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广西抗旱找水成井1 747口,电法在岩溶地区找水成功率为75%,在碎屑岩地区为10%,两者成井率相差较大。碎屑岩地区与岩溶地区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明显不同,是电法找水效果差异大的主要内因。碎屑岩地区地层岩性主要以泥类岩、砂类岩和砾岩为主,其中泥类岩、砂类岩中的粉砂岩、细砂岩地层含水条件差,该类岩层属低阻岩层,是电法找水干扰层,不是目标层;砂类岩中的粗砂岩和砾岩层属硬脆性岩层,在应力作用下易形成裂隙含水,该类岩层属中高阻岩层,是电法找水主要目标层;此外,碎屑岩地区岩相显著变化的层面上层理裂隙较发育,富含地下水,也是电法找水的主要目标。通过实例分析,总结碎屑岩地区电法找水经验,供今后碎屑岩地区电法找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吴琼 《甘肃地质》2021,(3):72-75
文章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甘肃秦安县严重缺水地区找水勘查中的应用研究。在综合分析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上,布设十字交叉剖面进行高密度电法测量,首先初步查明了第四系的覆盖情况,优选水文意义较大的剖面,开展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通过评估构造破碎带发育,两种方法综合分析和补充验证。表明本区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构造裂隙中。经钻探验证,成功探明出水量为80 m3/d构造裂隙水。  相似文献   

3.
红层裂隙水特征与找水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红层地区裂隙分布规律及红层裂隙水特征,以实例论证了红层裂隙水与构造、地貌、岩性等之间的一些必然关系。从而总结了红层地区找水方法及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曹伟 《地下水》2023,(4):146-148
以黔北地区找水工作为例,综合研究区历史水文地质调查、碳酸盐岩地区1号和2号井、碎屑岩地区3号和4号水井钻探成井方法及成果,对高密度电法在该地区找水实践工作中的理论依据、应用实践及找水结果进行研究评价,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是多种电法勘探集成的多功能电法,野外采集数据方便快捷,能满足浅部(150 m以内)地质勘探要求。从勘探结果看,碳酸盐岩地区的白云岩地层与石灰岩相比岩溶裂隙发育较好,裂隙含水量丰富,水井出水效果好;碎屑岩地区砂岩厚度越大,砾度越大,裂隙发育越好,含水效果越好。研究结果可为黔北地区找水及水文布设钻孔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红层地区综合应用联合剖面法和激发极化法找水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卞兆津  叶明金  刘斌辉 《物探与化探》2008,32(3):306-307,315
通过联合剖面法和激发极化法的综合应用,在地处湘乡红层盆地的测区内推断出1条相对富水的断层构造带,经水文物探定孔,钻探施工,抽水试验表明水质水量满足要求。本次水文物探,表明在红层地区综合应用联合剖面法和激发极化法找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贾德旺 《江苏地质》2020,44(3):318-325
以鲁南地区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总结地下水蓄水构造类型及特征,提出找水定井示范方法,评价及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研究显示,受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裂隙岩溶发育程度及裂隙充填情况等影响,不同地区地下水赋存特征也不相同,鲁南地区蓄水构造主要包括岩溶蓄水构造和裂隙蓄水构造两大类,针对不同地层岩性找水定井方法也不相同。建议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改变鲁南山区的缺水现状。  相似文献   

