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针对广西贺州市桂岭镇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分别从地理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对该地区岩溶地面塌陷概况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和发育模式,提出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岩溶塌陷监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溶塌陷是全球广泛分布的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岩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开展岩溶塌陷监测工作,对塌陷预测预报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岩溶塌陷的监测技术与塌陷形成的机理关系密切。该文分析了岩溶塌陷的分布规律和形成的条件,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岩溶塌陷的监测内容、技术方法、各自优缺点,如BOTDR监测、TDR监测、地质雷达监测、水动力条件监测及地-沉降等方法,为系统性地开展岩溶塌陷监测工作提供技术和方法参考,展望了未来的岩溶塌陷监测工作,认为岩溶塌陷监测需结合塌陷的形成机理、塌陷地区覆盖层特征及水动力条件,综合利用多种监测手段联合进行,并形成完善的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岩溶塌陷形成过程、主要条件、影响塌陷的自然及人为因素。土层崩解剥落、地质营力、作用力等方面对塌陷形成机理进行探讨。认为:岩溶空腔→土洞→塌陷是岩溶塌陷形成过程的基本规律:在覆盖型岩溶区,只要存在着开放的岩溶空腔,岩溶塌陷是不可避免的,它是自然因素的产物,人类活动则加速了其进程。  相似文献   

4.
泰安市岩溶塌陷集中分布在泰山火车站南侧以旧镇铁路三角区为中心的城区岩溶水源地、牟汶河畔的旧县岩溶水源地、东西羊娄村3个塌陷分布区。岩溶塌陷经历了发生→发展→高峰→衰减的历程。该文概述了泰安市岩溶塌陷发育历史与现状及其危害,形成的地质环境背景,阐述了岩溶塌陷与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大气降水、人类对岩溶地下水开采活动等影响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根据最新一轮地质灾害排查结果,烟台市共发育47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类型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该文以烟台市地质环境背景和岩土体类型特征为基础,通过对47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统计,首先从地质灾害发育数量和发育密度2个方面分析了烟台市地质灾害在各类岩土体类型中的分布特征,然后重点分析了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与岩土体类型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崩塌、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层状变质岩组中,采空塌陷主要分布在侵入岩岩组中,岩溶塌陷发育区土体结构主要为上部第四系松散土体、下部灰岩或大理岩的二元结构。依据地质灾害与岩土体类型相关性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和监测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动力条件变化是导致临沂市城区岩溶塌陷的诱因和动因,通过分析岩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临沂市城区岩溶地下水流数值模型,预测了2007年6月至2019年6月地下水水位时空变化过程。从流场拟合情况看,所建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客观反映了地下水系统演化规律,可以用于岩溶塌陷预警预报,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2016年,临沂市地质灾害排查共查明了39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崩塌数量最多,其次为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该文详细介绍了临沂市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各类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运用栅格数据处理方法将临沂市划分成1350个面积相等的单元,对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植被条件、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规模、分布密度、活动频次和险情等要素进行量化,根据实际情况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级进行定性修正,将临沂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及不易发区4个区。预测了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划分了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建议完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为临沂市应急管理局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提供地质灾害基础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8.
平南县地质环境脆弱,以山区、丘陵地形地貌为主,地质构造及岩溶发育,人类工程活动强度较大,易产生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其中以滑坡、崩塌为主.文章通过对该区主要地质灾害进行系统的野外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总结了各种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和分布特征,提出了减灾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9.
灰岩分布区易发生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高密度电阻率法是岩溶地质调查的重要手段。以某一段穿越岩溶发育区的公路为例,应用高密度电法对区内暗河、槽谷型岩溶塘、落水洞等灾害地质体进行了探测,结果显示拟建路段覆盖层厚度大约为2~20 m,基岩内岩溶极发育,岩石地表起伏大,溶沟、溶槽、岩溶塌陷、落水洞发育;岩石中溶蚀裂隙、溶洞发育。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能够有效地判定岩溶的发育情况,可以为地质灾害评估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泰安市城区地下空间开发与环境地质影响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泰安市城区地质环境条件的深入分析,系统阐述了泰安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质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一方面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受到地表水、地下水水位、水质及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等地质环境因素的制约,而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又反过来影响和改变着城区地下水环境、土壤环境,并有可能提高城区岩溶塌陷发生的机率,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在规划建设城市地下空间的同时要加强地质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1.
根据山东省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分布与发育规律,结合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山东省分为7个主要地质灾害区(地面沉降、地裂缝、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崩塌泥石流、海咸水入侵)、26个地质灾害地段。通过调查及综合研究,对各区段地质灾害特征和发生规律等进行了概略评价;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的行政性对策建议,并针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提出了技术性对策。  相似文献   

