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规律专业委员会、吉林省地质学会、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长春地质学院矿床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前寒武纪矿床专业学组共同发起,吉林省地质学会负责筹备的第一届全国环太平洋成矿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7月15日—20日在长春举行学术报告与讨论会,7月21日—24日赴长白山考察新生代火山岩中的宝石地质。 来自全国16个省市、40个单位的代表83人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98篇论文(摘要),有32名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大会组织委员会副主席裴荣富研究员致开幕词,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张秋生教授作总结报告。长春地质学院院长张贻侠教授、吉林省地质矿产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区域地质与成矿规律委员会、吉林地质学会共同发起的,吉林地质学会筹备主办的全国第一届环太平洋成矿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7月16—20日在长春召开。会后考察了长白山新生代火山岩中的宝石矿床。参加大会的代表有来自16个省市、40多个单位的专家、工程师和技术骨干83人。会议还  相似文献   

3.
《地质论评》1987,33(6):588-588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区域地质及区域成矿专业委员会、吉林省地质学会等单位发起,吉林省地质学会主办的第一届全国环太平洋成矿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7月16日至20日在长春召开。7月21日至2日与会代表赴长白山进行了新生代火山岩及火山地貌景观考察。  相似文献   

4.
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区域地质及成矿规律专业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共同发起,吉林省地质学会负责筹备,于1987年7月在长春举行。国内代表83人,来自联邦德国和日本的4名地学家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98篇,其中论述环太平洋带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及成矿规律方面的有25篇;有关成矿带、矿床以及成矿作用的文章73篇(其中包括论述金矿的文章22篇)。这些论文中有一部分是首次发表的,反映了我国环太平洋成矿带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本会元素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共同召开的铁铌稀土矿床学术会议于1982年7月27—30日在天津举行。这是一次以白云鄂博矿床为主并包括其它铁铌稀土矿床在内的矿物岩石、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学术交流讨论会。会议内容,涉及这类矿床的大地构造背景、区域地质、矿物岩石、地球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广东地质学会和韶关市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矿床构造学术交流会于1987年4月8日—13日在广东韶关市举行。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生产部门的117名矿床构造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汇集论文(摘要)共210篇(其中32篇在小组和大会下宣讲)。这是继1982年海南会议,1985年山东会议以来,全国矿床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我国著名矿床地质学家谢家荣、孟宪民先生生前为发展我国矿床地质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为推动我国矿床地质工作的发展,鼓励中青年矿床地质工阼者创造性地工作,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特设立“谢家荣-孟宪民奖”(详细条例请见《矿床地质》1987年第3期和《中国地质》1987年第7期)。  相似文献   

8.
《地质论评》1981,27(2):188-188
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于1980年9月9—10日在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在由各有关单位推选的49名委员(各单附后)中,12名请假,到会73名。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郭文魁主持了会议。会议听取了筹备组关于该专业委员会筹备过程的汇报;讨论修订了筹备组草拟的《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区域成矿专业委员会简则》;选择了该专业委员会的  相似文献   

9.
阎俊峰 《地质论评》1982,28(2):147-147
全国磷矿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11月17—23日在昆明召开。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非金属矿产地质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化工部地质研究所主持召开的。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地质、建材、  相似文献   

10.
第三届全国矿床会议于一九八四年四月三十日至五月七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参加这届矿床会议的正式代表、特邀代表、列席代表和工作人员共计四百八十六人,还有近百名在川工作的地质同行到会听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1.
陈毓川  孙延绵 《地质论评》1980,26(5):468-469
1980年4月29日至5月8日在杭州市召开了全国第二届矿床会议,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来自各方面的代表471人,浙  相似文献   

12.
第六届全国矿床会议于1998年11月25-28日在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主办,地矿部地质调查局、江苏省地质矿产厅、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国家内生金属矿床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北...  相似文献   

13.
1989年9月12日至16日在高原古城西宁市召开了第四届全国矿床会议。这届全国矿床会议是在中国地质学会组织下,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有色金属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以及青海省、甘肃省地质学会、冶金地质学会联合筹办的。出席这届会议的代表共305人,其中既有老一辈地质科学工作者,也有中年科技骨干和崭露头角、年青有为的青年地质工作者。青海省宋瑞祥省长、吴承志副省长、地质矿产部夏国治副部长以及省政府有关领导光临会议。夏国治副  相似文献   

14.
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及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会议自1958年10月21日至10月25日在西安召开。中心议题是交流我国近年来在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矿山防治水和矿坑涌水量预测方面的经验和科研成果,进一步提高我国矿床水文地质学科水平。  相似文献   

15.
第六届全国矿床会议于1998年11月25日至28日在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矿床地质研究所主办,江苏省地矿厅、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承办。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国内矿床地质学界的代表共234人,其中包括两院院士3人,原地矿部部长朱训也作...  相似文献   

16.
《古地理学报》2008,10(2):124
第十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将于2008年9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 会议主办单位为: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质学会第34届理事会第5次常务委员会理事扩大会议认为:在下属的专业委员会、研究会和工作委员会中应发挥中青年专家的作用。为此,中国地质学会在1990年8号通知中要求,下属各学术工作机构应增聘40岁以下的青年委员。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经与有关方面协商,决定增聘吴澄字、刘国平为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并报请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会审批。中国地质学会(1990)017号通知下达我专业委员会,同意报请的增聘人员。二人简历如下:  相似文献   

18.
《矿床地质》1988,7(2):1-2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常委会议决定在《矿床地质》上开辟专栏介绍我国老一辈著名矿床地质学家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的主要学术思想,供广大青年地学工作者了解和学习。第一批介绍的著名矿床地质学家是曾任第一届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任第二届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名誉委员的王恒升、袁见齐、程裕淇、叶连俊、郭文魁、张炳熹、董申葆、黄绍显八位先生。《矿床地质》从本期开始将按上述顺序分别进行介绍。今后仍将按参加地质工作时间顺序,每期介绍两位。  相似文献   

19.
第五届全国矿床会议于1993年10月22-25日在北京亚运村召开。筹办这次会议的单位为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北京市地质学会、北京市地矿局和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参加这次会议的正式代表共计201人,分别来自地质矿产部、中国科学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冶金部、化工部、核工业总公司、国家建材局、武警黄金指挥部和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北京科技大学等19所大专院校以及中国地质学会、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协等部门和单位。  相似文献   

20.
《地质通报》2005,24(12)
“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学术讨论会于2005年11月20—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办公室、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古地磁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