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区域为洛带气田遂宁组,该储层具有厚度薄、低孔隙度、低渗透层等特征,单一的约束稀疏脉冲反演难以达到精确刻画有利相带。地质统计学反演适用于复杂储层的地震预测和描述,与常规波阻抗反演相比,具有较高的垂向分辨率,能更有效地反映厚度薄的储层,反演结果更接近实际地质特征,能够很好地弥补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缺陷,实现对储层特征的精细描述。针对研究区地质特点,根据储层发育特征和地质规律,基于地质统计学理论,采用岩性划分及统计学参数分析等技术方法进行储层预测,有效地预测了洛带气田的砂体厚度、平均孔隙度平面以及储层厚度。  相似文献   

2.
受基底影响,永陇矿区2号可采煤层厚度变化范围较大,为0.65~26.79 m。为实现高精度煤层厚度预测,选取该区对地层岩性分辨率较高的自然伽马作为预测属性,并将计算的岩性概率模型作为三维数据约束进行地质统计学反演。通过地质统计学反演得到的岩性数据,区分了煤层和泥岩,成功的预测了煤层的厚度。根据地质统计学反演预测的煤层厚度,可知该区西南部煤层较薄,只有0~5 m;东北部煤层较厚,一般超过20 m。对比地质统计学反演预测的煤层厚度与实际钻探揭露的煤层厚度,可以看出地质统计学反演预测煤层厚度更接近于钻探揭露的煤层厚度,平均准确率达80%以上,其精度高于传统的确定性反演。  相似文献   

3.
以叠后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为依托,重点论述了精细地质模型的建立、储层划分及统计学参数分析、地质统计学反演和等效孔隙度协模拟等关键技术。针对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难题进一步研究,系统地优化了反演的相关参数,通过井震精细标定,提高了储层预测的准确性。本次共有35口井参与试验,结合本区地质特征对总孔隙度大于1.8%的储层进行储层厚度和积分厚度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储层及非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直观、清楚,与测井解释结果符合程度高,目的层段已钻井储层与叠后地质统计学反演的储层吻合率达80%以上,说明叠后地质统计学反演预测的远离井的储层分布合理,接近实际地质特征。反演结果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能更好地反映储层的非均质性,这是常规波阻抗反演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以鄂尔多斯东缘A区块为例,通过岩石物理正演分析,论证了储层岩石物理参数的敏感性,确定利用纵波阻抗与纵横波速度比参数进行储层的识别。在此基础上进行正演模拟,研究了地震的极限分辨率及不同厚度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确定了运用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为核心的储层预测技术对该研究区太原组进行储层预测研究,以解决该区储层薄、横向变化快、单一岩石物理参数无法区分岩性等问题。地质统计学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预测厚度大于3 m的储层。对比研究区内11口测井解释厚度与储层反演厚度表明,储层反演预测厚度平均误差为7.5%,其中5口盲井的平均误差为10.2%,一口新钻井的砂体厚度预测误差为1.73%,为该区的井位部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油气储层的精细描述和建模,是石油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常规的确定性反演由于受到地震频带限制,反演结果垂向分辨率低,往往难以识别单砂体厚度较小的储层分布。通过在A油田应用的实践表明,应用高密度采集的地震数据,开展基于随机建模技术的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能够有效地综合地质、测井和三维地震数据,明显提高反演结果的垂向分辨率,可以更好地识别薄层砂体,为精细储层识别、油藏建模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的储层类型、勘探领域及勘探战略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有效储层成因类型主要包括古风化壳岩溶储层、礁滩储层及层状白云岩储层三大类。陆上中—古生界盆地三类储层均有分布,海上第三系盆地主要发育礁滩储层。针对我国海相油气地质特别是陆上中—古生界油气成藏的复杂性,提出应该加强对勘探及认识程度相对较低的礁滩储层形成的原生岩性-成岩圈闭油气藏的研究与勘探工作。石灰岩古风化壳岩溶储层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白云岩储层的含油气性比较依赖于有效储盖组合及构造圈闭。鉴于我国海相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勘探程度较低,故应该加强海相油气资源特别是陆上主要盆地海相油气资源及南海油气资源的研究与勘探开发,尤其要加强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编图等基础油气地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哥伦比亚Llanos盆地东部的中新世Carbonera组属于三角洲前缘相沉积。Carbonera组内部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良好的储层,因此对河道的精细刻画有利于指导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和开发。研究通过波动方程波场正演模拟建立了河道砂岩储层的地震识别模式,并利用地震沉积学RGB混频体地层切片以及沿层地震振幅属性对河道的形态、发育期次、以及砂体的平面分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和地质统计学反演研究定量描述了河道砂体的孔隙度和厚度。最终对五条有利的河道砂岩岩性圈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研究区河道的宽度为322~830 m、砂岩最厚可达到35.05 m,这些河道砂体可为有利勘探目标区。区内钻探的W2井证实了该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和储层描述结果的可靠性,为研究区下步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塔里木盆地温宿凸起区新近系砂岩储层厚度薄、单砂体厚度小、砂体相变快的特点, 通过研究分析砂体储层与地震属性、测井曲线之间的关系, 采用伽玛拟声波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对研究区新近系进行储层预测, 并与常规的波阻抗反演、声波测井约束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生成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本文采用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垂向分辨率, 可以有效识别出薄层砂体。该预测结果有效支撑了井位优选, 并经过了新钻井钻探证实, 实现了该区油气调查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三叠系飞仙关组鲕粒滩储层是四川盆地重要的油气储层之一。九龙山地区飞仙关组储层埋深在5 000 m左右,具有多期生物碎屑滩沉积的地质背景,但储层厚度薄,现有地震资料分辨率相对较低,难以准确预测鮞粒滩储层的空间展布,制约了该区飞仙关组的天然气勘探。通过采用拓频处理系列技术,获得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资料,在此基础上采用伽马反演和波阻抗分频反演等技术,有效预测并刻画了九龙山地区飞仙关组鲕粒滩薄储层的空间分布。储层预测结果与实钻吻合较好,证实了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在鲕粒滩薄储层预测中是实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在高勘探程度阶段,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浊积岩油藏主要勘探对象是"个体小、薄互层、橫变快、含灰质"的复杂隐蔽储层。针对薄互层砂体地震难分辨、灰质泥岩背景下砂岩难识别两大难题,开展了岩性敏感曲线重构和波形指示反演相结合的砂体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波形指示反演明显压制了灰质泥岩对砂体预测的干扰,利用波形横向变化代替传统变差函数进行高频成分模拟,提高了反演精度,5 m以上储层预测结果与实钻井吻合度为88.5%,2~5 m储层预测吻合度达到80.5%。反演砂体分布符合研究区沉积演化规律及油藏流体分布认识。利用反演结果指导牛庄洼陷滚动探井和开发井部署,在5个开发区共部署滚动探井和开发井20口,其中8口井完钻投产后获得工业油流,预计新建产能4×10~4 t。  相似文献   

