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肃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13#、14#、15#隧洞围岩为al-lQ2饱和黄土,地下水位高于洞顶437m,饱和度一般在98%100%,水稳性很差。因此,该段隧洞施工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从工程地质角度研究其工程特性,采用D rucker-Prager弹塑性模型、关联流动法则,模拟了传统钻爆法开挖时隧洞稳定性,计算表明,若采用钻爆法,由于围岩的岩性软弱,隧洞开挖后,在隧洞周围较大范围内存在应力降低区,隧洞位移十分迅速而且位移量非常大,洞顶下降发生塌方并引起地面沉降。从盾构法施工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分析,其施工风险相对较小,施工过程中可利用护盾很快封闭围岩,因此该段隧洞宜采用盾构法施工。  相似文献   

2.
史卫东 《地下水》2022,(2):53-55
本文结合目前掌握的调查资料,从三个方面对甘肃“引洮工程”供水后水源地地下水可恢复性进行初步分析,认为工程引水后,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由过去的多项补给转化为以灌溉水为主的垂向渗入补给,并且补给量也增大。整个盆地包括水源地地下水将由过去的消耗型转换为补给型,随之地下水流场由初期的开采漏斗快速恢复逐渐进入到由灌溉水入渗为主的缓慢恢复过程,预测37~40 a后能够基本达到天然状态。此外,由于包气带易溶盐含量较高,加之蒸发量较大,数十年后在盆地南部存在有诱发局部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等地质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
浅谈近期饱和黄土的工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杜军 《西北地质》1994,15(3):61-65,42
本文以西安市东郊某场地,在Q3湿陷性黄土中.近期形成的饱和黄土为例,从土的一般物性指标和变形特征入手,分析讨论了近期饱和黄土复杂而多重的工程性质,以试验数据说明近期饱和黄土由于饱和度的差异和结构强度对土体变形性的影响;提示了确定近期饱和黄土承载力fo值之变形参数的选择原则,同时提出了多种处理地基方法组合应用是处理近期饱和黄土地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1958年,为了解决甘肃中部地区连年干旱缺水问题、扭转粮食颗粒无收的困难局面,改变该地区贫穷落后面貌及生态环境恶化状况,甘肃省政府决定动员全省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兴建“天上运河”——引洮工程,灌溉陇中干旱地区(榆中、定西、陇西、渭源、临洮、榆中、会宁、静宁、西峰、庆阳等10个县(市)。工程起点位于岷县古城,终点到达庆阳市董志塬。规划引水长度1400km,引水流量150m^3/s,沿途拟建15座梯级水电站,探索以水养水的经营摸式。该工程曾多次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5.
丑永魁  张翔 《探矿工程》2018,45(5):77-80
引洮工程是甘肃省中部地区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 是以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为水源,重点解决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缺水问题。该项目行政区划上涉及卓尼、临洮、渭源、定西、陇西和榆中等6县,工程涉及范围跨西秦岭山地、陇西黄土高原和马衔山—兴隆山山地3大地貌单元,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黄土湿陷等,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本文通过大量的野外观察与现场调查,对评估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泥石流进行了评估,结合供水工程主要为线性工程和泥石流分布特点,将其评估范围向渠道两侧适度扩展,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西安地区饱和软黄土工程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饱和软黄土是黄土地区一种特殊性岩土。结合西安城区和北环铁路工程勘察的结果,分析了西安地区饱和软黄土的分布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讨论了饱和软黄土分布上的差异,从地质环境角度探讨了北环铁路饱和软黄土分布的成因,提出了上层滞水含水层也存在饱和软黄土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5,(5)
饱和黄土具低强度、高压缩性等特性,饱和土围岩稳定问题是引洮工程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饱和土的强度主要受其粒度成分、含水量影响,粘粒含量相对较高的重粉质壤土和粉质粘土密实度较高,其孔隙以微孔为住,饱和含水量相对较低,且开挖后不易释水,围岩强度较高,可维持短时间稳定,可采用机械开挖,人工辅助成形,及时采用喷砼保护,钢拱架加强支护的施工方式;粘粒含量相对较小的杂色轻粉质壤土和砂壤土密实度较低,其孔隙以大孔隙为主,饱和含水量较高,开挖后易释水,快速变形,应进行管棚等饱和土超前支护。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西安市东郊某场地,在Q_3湿陷性黄土中,近期形成的饱和黄土为例,从土的一般物性指标和变形特征入手,分析讨论了近期饱和黄土复杂而多重的工程性质,以试验数据说明近期饱和黄土由于饱和度的差异和结构强度对土体变形性的影响;提示了确定近期饱和黄土承载力f_o值之变形参数的选择原则,同时提出了多种处理地基方法的组合应用是处理近期饱和黄土地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胡剑涛 《地下水》2013,(6):176-176
引洮工程暗渠工程部分地基为中强湿陷性黄土,工程运行期间灌溉回归水下渗会引起湿陷沉降。要确保暗渠长期运行安全,对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经过多种方案比较,提出采用水泥土密桩对基础处理技术,实践证明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新华 《地下水》2012,(3):186-188
