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四川省西昌市太和钒钛磁铁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和铁矿是攀西四大钒钛磁铁矿典型矿床之一。多层钒钛磁铁矿体在华力西期太和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中上部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平行产出,根据赋矿岩性和矿石特征,可分为3个矿带9个矿组。岩矿体走向北东倾向南西,控制长2600 m、最大斜深1940m,矿体(层)累计厚194.09~557.03m。走向上由东到西矿体累计厚度逐降低,倾向上,由浅到深矿层逐步归并复合,形成厚度大,矿层结构简单的工业矿体。整装勘查在矿区深部新增资源量:铁矿石98680万吨、TiO29539万吨、V2O5228万吨。预测深部钒钛磁铁矿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
新疆东昆仑迪木那里克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迪木那里克铁矿床处于新疆东昆仑西段,位于阿尔金陆缘地块祁漫塔格古生代复合沟弧带中.矿体主要赋存于中-上奥陶统祁漫塔格群浅变质碎屑岩-火山碎屑岩中,矿体多呈似层状、条带状产出,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层控作用比较明显,矿体塑性变形较强;矿石主要为条带状石英-磁铁矿和块状磁铁矿矿石;矿石品位较低(TFe=20%~40%);围岩蚀变特征明显.文章从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出发,重点从矿床规模、矿体产状、赋矿层位、围岩性质、矿石特征等方面探讨了迪木那里克铁矿床的成因,并提出在该区寻找同类矿床的标志.该铁矿床属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可利用矿区地层、构造、围岩蚀变、航磁异常等作为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云南建水县苏租铅锌矿,矿体呈脉状、似层状主要沿断层构造破碎带分布,破碎带的发育程度直接控制了矿化规模及富集程度,构造控矿特征明显。矿体围岩均为泥盆系中统曲靖组第二段(D)_2q~2的白云岩,矿床类型属于中低温热液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重力异常显示该地区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和广泛分布的Pb、Zn、Ag地化异常显示了该矿区中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通过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东风硫铁矿矿体呈斜列式分布于石英闪长岩与围岩接触带及围岩外带不同围岩界面上,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含铜磁黄铁矿,其次为黄铁矿、黄铜矿及磁铁矿;矿石工业类型为:高中温热液型、矽卡岩型。磁铁矿和磁黄铁矿在成矿作用上都与石英闪长岩体有关,矿床的成矿作用表现为多阶段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卡休他他铁(金、钴)矿床的地质特征,并通过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作用与形成规律。卡休他他中型铁矿床由南、北2个矿带组成,共圈定24个铁矿体,其中以北矿带的3号矿体规模最大,其长约1300m,厚12.9~57m,斜深近200m。铁矿体的产出严格受辉长岩与震旦系浅变质岩接触带附近的矽卡岩控制。钴矿体在南、北矿带铁矿体和矿体外围的矽卡岩带中均有产出,金矿体则全部产出于北矿带矽卡岩带中,金和钴矿体在空间产出上与绝大多数铁矿体并不一致,它们主要与金属硫化物具有密切的成生关系,因此它们的形成可能晚于磁铁矿。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内南、北矿带总体上是同一期成矿作用的产物,它们的少数成矿元素含量和矿石磁性之间的差别,可能与南矿带曾遭受后期二长岩侵入活动的影响,造成了部分成矿元素(如Au、Cu等)的活化迁移有关。卡休他他铁、金和钴矿的形成可能是同一成矿事件中不同阶段的产物,磁铁矿体属于早期岩浆气液阶段接触交代的产物,而钴和金的富集则可能是稍后的中高温热液阶段的产物。因此,卡休他他铁矿床属于接触交代型或矽卡岩型。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罗甸透闪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甸透闪石矿床属燕山期岩浆热液矿床,成矿作用为接触交代;侵入岩体为辉绿岩,属偏碱性基性幔源浅成岩,岩体呈似层状顺层侵入于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与茅口组(P2m)接触面之间;围岩蚀变有透闪石化和大理岩化,由岩体向外依次分为大理岩化带→透闪石化带;软玉矿体赋存于外接触带茅口组一侧,顺层产出;含矿带厚10~30余米,其中夹矿体十余层,矿体形态以似层状为主,次为透镜状,厚0.05~0.3 m。在1000 km2范围内发现5个辉绿岩体露头,呈带状出露,长3~35 km,显示有矿化,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7.
