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系统选取了宁芜盆地四个火山旋回的典型火山岩以及与铁铜矿成矿有关的岩体进行了精确的锆石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以及全岩主微量元素测试,研究结果显示龙王山组、大王山组、姑山组火山岩形成时代为134~127Ma,娘娘山组火山岩形成时代稍晚,为118.8±1.6Ma,一个中基性闪长玢岩样品形成时代为130.6±1.3Ma。三个中酸性斑岩样品的形成时代为124~128Ma。龙王山、大王山、姑山旋回火山岩及同期潜火山岩-侵入岩的Hf同位素特征相似,εHf(t)值范围大多在-2~-5之间,暗示其源区性质相似,娘娘山旋回εHf(t)值稍高,反映源区可能有更多幔源物质。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岩浆的源区为一个富集地幔,而造成中生代火山岩源区地幔交代的流体/熔体可能与更早期的俯冲事件有关,而陆源物质是深海沉积物被俯冲的大洋板片带入地幔深部的。侵入岩与同期火山岩具有相似的形成时代、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表明它们是同源异相体。宁芜盆地广泛的岩浆活动为中国东部岩石圈强烈的减薄作用下的一个均一富集地幔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宁芜盆地火山作用峰期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芜盆地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火山岩盆地之一,发育龙王山、大王山、姑山和娘娘山4期火山喷发旋回。盆地内火山作用峰期的大王山期和姑山期火山喷发旋回的安山岩样品的锆石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研究表明,大王山组2个安山岩年龄分别为(130.6±1.6) Ma和(132.6±1.8) Ma,姑山组安山岩年龄为(131.7±1.1) Ma,均为早白垩世。锆石176Hf/177Hf比值为0.282 468~0.282 607,εHf(t)集中在-3~-6之间,结合前人的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认为宁芜盆地火山岩源区可能主要为富集地幔,有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宁芜盆地火山作用峰期岩浆活动是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减弱、发生后撤拉张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下游地区白垩纪富碱火山岩浆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禹尧  徐夕生 《地球科学》2009,34(1):105-116
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与成矿作用的研究现状, 选择研究工作较为薄弱的、最东端的溧水盆地火山岩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同位素分析, 并结合本区4个不同中生代火山盆地火山岩地球化学、岩性地层学资料, 对各盆地中4个火山旋回的火山岩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 溧水盆地龙王山组粗面岩的结晶年龄为128Ma, 这标志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由西向东中生代火山作用的全面展开.4个火山旋回的时代分别为: > 125Ma、125~120Ma、120~110Ma和110~90Ma.庐枞盆地的浮山组与宁芜盆地的姑山组+娘娘山组(即溧水盆地的观山组+甲山组) 对应较为恰当, 应属第三火山旋回.本区白垩世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反映这些幔源碱性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陆壳物质的混染, 早期火山岩(如溧水盆地龙王山组) 则是Sr矿的矿源层.   相似文献   

4.
宁芜火山岩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最重要的矿集区之一,以产出玢岩型铁矿而著称。盆地内的岩浆活动产物可分为龙王山组,大王山组,姑山组和娘娘山组4个旋回火山岩及相关浅成侵入岩。本文对该盆地中凹山铁矿的成矿母岩——辉长闪长玢岩进行了精确的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测定。3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3±1)Ma,(127±3)Ma和(125±2)Ma。前人已对该盆地中火山岩开展过较多的定年工作,获得大王山组的锆石U-Pb年龄为127~131Ma。因此,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辉长闪长玢岩与第二旋回大王山组火山岩同期,形成年龄相近或略晚于火山岩。辉长闪长玢岩中锆石εHf(t)值为-6.3~-8.6,结合前人的地球化学数据,该岩石的形成可能与软流圈地幔上涌、富集岩石圈地幔熔融并与地壳物质混合有关,这一过程发生于华南约125Ma时岩石圈强烈伸展时期。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与盆地内火山岩相比,宁芜浅成侵入岩形成过程中有更多的地壳物质加入。  相似文献   

5.
