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该文依据往年地下水位监测数据,通过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模型,对枣庄十里泉电厂地下水位年变幅做出预测,分析了岩溶塌陷发展趋势,为由水动力因素引起的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提供防治依据。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岩溶塌陷监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溶塌陷是全球广泛分布的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岩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开展岩溶塌陷监测工作,对塌陷预测预报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岩溶塌陷的监测技术与塌陷形成的机理关系密切。该文分析了岩溶塌陷的分布规律和形成的条件,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岩溶塌陷的监测内容、技术方法、各自优缺点,如BOTDR监测、TDR监测、地质雷达监测、水动力条件监测及地-沉降等方法,为系统性地开展岩溶塌陷监测工作提供技术和方法参考,展望了未来的岩溶塌陷监测工作,认为岩溶塌陷监测需结合塌陷的形成机理、塌陷地区覆盖层特征及水动力条件,综合利用多种监测手段联合进行,并形成完善的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3.
枣庄岩溶塌陷始发于1981年,是全国较早发生岩溶塌陷的地区之一。多年来,随着对地下水开采量的逐渐增加,岩溶塌陷随之加剧。塌陷主要分布在松散层较薄的第四系覆盖区,发生时间主要集中于枯水年份或年内枯水期和丰水期初。塌陷的产生与发展规模受溶洞、土层和水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但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动力条件急剧改变或水位大幅度下降是造成塌陷形成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
从枣庄市岩溶地面塌陷的基本条件入手,分析了枣庄地区塌陷的影响因素,认为降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水力梯度的大小,而且其导致的地表积水使得上部荷载增加,抗塌力降低;水位降深越大,水力梯度也将增加,潜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头差变大,补给造成的渗流场较强,使地下水动力条件增强,塌陷数量也相应增加。该文根据区内塌陷的成因分析了枣庄岩溶地面塌陷的发展趋势,认为目前情况下不会发生塌陷,但若持续过量开采地下水或遇到强干旱年份,塌陷是极易发生的。  相似文献   

5.
莱芜市孟公清—西泉河一带石灰岩溶洞裂隙发育 ,局部与上覆砂砾石层直接接触 ,形成“天窗” ,在矿区超采地下水及矿山疏干排水影响下 ,地下水下渗携带砂砾石进入灰岩溶洞裂隙中 ,突发岩溶塌陷。 1973~ 1997年共塌陷 139处 ,塌陷面积 6 4 35m2 ,致使 132 4户民房开裂 ,32 8户报废。根据 1997年在莱芜市的矿山地质勘察工作成果 ,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评价区进行了预测评价 ,将评价区划分为岩溶塌陷区、预测岩溶塌陷区和不具备塌陷条件区 ,并根据岩溶塌陷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 ,为今后对岩溶塌陷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模糊综合评判在临沂城区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岩溶塌陷是山东省临沂市区最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该文首次采用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岩溶塌陷进行了危险性现状评价,综合得出了危险性评价分级图,为当地岩溶塌陷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同类地质灾害预防提供了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7.
岩溶塌陷是枣庄市内的重要地质灾害.以枣庄市市中区为例,借鉴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时空递进分析理论体系和整体思路,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采用有实际研究意义的评价指标,尝试在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密集发生的小区域内开展预测评价工作,在研究区建立了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危害度”四级评价体系.并进行了四度区划与分区,其中“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划分为四级,“危害度”划分为五级,对岩溶发育进行了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8.
基于Fisher判别分析法的岩溶塌陷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岩溶塌陷,基于Fisher判别分析法,首先选择内聚力、内摩擦角、覆盖层厚度、覆盖层厚度减高水位埋深、覆盖层厚度减低水位埋深5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作为判别因子;接着以桂林市20组岩溶塌陷案例为学习样本进行计算,建立相应的Fisher线性判别函数;然后利用回代估计法对上述20组样本的预测结果进行逐一检验,其正确率为100%;随后将上述预测结果与前人运用逐步判别、神经网络判别等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认为Fisher判别分析法具有不需进行模型和参数的选择以及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等优点;最后将建立的Fisher线性判别函数用于另外的10组实际案例进行预测分析,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结果表明:用Fisher判别分析法进行岩溶塌陷预测,简易方便,正确率高,实用性好;该方法是岩溶塌陷预测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1993年以来,曲阜市息陬镇多次发生岩溶塌陷,给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在分析研究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及水文地质钻探,对研究区的岩溶塌陷分布规律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研究发现,岩溶塌陷多集中发生于年内丰水期,主要受到短时强降雨的影响,在时间上具有集中突发的特点。空间上则主要受控于地质构造及地下水径流的影响,主要分布于断裂带附近及地下水主径流带上。降雨引发的地下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是诱发岩溶塌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岩溶塌陷形成过程、主要条件、影响塌陷的自然及人为因素。土层崩解剥落、地质营力、作用力等方面对塌陷形成机理进行探讨。认为:岩溶空腔→土洞→塌陷是岩溶塌陷形成过程的基本规律:在覆盖型岩溶区,只要存在着开放的岩溶空腔,岩溶塌陷是不可避免的,它是自然因素的产物,人类活动则加速了其进程。  相似文献   

