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形成演化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集装箱运输作为对世界杂货运输的一场革命,实现了运输的全球化、信息化、高效化和门对门。港口作为联接集装箱海向腹地和陆向腹地的重要节点,在整个集装箱运输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集装箱运输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了集装箱港口功能的分异,即枢纽港与支线港的分离。本文在论述了世界集装箱港口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集装箱枢纽港的形成演化机理与世界集装箱枢纽港的成长模式,并探讨了中国集装箱枢纽港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集装箱运输网络的布局与优化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在分析世界集装箱运输发展及集装箱网络构成的基础上,指出在海上集装箱运输发展过程中枢纽港与支线港的分离,干线航线与支线航线的形成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必然结果;在陆上,集装箱中转站的分级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集装箱运输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空间运输网络体系。中国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发展在客观上要求合理布局与优化整个集装箱运输网络,在建立了中国集装箱运输GIS系统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集装箱港口及集装箱中转站的优化布局,同时提出了在港口与中转站布局基础上形成的中国集装箱运输几个重要运输通道。最后从经济发展对集装箱运输的客观要求出发,用模糊数学的方法,选择典型地区对集装箱运输通道进行不同约束条件下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基于内贸集装箱航线货流和GDP等数据,运用桑基图、VAR模型等方法分析2002—2019年福建沿海港口群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态势、时空格局及其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交互响应关系。研究发现:福建沿海港口群内贸集装箱运输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现已成为港口集装箱运输业务的重要构成;各港内贸集装箱运输业务发展态势存在明显差异,形成以厦门港为主、泉州港和福州港为辅的内贸集装箱运输空间结构;港口内贸集装箱货流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除莆田港外,其余港口的内贸集装箱航线数量与空间覆盖范围持续增加;港口内贸集装箱运输与地方经济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具有明显的正向交互响应关系,且最后都趋于平稳;港口内贸集装箱运输与地方经济发展对彼此方差分解的贡献率呈现增长态势,说明二者相互影响明显且趋于增强。  相似文献   

4.
随着北极气候的变暖,北极冰川融化,开辟北极新航线成为可能。而作为北极航线东北航道两端的中国和欧洲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集团,经济发展日益密切,因此,对中国至欧洲集装箱运输航线模式选择的研究迫在眉睫。如何在新旧两种航线通航的情况下选择一种经济、安全与合理性为一体的运输模式,对中欧的贸易发展有重要影响。首先分析和总结了中国至欧洲集装箱运输航线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构建了中国至欧洲集装箱航线优化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可为航线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东北集装箱运输网络的建设与优化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韩增林  安筱鹏 《地理科学》2001,21(4):308-314
作为一种新型的运输方式,集装箱运输不仅实现了运输的高效化,信息化,门对门,而且改变了传统的货源组织方式和运输体系,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集装箱枢纽港和支线港的分化,而且体现在集装箱运输内陆网络体系的建设上,以集装箱港口,运输通道,内陆中转站为主而形成的内陆运输网络正在改变着传统的货源组织方式,集装箱运输网络发展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内陆运输的集装箱化水平和集装箱的运输效率,本文论述了集装箱运输网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东北集装箱运输网络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内陆运输的规划。  相似文献   