位于长江中下游晚中生代火山岩带东南缘的溧阳盆地,不同于区内其他火山岩盆地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出现较大比例的流纹质岩石,该盆地内火山岩/潜火山岩的SiO_2含量总体较高,但Na_2O+K_2O含量却是长江中下游火山岩盆地中最低的,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地球化学上,这些火山岩样品均表现为较强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的特征。明显的Eu负异常,且δEu值随SiO_2含量的增加总体呈降低趋势,反映斜长石的分离结晶可能对岩浆的演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溧阳盆地内火山岩/潜火山岩的ε_(Nd)(t)值在-8.75~-7.44之间,不仅明显低于邻近的宁芜盆地和溧水盆地内的火山岩/潜火山岩,与江南造山带内晚中生代的花岗岩类相比,其ε_(Nd)(t)值也偏低。结合其高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097),指示溧阳盆地内的岩浆可能主要由古老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本文分别测得溧阳盆地早期龙王山组粗面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40±0.7)Ma,大王山组熔结凝灰岩、闪长玢岩及流纹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9.1±1.1)Ma、(132.5±0.7)Ma和(132.3±0.7)Ma。区域对比表明,溧阳盆地火山活动的起始时间明显早于其他盆地内火山活动(6~10 Ma)。但各盆地内火山活动的峰期时间基本相当,均处于约130 Ma前后。整个火山岩带内的火山活动显示随时间具有从南东侧向北西方向迁移的趋势,并隐约显示火山活动由火山岩带中心区域向周边扩展的趋势。这种双向迁移性可能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洲大陆板块相对运动和晚中生代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岩石圈减薄两种动力学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溧水盆地(次)火山岩的年代学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溧水火山岩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众多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之一,在盆地内自下而上发育有龙王山组、大王山组、姚家边组和甲山组粗面质火山岩和若干个同源的次火山侵入岩体。针对溧水盆地火山岩-次火山岩进行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龙王山组玄武质粗面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35 Ma±1 Ma,大王山组粗安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31 Ma±1 Ma,姚家边组粗安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28 Ma±1 Ma,另外1个粗安斑岩体的年龄为131 Ma±1 Ma,它们均为早白垩纪岩浆活动的产物。上述年龄数据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他盆地火山岩的年龄基本一致,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喷发时代主要集中在135Ma~127Ma之间,均受制于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7.
溧水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陆相火山断陷盆地之一。针对溧水火山岩盆地出露的龙王山组、大王山组和姚家边组粗面质火山岩进行的系统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测定,获得其年龄分别为133.3 Ma±0.9 Ma(LS-1),132.3 Ma±1.5 Ma(LS-7),132.1 Ma±1.4 Ma(LS-15)和130.7 Ma±1.5 Ma(LS-22),暗示溧水盆地火山岩浆活动的时限为早白垩世。另外,在火山岩中获得少量太古宙的捕获锆石(3 189 Ma±11 Ma,3 110Ma±19Ma和2 759Ma±16Ma),这为溧水盆地可能存在古老基底提供了证据。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溧水盆地中生代火山岩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他断陷盆地火山岩几乎形成于同一时期,都为中国东部岩石圈伸展减薄背景下的深源岩浆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8.