7.
湘东地区红层盆地地下水勘探一直是一个难题,这里主要探讨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研究该地区找水的有效性。结合工程实践,首先采用激电中梯扫面划分区内次级构造,确定低阻含水构造的水平位置;其次采用直流充电法电位梯度测量分析已知井部位地下水的连通性;最后利用激电联合剖面法和激电对称四极测深确定低阻带的垂向展布形态。同时,进一步开展高密度电法研究布设孔位和反演视电阻率异常之间的关系,最终确定钻探井位。后期的钻探结果表明,激电中梯扫面异常比较直观,地表水平定位方面比较精确,激电测深视电阻率二维反演结果能够有效反映低阻带垂向展布形态,两种方法相结合对湘东地区红层盆地地下水进行综合勘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7,(6)
高密度电法具有效率高、效果好、经济实用等优点,在岩溶地区找水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以贵州某变电站找水实例,详细阐述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地区找水的原理、工作布置、数据处理、解译和探测效果,说明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地区寻找含水构造是可行的。其具有效率高、效果好、经济实用等优点,可作为岩溶地区找水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赣北一个隐覆红盆地,上部为30~50 m厚的第四系覆盖层,下部为第三系红砂岩,找水困难。采用土壤吸附汞测量和直流激电法找水,通过分析、总结测区地下水的赋存特征,明确找水方向,优选出好的找水区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地已成为一个中型地下水源地,日产水量3万t以上。由此可见,物化探方法结合使用,是红层地区寻找地下水资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该方法的特点是经济、快速、方便,在厚覆盖区反映能力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找水就是寻找蓄水构造,找含水层和有利的地质构造,对它进行研究达到找水的目的。其方法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构造地质找水、地质力学找水、新构造找水、电法找水;激发极化法找水、放射性法找水…  相似文献   

11.
西南岩溶地区不同含水介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武毅  孙银行  李凤哲 《中国岩溶》2011,30(3):278-284
针对西南岩溶地区表层带岩溶水、管道型岩溶水(溶洞、暗河、管道等)、构造裂隙岩溶水等不同类型地下水赋存介质特点,通过适宜的地球物理方法使用条件以及找水特点的分析,提出不同含水介质中寻找地下水地球物理勘查要解决的地质问题、拟采用的综合物探方法,分别总结出了它们的电性参数(或曲线)的响应特征,形成了不同含水介质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组合方案。最后通过实例验证其实用性,并对在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地球物理勘查工作中积累的技术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75条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测线及57眼钻孔验证情况的总结分析,研究渝东南地区岩溶储水构造的高密度电法异常特征。渝东南岩溶储水构造划分为三类地质模型:浅表层岩溶带、溶洞及岩溶管道、构造裂隙。根据渝东南地区找水高密度电法成果统计总结出该地区常见的四类高密度电法异常形态:浅表层横向条带状低阻异常、UV型低阻异常、团状或囊状低阻异常、串珠状低阻异常,每一类异常对应1~3种岩溶储水构造地质模型。高密度电法是渝东南岩溶山区找水的首选物探方法,总结地区勘探经验及合理解译高密度异常后推荐孔位可以提高岩溶石山地区找水的成井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遥感GIS的安塞油田水源井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塞油田地处干旱缺水地区,通过分析确定项目区找水目标层--白垩系下统洛河组砂岩和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砂岩,确定了井位部署原则,利用遥感技术提取了砂岩裂隙密集带,在Arcview GIS平台下分析,得到水源井部署有利区.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1988,(3)
找水就是寻找蓄水构造,找含水层和有利的地质构造,对它进行研究达到找水的目的。其方法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构造地质找水、地质力学找水、新构造找水、电法找水、激发极化法找水、放射性法找水等。近  相似文献   