11.
在搜集、分析2020年以往资料的基础上,对枣庄市已知地质灾害点和新增地质灾害点进行核查、调查,最终保留地质灾害点80处.其中崩塌、滑坡和岩溶塌陷为小型规模,采空塌陷以大、中型规模为主.对地质灾害核查数据进行综合研究,总结分析枣庄市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和发育规律,对各区进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综合分区评价,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  相似文献   

12.
枣庄市市中区主要地质灾害有喀斯特塌陷、采空塌陷和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利用袭扰系数法,按易发程度依次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及不发育区。地质灾害点按规模、危害和潜在危险性划分为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危险性小3级。在评估基础上确定了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对喀斯特塌陷应通过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结合工程治理予以防治;对山体崩塌应以避让为主;采空塌陷应侧重土地综合开发治理。  相似文献   

13.
科学有效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是可持续开发地下水资源的关键,其中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的评价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该文在对枣庄市台儿庄区小龚庄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塌陷发育情况等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开采试验法对小龚庄水源地岩溶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为11354m~3/d。根据已发生岩溶塌陷情况,设定岩溶塌陷预警水位,利用非稳定流Theis公式计算了安全开采量范围在11187~13150m~3/d之间,对开采试验法计算结果进一步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最终确定以11354m~3/d作为小龚庄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是可靠的,可以保证水源地最大限度的开采地下水资源,同时又保证水源地运行时不易引发岩溶塌陷的环境地质问题。该方法为同类型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莱芜市泉河地区岩溶塌陷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莱芜市泉河地区发生多起岩溶塌陷,而且岩溶塌陷的发生具有突发性、重复性。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查,系统总结了莱芜市泉河地区岩溶塌陷特征,即岩溶塌陷的形成与分布在空间上具有方向性,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与集中爆发期。岩溶塌陷发育情况、覆盖层条件和水文动态资料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莱芜市泉河地区岩溶塌陷是区内水动力条件的改变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泰安市泰山区岩溶塌陷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泰安市泰山区为岩溶塌陷易发区。通过对该区岩溶塌陷现状和成因的分析研究,认为岩溶洞隙的开口程度是影响岩溶塌陷形成的重要因素;松散盖层是岩溶塌陷形成的物质基础,而厚度、岩性结构则对其稳定性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地下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是岩溶塌陷形成的诱发因素。加强地下水合理规划开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可以有效减少塌陷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济南长清区地质灾害发育较强烈,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岩溶塌陷等4种类型。 该文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以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规模、分布密度、活动频次和险情等因素为评价因子,将长清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及不易发区3个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防治分区划分 ,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