滇西昌宁-孟连缝合带铜厂街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莉  王立全  王保弟  刘函 《矿床地质》2015,34(3):617-631
铜厂街矿床位于昌宁-孟连缝合带北端,是一个以铜为主的小型矿床。含矿岩系为下石炭统平掌组下段一套变质拉斑玄武岩系列的海相火山岩组合。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与围岩界线清晰。网脉状矿化发育于块状矿体之下。矿区含矿玄武岩主量、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N-MORB型洋脊玄武岩的特征;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黄铁矿主要落入岩浆热液型黄铁矿区;磁铁矿主要落入岩浆岩磁铁矿向沉积变质磁铁矿过渡区,且不同晶型、粒度的磁铁矿及其中心和边部在成因上都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和规律性。矿区石英和方解石中气液包裹体分析结果表明,均一温度范围131~362℃,盐度w(NaCleq)为2.07%~9.34%。结合矿区成矿地质特征,认为铜厂街矿床为与海底火山活动有关的VMS矿床,后经历了喜马拉雅期的变质改造。  相似文献   

8.
新疆阿尔泰乌吐布拉克铁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乌吐布拉克中型铁矿床位于阿尔泰南缘成矿带东段麦兹盆地,矿体赋存于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体及其周围发育大量的矽卡岩矿物.矿区多数围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型,具有中等程度的Eu负异常及中等程度的Ce负异常;斜长角闪岩、含磁铁矿石榴子石矽卡岩、绿帘石矽卡岩...  相似文献   

9.
新疆赞坎铁矿床位于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块西段,是近年新发现的一个大型沉积变质型磁铁矿床。赋矿岩系布伦阔勒群主要由黑云母石英片岩、斜长角闪片岩、变粒岩、硅质岩及磁铁石英岩等组成。目前探明工业矿体4条,单个矿体长度大于2.5km,矿体厚10~70m;局部见高品位铁矿段(mFe50%),长度达900m,厚度40m左右。矿石类型主要为2种,一种为原生的条纹-条带状磁铁矿(为主);另一种为热液改造形成的块状(高品位铁矿石)及浸染状磁铁矿。矿石稀土元素配分(PAAS)表明,原生条纹-条带状铁矿石Ce和Y元素异常不明显(~1.15、~0.94),Eu具正异常(~1.69),Y/Ho平均值为25,稀土配分模式与沉积变质型铁矿相似。而受改造的矿石中,浸染状矿石具有较高的稀土总量,明显富集轻稀土,La和Ce显示正异常(~1.46、~1.17),Y显示负异常(=0.66~0.72),Eu表现为强烈的正异常(~4.37),稀土配分模式明显不同于原生条纹-条带状铁矿石。矿体围岩斜长角闪片岩(变沉积岩)中的碎屑锆石U-Pb年龄为591±1Ma,结合前人对矿区内侵入体的年代学研究(霏细斑岩,533Ma),大致反映沉积铁矿的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至早寒武世。电子探针显示,条带状磁铁矿中的TiO_2、AL_2O_3、MgO、MnO含量较低,标型组分含量与沉积变质型磁铁矿颇为接近,在磁铁矿单矿物成因图解中,条带状磁铁矿整体显示磁铁矿为沉积变质型铁矿;浸染状矿石和块状矿石的组成与典型沉积变质型铁矿的偏离反映了后期岩浆-构造热事件对条带状铁矿石的改造;上述结果显示赞坎铁矿整体属于沉积变质型铁矿(BIF)。调查发现赞坎高品位铁矿体与早寒武世侵入的霏细斑岩联系密切,高品位矿石及其围岩发育一定程度的矽卡岩化,如阳起石化、碳酸盐化和黄铁矿化。本文推测高品位铁矿石的成因可能为霏细斑岩的岩浆热液溶解并运移早期沉积变质铁矿中的含铁物质,在构造发育处充填交代形成块状磁铁富矿石。在早寒武世侵入到矿区中部的霏细斑岩体中,同时发育有角砾状磁铁矿和脉状磁铁矿,因此,岩浆热液改造原生条带状铁矿石形成高品位铁矿石的时代应为早寒武世。  相似文献   

10.
榆树沟铂(族)元素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边缘,主要含矿岩石为蛇纹石化橄榄岩;目前矿区共发现4条铂矿化蚀变带,圈定8条铂矿体,矿体长度一般为100~500m,宽度为1~4m,矿体平均品位0.21×10-6~1.05×10-6.初步研究认为,矿区超基性岩为成矿母岩,矿区TiO2、FeO含量相对低,M/F值在2.85~7.4之间,而且矿区具有MgO低、Fe2O3较高的特点,该岩体为有利成矿(PGE)的岩体,而且矿区地质、岩石化学成分、围岩蚀变等特征与金川铂族元素矿床较为相似,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1.
