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河断流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崔树强 《海洋科学》2002,26(7):42-46
介绍了黄河断流的特点和原因,分析了黄河断流的变化趋势及断流在黄河三角洲地区造成的影响,指出断流不仅加重三角洲地区今后防洪的负担,而且对三角洲环境变化将产生重大影响,研究表明,黄河断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流域降雨量的减少,水土保持减水是黄河流域水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但人为用水如城乡工农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量增加加剧了黄河的断流;人为引水过程中的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乃至严重浪费,流域引水管理混乱,水资源统一调配的机构和机制不健全,缺乏具体有效的控制引水措施和手段是导致近年来黄河断流加剧的根源,黄河断流对三角液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是严重的而且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造成了三角液地区水资源的极度匮乏,影响三角洲地区水质质量,造成地下水质恶化,区域植被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变差,陆区农业及海区渔业生态系统失调,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士华 《海洋科学》2003,27(9):54-57
黄河三角洲的治理,其关键是对河口泥沙的治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环境的日益恶化,1970年以来,黄河的断流使黄河的治理和开发遇到新的困难和问题。黄河断流造成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河道淤积严重及过洪能力降低。黄河口治理开发应加强河口拦门沙的疏浚,整治下游河道,防御大洪水,开发利用水资源。上述工程的综合运用,使黄河的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黄河断流与黄河三角洲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断流对黄河三角洲环境的影响作了初步分析探讨。认为由于黄河断流已经对黄河三角洲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而且断流现象很难在短期改变,因而对未来的河道人海尾间段河床淤积,生态平衡、环境演佛等将进一步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保护环境,维护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宏观调控、维持下游特别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黄河来水量的平衡,从根本上遏制断流现象进一步发展,以保护三角洲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现代黄河三角洲沿岸泥沙运移与岸滩侵蚀态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光磊 《海岸工程》2006,25(2):29-38
现代黄河三角洲的泥沙运移是河-海动力相互作用下的泥沙分配和再分配结果。现行水口门区岸滩和水下岸坡仍以不大的速率向海淤进,三角洲西段和南段沿岸基本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三角洲中段广大岸段大都处于不同程度的冲刷蚀退态势。冲刷蚀退已严重地恶化了黄河现代三角洲的发育功能和三角洲经济开发环境,对油田的滩海工程和海上设施造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河口三角洲地区具有丰富的土地后备资源 ,是我国土地资源开发潜力较大的地区之一 ,但黄河水资源的可供水量有限 ,尤其是近年来深受黄河断流影响之苦。研究黄河河口三角洲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黄河河口三角洲的水土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 ,研究了河口地区的来水量 ,在此基础上 ,对河口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了研究。文中建议河口地区的黄河可供水量为 7.8× 1 0 8m3/ a,此量既可以满足河口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水要求 ,又可以保证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所需输沙入海水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1982年一成立,就对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自此,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进入一个新时期。经过15年的发展,我国海洋油气产业已成为主导海洋产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概括而言,这些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至1995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16个国  相似文献   

7.
黄河干流长5464km,流域面积752443km2,流经我国西北、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少,水资源贫乏。20世纪50、60年代以前,由于人口较少,经济处于低水平运转的时代,水资源尚能满足沿黄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活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水的供需矛盾充分暴露出来,下游断流日趋严重,成为制约沿黄流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黄河水资源问题不但给中、下游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多危害,而且危及河口及其邻近海区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口、环境和资源得不到协调发展。由于以前黄河口区的治理与开发很少考虑到黄河入海物质通量变化对海洋环境和生物资源的影响,因而给该区今后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很大困难。陆地和海洋是通过大江、大河联系起来的统一有机体,但世界上因只顾治河、不顾海洋而贻害无穷者不乏其例。黄河是一条水少、沙多,受人类活动影响巨大的河流,其水资源利用率高达60%左右,为世界大河之最。大量提水、引水造成下游严重断流,给黄河口及其近海区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带来了灾害性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历史资料,对关于黄河水、沙通量变化对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为解决黄河断流、全面开发利用黄河,也为实施河口及其邻近海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扬子大三角洲发育于南黄海及东海北部堆积型大陆架上,它是大河(主要是长江,其次是黄河)输沙和边缘海季风波浪与潮流动力,经过长时期、多阶段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巨大三角洲复合体系,其分布范围之广、地貌发育之复杂举世罕见。查明该三角洲体系的分布和组成结构,将是我国对海洋地质地貌科学的重要贡献。目前我国沿海开发正加速进行,逐步由海岸向近海扩展。查明扬子大三角洲环境、资源特点,直接有利于航海与海底工程建设、海域渔业资源开发以及油气资源评价,也有利于扬子大三角洲  相似文献   

9.
<正>扬子大三角洲发育于南黄海及东海北部堆积型大陆架上,它是大河(主要是长江,其次是黄河)输沙和边缘海季风波浪与潮流动力,经过长时期、多阶段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巨大三角洲复合体系,其分布范围之广、地貌发育之复杂举世罕见。查明该三角洲体系的分布和组成结构,将是我国对海洋地质地貌科学的重要贡献。目前我国沿海开发正加速进行,逐步由海岸向近海扩展。查明扬子大三角洲环境、资源特点,直接有利于航海与海底工程建设、海域渔业资源开发以及油气资源评价,也有利于扬子大三角洲在巨大环  相似文献   

