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溪帚状构造型式的厘定及其控岩控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一、区域构造分析沙溪班岩铜矿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段北西侧,处于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前弧东翼和新华夏构造体系以及东西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三大体系构成矿田乃至长江中下游矿带的基本构造格架。淮阳山字型前弧东翼主体重接于华夏系古褶皱带之上。据构造格局、地貌景观和岩浆岩带、火山岩带及成矿特征,东翼沿长江可分为数个紧密的隆起褶皱带。由弧顶向东边反射弧,可分为五个隆褶体:蓿松-庐枞、庐江-天长、苏家湾-滁县、九江-繁昌及铜陵-宁芜等隆褶体。呈右行左刊多字型展布,组成山字型东翼主体构造带(图1)。西翼亦有瑞昌-灵  相似文献   

2.
铜矿床位于赣东北九岭东西向隆起带、华夏系永新—乐平拗褶带和新华夏怀玉山—武夷山构造隆起带之复合部位。出露震旦亚界双桥山群上部千枚岩系,燕山期各类岩体侵入其中(图1)。  相似文献   

3.
米家沟红柱石矿位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前缘弧西翼与秦岭东西构造带北秦岭褶带的复合部位,其上叠加有陇西系和武都山字型构造体系。区内经受了多次构造运动,以印支期为主,表现为强烈的酸性岩浆的侵入活动和褶皱运动。现将主要地质特征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沙河沿山字型构造展布在东经128°00′—128°55′,北纬43°20′—43°35′,即敦化县沙河沿地区。分布达1500km~2,属中小型山字型构造(图1),它的前弧和反射弧延展在横道河子——永乐屯——东二龙山一带,宽达6—8km。本文概述山字型构造各组成部分的形迹特点及其与区内岩浆活动、矿化之间的成生联系,并探讨山字型构造的形成时代。一、山字型构造各组成部分形迹特点沙河沿山字型构造由前弧、东西两翼及其反射弧、脊柱、盾地构成。 (一)地貌特点多数情况下,不同形态的区域地貌,往往是不同构造体系的反映。沙河沿山字型构  相似文献   

5.
山字型构造较佳条件及其地壳厚度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字型构造,虽然是地质力学中的重要型式,但这方面的理论分析工作还不多,就所见到的来说,都是结构而迹线图象的讨论。本文一方面分析了山字型展布地区结构面迹线的图象,并注意到山字型形成的条件。同时还对前孤隆起带的产生作了说明和计算。并据此提出了在山字型形成时期地壳厚度的估算值。在边界条件的确定上,一方面  相似文献   

6.
一工作地区为湘赣中部,其范围包括鄱阳湖、九岭山、洞庭湖、雪峰山之南东,武夷山、诸广山、南岭北面的广大地区,隶属于本区通常惯称的主要煤田有萍乐煤田、涟邵煤田等。本区位于我国东部第二新华夏巨型沉降带内。南边是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北边靠近规模巨大的淮阳山字型。第二条、第三条新华夏巨型复式隆起带分别从研究区东西两侧通过。多种构造体系在此复合。区内有与南岭带平行的一系列东西向构造,除属于南岭带的大东山-九疑山-铜山岭隆起外,还有赣南纬向构造带,塔山-永兴-彭公庙隆起,白  相似文献   

7.
在两江铜矿及其外围,利用氟及其它挥发性元素开展了找矿普查工作,效果良好.现就氟量测量问题及工作成果介绍于下.概况1.地质概况矿区位于东西构造南缘隆起带与广西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的构造交汇处.地层由寒武系基底与泥盆系莲花山组盖  相似文献   

8.
一、湖南省地下热术概况湖南省地处秦岭和南岭两个巨型纬向构造带之间,在此范围内尚发育有湘南、湘北及白马山—龙山三条区域性东西向构造带;湘南发育有南北向构造带及弧顶朝西的山字型构造;湘西、湘中和湘东属新华夏系的三个构造带,前一个相当于中国东部新华夏系一级构造的第三隆起带,后二者则属第二沉降带范围.岩浆岩活动除湘西北外,其他各地均较频繁,有不同时期的岩浆侵入,并有(車免)近期侵入的岩脉.这些条件使湖南地下热水遍布全省各地.据现有资料统计,全省范围已发现水温在23℃以上的温泉、热水钻孔、  相似文献   

