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针对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赋存的泉头组三.四段河道砂体地震识别问题开展了地震地质综合研究.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沉积岩石学理论为指导,识别了沉积微相和河道砂体沉积特征,用钻井和地震联合分层对比的方法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和区域沉积微相展布模式,确定了地震剖面上具有可对比追踪性的四级层序界面.通过地震多属性多元回归与聚类分析拟合含砂率,在沉积模式的指导下对含砂率平面图进行沉积微相解释,确定河道砂体的宅间展布和有利区,经钻探验证说明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
应用录井、测井、地质和地震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南部月亮泡地区上白垩统姚家组萨尔图油层Ⅰ砂组的沉积微相,并采用沿层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分析了河道砂体的展布特征,利用拟合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萨尔图油层Ⅰ砂组沉积相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其微相类型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分流间湾,已有的勘探成果也证实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油气的有利聚集区,结合构造发育情况,预测了松辽盆地南部月亮泡地区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3.
用宽频带高分辨率地震分析河道砂体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子顺 《地学前缘》2012,19(1):200-208
松辽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是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的河道砂体,河道砂体单层厚度普遍较小,河道改道频繁,地层对比特征不明显,缺乏明显的对比标志。为用地震资料描述河道砂体,近几年我们研制出宽频带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地震频带宽度达5~360 Hz,视主频达150 Hz,分辨率大幅提高。怎样以层序地层的观点用宽频带高分辨率地震描述河道砂体是一项迫切的任务。应用正演模型技术,分析了薄层河道砂体的宽频带高分辨率地震特征,认识到河道砂体两侧河床的角度不整合斜反射是识别河道砂体的重要层序地层标志。本文通过井震结合,解释了松辽盆地杏树岗3D地震工区宽频带高分辨率地震剖面,识别出单一河道和复合河道两种河道类型,分析了扶余油层上部宽频带高分辨率地震的层序地层特征,通过x70井扶余油层层序五下凹型河道砂体的剖面和平面特征分析,依据地震地层学的观点,认为该河道砂体具有网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特征。  相似文献   

