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震学报》2007,29(3):337-337
一、《地震学报》是中国地震学会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内容包括:以刊登地震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为主,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登载与地震学有关的评述文章  相似文献   

2.
《地震学报》2008,30(1):106-106
一、《地震学报》是中国地震学会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内容包括:以刊登地震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为主,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登载与地震学有关的评述文章  相似文献   

3.
《地震学报》2007,29(2):229-229
一、《地震学报》是中国地震学会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内容包括:以刊登地震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为主,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登载与地震学有关的评述文章  相似文献   

4.
《地震学报》2007,29(1):114-114
一、《地震学报》是中国地震学会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内容包括:以刊登地震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为主,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登载与地震学有关的评述文章  相似文献   

5.
一、《地震学报》是中国地震学会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主要内容包括 :以刊登地震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为主 ,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地震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 ;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 ;登载与地震学有关的评述文章 ;介绍地震学及有关的某些重大学术问题的现状和进展 ;反映地震学及有关的科技工作动态 .二、《地震学报》为双月刊 ,中、英文两种版本 ,内容一一对应并同步出版发行 .作者可先向编辑部投寄中文稿 ,待中文稿被采用后再按照编辑部通知寄英文稿 .三、来稿要求和注…  相似文献   

6.
一、《地震学报》是中国地震学会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内容包括:以刊登地震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为主,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登载与地震学有关的评述文章;介绍地震学及有关的某些重大学术问题的现状和进展;反映地震学及有关的科技工作动态.二、《地震学报》为双月刊,中、英文两种版本,内容一一对应并同步出版发行.作者可先向编辑部投寄中文稿和英文摘要,待中文稿被采用后再按照编辑部通知寄英文稿.三、来稿要求和注意…  相似文献   

7.
《地震学报》2006,28(6):678-678
一、《地震学报》是中国地震学会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内容包括:以刊登地震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为主,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登载与地震学有关的评述文章,介绍地震学及有关的某些重大学术问题的现状和进展;反映地震学及有关的科技工作动态.二、《地震学报》为双月刊,中、英文两种版本,内容一一对应并同步出版发行.作者可先向编辑部投寄中文稿和英文摘要,待中文稿被采用后再按照编辑部通知寄英文稿.三、来稿要求和注意…  相似文献   

8.
《地震学报》2000,22(3):335
一、《地震学报》是中国地震学会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主要内容包括 :以刊登地震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为主 ,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地震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 ;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 ;登载与地震学有关的评述文章 ;介绍地震学及有关的某些重大学术问题的现状和进展 ;反映地震学及有关的科技工作动态 .二、《地震学报》为双月刊 ,中、英文两种版本 ,内容一一对应并同步出版发行 .作者可先向编辑部投寄中文稿和英文摘要 ,待中文稿被采用后再按照编辑部通知寄英文稿 .三、来…  相似文献   

9.
《地震学报》2001,23(4):451-451
一、《地震学报》是中国地震学会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主要内容包括 :以刊登地震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为主 ,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地震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 ;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 ;登载与地震学有关的评述文章 ;介绍地震学及有关的某些重大学术问题的现状和进展 ;反映地震学及有关的科技工作动态 .二、《地震学报》为双月刊 ,中、英文两种版本 ,内容一一对应并同步出版发行 .作者可先向编辑部投寄中文稿和英文摘要 ,待中文稿被采用后再按照编辑部通知寄英文稿 .三、来…  相似文献   

10.
一、《地震学报》是中国地震学会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主要内容包括 :以刊登地震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为主 ,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地震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 ;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 ;登载与地震学有关的评述文章 ;介绍地震学及有关的某些重大学术问题的现状和进展 ;反映地震学及有关的科技工作动态 .二、《地震学报》为双月刊 ,中、英文两种版本 ,内容一一对应并同步出版发行 .作者可先向编辑部投寄中文稿和英文摘要 ,待中文稿被采用后再按照编辑部通知寄英文稿 .三、来…  相似文献   

11.
断层的自发破裂及其产生的地震波场是地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断层几何形态和自发破裂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不同,往往会导致不同的震源破裂过程,进而对地震波场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基于不同几何形态的断层上的自发破裂过程,通过计算研究其产生的地震波场的特征.针对弯折和分叉的断层系统,我们考察了初始成核区位置以及超剪切破裂对于地震波场的...  相似文献   