10.
1997~1998年两年间,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主要表现在:油气资源新发现、钻井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东海平湖油气田建成并开始供油、海上石油年产量创历史最高记录,尤其是天然气年产量达38.6亿立方米,已占我国天然气总产量18%以上...  相似文献   

11.
黄河断流对河口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形成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经进一步论证,认为黄河断流对湿地水环境的直接影响是相当微小的。根据黄河口及其附近海域鱼类资源的生物学特点和生态学特点的分析,认为在每年4~6月份鱼、虾产卵、孵化的高峰季节,由于黄河断流入海水量不足,会对鱼、虾产卵、孵化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对黄河口及其附近海域鱼类资源大幅度衰减的原因,还应结合近年的海洋捕捞业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从风暴潮、黄河口治理、海水地下入侵与咸水侵染、海岸及沿海污染、沿海滩涂与黄河三角洲开发、海上交通和港口发展、海岸和海上石油开采、海岸工业基地建设、沿海旅游和海岛开发 ,以及沿岸淡水资源开发与海水利用等 1 0个方面 ,对山东省海岸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并针对具体问题 ,提出了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河口快速沉积及其动力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现场观测资料和卫星遥感校准图像计算表明 ,185 5年以来 ,黄河三角洲新淤陆地 36 99km2 ,生长速率为 2 6 8km2 /a ,黄河输入三角洲 1× 10 8t泥沙形成 3 14 4km2 的陆地。进入河口区的泥沙约 88 4 %堆积在水下 8km宽的三角洲前缘。研究表明 ,这一堆积比例是河口切变锋、异重流和潮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异重流在黄河汛期一直存在 ,大约搬运黄河来沙的 6 0 %沉积在三角洲前缘 ;一个潮周期内 ,切变锋出现两次 ,它能够捕获异轻羽状流中的悬浮泥沙堆积 ,也能够限制异重流的远距离扩散。切变锋消失后 ,少量悬浮泥沙才能远距离扩散 ,随潮流离开三角洲水下斜坡。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属于过度开发的河流.长期以来。重视经济社会效益,而较为轻视环境和生态效益;上世纪80~90年代,下游出现连年断流及"二级悬河"两个突出问题。过量引黄,引黄总水量大大超过母亲河的承受能力,生产用水与社会用水大量挤占冲沙用水及生态用水,是上述问题形成的直接原因。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保持河流永续利用,根本对策是在全流域建设高效、节水、防污型社会。节制社会经济用水;变粗放灌溉为科学灌溉;工业广用循环水;城市绿化及冲洗采用中水。制止对水质的污染。我们认为恢复黄河生态良性维持应包括三方面的指标:(1)下游排洪主槽通过调水调沙逐步恢复到6000m~3/s的过洪能力;(2)河水污染程度应稀释和降解到至少达到国家Ⅲ类水标准;(3)保证湿地及河、海、空中生物的良性生长环境。只要全流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经过10~20年的努力,上述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相似文献   

15.
三角洲型河口河海划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萍  徐兴永 《海洋地质前沿》2003,19(3):10-13,18
河海界限不是一个固定的断面,受制于径流、潮汐、风暴和地形等自然因素,河水与海水接触处的时空变化大。通过对黄河口和珠江口地区的河海划界的讨论,认为三角洲型的河口区海陆划界不能以咸水内侵、淡水冲出及生态环境等具有明显季节性的特征为依据,而应根据河口三角洲典型的地貌特征、沿着三角洲平原与水下三角洲前缘的界线划分,符合自然特征。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治理规划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黄河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对黄河三角洲实施大规模开发。随着黄河上中游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进入河口地区的水沙情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防洪、防潮、水资源利用、滩涂资源开发等方面的规划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建议了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物输运及海底冲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黄河水下三角洲的特点,建立了一个垂直平均二维沉积物输运数学模型,结合潮流和沉积物资料,模拟研究了沉积物输运机制和海底冲淤演变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垂直河口射流的潮流决定了本区沉积物净输运的总体格局,风应力对悬浮泥沙和推移质泥沙运动也起到重要作用。潮流底应力和活动层厚度分布表明,黄河口门和埕岛油田附近海域是潮流底应力和活动层厚度高值区,为沉积物活跃区,海底稳定性弱,易于侵蚀再搬运。冲淤计算表明,埕岛油田附近海域为冲刷中心区;现在河口水下三角洲在断流时为冲刷区,正常行河时则转为淤积区。  相似文献   

18.
废黄河三角洲是南黄海内陆架的重要物源。为深入探索废黄河口海域沉积物输运机制,利用2015~2016年夏季与冬季在废黄河口外海域10个站位获取的现场沉积动力数据,计算潮不对称参数、余流、悬沙输运量等。分析结果表明,废黄河口海域沉积物输运模式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大部分海域悬沙沿等深线向南输运,仅在近岸侧局部悬沙向岸或向北输运、离岸最远处站位向北输运但输运率较小;近岸浅水海域以平流输沙为主,其他离岸区域以再悬浮作用为主。由于流速和悬沙浓度之间的相位差,导致余流(净水输运)方向与净悬沙输运方向存在差异。研究沉降速度与悬沙输运涨落潮不对称的关系,发现沉降速度越大,悬沙输运的不对称性就越显著;沉降速度是造成近底部流速与悬沙浓度相位差的主要原因,导致废黄河口外净悬沙输运存在显著的垂向差异。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黄河三角洲各岸段滩涂资源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从滩涂的定义出发,结合黄河口三角洲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情况,对三角洲各岸段的滩涂范围进行了界定,给出了三角洲地区滩涂资源数量及其分布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