侯可军  袁顺达 《岩石学报》2010,26(3):888-902
宁芜火山盆地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火山盆地之一,在盆地内自下而上依次发育龙王山组、大王山组、姑山组和娘娘山组火山岩和若干个同源次火山岩或小侵入岩体。本文对宁芜盆地火山-次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王山组粗安岩锆石U-Pb年龄为130.3±0.9Ma,姑山组两个粗安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8.2±1.3Ma和128.5±1.8Ma,另外三个侵入岩年龄分别为127.1±1.2Ma、128.3±0.6Ma和128.2±1.0Ma,均为早白垩纪。综合前人成果,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火山盆地内火山活动的时限在135~124Ma之间,不存在侏罗纪岩浆活动。宁芜盆地火山岩和侵入岩的锆石176Hf/177Hf值在0.282502~0.282673范围内,εHf(t)变化为-6.9~-0.7,显示岩浆源自于岩石圈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并在上升过程中受地壳物质的混染,为岩石圈伸展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陈长健  陈斌  王志强 《岩石学报》2017,33(2):415-439
宁芜中生代火山盆地广泛产出早白垩世中基性火山岩,钾质岩石主要为龙王山组英安岩、粗安岩,钠质火山岩主要为大王山组玄武粗安岩、粗安岩、英安岩以及钠质安山玢岩类。钠质辉石安山玢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28.9±1.9Ma,为早白垩世产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均表现为一致的平缓右倾型式,Eu负异常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Nb、Ta的负异常。钾质龙王山组火山岩总体Cs、Rb、Ba、Th、U等LILE含量较钠质大王山组火山岩和钠质安山玢岩高,并具有较高的Si、K,较低的Ca、Mg,高Rb/Sr,高Isr(0.70521~0.70857);钠质火山岩具有较低的Si、富Na、高Sr、低I_(sr)(0.70544~0.70768),Mg~#相对较高。钠质辉石闪长玢岩斑晶中有斜长石的矿物结构和成分不平衡现象,锆石Hf同位素特征为ε_(Hf)(t)=-6.2~+0.6,变化较大,指示岩浆混合过程。地幔源区可能是由中元古代俯冲板块释放出流体发生交代作用后形成的富集地幔,钾质火山岩地幔源区交代矿物可能以金云母为主,崆岭群TTG片麻岩为其地壳端元。而钠质火山岩地幔源区交代矿物可能以角闪石和单斜辉石为主,中元古上溪群变质基性岩或新生下地壳基性岩为其地壳端元。  相似文献   

10.
对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南部钻井中2件晚中生代火山岩岩心样品开展SHRIMP锆石U-Pb定年和原位Lu-Hf同位素研究。火石岭组形成年代为125.3Ma±1.1Ma,晚于前人测得的K-Ar体系年龄,说明火石岭组火山岩在松辽盆地南部和北部是同期喷发的;火石岭组锆石的εHf(t)值为2.0~8.1,表明岩浆起源于新生地壳。基底火山岩年龄为173.6Ma±1.7Ma,锆石εHf(t)值为-8.8~+1.5,表明既有新生地壳又有老地壳物质再循环。这些锆石的εHf(t)值与兴蒙造山带东段同期锆石相似,表明二者具有相似起源。中国东北和台湾中生代晚期沉积地层中碎屑锆石U-Pb年龄谱均记录了171~176Ma的峰值,说明此时古太平洋板块已经向欧亚大陆俯冲。并且,该期岩浆活动可能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的东缘,包括中国东南沿海、朝鲜半岛南部和中国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1.
薛怀民  马芳  曹光跃 《地质学报》2015,89(8):1380-1401
长江中下游晚中生代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发育在宁芜、庐枞、溧水和怀宁四个火山岩盆地内,该系列的火山岩地球化学性质上以相对富碱、高K、明显富集Rb、Th、U、K等强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为特征。Ba和Sr的特征在不同盆地内随岩性的不同表现各异,表明斜长石的分离结晶可能在这些盆地内岩浆演化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这些盆地内的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的部分地球化学性质(如Ce/Yb比值)与大多数大陆环境下的橄榄玄粗岩系列岩石不同,而类似于大洋岛弧内的,可能意味着区内由于岩石圈的减薄,软流圈地幔上涌到了相对较浅的部位,控制源区部分熔融的主要是尖晶石相地幔岩。这些火山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总体处于扬子克拉通岩石圈地幔附近,指示这些橄榄玄粗质母岩浆主要是由富集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但盆地所处的构造位置对岩浆的性质也有显著的影响,指示地壳基底物质的混染也不同程度存在。区内榄玄粗岩系列火山活动持续的时间很短,主要集中在约128134 Ma左右,峰值约130 Ma,其成因的动力学机制可能与晚中生代发生在中国东部的岩石圈减薄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2.
