-伊尔曼德金矿成矿流体主要为与区内火山岩再平衡的岩浆水,其中金浓度为1×10-6~2×10-6,形成该矿需要约1×108~0.5×108t岩浆热液,蚀变围岩和矿石中黄铁矿富集轻稀土元素。角砾化作用及其伴随的氧逸度升高是导致金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成岩演化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岳伏生  马龙  李天顺 《沉积学报》2002,20(4):644-649
查干凹陷轻质低硫成熟原油的发现显示出查干凹陷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低成分成熟度和低结构成熟度、高岩屑含量和高填隙物含量、多填隙组分和多胶结类型是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碳酸盐胶结物的选择性溶蚀、火山岩呈似层状存在于地层中对下伏碎屑岩压实作用的减缓是查干凹陷特低孔特低渗储层能够形成较为发育的次生溶蚀孔隙并成为有效储层的原因,受岩性控制、有利构造环境是查干凹陷油气成藏的特点,寻找储层形成的有利沉积相带和易于成岩作用改造、发育次生溶蚀孔隙而且物性相对较好的砂体,是查干凹陷油气勘探实现突破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西成矿化集中区热水沉积岩物质来源的同位素示踪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利用硅同位素、锶同位素和碳氧同位素,对西成矿化集中区与矿体紧密伴生的热水沉积岩的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硅质岩的硅同位素δ3 0 SiNBS -2 8=- 0.6‰~ - 0.1‰,硅主要来源于下伏沉积岩;热水沉积岩的锶同位素比值87Sr/ 86Sr变化于 0.70 938~ 0.72 812之间,位于海洋锶和陆壳锶之间,为混合锶,其锶主要来源于下伏沉积地层柱;碳同位素组成略低于正常沉积碳酸盐岩,碳主要来源于下伏沉积地层柱在循环碳,同时又受其它来源碳的影响。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热水沉积岩的组成物质主要来源于下伏沉积地层柱 (地壳内部 ),形成方式主要是外生沉积作用,即热水沉积岩是内生作用与外生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内外生矛盾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9.
前人研究提出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发育出了多种角砾岩,其成因与盐底辟作用有关。文章对这些角砾岩进行了分形分析,确定了不同角砾岩的角砾形态分维值Dr和粒径大小分维值Ds,来进一步探讨角砾岩的形成过程。其中,Dr表征形态复杂性,可指示角砾迁移距离长短或后化学作用改造情况,Ds表征角砾破碎情况,指示形成角砾的能量大小。研究表明,金顶矿床中一部分角砾岩为蒸发盐或膏砂近原位底辟、破碎灰岩围岩形成,它们具有较小的DrDs值。与这些角砾岩空间过渡的层状砂质胶结灰岩砾角砾岩(或称层状含灰岩角砾砂岩),为蒸发盐而非水流体携带灰岩角砾流出地表,并进入含水沉积系统后形成,角砾未经历水流体搬运、磨圆,具有较小的Dr和较大的Ds值。另外一部分角砾岩为蒸发盐和砂泥质底辟破碎围岩,并共同迁移了一定距离而形成,但总体未发生长距离的迁移,随后进入地表沉积系统中。上述部分角砾岩还经历了形成后的流体交代溶蚀作用,导致Dr值变大。本研究显示,在盐底辟有关铅锌矿床内,赋矿围岩包含多种由不同底辟过程形成的角砾岩。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蒲城县东党铝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党铝土矿赋存于中石炭统本溪组(C2b),其分布在早古生代的边缘,构造环境相对稳定沉积间断时间长,沉积相为泻湖-沼泽相,下伏地层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成矿条件表明,该区有一定的找矿前景。区内构造简单,古岩溶洼斗对成矿有利,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漏斗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