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少文  纪占胜  武桂春  李涌溪 《地质论评》2021,67(4):67040886-67040900
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铁杂—日雍构造混杂岩带物玛地区,原划为上石炭统拉嘎组地层中新发现了中生代孢粉化石14种及未定种,这些化石的发现为将该地层修订为下白垩统多尼组提供了古生物学依据。上石炭统拉嘎组被修订后,研究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不再存在拉嘎组混杂在中生代地层中的现象。同时本次研究在铁杂—日雍构造混杂岩带以南的冈底斯—腾冲地层区物玛分区原划为上石炭统拉嘎组中,发现中生代孢粉化石10种及未定种,并在其灰岩夹层中发现晚侏罗世珊瑚化石6种及未定种,同时在原划分为中二叠统下拉组中也发现晚侏罗世珊瑚化石。根据化石时代和区域地层对比,拉嘎组和下拉组分别被修定为上侏罗统萨波直不勒组和吐卡日组。至此,物玛分区的上侏罗统以萨波直不勒组和吐卡日组为代表,与其北侧的班公湖—怒江地层区上侏罗统可进行对比。本文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铁杂—日雍构造混杂岩带为例,证实在混杂岩带开展古生物学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纪占胜  姚建新  武桂春 《地质通报》2011,30(203):418-438
西藏改则物玛地区发现了约33属47种及未定种的晚侏罗世珊瑚化石。珊瑚化石指示其所在的地层并非是原来认为的早二叠世下拉组,而是晚侏罗世牛津期—基末里期的吐卡日组。基于对改则物玛北剖面的研究,在吐卡日组之下新建了晚侏罗世萨波直不勒组。进而将班公湖-怒江地层区西段的上侏罗统自下而上划分为萨波直不勒组、吐卡日组和沙木罗组。改则县物玛乡北部吐卡日组的发现证明吐卡日组在班公湖-怒江地层区西部有着更广泛的分布。将“下拉组”修订为吐卡日组也表明班公湖-怒江地层区改则地区物玛段并不存在二叠系灰岩与侏罗系木嘎岗日岩群碎屑岩的构造混杂现象。吐卡日组以浅海碳酸盐台地相的生物礁亚相、鲕粒滩亚相为特征,厚度也十分可观,指示其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储油潜力,班公湖-怒江地层区西段及南北两侧的碳酸盐岩相上侏罗统的油气前景评价工作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改则物玛北部布孜村地区,新发现里阿斯假砂园虫Pseudocylammina liasica Hottinger,时代为早侏罗世(Lias期)。据岩石组合特征及沉积时代,本次暂且归属该套地层为下侏罗统布孜村组。里阿斯假砂园虫的首现及其地层的厘定不仅丰富了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古生物学大有孔虫类的研究,而且为区域地层对比和格架建立增添了新资料及新认识;同时本研究为今后进一步探讨班公湖—怒江洋盆的演化提供了地质学证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藏改则物玛地区发现了约33属47种及未定种的晚侏罗世珊瑚化石.珊瑚化石指示其所在的地层并非是原来认为的早二叠世下拉组,而是晚侏罗世牛津期-基末里期的吐卡日组.基于对改则物玛北剖面的研究,在吐卡日组之下新建了晚侏罗世萨泼直不勒组.进而将斑公湖一怒江地层区西段的上体罗统自下而上划分为萨波直不勒组、吐卡日组和沙木罗组.改则...  相似文献   

5.
<正>多不杂矿区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构造带中段中生代铁格龙构造岩浆弧与羌塘地块南缘交接部位,班公湖-怒江缝合构造带是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分界,在大地构造位置中有利于产出岛弧型斑岩铜金矿。矿区出露地层自老到新依次为:早侏罗统曲色组第二岩性段,该地层是多不杂花岗闪长斑岩的主要围岩,岩性为变长石石英砂岩;下白垩统美日切组,岩性以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安山玢岩为主;第三系康托组,岩性以砂砾岩为主。区域内构造线主要由大量的东西向、北东向和晚期北西向断层组  相似文献   

6.
李月森  马德胜  符宏斌  白培荣 《贵州地质》2015,32(4):267-270,266
实测西藏改则县甲不拉东剖面过程中,在前人原划分为二叠系下拉组中采集到属于晚侏罗世时代的生物化石(Microso lena sp.Meandronhyllia、Thecosmilia sp.Burgundia sp.Buneia sp.),根据岩石组合及生物化石面貌等区域地层对比,将该套地层确定为上侏罗统吐卡日组。该套地层的确定,为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侏罗纪珊瑚动物群的研究、洋盆的萎缩、消亡及洋-陆转化提供新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7.