安徽繁昌盆地中生代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袁峰  周涛发  范裕  黄贻梅  张乐骏 《岩石学报》2010,26(9):2805-2817
繁昌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陆相火山断陷盆地之一。本文对繁昌火山岩盆地中分村组粗安岩、赤沙组黑云母粗安斑岩、蝌蚪山组流纹岩、三梁山组黑云母粗面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测年,获得其年龄分别为134.4±2.9、131.3±1.8、130.8±2.2、128.1±3.1Ma,显示盆地内火山岩浆活动的时限约在135~128Ma之间,火山岩均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同时在火山岩中测得了多颗继承或捕获锆石的古老年龄,其中最大的为2894Ma,可能对应了2.7Ga峰值年龄的全球性岩浆活动和大陆生长,一定程度上为繁昌盆地可能存在太古宙基底提供了证据。对比显示,繁昌盆地中生代火山岩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它断陷盆地火山岩几乎形成于同一时期,与庐枞、宁芜盆地的4个旋回火山活动可以完全对应,而135Ma可以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陆相火山断陷盆地早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全面展开的时间。盆地内中生代火山活动期(135~128Ma)处于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高峰期,火山岩正是这一地球动力背景下深源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豆世勇  刘锦  鲍东明  彭游博  杨仲杰  赵辰  吕行 《地质通报》2017,36(10):1708-1721
通过对辽北平岗盆地中德仁组火山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研究,探讨了其岩石成因、形成时代、构造环境,以及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减薄时间和减薄机制。用LA-ICP-MS技术测定了平岗盆地中德仁组中部英安质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和上部流纹岩中的锆石U-Th-Pb同位素组成。获得前者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为246.8±3.5Ma和169.6±4.6Ma,代表了2期岩浆活动的年龄,是平岗盆地基底早三叠世和中侏罗世岩浆活动的表现;后者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17.0±0.9Ma,表明流纹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德仁组火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Y、Yb;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表现出壳源特征。德仁组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环境,原始岩浆来源于盆地基底岩浆岩重熔。研究区在117~135Ma期间,发生了由正地形向负地形的重大转变,区域上发育伸展盆地和变质核杂岩,并在基底岩石重熔过程中受到地幔混染作用,表明研究区在早白垩世发生了岩石圈减薄,且减薄的起始时间早于117.0±0.9Ma,减薄机制为拆沉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阿尔泰南缘分布着大量的晚古生代康布铁堡组火山岩系,是许多铁矿、铜矿以及铅锌矿的赋矿围岩。阿尔泰南缘麦兹和克朗火山-沉积盆地内的钾-钠质流纹岩的年龄分别为396.7±1.4Ma和394.0±6.0Ma,结合近期研究成果,进一步表明阿尔泰南缘火山岩主要形成于晚古生代早期,锆石U-Pb年龄峰期在400Ma左右。钾-钠质流纹岩具有高硅(SiO2的含量范围为73%~82%)、高碱(总碱含量介于4%~7%)和过铝质(高A/CNK值>1)的特征,并见有白云母和黑云母的矿物组合,属于高硅高碱过铝质的钙碱性火山岩。此外,它们的Sr和Nd同位素分别为87Sr/86Sr=0.7074~0.7144,143Nd/144Nd=0.512072~0.512252,具有上地壳来源的特征,说明其岩石成因与初生地壳的部分熔融作用有着密切关系。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它们都产在与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的陆缘岛弧的地质环境中。因此,我们推断本区钾-钠质流纹岩的原始岩浆为高硅高碱的花岗质岩浆,是由进入陆壳的高侵位玄武岩浆的底侵作用导致其上部地壳近固相线的低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浙北大银山金矿位于下扬子被动陆缘与江南古岛弧的接触带附近,为一矽卡岩相关的金矿床。文章对矿区内与矿化密切相关的石英闪长岩开展了主量与微量元素、锆石U-Pb 测年以及Lu-Hf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表明,该岩体为一套高钾钙碱性-钙碱性、准铝质向过铝质过渡的岩石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Rb、K、Sr 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 等),亏损重稀土元素,Eu 异常不明显,具有类似俯冲带岛弧岩石的特征。同时,该岩体具有较低的Sr/Y值,高Y和Yb含量,表明其岩浆源区的大陆地壳较薄。锆石U-Pb年龄表明,石英闪长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44±1 Ma。锆石Lu-Hf 同位素数据表明,εHf(t)值为-5.0~-9.9,二阶段Hf 同位素模式年龄在1507~1815 Ma 之间,显示该岩体的源区物质以扬子板块下地壳为主,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多数金矿成矿岩体具有相似的物质来源。大银山金矿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金矿化时间相近,其成矿可能受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影响,是在陆内断裂坳陷带中不同构造环境下的响应。  相似文献   