4.
卫星油田PI层组为该油田的主力油层组,层组内单砂层厚度较薄、空间连续性差。将PI层组纵向上划分为上、中、下3个组合单元,利用地震波形能够给以较好的反映。测井曲线具备好的沉积微相识别能力,将每个单元里存在河道或河坝砂体定义为砂体发育,不存在的定义为互层发育,考察卫星油田三维地震工区近100口井资料识别的沉积微相与地震波形的对应关系,建立8种地震波砂体反射模式,依据模式可有效推测出卫星油田PI层组勘探空白区的砂体发育状况,为该油田部署有利井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油气运移、生储盖组合、砂体特征、油气藏类型、成岩作用、油水分布等制约和影响油气藏形成因素的分析,探讨了杏子川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油层组油气藏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本地区为油气运移的长期指向区,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成为本区主力含油砂体,复杂的成岩特征造就了本区以成岩圈闭油气藏类型为主,油气主要分布于砂体中部物性较好、成岩作用较弱的部位。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盆地A油田浅层明化镇组河流相储层较为发育,针对河流相储层多期发育、横向变化快以及非均质性强难以有效刻画的问题,开展了系统地研究。首先根据河流相储层的特点明确了单河道砂体侧向叠置的四种标志:河道砂体顶面高程差异、主河道砂体厚度差异、不连续河道间以及废弃河道;其次根据四种典型标志分别建立了地质模型并对其进行正演模拟从而明确其地震相特征;然后综合考虑单河道砂体地震相特征及地质统计学规律进行单河道砂体的划分;最后通过生产动态及岩石物理参数验证划分结果并对划分结果进行修正。单河道砂体的划分对油田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有效指导了研究区注采井网的部署,同时对类似油田储层精细研究及剩余油分布预测都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辫状河道沉积砂体是一类常见的油藏储集层,砂体构造规律性差,油水关系复杂,油藏预测困难。利用地震道的子波分解来重构地震道,通过把地震道分解成一系列不同属性子波,用这些不同属性子波表述的地震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地层反射。由匹配追踪得到的地震信号具有很高的瞬时谱聚焦性,使得时—频分解技术完全重构地震信号非常简单。采用匹配追踪时—频分解技术对垦东701井区地震资料进行了解释,极大地改善了油藏储层的可解释性,使得地震资料反射特征和井资料相关性较好。基于该技术的处理结果,对垦东701井区明化镇和馆陶组地层的辫状河道沉积砂体的分布进行了预测,预测的储层分布辫状河道特征十分明显,并利用预测结果部署了3口井位,预测结果和钻遇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8.
长岭凹陷所图地区青山口组沉积微相及砂体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长岭凹陷所图地区的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研究了该区青山口组沉积微相特征及砂体展布特征。结果表明: 所图油田高台子油层主要为三角洲沉积; 青山口组储层可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分别发育分流河道微相、分流间薄层砂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水下分流间薄层砂微相; 目的层中,GI1 层、GIV2 层砂岩发育较差,GI2 层、GIV1 层砂岩发育较好,呈片状大面积分布。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的有效储层主要是河道砂体.由于河道砂体厚度薄(一般小于5 m),砂泥岩波阻抗差异小,加之砂、泥岩薄互层叠置,使得河道砂体地震响应弱,特征不明显,地震识别河道砂体是难题.以突出河道砂体地质特征为目标,开展了河道砂体识别地震处理技术研究,形成了以相对保持振幅与波形特征的补偿处理、叠前提高分辨率处理为核心技术,以处理解释一体化和处理过程监控为手段的相对保持振幅、相位和波形特征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和流程.河道砂体识别地震保幅处理技术在肇源南地区应用见到明显效果,分辨率比常规处理提高15-20 Hz,保真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应用于肇源南地区,扶余油层河道和点砂坝得到清晰成像,以此部署钻井验让,符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0.
长岭凹陷北部是松辽盆地姚家组沉积期沉降中心,长期的油气勘探一直认为其为松辽盆地的深湖发育区,通过对长岭凹陷北部钻井、测井、岩心、古生物等研究认为该区域发育了受北部物源控制的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支河道和叠置席状砂微相。在详细研究长岭凹陷北部葡萄花油层的沉积特征后,总结了各砂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要向上具有水退序列→水进序列的沉积演化特征,葡萄花油层中部为最大水退期,进一步发现,分布在新立地区、新民地区的叠置席状砂体展布规模大,具有巨大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1.
长岭凹陷北部是松辽盆地姚家组沉积期沉降中心,长期的油气勘探一直认为其为松辽盆地的深湖发育区,通过对长岭凹陷北部钻井、测井、岩心、古生物等研究认为该区域发育了受北部物源控制的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支河道和叠置席状砂微相。在详细研究长岭凹陷北部葡萄花油层的沉积特征后,总结了各砂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要向上具有水退序列→水进序列的沉积演化特征,葡萄花油层中部为最大水退期,进一步发现,分布在新立地区、新民地区的叠置席状砂体展布规模大,具有巨大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仲伟军  关键  刘珂  陈红 《新疆地质》2006,24(3):331-334
地震相分析技术忠实于地震信息本身,克服了地震反演技术的某些缺陷,是研究沉积相和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综合利用了地震信号的各种地震信息,具有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Stratimagic地震相分析技术软件包实现地震道、多属性数据体等时窗/深度的层段内的地震相自动分析技术,对沙门子地区的河道展布进行了研究,侏罗系八道湾组属于扇三角洲砂体.从而更好的控制了该区主力油层的分布和连片范围,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权日  许淑梅  崔慧琪  王金铎  任新成  修金磊  曾治平  武向峰  周越  郭芮洁  张宝珠 《地质论评》2024,70(4):2024040023-2024040023
准噶尔盆地腹部不同区域三工河组储层因埋深的巨大差异使其岩电特征显著差异化,复杂的岩电关系导致无法建立全区统一的含油性测井解释标准。针对上述问题,对研究区内22口取芯井砂组等时性对比和沉积微相及沉积砂体叠置样式分析,利用录井资料确定各等时性砂组的含油性特征;通过沙窝地和征沙村地区油水层的差异化电性特征分析,筛选储层流体敏感测井参数,识别出油水界面,分区域建立油水解释标准,研究其油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沙窝地地区属于“常规低阻油藏”,征沙村地区属“低对比度油藏”,储层油水分布总体具有“上油下水”、“高油低水”、“上干下油”等特征;垂向上具体表现为3种特征样式:① 油水同层—(差油层)—水层—干层;② 油水同层—干层差油层互层;③ 干层—高阻水层互层。油水层和油水界面的分布均表现出明显的相控及层控特征,并受微地貌影响。沙窝地地区油水界面多分布在四砂组,征沙村地区油水界面多分布在五砂组。油层、油水同层发育在四、五砂组的河上坝叠置砂体和河道弱冲刷叠置砂体中,含油水层和差油层发育在三、六砂组的河上坝叠置砂体和河道弱冲刷砂体中,水层和干层主要分布在一、二砂组的河道强冲刷砂体中。分析研究区的油水关系特征有利于为该区域进一步的油气勘探部署提供理论依据,也给区分差异埋藏区、深埋藏区的油藏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松辽盆地北部肇源地区Y5井区扶余油层河道砂体为研究对象,针对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快以及相同厚度砂体地震响应特征不一致的现象,在正演模拟分析目标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基础上,采用时频分析技术,通过广义S变换在频率域优选不同厚度及组合砂体对应的敏感频率,依托敏感频率重构数据,消除砂体理论响应地震波形与地震剖面特征不一致情形,进而优选地震属性预测砂体展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敏感频率重构数据体提取的地震属性,可以有效提高薄层河道砂体的预测精度,大大降低油田勘探开发风险。  相似文献   