15.
一、寻找基岩裂隙密集带直接找水 某县城区,工作区为一级河流阶地,冲积层厚7米左右,其上部为亚砂土、下部为含泥砂卵石层。冲积层的下部为三叠纪砂岩、泥质砂岩、泥岩等,呈不等厚互层。冲积层的电阻率在70ΩM左右,不含水基岩层电阻率>150ΩΜ(在电测深曲线上反映)。当基岩裂隙比较发育且含淡水(<2克/升)时,电阻率为100ΩM左右。当基岩内含有高矿化度(>5克/升)水时电阻率则<60ΩM,最低可低至20ΩM左右。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激发极化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利用激发极化法的极化率、电阻率、衰减度半衰时、充电率等极化参数在四川红层地区寻找地下水,并探讨了红层地区的含水层位,以及含水层位的确定。该方法受地形影响小,曲线反映异常直观,能有效解决红层地区的找水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中国北方陆相盆地红层-黑色岩系对砂岩型铀成矿的制约,文章研究了国内外红-黑岩系与砂岩型铀矿赋存岩层的时空关系,筛选了10万余m岩心钻探资料,选择准噶尔、鄂尔多斯和松辽盆地这3个典型产铀盆地,通过编制盆地钻孔柱状图、典型地区连井剖面图及关键岩层的地球化学测试等方法,对红-黑岩系和砂岩型铀矿的赋存岩层进行了垂向、横向上综合分析与对比。研究发现:北方陆相盆地自西向东铀矿赋存地层的时代由中侏罗世过渡到晚白垩世;晚中生代至少存在6次大规模的富氧红层沉积事件:Ⅰ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期(BathonianOxfordian),Ⅱ早白垩世早中期(Berriasian-Barremian),Ⅲ早白垩世中期(Barremian),Ⅳ晚白垩世早期(Cenomanian),Ⅴ晚白垩世中期(Coniacian)和Ⅵ晚白垩世晚期(Campanian)。其中第Ⅰ、Ⅴ和Ⅵ期红层之下沉积了时代相近的黑色层,与之构成"红-黑岩系"的沉积结构,是北方砂岩型铀成矿的3个重要层位。典型盆地内地球化学表明,红层与黑色层的B、Sr和Cu元素含量及Fe~(2+)/Fe~(3+)、B/Ga、Sr/Cu和FeO/MnO比值具有明显的差异,结合黑色岩层中草莓状黄铁矿、碳屑、油斑和红层中碳酸盐岩的发育,认为红层为相对较强氧化环境,黑色层为相对较还原环境。连井剖面资料显示红层、黑色层与砂岩型铀矿空间关系密切,铀矿多产于红层与黑色层之间过渡带上,呈板状矿体赋存于灰色、绿灰色砂岩和细砂岩中。一般红层与黑色层垂向距离超过500 m不利于成矿。晚中生代陆相盆地内耦合产出的黑色岩系和红色岩系是古沉积环境由还原向氧化转变形成的垂向分带,前者为铀矿物质沉淀提供了"障",后者为表生流体溶解铀矿提供了"场"。文章初步提出了红-黑岩系垂向环境变化制约着北方陆相盆地砂岩型铀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新认识。这些认识不仅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更对目前正在开展的砂岩型铀矿勘查工作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内蒙古阿吉勒矿区,通过面积性剖面测量,X荧光仪测量的Mn、Cu、Pb、Zn多元素峰值异常反映出矿(化)体的出露位置,高密度电法异常反映出矿化分布在构造裂隙及岩体接触带部位,EH4电法异常反映I号矿化蚀变破碎带深部为一近东西向的低阻构造带,北倾,延深上千米。结合钻探结果综合分析后认为,铅锌矿体宏观上受低阻构造带控制,主要赋存在构造带与围岩接触带、构造带中不同深度岩石裂隙以及不同岩性岩石接触面附近,在不同深度分层分段产出。  相似文献   

19.
摘要: 为了进一步研究赣南红层区水文地质特征和电性响应规律,选择赣南典型地区开展综合地球物理勘探工作。通过分析白垩纪碎屑岩裂隙水的水文地质特征,发现该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白垩纪孔隙水和裂隙水。该区含水层含泥岩夹层,孔隙水的富水性相对较差; 构造主要为断层和裂隙,裂隙水的富水性相对较好。采用音频大地电场法、音频大地电磁法和激电法对白垩纪碎屑岩裂隙水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完整的白垩纪碎屑岩具有相对较高的电阻率和相对较低的极化率和半衰时,断层和裂隙发育处的地层电阻率较低,但极化率和半衰时较大,曲线形态存在明显异常。研究白垩纪碎屑岩裂隙水的电性响应特征,可提高该区找水成功率,对解决赣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胶莱盆地,其红层所属地层岩性为粉砂岩、泥岩,含、透水性较差,查找低阻断裂构造是其地下水勘探的唯一途径。而红层地区的压扭性断层,会因挤压密实的断层泥存在,导致单纯利用低电阻率参数判定地下水的赋存位置出现差错。根据该区地下水的自然电位异常值约为-100mV、含水破碎砂岩极化率大于2%、衰减度D大于50%的特点,提出了自然电位观测法与激发极化电测深法相结合的组合方法。即利用自然电场法进行剖面测量,判定含水异常位置,然后利用激发极化电测深法准确判定地下水所在层位及埋深。在胶州市某镇政府水源勘探中,利用该组合方法,成功的圈定了3个井位,并在预定的深度内打出了单井出水量为1000t/d的优质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