16.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12,54(13):1668-1690
The western Junggar Basin is located o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West Junggar terrane, Northwest China. Its sedimentary fill, magma petrogenesis, tectonic setting, and formation ages are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Carboniferous tectonic evolution and continental growth of the Junggar terrane and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This paper documents a set of new zircon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U–Pb geochronological and Hf isotopic data and whole-rock elemental and Sr–Nd isotopic analytical results for the Carboniferous strata and associated intrusions obtained from boreholes in the western Junggar Basin. The Carboniferous strata comprise basaltic andesite, andesite, and dacite with minor pyroclastic rocks, intruded by granitic intrusions with zircon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U–Pb ages of 327–324 Ma. The volcanic rocks are calc-alkaline and show low high εNd(t) values (5.3–5.6) and initial 87Sr/86Sr (0.703561–0.703931), strong enrichment in LREEs, and some LILEs and depletion in Nb, Ta, and Ti. Furthermore, they also display high (La/Sm)N (1.36–1.63), Zr/Nb, and La/Yb, variable Ba/La and Ba/Th and constant Th/Yb ratios. These geochemical data, together with low Sm/Yb (1.18–1.38) and La/Sm (2.11–2.53) ratios, suggest that these volcanic rocks were derived from a 5–8% partial melting of a mainly spinel Iherzolite-depleted mantle metasomatized by slab-derived fluids and melts of some sediments in an island-arc setting. In contrast, the granitic intrusions represent typical adakite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high Sr and low Y and Yb contents, with no significant Eu anomalies, high Mg#, and depleted εNd(t) (5.6–6.4) and εHf(t) (13.7–16.2) isotopic compositions, suggesting their derivation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hot subducted oceanic crus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evious work, the West Junggar terrane and adjacent western Junggar Basin are interpreted as a Mariana-type arc system driven by northwestward subduction of the Junggar Ocean, possibly with a tectonic transition from normal to ridge subduction commencing ca. at 331–327 Ma.  相似文献   

17.
位于江苏溧水盆地的观山铜铅金矿是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但一直缺少精确的成矿年龄数据。对观山矿床近矿围岩绢云母化粗安斑岩中的2件绢云母样品进行40Ar/39Ar定年,得到的年龄分别为(120.8±1.0) Ma和(116.0 ± 1.3) Ma,显示观山铜铅金矿形成于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时期。距今125 Ma~115 Ma,整个中国东部地区处于伸展背景下, 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并形成了包括溧水火山盆地在内的一系列的断陷盆地。溧水盆地在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下,深部岩浆上涌, 形成浅部岩浆房。在热动力的驱动下,富含成矿物质的岩浆水不断与大气降水混合,在近地表形成与粗安斑岩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8.