11.
胜利油田的油气勘探方向逐渐由构造油藏向隐蔽油藏转变,砂砾岩油气藏成为非常重要的勘探目标,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断陷湖盆的陡坡带成为重要的关注目标。地震相控反演充分利用了地震相界面对宏观地质体或岩性体的控制作用,将目标地层分成具有不同沉积特征的沉积单元,根据低频背景约束地震道外推反演中每个采样点的初值范围,同时控制反演时窗的大小,使反演结果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针对车西洼陷陡坡带砂砾岩储层成因多、储层相变快、砂体描述困难等问题,在沉积相精细划分、储层物性分析、测井信息约束下,应用地震相控反演,预测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沙三下)亚段陡坡带低孔低渗砂砾岩储层“甜点”分布,在扇辫状水道中、远端最有利的优质储层发育相带划分出4个“甜点区”。预测结果表明:砂砾岩体识别在垂向上达砂组级别,局部可达小层级别;横向上,不同成因类型砂体区分明显,可较好地识别出近岸水下扇、滑塌扇等砂砾岩储层,明显提高了断陷盆地陡坡带砂砾岩储层“甜点区”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岩性地层油气藏是我国陆上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本文针对我国西部前陆盆地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中深层陆相砾岩油藏,选取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中-下二叠统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观察、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在开展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解剖典型的扇三角洲砾岩油藏,分析层序地层格架内砾岩油藏的分布特征,揭示出研究区具有一扇多藏的油藏分布规律。勘探开发实践表明,研究区砾岩油藏主要发育于水进体系域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储集体中,其次为高水位体系域中,以物性遮挡岩性油藏、物性封闭岩性油藏以及断裂-岩性复合油藏为特征。  相似文献   

13.
裴然  李华东 《物探与化探》2012,36(3):462-466,472
在海安凹陷开展Jason反演技术应用研究,对推动本区隐蔽油藏勘探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以Jason软件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的基本流程为平台,结合李堡地区储层发育特点,重点解决了测井资料归一化、子波提取、地质建模、Lambda取值等关键问题,实现预测效果与钻井资料、区域沉积特征相吻合,达到提高隐蔽圈闭识别精度,有效促进隐蔽油藏勘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储层预测的精度直接制约着油气开发的经济性与有效性,而低频信息的补偿是改善储层反演效果的有利途径之一.常规的测井曲线内插低通滤波建模方法难以精细表征复杂地质背景下的低频模型.为降低研究区特殊地质体对储层反演带来的影响,采用迭代法建立低频模型,建模中分步考虑压实作用、特殊岩性等因素影响,并通过反演效果不断迭代更新低频模型,...  相似文献   