阿尔金北缘八八铁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八八铁矿位于阿尔金北缘喀腊大湾地区,为2006年新发现的中型铁矿床.铁矿化带产于石炭纪侵入体(斜长花岗岩 石英闪长岩)与围岩(大理岩 片岩)接触带附近的辉绿岩内,矿带长约900 m,宽20~180 m.矿体形态为似层状、脉状、复杂透镜状等,走向NWW,倾向北为主,倾角80°~86°,部分近直立或高角度倾向南.矿体平均品位 36.90%~41.96%.铁矿物为磁铁矿类型,磁铁矿晶形多为他形微细粒状.围岩蚀变主要为绿帘石化、阳起石化、纤闪石化、碳酸盐化.矿床成因分析初步认为,八八铁矿属与辉绿岩侵入体热液密切相关,受区域性断裂控制的浅成热液交代充填型铁矿床.进一步找矿标志是发育辉绿岩、大理岩的接触带和阳起石化、纤闪石化、绿帘石化等近矿蚀变.  相似文献   

12.
条山中型富铁矿床赋存于豫西南东秦岭二郎坪群地层内。矿区主要构造形迹为轴向NW-SE的条山背斜,褶皱内层间滑脱面的张性空间控制了区内主要矿体的定位。矿区由2个矿带组成:A矿带位于背斜NE翼,以块状磁铁矿矿石为主;B矿带位于背斜轴部偏NE翼,以条带状磁铁矿矿石为主。根据B矿带近矿围岩中的锆石和A矿带磁铁矿矿石中的磷灰石、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分析及区域对比,推测成矿物质应主要源于下古生界二郎坪群,后期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对富铁矿体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改造富集作用。矿区各类岩(矿)石磁性差异大,地表矿体出露范围与正磁异常范围吻合较好,高精度磁测数据2.5D反演结果基本能够反映矿体延伸。根据矿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矿床形成过程的综合分析构建了矿区综合找矿模型。后期钻探工程见矿效果良好,表明构建的找矿模型对区内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安徽新桥矿床进行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矿相学研究发现,层状矿体中的胶状黄铁矿交代矽卡岩磁铁矿矿体,为探讨层状硫化物矿床是早期沉积成因还是岩浆热液成因提供了新的地质约束。对铜陵矿集区内的新桥矿床层状菱铁矿矿体和凤凰山矽卡岩型矿体中的菱铁矿开展了Fe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新桥矿床菱铁矿与典型低温热液脉型矿床和沉积铁矿中的菱铁矿在Fe同位素组成特征上有所不同,而与凤凰山矽卡岩型矿床中的菱铁矿更为接近;新桥矿床中胶状黄铁矿和菱铁矿相对于磁铁矿富集Fe的轻同位素,表明磁铁矿不是过去认为的由胶状黄铁矿和菱铁矿矿胚层经热液改造形成,而是与典型的岩浆热液有关。新桥矿区层状硫化物矿体和矽卡岩型矿体中,近岩体矽卡岩和最早形成的金属矿物磁铁矿比岩体更为富集Fe的轻同位素,而赋矿围岩比岩体更为富集Fe的重同位素。同时,不同矿化阶段形成的含铁矿物和不同空间位置的硫化物中的Fe同位素组成呈现出时空分带现象,Fe同位素组成的时空演化特征与流体出溶、流体演化非常一致,并且符合同位素分馏的基本理论,表明层状硫化物矿体和矽卡岩型矿体具有相同的成矿物质来源,为同一流体体系演化的产物。新桥矿区岩相学的研究结果和Fe同位素组成特征均表明,新桥层状硫化物矿床不是海西期喷流沉积成矿作用的产物,而是燕山期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为一个典型的热液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14.
下峪铁矿床为沉积变质型铁矿。矿区岩浆活动较强,太古界鞍山群地层呈残留体形式分布在变质深成侵入体中,磁铁矿体赋存于鞍山群地层中,为斜长角闪岩中的夹层—磁铁石英岩。区内共圈出8条磁铁矿体,其中有7条出露地表。矿体普遍具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及黄铜矿化。文章在详细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为进一步在该区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四川地质学报》2015,(4):492-495
棕树湾钒钛磁铁矿位于攀枝花米易县白马钒钛磁铁矿西侧,是近年来执行四川省基金项目新发现的勘查成果。岩矿体走向北东南西向,控制长3 600 m,斜深600m,规模已达大型。总结分析该矿床区域和矿区地质、地球物理、含矿岩体及矿床地质特征,探讨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认为:该磁铁矿床以钛铁矿为主,并伴生钒钛等元素,具有较高经济价值。该矿床属岩浆晚期结晶分异型钒钛磁铁矿矿床。  相似文献   

16.