地层方面,重新厘定了地层区划界线并建立接奴群多仁组、日松组,发现了中晚志留世地层;厘定与划分了日干配错群,修订了欧利组并确定其时代,建立五峰尖组。岩石方面,建立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并划分构造 岩浆组合带;在南羌塘地区发现了海西期石英闪长岩石炭—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火山岩夹层及透镜体。构造方面,首次在班公湖怒江带北侧划分出五峰尖 拉热拉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缘火山岩浆弧带Ⅲ级构造单元,将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划分为北亚带和南亚带两个构造单元,基本查明了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的内部结构、物质组成及其边界断裂特征,探讨了班公湖 怒江结合带西段的弧盆系时空结构,对班公湖地区中生代特提斯洋的演化规律作了系统总结。新发现一些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8.
西藏多龙矿集区发现早白垩世流纹岩夹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伟  李才  范建军  吴浩  许伟 《地质通报》2016,35(8):1255-1262
继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之后,新近探明的具有超大型远景的典型斑岩型铜金矿区——多龙矿集区地处西藏改则县西北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缘多不扎地区。早先西藏1∶25万物玛幅区调工作对多龙矿集区做过详细调查,填补了该缝合带北部研究的空白。近来区域地质调查发现,该区原先厘定的下侏罗统曲色组内出露早白垩世流纹岩夹层。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18.8±1.4Ma,表明该套夹火山岩沉积地层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这一发现补充了南羌塘早白垩世岩浆活动记录,为研究多龙矿集区成矿地质背景和班公湖-怒江洋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初步研究认为,在中生代增生杂岩广泛出露的多龙矿集区,该套地层很可能代表一套早白垩世增生杂岩,同时也可能是同时期区域伸展环境下重沉积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措勤盆地东部班戈县保吉乡各昌茶玉地区发现晚侏罗世珊瑚化石约10属15种及未定种,分别为Actinaraea?sp.,Allocoenia?sp.,A.matheyi(Koby),Clausastraea?sp.,Hydnophora?sp.,Latiastraea minima(Koby),Latiastraea?sp.,Meandraraea?sp.,Stylosmilia crassitheca Liao et al Li,S.corallina Koby,Thamnasteria?sp.,T.concinna(Goldfuss),Thecosmilia.baojiensis sp.nov.,Thecosmilia?sp.,Trocharaea cf.patelliformis Gregory等。化石指示各昌茶玉剖面第1—41层地层时代为晚侏罗世牛津期—基默里奇期。珊瑚化石产出的层位原来被认为是混杂在中侏罗世蛇绿岩中的中二叠统下拉组,本文根据剖面中化石及岩性组合特点将其修订为上侏罗统萨波直不勒组,并得出了该地区不存在原来所认为的中二叠统下拉组与中侏罗统蛇绿岩构造混杂现象的认识。本次萨波直不勒组与改则县物玛乡抢古村建组剖面相对比,其岩性更细、灰岩夹层更多,珊瑚化石更为丰富,代表了更远离陆源碎屑源区的沉积环境,进一步证明晚侏罗世冈底斯地区地势是从北向南逐渐加深的,措勤盆地在晚侏罗世处于活动型深海-半深海相和上斜坡相的沉积环境中。保吉地区萨波直不勒组顶部存在上斜坡相68 m厚黑色泥页岩,TOC(总有机碳)平均值为0.83%,属于中等-好烃源岩,剖面第20层12 m厚黑色泥岩TOC值为0.65%,属于中等烃源岩。萨波直不勒组顶部为上斜坡相沉积,分布范围应该比上覆的吐卡日组更广泛。经计算,措勤盆地内萨波直不勒组烃源岩的生烃量约为44.373亿吨。萨波直不勒组的泥页岩为措勤盆地提供了充足的油源保障,同时其中的碳酸盐岩夹层也可能是油气有利储层,建议对上侏罗统萨波直不勒组开展钻探取样工作,获取更为翔实丰富的有机地球化学参数。  相似文献   

10.
