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方法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是,用氟电极对地震进行野外监测。目前尚未见有资料发表。七八年十二月,在江西永平铜矿爆破中,我们用氟电极监测地下水中氟浓度的变化,取得了很好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用电阻率法、电磁法和激发极化法监测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给出了在水样和含水砂样中,加入了不同浓度的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时,样品电阻率、极化率、半衰时和偏离度等导电性和激电性参数与浓度变化关系的几个实验观测结果.水样中的观测结果表明,除个别有机污染样品的电阻率随浓度增加有所增大外,其余所有无机污染和有机污染样品的电阻率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含水砂样中的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污染成分样品的电阻率和极化率,均随孔隙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对反应样品激电时间特性的参数而言,则有半衰时随浓度增加而减小,偏离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大的规律.同时指出,用电阻率法、电磁法和激发激化法监测地下水污染是十分困难的.  相似文献   

3.
2008年3—7月福建地区共发生4次中等地震,福建地下流体氟离子有多孔观测井,在震前或震后出现高值突跳的现象;2008年9-11月福建地下流体氟离子又有多孔观测井出现高值异常。本研究通过实验提出:该氟离子高值异常为非地震前兆异常,建议准备一支氟离子选择性电极作为备用电极,用于对比观测,以提高氟离子观测数据异常的判别。  相似文献   

4.
脱气效率是影响水氡仪标定和水样氡测值准确性、重视性的一个重要环节。水氡观测研究者对此十分重视,并从个别侧重点作过某些实验。本文对脱气效率的多方面影响因素——次与二次脱气、真空度、温度、速度、时间、方式、水样体积、扩散瓶体积以及扩散瓶构形等进行综合性实验研究,并给出定量化的影响结果及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永清龙虎庄公社砖厂一口氟离子含量较高的热水井,其氟浓度平均为9.27毫克/升。为了研究地下水中氟浓度变化与地震之间的关系,我们于1981年底开始对该井点的地下水进行氟浓度的每日一次的观测。但是,由于采用电极标准加入法对氟的日常观测工作,毕竟属于探索性的研究工作,所以对于所得的氟浓度的日变曲线应如何认识,这是很值得研究的。下面我们就对我们初期的氟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解剖,以说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CIC-200型离子色谱仪观测高浓度离子水样时,对水样稀释500—1 000倍,但观测误差大。考虑仪器观测的精密度,兼顾各离子正常图谱形态,福州地震台对高浓度离子水样进行不同倍数稀释实验,即进行高浓度标准溶液和标准添加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实验,结果均满足国标要求,说明CIC-200离子色谱仪观测高浓度离子水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离子选择性电场法是电化学分析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方法。1985年,我们采用标准加入法对永清县浅牛—6井F~-浓度进行了实验观测。该井位于牛东断裂北伸、牛驼镇凸起顶峰。井深1274米。为Cl—Na型震旦亚界铁岭—雾迷山组岩溶裂隙水。实验所用主要仪器是:PXD—2型通用离子计、CSB—F—1型氟电极、212型饱和甘汞电极、681型磁力加热搅拌器、WMZL—01型温度控制仪及自制恒温水浴锅等。实验证明,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做为地震地球化学监测的一种手段,在有条件的地方台和群测点是可以普及的。  相似文献   

8.
Q值测量的等效声阻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东  叶林  施行觉 《地震研究》2000,23(3):324-328
回顾了实验室中超声波测量Q值的四种常用方法:上升时间法、回声法、频谱振比法和波形反演法。在综合了回声法和频谱振幅比法优点的基础上,提出等效声阻抗法。该方法借助于参考样品,利用其一、二次波的振幅谱,计算换能器和耦合层的等效声阻抗,进而由等测样品的一、二次波振幅普计算其衰减,求得其与频率有关的Q值。对振幅谱进行了扩散校正,并利用方法一了有机玻璃和饱水岩石样品的Q值。对该方法的可靠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水样中氟离子含量很低,选择的氟离子标准序列也很低,每日配制氟离子标准序列时,因为人的视觉误差,对第一序列会产生较大的相对误差。通过氟离子标准序列对比实验认为,配制方法可以从每日进行相同序列配制,改为定期配制、每日观测。从实验数据看,新方法标准序列数据较旧法序列稳定,重复性高,相对误差小。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观测水温因素干扰,氟离子标准序列的溶液温度和水样水温的温度差值越大,引起氟离子观测误差也越大。通过比测实验,结果表明:恒温和同温氟离子观测方法能消除水温与溶温不同引起的观测误差。得出经验:每日配制氟离子标准序列,选择恒温观测方法;氟离子标准序列不是每天配制,而是批量配制,选择"同温"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离子色谱法对水中常见的7种阴离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在既定的条件下,分别建立校正曲线法(外标法)及单点校正法模板,并对温泉水样校正分析。结果显示,外标法测得离子数据较为平稳,相对偏差均小于5%,适用于观测温泉水中其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对样品含水结构的电阻率CT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密度的电极阵列,对具含水结构样品的视电阻率值进行了测定,并重建了二维电阻率的图象.所得一系列CT图象揭示了样品内部由于裂隙和流体造成的真电阻率分布及其变化.这一方法用于岩石电性模拟实验,使导致样品电性变化的裂隙充水过程得以清楚地揭示.   相似文献   