6.
基于企业视角的中国集装箱运输组织网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士琳  曹有挥  王佳韡  吴威 《地理学报》2017,72(8):1520-1530
货物运输集装箱化在全球资源要素配置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突出,集装箱运输组织网络研究已成为交通地理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微观企业视角,选取112家企业和119座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借鉴城市网络研究方法和复杂网络理论,探讨了中国集装箱运输组织网络的等级体系、空间格局、网络联系和复杂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节点城市的集装箱运输组织能力差距明显,已形成由全国性、区域性、次区域性和地方性枢纽城市四个层级所构成的金字塔型等级结构;集装箱运输组织能力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显著的非均衡性特征,形成由6个核心区和7个集聚区所构成的“6+7”空间格局;网络联系以全国性和区域性枢纽城市为主要空间指向,联系网络总体呈现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从全国性枢纽城市向地方性枢纽城市逐渐拓展趋势;同时,整体网络结构表现出较强的集聚性、连通性和空间组织效率,且复杂网络特征与节点城市集装箱运输组织能力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中国为什么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世界地理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世界地理作为中国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特指研究中国以外区域或国家的地理学科,是中国特有的学科分类现象。中国地理学的这种内外有别的思想对世界地理发展危害甚大,至今都难以消弭。忽视世界地理研究,就会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虞。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繁荣探索新型科研组织机制,打造一流世界地理学科,服务国家重大国际战略需求,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百余人齐聚一堂,探讨中国世界地理学科发展之路。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地理学是国家发展的法宝,是立国之本。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加速重构,为中国地理学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赋予地理学特别是世界地理学学科新的重大历史使命。为此,须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和特长,紧跟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树立全球眼光,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自然与人文结合起来,面向可持续发展,团结国内各相关单位,进行跨学科研究,提升世界地理学科为二级学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地理学理论体系、逻辑框架和学科范式,提升中国地理学科,特别是世界地理学科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崛起与世界贸易网络演化:1980—2018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志高  王涛  陈伟 《地理科学进展》2019,38(10):1596-1606
随着网络分析方法的发展,利用社团检测和社交网络分析研究世界贸易网络成为当前重要的前沿问题。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多为短期尺度,中长期尺度研究亟需更新。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要素增多,“一带一路”建设正进入深耕细作的阶段,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转变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更替的长尺度变化,有利于揭示世界贸易网络的中长期演变趋势,并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历史启示。论文主要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贸易方向统计数据库(DOTS),首先总结了1980—2018年世界贸易发展3大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然后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世界贸易网络中组团及国家地位的演变。研究发现:①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和技术进步对世界贸易网络影响深远。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由福特制向后福特制的转变、新自由主义的推广、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对全球贸易空间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崛起是全球贸易网络变化重要的力量。② 从Top1贸易网络上看,世界贸易格局呈现出“稳中有变”的演化趋势。世界贸易网络中,欧洲部分的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组团相对稳定,而英国和意大利组团地位不断下降;美国主导了亚太部分,澳大利亚组团较为稳定,日本组团地位下降。③ 印度、巴西和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导致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的重大变化,这些国家近年来成为了新兴的区域性贸易中心。④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了超过美国的世界贸易组团核心。最后,简要讨论了中长期尺度贸易网络研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世界地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德斌  冯春萍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2):1519-1526
本文总结近年来中国地理学家在世界地理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地缘政治日益成为世界地理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研究成果涉及地缘政治学相关理论,世界热点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变化趋势以及大国与周边地区地缘政治形势对中国的影响等;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地理一直是世界地理学者关注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尤其在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此外,在世界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及全球资源与环境治理方面也有不少成果。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世界地理学科的发展尚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研究力量薄弱,二是研究水平不高,三是研究经费严重不足。这三方面的问题互为因果,致使世界地理学科的发展处境每况愈下。为此,作者提出振兴世界地理学科的行动计划,包括组织举办“地理学与中国全球战略高层论坛”;加强全球性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加强周边国家以及与我国经济关系密切国家的综合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航运成本的北极东北航道集装箱运输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寿建敏  冯远 《极地研究》2015,27(1):65-73
根据北极东北航道航运环境,对北极航行船舶进行了技术和经济分析,并在分析中欧货物贸易量和集装箱运输量的基础上,对北极东北航道集装箱航运网络的构建进行了研究,设立北极东北航道航运技术和经济分析方案,建立了航运技术经济成本分析模型,并对不同规模船型通过北极东北航道的集装箱运输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北极航道以卑尔根港为轴幅式枢纽港的集装箱运输成本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新的欧洲轴幅式枢纽港有利于提高北极航道竞争力的推论。论文的结论表明,在目前北极航道航行环境下,航行时间节约不多,航次成本节约在10%左右,燃油成本节约较大,达35%左右。  相似文献   

11.
We examine the sequence of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geosystems of the Primorsky Range (Baikal region) for the last 6000 years, based on a continuous recording of fluctuations of the vegetation reconstructed from spore-pollen complexes of a high peat bog. We determined the chronological timeframe of paleogeographical events.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re occurred a radic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of the geosystems in the mid-late Holocene, along with a recurrence of similar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s caused by the instability of natur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2.
孙松  王荣 《极地研究》1996,7(2):87-93
孙松,王荣Studyon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diameterofthecompoundeyeandthegrowthoftheAntarctickrill¥SunSongandWangRongInstituteofOce...  相似文献   

13.
环渤海港口城市体系发展与布局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环渤海地区14座港口城市,从城市规模分布、城市经济发展外向性水平和城市空间结构3方面探讨环渤海港口城市体系的发展与布局。选用1993—2003年年末城市总人口数据,应用位序—规模法则探讨环渤海港口城市的规模分布;采用外贸出口额、外商直接投资额、出口依存度3个指标分析城市经济发展的外向性水平;测算城市体系中各城市间的直线距离,应用分形理论分析环渤海港口城市空间结构。结果显示:1)环渤海港口城市规模分布属于相对均衡型,接近位序—规模分布形式;2)在城市体系中,城市经济发展的外向性水平具有层次性,青岛、天津、大连3市相对突出;3)城市体系空间布局比较均衡。  相似文献   

14.
15.
16.
Summary. It is known that flow in the mantle can produce preferred orientation in olivine crystals with seismic anisotropy as a consequence. Flow in the subcrustal lithosphere is unlikely because of the high viscosity. Lenses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low-viscosity ( anomalous mantle ) are located under the crust in many tectonically active regions, and viscous flow can easily arise in such material resulting in seismic anisotropy. After cooling, such anomalous mantle acquires high viscosity and becomes incorporated into the lithospheric layer preserving the anisotropy produced by the flows which existed previously. The interaction of the stresses with cracks in the upper crust can be one of the causes of anisotropy in this layer.  相似文献   

17.
18.
19.
松嫩平原资源开发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文章论述了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资源潜力和生态功能,针对资源开发存在的诸多问题,探讨了不合理资源开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对区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合理开发湿地会带来严重的生态后果,只有合理开发利用湿地才是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区域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Previous geomagnetic measurements in the Rhinegraben have led us to assume that the responsible currents have the properties of direct currents and that they all flow in the sediments filling the graben. In order to verify these conclusions, we have performed measurements in a mine at a depth of 650 m. By comparing the field simultaneously recorded at the surface, in the mine and at the reference station, it is possible to deduce that the anomalous currents have the above mentioned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