在广泛收集资料及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黄土地区引调水线路工程地质勘察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论述黄土渠道、隧洞、边坡和其他渠系建筑物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进一步认识黄土地区引调水线路工程地质勘察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山西万家寨引黄工程总干线隧洞穿过湿陷性黄土的洞段较多,其主要为上更新统风积黄土。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土工试验,查明其物理力学及变形特性,分析其湿陷特征及规律,论证了隧洞产生施工缺陷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工程处理方案,确保输水畅通。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第四系工程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北方资源性缺水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当地工、农业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已迫在眉睫.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南水北调3条调水线路之一——中线工程的组成、地形地貌以及第四系情况,重点分析了第四纪地层中的膨胀土渠坡稳定、黄土类土湿陷、软黏土渠坡稳定、饱和砂土振动液化、砂砾石强透水和开挖弃土利用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工程处理措施.中线工程不存在能够否定工程成立的工程地质问题,所有工程地质问题都可以通过适当的工程处理措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工程 ,有东、中、西三条引水线路。由于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 ,跨过多个流域 ,其工程地质条件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 ,有些问题也是调水工程特有的工程地质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的工程概况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敬先 《工程地质学报》2002,10(S1):489-492
安阳地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分属第四纪全新世早期、近期沉积,物理性质相近,力学性质差异明显。在叙述多年常用加固处理方法之后,重点介绍水泥、粉煤灰、钢渣桩的加固机理,复合地基的应力状态及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5.
黄土地区大面积地表蓄水体渗漏将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使黄土湿陷性减退,压缩性增高,地基条件变异,从而可能形成大片的饱和软土区,人为造成不良的工程地质条件。以西安兴庆湖蓄水渗漏在湖周区形成饱和软黄土,成为不良建筑地基条件的为例,给予告诫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论述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背景、工程规划、工程特征、环境影响与生态环境保护及其工程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饱和渗透系数是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由于沉积环境的不同,不同地层黄土的饱和渗透性存在明显差异,研究黄土在天然状态下与室内不同压实情况下的渗透特性对揭示挖填混合区域的地下水流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次研究以延安新区的马兰黄土及上离石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常规渗透试验,测定原状样及不同干密度重塑样的饱和渗透系数,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原状马兰黄土的密实度相对略低,其饱和渗透系数高于原状离石黄土,约为原状离石黄土的2~4倍。重塑马兰黄土与重塑离石黄土的饱和渗透系数差异不大。在击实作用下,重塑黄土的饱和渗透系数明显降低,约为原状黄土的0.38倍。由于生物孔洞等的存在,原状马兰黄土的饱和渗透系数与孔隙度或干密度无显著的单调关系。而原状离石黄土及重塑黄土的饱和渗透系数随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且重塑黄土的饱和渗透系数与孔隙度和干密度呈半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山西省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分区图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最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I区)的53个典型公路黄土边坡,根据边坡类型、地层组合形式以及边坡破坏模式等要素,将其进一步划分为晋西北(Ia)、晋西(Ib)和晋西南(Ic)3个亚区; 并对53个边坡的黄土进行了强度特征的试验研究,获得了边坡黄土在不同直剪试验方法下的峰值强度、启动强度与残余强度的参数值。根据边坡工程地质特征与工程调查类比,对3个亚区边坡在3种强度参数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统计和数值分析,结合应力变形计算实例分析发现:强度参数在不同地域具有明显的差异特征,晋西北区(Ia)降雨少,构造活动不频繁,边坡以坡面破坏为主,采用峰值强度进行边坡设计更为合适; 晋西区(Ib)构造发育,老滑坡较多,且地震活动使得土体强度相对下降,公路边坡设计的强度参数选用残余强度,有较高的安全保证; 晋西南区(Ic)降雨多,优先选用启动强度,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