12.
山东济南长清区地质灾害发育较强烈,为进一步查明地质灾害隐患,彻底摸清地质灾害现状,建全地质灾害空间信息系统,提升地质灾害总体防治水平,防灾减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该文以现状调查为基础,查明长清区地质灾害发育类型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岩溶塌陷等4种类型,查明了地质灾害现状发育情况和分布特征等,对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因素包括地质环境条件、气象及植被、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强度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泰安市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133处,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岩溶塌陷。本文介绍了泰安市地质背景,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特征以及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岩土体特征、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等主要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因素。运用栅格数据处理方法将泰安市剖分为2381个单元格,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对泰安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综合分区评价,同时依据泰安市地质环境条件,结合泰安市地质灾害现状和人类工程活动,将泰安市全域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依据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原则和方法,将全市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同时针对各防治区提出了防治建议,为泰安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及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等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高密度电法在公路路基下伏岩溶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碳酸盐岩地区修建高等级公路,最主要的隐患是岩溶发育易引发路基不均匀沉降、路基滑动、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高密度电法是基于垂向直流电测深、电测剖面和电阻率层析成像的物探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调查及工程勘察中.在岩溶地区应用高密度电法来勘察土洞,溶洞、溶沟、溶槽、石芽等不良地质体及划分岩溶发育带能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娄邵地区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特征、分布规律、塌陷产生的基本条件和外界诱发因素。以区内某主要岩溶塌陷点为例,通过对其地质条件的分析,找出岩溶塌陷产生的内外因素,论证区内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与机理,得出其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16.
济宁市存在的易发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及地面沉降等。在分析各类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判别方法,采用数学统计法、层次模糊数学评价、概率积分法及比拟法对地质灾害进行了定量一半定量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地质灾害,是由不良地质作用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失的地质现象,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种.其形成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地质灾害隐患是指潜在的地质灾害点或区段.已经发生了的是灾害,可能要发生的是灾害隐患.  相似文献   

18.
岩溶塌陷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下,由多种因素和条件共同作用的产物。岩溶发育是产生岩溶塌陷的基础,覆盖层中土洞的形成是产生岩溶塌陷的前提条件,大量集中开采(抽排)地下水诱发强烈的潜蚀和掏空作用是造成岩溶塌陷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9.
青岛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规模主要为小型。已发现的地质灾害种类有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等3种,其中以崩塌为主,地面塌陷次之。地质灾害的形成受到内、外在因素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总结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规模大小、威胁对象、危害程度、发育时间等特征,概算出危险度和易损度,确定灾害风险度,提出防治建议,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南宁市是广西岩溶地面塌陷危害十分严重的城市之一。2012年6月2日突发的岩溶地面塌陷主要集中分布在坛洛镇南西方向,形成塌陷坑19个,地裂缝17条,威胁62户共232人,潜在经济损失约870万元。坛洛塌陷多形成于松散盖层厚度小于15m,地下水位埋深小于20m,地下岩溶强发育的区段。碳酸盐岩岩溶发育、松散盖层厚度较小和水动力条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复杂为岩溶塌陷产生的必要条件,尤以地下水的作用对岩溶塌陷的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坛洛地下水动态观测与岩溶塌陷的调查研究确定地下水强径流带,分析评价岩溶地面塌陷的危险性,为岩溶地区的岩溶塌陷危险性勘察、评价工作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