12.
尝试利用环形带地震活动的随机场分析方法,对1979年7月9日江苏溧阳6.0级、1979年3月15日云南普洱6.8级地震空区进行了环形带地震能量场和地震频次场分析,结果表明,地震空区的环形带随机场分析或许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地震空区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弥渡地震台地电场观测系统,对经过两次技术改造后的弥渡台2012年地电场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弥渡地电场观测数据能够反映出地电场时空变化特点,数据质量符合地电场观测的技术要求,数据可以为地震前兆研究和地震监测预报实践提供相应信息。  相似文献   

14.
从山东聊古一井构造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入手,以实际观测的水化学组分地震前兆异常变化实例为基础,讨论了该井水化学组分震前异常变化的场源兆特征.利用断层位错理论和岩石力学实验获得的认识探讨了聊古一井水化学组分变化场源兆异常形成的物理力学机制及预报意义.所获成果丰富了对场源兆地震前兆的认识,同时对地震预测预报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低速带具有“自由表面、低速度、高吸收”的特征,能引起反射波能量减弱,产生很强的频散,造成近地表波场畸变,严重影响地震勘探的精度。而地震采集过程又不可避免遇到以下低速带问题:①低速带存在与否会对地震波传播造成什么影响;②近地表变化大,怎么才能得到精确的低速带参数;③存在低速带时,激发井深、最佳的药量(与子波频率有关)、最佳的耦合(与低速带速度相关)等采集参数会对采集资料的品质产生什么影响。本文通过数值模拟,集中对低速带与地震波激发的井深、速度、子波主频等核心采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在低速带背景下对数值模拟的网格、边界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模拟得到的波场特征及低速带参数影响的机理分析,对做好野外地震波激发,获取高品质的地震资料,具有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全波场地震勘探技术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波场地震勘探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全新的勘探理念,它包括全波场采集和全波场处理等各方面.本文首先描述了全波场地震勘探的特点,然后从观测系统设计、对采集设备要求及布置方式、矢量滤波、各向异性速度分析以及各向异性成像等方面介绍了其与常规3D地震勘探的差异,说明了全波场勘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有关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方面的信息问题,将引起地震勘探技术的革命.  相似文献   

17.
地震活动是一种随机自然现象,将其基本要素变量看作是空间和时间的函数,它们具有随机场的基本特征,由此得到地震活动的随机场描述。重点讨论在一定条件下地震活动能量场和频次场的统计特征及地震活动场的平稳性问题,说明应用随机场方法研究地震活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陆6级以上强震前的地震应变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地震应变场作为地震活动的变量,通过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计算了中国大陆6级以上强震前的地震应变场,提取出震前时间因子的异常变化.计算结果分析发现大地震前时间因子在平稳背景上会出现突跳上升或突跳下降变化,且震前地震应变场前4个典型场中至少有3个典型场会出现异常变化,具有多分量显示异常的特点,而异常出现的最早时间大约在震前3年,并且一些地震前出现短临的时间因子异常变化特征.通过震例研究表明用地震应变场分析地震活动异常,提取的时间因子异常结果比应用地震能量场更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并讨论了应变场与能量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地震孕育发生的场源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耿鲁明  石耀霖 《中国地震》1993,9(4):310-319
场和源在地震学和地震预报研究中已成为两个最重要分友。本文应用计算机模型研究地震活动中的场源关系。模型以非线性元件构成的网络系统来模拟含有多个地震活动带的地震构造块体的地震活动。在模型边界上加以定常应变速率,则在模型中可产生高低起伏的轮回式地震活动,并形成应力场强度和应变能高低起伏的准周期变化,各地地震活动轮回有其主体活动地区,不同的轮回之间常显示出地震主体活动区的空间转移。同时,若将模型中达到一定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The space-time ray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the evaluation and continuation (extrapolation) of the complete seismic wave field in laterally inhomogeneous media with curved interfaces. The wave field propagates along certain space-time curves, called space-time rays. Their space projections correspond to standard rays. Examples of possible applications of the space-time ray method, where the standard ray method fails, are as follows: a) The propagation of seismic waves in slightly dissipative media, b) The computation of seismic wave fields generated by seismic sources with direction-dependent source-time variations. c) Downward continuation of the seismic wave field (actual seismograms) measured at the Earth's surf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