13.
激发极化电位衰减谱测井电极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激发极化测井仪器只有简单排列的电极系,只能测量激发电场断开瞬间的二次场电位的衰减值,因此只能利用极化率参数来定性评价地层性质.本文设计一种激发极化电位衰减谱测井电极系,采用阵列式组合结构,电极之间彼此绝缘,测井仪器通过单片机控制电极系来激发地层和采集数据,可以采集到整条激发极化二次场电位衰减谱,所包含的信息量远远...  相似文献   

14.
在电法数据的采集方面:传统的电法勘探数据采集量少、时间长,从而效率较低,通过研究地震勘探中并行数据采集的优点,使电法勘探数据采集模拟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方式.并行电法数据采集采用两种主要的采集方法:一种是单极供电(称为AM法)、另一种是双极供电(称为ABM法).本文主要通过对数据量的分析比较得出: 在同样电极组合条件下,并行采集物理点的数据是随着电极数量的增加而成二次抛物线增长,从而使电法勘探数据采集效率得到空前提高.  相似文献   

15.
赵谊  孔令昌 《地震地质》1989,11(3):34-36
本文对黑龙江省德都县以北的五大连池火山地区气体和水样进行了质谱分析,以其对该地区内的某些气体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 一、样品的采集 采用低渗透性的不锈钢和无氧铜管密封的取样器,其体积为250毫升,容器抽成10-5mmHg的真空取水样和气样。样品取得后带回实验室进行气体成分的分析。气体样直接进入质谱计进行成分分析,而水样经脱出气体后再进入质谱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对实测资料的分析,发现在广东及其邻近地区的几次中、小地震前,地下水氟离子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中、短期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17.
碳酸盐岩有机质二次生烃的化学动力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低成熟度的灰岩样品进行人工熟化实验, 获得了不同成熟度的可用于对比研究二次生烃作用的系列样品. 之后, 将人工熟化后的样品在抽提前、后分别置于Rock-Eval热解仪上进行“二次”生烃实验, 在考察其热解产率特征的同时, 探讨各样的化学动力学特征. 结果表明, 二次生烃的是否“提前”或“滞后”及二次生烃潜力与一次生烃是否排出有关, 与初次成烃的中止成熟度有关. 人工熟化样品抽提后, 其平均活化能随成熟度的升高总体上呈增大趋势. 但未经抽提样品的动力学特征则相反. 所标定的经抽提处理和不经抽提处理化学动力学模型在渤海湾盆地和松辽盆地的初步应用表明, 两者的结合可以解释一些前人有关二次生烃研究中存在的相互矛盾的认识, 同时也可以方便地实现对二次生烃量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8.
固体不极化电极现场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振海  石航  史小平 《地震研究》2004,27(Z1):57-62
本实验是针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的:一是深度实验.在同一位置,将电极埋于不同的深度,观察电极埋设在不同深度时,对电场的观测基本没有影响;二是灌水实验.利用自来水和饱和食盐溶液直接灌入电极坑内,观察得知,电极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或盐水中,对电极无明显影响.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电极埋设完成后,一定要灌水,第一次灌水对电极的影响很大,以后的灌水对电极的影响比较小;给一对电极中的一个电极灌水,对电位差有较大影响;同时给一对电极灌水,对电位差则无明显影响;在一对电极之间灌水,对电位差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种模式识别方法——改进的连续Hamming方法(ICHAM)。它从下面两个方面对使用连续资料的Hamming方法进行了改进。 1)考虑到更为一般的样品分布情况,用方差较小的那类样品计算Hamming核; 2)改进了对Hamming核的计算方法,使之处于方差较小的这一类样品的中心。 文中还给出了ICHAM法应用于北京及邻区潜在震源判定的实例。结果表明,其效果比二值Hamming方法及原来未改进的连续Hamming方法都好一些。检验表明结果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20.
采用倒置显微镜法定量浮游植物的数据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细胞密度或生物量的现存量反映其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准确地对水体中浮游植物进行定量是水质评价和生态功能分析的基础.针对目前国际上推荐使用的倒置显微镜法(即Utermhl计数法),通过采集处于不同营养状态和水体条件(水库和实验围隔)中的浮游植物,分析样品的显微计数量、水体营养状态对浮游植物密度和多样性等指标稳定性的影响,同时比较了多个水体中同一采样点的重复(或平行)样品之间浮游植物定量数据的差别,从而对倒置显微镜法进行较为系统的评估.结果表明,基于浮游植物的显微镜计数效率与定量数据稳定性的综合考虑,选择计数400个个体即可基本保证定量数据的稳定性;在依赖生物量或稀有种进行水质评价时,处于不同营养水平的水体均需要增加样品的平行数来提高定量数据的可靠性,贫营养型水体中单个采样的重复或平行样品更为必要;两种定量方法所得群落数据计算的辛普森指数无显著差异,说明两种方法所获得结果均能反映浮游植多样性;通过样品浓缩法和倒置显微镜法所获得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细胞密度均具有显著差异,因样品浓缩法在样品处理过程中造成浮游植物损失,使通过样品浓缩法所得的浮游植物群落生物量及细胞密度偏小;相比浓缩法,倒置显微镜法沉淀浓缩的水样体积小,样品处理和计数耗时短,更适宜用于应急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