《四川地质学报》2022,(4):492-495
棕树湾钒钛磁铁矿位于攀枝花米易县白马钒钛磁铁矿西侧,是近年来执行四川省基金项目新发现的勘查成果。岩矿体走向北东南西向,控制长3 600 m,斜深600m,规模已达大型。总结分析该矿床区域和矿区地质、地球物理、含矿岩体及矿床地质特征,探讨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认为:该磁铁矿床以钛铁矿为主,并伴生钒钛等元素,具有较高经济价值。该矿床属岩浆晚期结晶分异型钒钛磁铁矿矿床。  相似文献   

17.
王春龙  王义天  董连慧  张兵  任毅 《矿床地质》2012,31(5):1038-1050
松湖铁矿床位于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中段,赋存于石炭系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沉积岩系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主要受近EW向、NWW向高角度逆断层控制。矿石主要呈块状、条带状、团块状构造,结构主要为半自形-他形粒状;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为赤铁矿、黄铁矿及黄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钾长石、绿泥石、方解石、绿帘石及阳起石等。围岩蚀变发育,在垂向和水平方向上具有分带性。矿区围岩是阿吾拉勒地区早石炭世岛弧火山岩的组成部分,不同岩性具有类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发育弱的负铈异常,中到弱的负铕或正铕异常。矿石中磁铁矿的∑REE值变化于20.75×10-6~65.41×10-6,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发育中到弱的负铈及负铕异常。磁铁矿与围岩的稀土元素特征表明二者具有成因联系,与岛弧火山作用有关。磁铁矿微量元素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磁铁矿为火山热液交代成因。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松湖铁矿床为海相火山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东准北缘老山口氧化铁型铜-金(IOCG)矿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山口铁-铜-金矿床(田)位于新疆东准噶尔北缘,赋矿围岩主要为安山岩、花岗闪长岩,空间上矿体受NW向断裂、裂隙带构造控制。矿石以出现大量磁铁矿为特征,含金黄铜矿、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并呈团块状、条带状产于磁铁矿或矿体围岩中。矿体Au、Cu、Fe、Co等元素含量均达到工业综合利用标准,局部可形成单元素高品位矿石。初步研究认为老山口铁-铜-金矿床(田)可与氧化铁型Cu-Au矿床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9.
乌拉嘎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乌拉嘎金矿矿体赋存于燕山晚期的斜长花岗斑岩与黑龙江群下亚群接触带附近的近东西向展布的构造角砾岩中,围岩蚀变强烈;金矿化主要受角砾岩带控制。矿床成矿微量元素组合为Au、Hg、As、Sb,且含量均呈向下递增的趋势。LaN/YbN值变化范围为14.146~28.311,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LREE:165.76~62.68;∑HREE:45.82~15.2;LREE/HREE为6.09~4.124,为轻稀土富集型。岩体中流体包裹体以低盐、低压且有天水加入为特征,为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20.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床类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台北缘碑坝隆起东南缘一带。矿化带长大于60 km,宽10~200 m,可分为南、东、北3个铅锌矿化带,已圈出了40多条铅锌矿体。其中南矿化带长大于20 km,宽20~120 m,已圈出了30多条铅锌矿体;东矿化带长大于30 km,宽20~200 m,地表已发现7条铅锌矿体;北矿化带长大于10 km,宽10~100 m。矿体一般长100~2 560 m,厚0.80~10.01 m,锌品位1.05%~10.82%,铅品位0.55%~7.54%。主矿体长2 560 m,厚1.46~32.53 m,平均厚约7.60 m,最厚28.40 m,锌品位1.45%~11.42%,平均4.47%。矿化带地层主体由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组成,矿化产于灯影组的砾状白云质角砾岩带中。研究表明,基底岩系可能为成矿元素Pb、Zn的主要来源;原始铅主要来源于壳幔混合的造山带;硫同位素富集重硫,可能主要来源海水硫酸盐;矿石中稀土元素富集,轻稀土分异较明显,而重稀土分异不明显;成矿流体推测为热卤水性质;成矿温度为中低温,具有低压浅成成矿特点;矿床形成的初期应始于震旦纪灯影世晚期。结合成矿地质特征,与国外MVT型铅锌矿对比,初步认为区内铅锌矿成因类型类似于MVT型铅锌矿,但有着明显的差异,人们称之为“台缘型”或“扬子型”铅锌矿。经预测,陕西碑坝—马元、云河—庙坝、阳平关—宽川铺—阜川、司上—镇巴、镇坪及湖北竹溪、神农架、黄陵等地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