白垩纪时期赣杭构造带的伸展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前人研究认为赣杭构造带在晚中生代有两个阶段拉张活动:第一阶段发生于晚侏罗世,造成中酸性-基性火山岩喷发;第二阶段发生于早白垩世晚期,形成断陷红盆带,伴随基性玄武岩喷溢。以白垩纪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数据为依据,认为两个阶段玄武岩浆喷发均发生于白垩纪时期,但对早期构造-岩浆活动的认识与之不同,且赣江断裂带对这期活动有限制和转换作用。早期((143±1.1)~(139±0.7)Ma)在赣杭带西端没有酸性岩出露,赣江断裂带附近的玄武岩浆来自亏损地幔,没有地壳物质混染,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属于板内拉张作用的产物。晚期(105~98 Ma)的玄武岩浆来自于富集地幔,有俯冲陆壳成分的不均匀混染,岩石属于拉斑玄武岩和碱性橄榄玄武岩系列,玄武岩浆喷发伴随着强烈的区域伸展作用,形成一系列红层盆地。  相似文献   

19.
张诗启  戚学祥  韦诚  陈松永 《地球科学》2018,43(4):1085-1109
拉萨地体北部出露大面积早白垩世岩浆岩,对它们的成因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拉萨地块白垩纪时期的岩浆作用过程及动力学背景.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方法对拉萨地体北带永珠地区早白垩世中-酸性岩浆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流纹岩和安山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18±1.0 Ma、121±0.8 Ma和115±0.8 Ma,代表了其侵入和喷出时代.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和流纹岩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强过铝质岩浆岩(A/CNK=1.01~1.35),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i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放射性元素U、Th;稀土配分图显示LREE富集,HREE近平坦,Eu明显负异常,为形成于大陆边缘的岛弧岩浆岩特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流纹岩的锆石Hf初始比值εHf(t)分别为-1.21~3.01和-0.68~5.35,对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0.99~1.26 Ga和0.84~1.22 Ga,为壳幔混源岩浆.安山岩为高钾钙碱性,亏损Nb、Ta、P、Ti、U和Sr,富集Rb、K和Th,稀土配分图显示LREE富集,HREE近平坦,Eu轻微负异常,为形成于大陆边缘弧的岩浆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认为永珠地区早白垩世岩浆岩形成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南向俯冲作用下的大陆边缘弧环境,由俯冲的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板片在深部脱水熔融,进而诱发上覆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基性岩浆上涌,导致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酸性岩浆,它们在上升过程中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中性和酸性岩浆侵入到地下或喷出地表,形成侵入岩和火山岩.   相似文献   

20.
越南西北部Posen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报道出露于越南西北部的Posen花岗岩岩体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特征,讨论岩石成因和该地区新元古代岩浆作用的大地构造意义.分析3个花岗岩样品获得723Ma至760Ma的锆石U-Pb年龄,表明花岗岩形成于新元古代.该花岗岩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有较大的变化范围,ε_(Hf)(t)值变化范围为-16.1至+3.4,单阶段Hf模式年龄为1186~1945Ma,暗示Posen花岗岩有着复杂的源区物源组成.在误差范围内,锆石两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值主要集中在2.0~2.1Ga,与两阶段Nd同位素模式年龄值2.1~2.2Ga一致,说明花岗岩体主要由古元古代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部分锆石颗粒具有正ε_(Hf)(t)值,可能指示花岗岩岩浆形成过程中存在壳-幔混合相互作用.在越南西北部发育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可能与扬子板块广泛发育的、伴随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的岩浆活动存在成因的联系,也揭示越南西北部地体可能与扬子板块具有亲缘关系,因此,可以推断马江断裂带应该代表印支板块和华南板块之间的古特提斯缝合带在越南西北部的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