9.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秦岭纬向构造体系北亚带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前弧东翼及新华夏系第三隆起西缘的复合部位(图1)(王和平等,2009).  相似文献   

10.
华北陆块南缘燕山期陆内造山岩浆活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依据岩浆活动特点,将华北陆块南缘燕山期岩浆活动自南向北划分为合峪—二郎庙—交口—祖师顶岩浆混合花岗岩带、四棵树神林黄山s型花岗岩带、太山庙—叶庄—角子山A型花岗岩带,认为华北陆块南缘存在一个完整的陆内造山岩浆演化旋回,造山作用经历了陆内俯冲地壳加厚隆起—地壳抬升走滑剪切—地壳伸展减薄三个阶段的构造岩浆演化过程,为重塑华北陆块南缘构造演化提供了岩浆作用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4 计算结果 为了模拟山字型构造随时间演变规律,以位于鄂、豫、皖、苏省相邻地区的淮阳山字型构造为例。考虑到山字型构造为地壳上部构造形迹,在0~22km深度范围内弹性模量E采用0.86×10~(11)(Pa)泊桑比v为0.3,在Ross模型中粘性系数η为10~(22)~10~(23)(poise)E_1=0.35E、E_2=0.45E。由于中国境内几十个山字型构造绝大部分弧顶向南凸出,中小型山字型构造往往是在纬向构造带内发育而成的,大型或巨型山字型构造大部分在两条纬向带及经向带之间,这种空间展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山字型构造与纬向带及经向带  相似文献   

12.
滇东南锡矿带为一具独立的控岩、控矿构造系统和成矿系列,是自成体系的构造—岩浆—锡多金属矿化带。锡矿带对应于北西西向的构造—岩浆带,其中已知的锡多金属成矿区又与近等轴状的穹窿、背斜隆起构造、花岗岩隆起构造和环块构造相对应。环块构造、隆起构造是锡矿的主要控矿构造;褶皱隆起构造和侵入隆起构造协调式组合是锡矿的最佳成矿构造,环块构造又是锡矿成矿构造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论太行山构造岩浆带的岩浆来源及其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牛树银  董国润 《地质论评》1995,41(4):301-310
本文以太行山构造岩浆带及其东西两侧断陷盆地的地质特征及深部探测资料为依据,探讨远离俯冲板内构造岩浆带中岩浆的成因、来源及侵位机制。提出了韧性流变-岩浆隆起模式。认为在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地幔位势差、密度差的控制下?隆升的造山带剥蚀物向两侧断陷盆地搬运,而中下地壳则沿深部向山根缓倾的韧性拆离带迁移到造山带的深部,并在拆离剪切作用及流体的参与下形成深熔岩浆,这种深熔岩浆,在沿陡倾剪切带上侵过程中,不断与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部新华夏系的演化规律及其成因机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生代以来,中国东部(东经102°以东地区)和东亚濒太平洋地区的地质构造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北北东向的构造隆起带和沉降带,构成了一个巨型多字型构造,控制着该区中生代以来的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成矿作用以及挽近时期的地势轮廓。李四光把这种独特的构造现象称为新华夏构造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个旧西区构造形迹可划分为四个构造带,分属五种构造体系。即东西向构造带属纬向构造体系,北东带分属新华夏系和“山”字型构造体系,北西带属“歹”字型构造体系,南北带属经向构造体系。 “歹”字型构造体系的红深断裂及发育其两侧的剪切断裂,是控制铅锌及伴生金银矿的区域性断裂;新华夏系及其与云南“山”字型体系的复合是含银铅锌矿的富集部位经向系及其与“歹”字型复合部位富集金(砷、汞)矿。  相似文献   