彭兴阶  陈应明 《中国区域地质》2000,19(3):272-275,296
西藏察隅地区的中侏罗统马里组,原划为下泥盆统春节桥组。通过岩石地层层序、岩石组合、沉积地球化学、重矿物特征、与下估地层的接触关系等调查,以及巴通期双壳类化石化组合的新发现,认为均与同一构造带洛隆地区的中侏罗统马里组相同。因此,下泥盆统春节桥组应该废弃。马里组是怒江洋盆地晚三叠世一早侏罗世闭合时,澜沧江弧与三村弧发生强烈磁撞造山,在三村弧后拉张的前隅盆地或山间盆地中沉积的一套中侏罗世红色磨拉石建造。  相似文献   

11.
地层方面,重新厘定了地层区划界线并建立接奴群多仁组、日松组,发现了中晚志留世地层;厘定与划分了日干配错群,修订了欧利组并确定其时代,建立五峰尖组.岩石方面,建立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并划分构造-岩浆组合带;在南羌塘地区发现了海西期石英闪长岩石炭-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火山岩夹层及透镜体.构造方面,首次在班公湖-怒江带北侧划分出五峰尖-拉热拉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缘火山岩浆弧带Ⅲ级构造单元,将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划分为北亚带和南亚带两个构造单元,基本查明了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的内部结构、物质组成及其边界断裂特征,探讨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的弧-盆系时空结构,对班公湖地区中生代特提斯洋的演化规律作了系统总结.新发现一些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2.
地层方面,重新厘定了地层区划界线并建立接奴群多仁组、日松组,发现了中晚志留世地层;厘定与划分了日干配错群,修订了欧利组并确定其时代,建立五峰尖组.岩石方面,建立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并划分构造-岩浆组合带;在南羌塘地区发现了海西期石英闪长岩石炭-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火山岩夹层及透镜体.构造方面,首次在班公湖-怒江带北侧划分出五峰尖-拉热拉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缘火山岩浆弧带Ⅲ级构造单元,将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划分为北亚带和南亚带两个构造单元,基本查明了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的内部结构、物质组成及其边界断裂特征,探讨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的弧-盆系时空结构,对班公湖地区中生代特提斯洋的演化规律作了系统总结.新发现一些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3.
地层方面,重新厘定了地层区划界线并建立接奴群多仁组、日松组,发现了中晚志留世地层;厘定与划分了日干配错群,修订了欧利组并确定其时代,建立五峰尖组。岩石方面,建立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并划分构造-岩浆组合带;在南羌塘地区发现了海西期石英闪长岩石炭-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火山岩夹层及透镜体。构造方面,首次在班公湖-怒江带北侧划分出五峰尖-拉热拉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缘火山岩浆弧带Ⅲ级构造单元,将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划分为北亚带和南亚带两个构造单元,基本查明了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的内部结构、物质组成及其边界断裂特征,探讨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的弧-盆系时空结构,对班公湖地区中生代特提斯洋的演化规律作了系统总结。新发现一些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4.
西藏1∶5万改则县北亭贡南部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有:①通过采集到的古生物化石依据,新建上三叠统嘎拉弄组,厘定上侏罗统吐卡日组;②通过精准锆石U-Pb测年,得出闪长岩体年龄值为(120±0.7) Ma,下白垩统美日切错组年龄值为(121.9±1.6) Ma,证实早白垩世是测区最为剧烈火山作用时期,与班公湖-怒江洋的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15.
班公湖—双湖—怒江(中北段)—昌宁—孟连对接带广泛出露特提斯大洋岩石圈俯冲消减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时代、不同构造环境、不同变质程度、不同变形样式的洋板块构造地层系统、增生混杂的构造—岩石组合体,可识别出增生的远洋沉积岩、海沟浊积岩、古生代—中生代蛇绿岩、蛇绿混杂岩、洋岛-海山消减增生楔、洋底沉积增生杂岩,基底残块以及以蓝片岩、榴辉岩为代表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记录了青藏高原原古特提斯大洋形成演化的地质信息。班公湖—双湖—怒江—昌宁—孟连对接带是青藏高原中部一条重要的原古特提斯大洋自北向南后退式俯冲消亡的巨型增生杂岩带,构筑了冈瓦纳大陆与劳亚-泛华夏大陆分界带。  相似文献   

16.