15.
河道砂体具有单层厚度薄、规模小、分布散、非均质强的特点,常规模型反演预测中存在模型化严重、横向分辨率低及容易破坏沉积体构造形态的问题,导致预测精度不高。本次研究利用分频构形反演方法进行河道砂的精准预测,充分考虑测井和地震的优势频带和波形变化特征,由低、中、高不同频带模型融合而成初始模型,然后在贝叶斯框架下,通过地震合成记录的约束,修正全频带的反演结果。在赵皇庄地区河道砂薄、小储层预测实践中,反演结果具有较高的纵、横向分辨率,砂体横向叠置关系和尖灭点合理、清晰,砂体平面分布规律符合曲流河沉积相砂体展布特征,预测分辨4 m以上厚度储层的符合率达到80%以上,较好支撑了该区的井位部署。所形成的基于分频构形反演的薄、小砂体精准预测方法,对类似地区或区带的地震储层预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川西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次生气藏为岩性气藏,在蓬莱镇组砂、泥岩中,砂岩为最主要储层。通过对该气藏进行沉积相、储层及气层地震响应等特征的详细研究后,认为控制储层储集性好坏的主要因素是沉积微相。气藏内有利储集砂岩多属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坝及河流相河道砂坝微相。有利储集砂体展布即与这三种微相展布一致  相似文献   

17.
冀东油田明化镇组NmⅢ12-1小层井网分布不均,但地震资料品质较好。为此,对该小层进行井震结合砂体构型表征,建立曲流河砂体构型边界的正演概念模型。利用地震沿层切片属性、反演等地震资料及测井砂体特征有效提高单一河道边界及点砂坝砂体识别精度。采用“模式拟合”对点砂坝及其内部构型进行表征,利用水平井及动态资料验证构型解剖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维储层构型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预测剩余油,提出曲流河砂体控制剩余油分布。开发中后期的油藏,正向微构造、储层构型和井网是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构型控制的剩余油多集中在点砂坝的中上部;废弃河道及点砂坝内侧积层对渗流产生一定的遮挡,在废弃河道附近及侧积层间的侧积体常富集剩余油。研究对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升平油田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及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分析方法,在升平油田葡萄花油层三维地震资料及15口井岩心和356口井测井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界面特征的识别,将本区划分为1个长期、2个中期、6个短期和13个超短期层序,以超短期层序为目标,建立了单砂体等时对比单元的地层格架。以超短期层序为控制目标,详细研究了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及单砂体分布规律:基准面上升期是三角洲河道砂体发育最有利时期,单砂体厚度大连续分布广;湖泛期细粒沉积物分布广泛,储集层不发育;基准面下降期受下切作用影响,河道砂体不发育。提出了葡萄花油层超短期旋回层序由于同沉积构造抬升作用所导致的从北到南逐渐减薄超覆尖灭新地层模式。  相似文献   

19.
大庆油田北三区上白垩统葡一油层组以高频湖进面可划分为3个四级和8个五级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单元。以密集开发井资料为基础追踪这些层序单元可为储层砂体研究提供精细的等时对比框架。该油层组的主要储集砂体多为复合型砂体,由各种单一砂体相互叠置和切割所形成,包括下切河道(谷)分流河道复合砂体、水下分流河道上叠水上分流河道复合砂体、分流河道上叠河口坝砂体、决口水道上叠决口三角洲砂体等复合类型。这些砂体的内部沉积构成复杂,控制着厚油层储层物性的非均质性变化。在高精度层序框架内可划分出3个砂体复合带,其沉积构成的差异对剩余油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主河道复合砂体带的孔渗性和连通性好,易形成上部层内和隔层非均质性剩余油;河道边部-河口坝复合砂岩带结构复杂,隔层发育,易形成平面未波及或物性变化导致的剩余油,应是区内剩余油挖潜的重要相带;边缘砂坝-决口扇-越岸泛滥砂泥岩互层带砂体分布局限,孔渗性和连通性差,由于井网控制不够或连通性差形成剩余油。  相似文献   

20.
南堡4号构造中浅层纵向发育多套含油层系、含油井段长,但是单油层厚度薄,平面上油层分布零散,地震剖面上分辨率低,不利于开展河道砂体预测工作。根据实际地震资料特点,以原始资料野外采集频宽为依据,采用了VSP井驱动Q补偿、高保真分频去噪、分频剩余静校正、井约束反褶积以及优势频带反褶积等技术手段,在高保真保幅的基础上逐步拓宽频带提高信噪比及分辨率,最终提高了井震吻合程度,达到了河道砂体预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