15.
在钻井资料较少的勘探开发初期,现今流行的地震反演方法难以准确预测储层.如递推反演分辨率不高;基于模型反演和随机模拟地震反演技术依赖大量井资料,在井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反演结果可靠性不高等.基于统计学的概率密度函数,随机地震反演引用测井资料参与反演约束,能有效地提高反演结果分辨率,并能充分考虑地下地质的随机特性,使反演结果更符合实际地质情况.同时,通过对测井资料概率密度函数的求取来实现反演,解决了随机模拟地震反演的变差函数在井资料较少,甚至在工区内井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变得极不稳定而使反演结果可靠性不高的问题,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出储层低速异常带的分布.该方法在蜀南嘉陵江组储层预测中的成功应用表明,在薄储层且勘探初期钻井资料较少,且现今流行的叠后反演方法不能准确预测储层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吐哈盆地鄯善地区岩性油气藏的油层砂体以中薄层为主,沉积体系控制砂体的展布,储层物性及含油气性与沉积相带密切相关。在详细研究油气运聚规律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层位标定与解释、层序地层分析、储层预测和含油气性预测是本区有效的勘探方法。本文探讨了研究区的油气分布规律与储层预测问题,指出丘东生烃区是开辟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新的接替区,温吉桑构造带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鄯善地区中北部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潜在区。  相似文献   

17.
羌塘盆地与油气资源丰富的特提斯域西段具有类似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隆鄂尼—昂达尔错古油藏带的发现不仅证实了盆地存在大规模油气聚集成藏过程,而且显示盆地砂糖状白云岩储层可能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以青藏高原羌南坳陷布曲组地表油藏带作为了解羌塘盆地油气成藏过程的窗口,通过精细的剖面控制油藏带含油层,利用含油层距布曲组顶底岩性转换界面垂直距离作为含油层对比标志,查明油藏带含油层并非同一层位,其层位在区域上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进一步明确了羌南坳陷油气勘探的目标层位,同时意味着羌南坳陷布曲组整套地层经历过油气运移和充注过程,而储层的有效性决定了油气的富集与成藏过程。盆地含油层空间分布特征表明:在有利封盖条件下,有利储集相带发育地区将会取得油气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18.
储层预测的精度影响油气勘探开发的经济性,而针对复杂地质背景下的低频建模方法是提高储层反演预测精度的有效方法之一。为去除研究区特殊地质界面对储层反演造成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用以压制灰岩缝洞储层强反射引起的地震数据旁瓣效应的低频模型构建方法,以正演波动方程算法得到的地震数据为基础,迭代低频模型参与反演,逐步压制旁瓣效应的影响,最终使反演结果与地质模型一致。提出的低频模型迭代方法适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精细刻画,为储层定量解释提供合理的弹性参数,在奥陶系缝洞型储层预测中具有较强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储层预测的常规方法是地震确定性反演和叠后地质统计学反演,但这些方法难以解决复杂地质背景中薄储层的预测。西湖凹陷平湖组埋深大,沉积环境复杂,储层相变快且普遍发育薄煤层,其储层预测一直是勘探开发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分步反演方法,在地质模式的指导下,基于本区岩石物理特征,优先利用叠后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预测煤层,再将煤层作为已知的岩相信息,建立三维岩相比例体,用于约束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进而达到提高分辨率、精细雕刻富煤环境中薄储层的目的。该技术有效解决了东海煤系地层储层预测可靠性差的难题,保障了开发井的顺利实施,将平湖组储层预测精度提高了15%,深化了沉积储层认识,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郎静  梁峰  候伯刚 《物探与化探》2006,30(2):123-128
针对研究区隐蔽油气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依据现代油藏精细描述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提出了勘探难点,给出了解决对策。首先,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运用层序地层学方法精细划分地层,准确确定描述单元;其次,采用优势频带相干处理和倾角、方位角、断棱综合检测等微小断层识别技术,精确落实薄储层内微幅隐蔽构造;最后,结合钻井、测井、试油等资料,综合地质分析,通过楔型正演模拟、井约束地震反演、地震波形分类、分频解释、属性分析与优化、全三维解释、三维可视化和模式识别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对歧南西斜坡目的层段进行了储层精细预测和描述,明确了沙三段滩坝砂及沙一段特殊岩性体的空间展布规律,圈定出不同层序内有利岩性圈闭带的分布。综合油藏精细描述结果,在歧南西斜坡部署了一批预探井,均获高产工业油气流。由此形成的隐蔽油气藏精细描述技术系列,对今后类似的油气藏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