西藏察隅地区的中侏罗统马里组 ,原划为下泥盆统春节桥组。通过岩石地层层序、岩石组合、沉积地球化学、重矿物特征、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等调查 ,以及巴通期双壳类化石组合的新发现 ,认为均与同一构造带洛隆地区的中侏罗统马里组相同。因此 ,下泥盆统春节桥组应该废弃。马里组是怒江洋盆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闭合时 ,澜沧江弧与三缅村弧发生强烈碰撞造山 ,在三缅村弧后拉张的前陆盆地或山间盆地中沉积的一套中侏罗世红色磨拉石建造。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青藏高中部的蛇绿岩类型、形成环境及其深部地幔源区特征还缺乏很好的约束。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本文展示了青藏高原中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嘎错玄武岩、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多玛、塔仁本玄武岩及那曲盆地西侧中生代玄武岩的单斜辉石Ar-Ar测年、锆石SHRIMP定年和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数据,以约束形成这些玄武岩的时代、构造环境和地幔源区特征。目前的数据表明:1羌塘双湖嘎错枕状玄武岩单斜辉石的中温坪年龄为232.5±2.4Ma,可能指示嘎错玄武岩浆活动发生于中三叠世晚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多玛枕状玄武岩、塔仁本玄武岩浆活动时代大约在早白垩世中晚期(110Ma左右);2在这些蛇绿混杂岩带中的玄武岩显示OIB而不是MORB型地球化学特征,双湖嘎错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介于峨眉山高Ti玄武岩与夏威夷碱性玄武岩之间;中晚三叠世那曲嘎加组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非常类似于夏威夷碱性玄武岩;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的早白垩世多玛玄武岩和塔仁本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可比于夏威夷碱性玄武岩;3双湖嘎错OIB型玄武岩可能形成于以增生楔为基底的裂谷环境而不是以洋壳为基底的大洋板内环境,那曲嘎加组OIB型玄武岩很可能形成于以弧内—弧前沉积物为基底的陆棚—陆坡环境下的裂谷背景,塔仁本和多玛OIB型玄武岩形成于以洋壳为基底的洋岛环境,这表明班公湖—怒江洋壳在大约110Ma时尚未彻底消亡,可能暗示班公湖—怒江洋盆的关闭时间明显晚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闭合的早期认识;4地球化学指标显示青藏高原中部中生代玄武岩未受到地壳物质或很少受到陆下岩石圈物质改造,一些相对新鲜样品的Nd,Pb组成似乎可以用来代表其地幔源区的成分特点,其高206Pb/204Pb比值(>18.5)指示羌塘双湖中晚三叠世嘎错玄武岩、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早白垩世洋岛玄武岩所代表的中生代特提斯地幔很可能不具“Dupal”异常。然而,由于研究程度的限制和缺乏更多的可靠数据,这种观察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18.
西藏双湖县达则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矿体受近东西向的脆—韧性断裂构造控制,呈似层状、脉状产于中—下侏罗统木嘎刚日群混杂岩中。本文在区域地质、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填图成果分析、岩石地球化学综合剖面成果分析,典型矿床对比等方面对双湖县达则金矿的金矿找矿潜力做了初步分析,利用构造蚀变填图和岩石地球化学综合剖面发现了三条含金蚀变带,通过探槽揭露发现三条金矿带,品位为1.84~3.17g/t,延申超过300m。与商旭金矿相似,均受近东西断裂控制,成矿物质与木嘎岗日群关系密切,初步认为达则金矿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具有中型以上的资源潜力,该矿金矿的发现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寻找造山型金矿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西藏双湖县达则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矿体受近东西向的脆—韧性断裂构造控制,呈似层状、脉状产于中—下侏罗统木嘎刚日群混杂岩中。本文在区域地质、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填图成果分析、岩石地球化学综合剖面成果分析,典型矿床对比等方面对双湖县达则金矿的金矿找矿潜力做了初步分析,利用构造蚀变填图和岩石地球化学综合剖面发现了三条含金蚀变带,通过探槽揭露发现三条金矿带,品位为1.84~3.17g/t,延申超过300m。与商旭金矿相似,均受近东西断裂控制,成矿物质与木嘎岗日群关系密切,初步认为达则金矿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具有中型以上的资源潜力,该矿金矿的发现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寻找造山型金矿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西藏双湖县达则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矿体受近东西向的脆—韧性断裂构造控制,呈似层状、脉状产于中—下侏罗统木嘎刚日群混杂岩中。本文在区域地质、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填图成果分析、岩石地球化学综合剖面成果分析,典型矿床对比等方面对双湖县达则金矿的金矿找矿潜力做了初步分析,利用构造蚀变填图和岩石地球化学综合剖面发现了三条含金蚀变带,通过探槽揭露发现三条金矿带,品位为1.84~3.17g/t,延申超过300m。与商旭金矿相似,均受近东西断裂控制,成矿物质与木嘎岗日群关系密切,初步认为达则金矿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具有中型以上的资源潜力,该矿金矿的发现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寻找造山型金矿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