16.
石家湾钼矿床是黄龙铺矿区两个钼矿床中的一个。矿床位于秦岭纬向构造体系北亚带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前弧东翼及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的复合部位。其北面是太古界太华群深变质岩系组成的东西向复背斜构造,南面是以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为主的浅变质岩和寒武系的沉积岩组成的宽缓东西向复向斜构造,次级黄龙铺背斜从区内通过。区内出露地层有长城系上熊耳群黄龙铺组浅变质细碧岩、细碧玢岩夹凝灰质板岩、千枚岩,蓟县系高山河组下亚组浅变质石英砂岩、绢云板岩夹少量中基性熔岩,底部有底砾岩。高山河组与熊耳群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在矿区内的火山岩、碎屑岩中有大小不等、方向不一的基性、中酸性、酸性和碱性侵入体。尤其在燕山期有强烈的岩浆活动,侵入一些中酸性、酸性、碱性岩类,岩浆期后有大量  相似文献   

17.
鄂西磷矿的分布与产状受神农架背斜和黄陵背斜控制,为荆襄式晚震旦世沉积型磷块岩矿床。受浅海台地台坪亚相,磷块岩、泥(页)岩、白云岩含磷建造和水下隆起古构造等控制。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磷矿评价标志为:上震旦统陡山沱阶;浅海台地台坪亚相;磷块岩、泥(页)岩、白云岩含磷建造;成矿地段陡山沱阶厚度一般小于200m,最佳150~50m;水下隆起带;磷块岩矿床一般分布在冰碛砾岩为0m的区域;含磷建造等深线一般小于1000m。评价结果表明,荆襄、宜昌、新华、神农架和保康磷矿区的深部及外围具有较好的资源远景,资源潜力大。  相似文献   

18.
藏北双湖山字形山一带出露一套中基性火山岩,前人将其划归为下—中二叠统鲁谷组,这种归属主要依据区域地层对比,缺乏确定的地质依据。对山字形山火山岩中的玄武岩进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玄武岩形成时代为235.8±2.7 Ma,即晚三叠世Carnian期,该年龄对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为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三叠纪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岩浆活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时间方面的约束。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推测,中央隆起带晚三叠世玄武质岩浆可能是古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消减过程中板片断离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江南造山带湖南段为一重要的金成矿带,目前关于带内金矿形成的时代背景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区域成岩成矿年代学、矿床(区)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和流体来源、区域构造演化背景等多方面资料,对带内各主要金矿区的成矿时代逐一进行详细解析,以此为基础重新厘定了区域金矿成矿地质事件及其时代,并探讨了各成矿事件的构造背景,初步形成以下认识。江南造山带湖南段主要发生了加里东期、印支晚期和燕山期等3期金成矿事件。加里东期金矿成矿年代为430~410 Ma(志留纪后期),产于同期雪峰冲断带的中段-西南段和东段东部、湘中-湘东南构造岩浆带的东北部等3个地区,各区赋矿地层分别为板溪群、冷家溪群、冷家溪群,前两个地区的成矿与加里东运动变质变形和构造活化作用有关,后一个地区的成矿与志留纪后期花岗质岩浆活动提供热能和流体有关。印支晚期金矿成矿年代为227~202 Ma(晚三叠世),主要分布于同期雪峰冲断带东南缘构造岩浆隆起带,与后碰撞花岗质岩浆活动的热能和热液驱动有关。燕山期金矿成矿年代为152~130 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初),主要分布于同期雪峰冲断带东南部构造岩浆隆起带的东部,与伸展环境下的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甘肃北山(马宗山)一般泛指天山的东延部分,东部与龙首山相接。北山下寒武统双鹰山组是东疆和甘肃河西主要含P—V—U矿层位。目前已发现矿床(点)多处,为重点找矿对象之一。一、含矿岩系早寒武世双鹰山组P—V—U含矿岩系受东西构造带的控制,呈狭长带状分布于震旦纪古隆起带边缘,甘肃境内西起方山口,东至洗肠井,长达400多公里(图1)。含矿岩系以平行不整合或角度不整合于震旦亚界之上,与上覆中上寒武统西双鹰山组呈整合接触。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