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孔、超深孔岩心钻探是了解地壳深部地质构造,调查与开发地壳深部资源的重要手段。为了探索地球内部组成,开发利用地下热能及油、气、水等资源,近十余年来,美国、苏联都打了一批深井和超深井。在岩心钻探方面,南非打的钻孔最深,其中有一个孔达到了4576.8米,日本打的钻孔较南非稍浅些,最深为3030米。我国的岩心钻探最深孔为2503.86米。可以预料,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今后深孔及超深孔岩心钻探任务,必将越来越多,越打越深。深孔和超深孔岩心钻探的课题已经摆到了我们的面前。怎样打好深孔,这是一个急待我  相似文献   

2.
武隆喀斯特及其地壳抬升性质解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特定的地质结构及峡谷水文网分布条件下,武隆喀斯特以独立发育的诸多包气带喀斯特系统为主要特征,而且不同喀斯特系统间的结构与形态组成差异甚大。喀斯特系统的分析可解读相适应的地壳运动性质是: 自新近纪末期以来,地壳运动只有上升没有下降过程;前80~ 100万年为持续上升,即几乎没有相对稳定的经历;继后是间歇性抬升与相对稳定,似以后者占优;分布于深切峡谷相对高度150~ 300m间的大型成层性洞穴,主要发育于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以来的上升与相对稳定彼此平分秋色。   相似文献   

3.
冲绳海槽为活动大陆边缘沟—弧—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海槽长1000多km里,槽底两头窄、中间宽,平均宽约95km。海槽西北与浅于150m的东海陆架相接,南东与水深200m的硫球海岭相连。海槽主体水深大于1000m,北浅南深,最深达2334m,属于典型的半深海沉积区。冲绳海槽沉积物与陆架沉积物不同的是出现大量的火山物质。中酸性火山岩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江西地质勘探公司于1988年7月15日至11月12日在江西省德兴县施工了一口1510.15m金刚石岩心钻探深孔.这是目前有色系统的最深钻孔,也是江西省的最深钻孔. 该公司1987年投标承包了由总公司发包的2口1500m深孔施工任务.由于地层造斜严重,施工遇到了很大困难.但该公司积极努力,继1988年5月第一口深孔以1283米竣工以后,总结经验,精心施工,终于取得第二个钻孔井深1510.15m的可喜成  相似文献   

5.
研究地球深层的第一阶段工作于1961年结束,在海洋深度约3550米处钻完6个井。最深的钻井距离海洋底部182米。  相似文献   

6.
兖州矿务局工程公司在北京打成最深的热水井最近,兖州矿务局地质工程公司又在北京打出了一口深1801m的优质热水井,这也是迄今为止北京地区最深的热水井。这个公司以前在北京3501厂的热水井施工中,改革了深孔大直径钻探施工工艺,应用特殊深孔钻探技术保证了钻...  相似文献   

7.
我局张同钦等一行6人,随地矿部地质考察团于今年8月12—27日赴苏考察。在苏期间,访问了苏联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等研究所,参观了科拉(半岛)地质博物馆和实验室,考察了芒切哥尔斯克铜镍等3个矿床和世界上目前最深的CT—3超深钻孔。该孔浅部和深部,每加深90、40 m增温1℃,  相似文献   

8.
熊康宁 《中国岩溶》1994,13(3):237-245
锥峰可以峰丛的形式,也可以峰林的形式,与任何喀斯特负地形组合构成锥状喀斯特组合类型。而塔峰仅以峰林形式出现在冲积平原发育的槽谷、盆地或溶原中。因此,有的地区是以锥状喀斯特为主,有的是锥状喀斯特与塔状喀斯特并存。锥状喀斯特是湿热带喀斯特的原生地形,峰丛喀斯特启动的临界条件是内、外源地表水流的垂向渗透。在这一基础上,只要有足够的渗流带厚度,峰丛洼地取得六边形结构后,将成为处于动力平衡的稳定态地貌。而潜流基面位置的存在则是峰丛向峰林转化的唯一先决条件,即通过基面上石峰边坡的平行后退形式形成峰林溶原,在这个过程中并非要求大规模的地表水流参与。但潜流基面浅埋和强大的地表水流相结合是锥状喀斯特向塔状喀斯特转化的基本条件,二者缺一不可,而外源水的存在与否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9.
文中确定了含金石英中稀土杂质含量与金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根据中子活化分析资料):正相关关系出现于深部建造的矿床中,负相关关系出现于浅部矿床中.在深部和浅部矿床的石英中,稀土元素的分布分别为球粒陨石性质和地壳性质的.阐明了镧族稀土元素的富集标志,以及在中深建造的矿床和铜-钼矿化点的石英中稀土元素杂质和Au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这本书是雷日科夫根据自己在乌拉尔喀斯特区进行的多年研究,并广泛地利用了苏联及外国的喀斯特文献资料而写成的。在我们的文献中几乎没有探讨喀斯特发育理论的巨大著作。所以阐明喀斯特性质的新著作引起很大的兴趣。在前两篇中作者探讨了对喀斯特性质的各种观点的历史,并指明喀斯特是广泛分布的。第三篇阐述喀斯特区最主要的特性,作者认为是:(1)地下迳流比地表迳流占显著的优势;(2)河流的支流少,河  相似文献   

11.
生物礁与矿产的关系金属矿产的普查——铝土矿、锰矿、多金属矿铝土矿与礁有关的铝土矿矿床,主要分布于地槽区内,例如,苏联北乌拉尔铝土矿区的矿床,牙买加岛和海地岛的矿床。铝土矿层已知产于堤礁,或产于海进岩系的底部。它们分布在地形的低洼地,或者与礁面的原生起伏有关,或者与喀斯特作用有关。如果铝土矿充填了小而宽的凹地,则形成较薄的层状矿体。当深部的喀斯特裂隙、管、囊、塌陷地等被充填时,形成深部的喀斯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松辽盆地晚白垩世青山口组—嫩江组一段介形类壳饰、壳形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对研究层位12种壳饰类型与9种壳形类型的介形类可能生活的环境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刺状壳饰的介形类生活的最佳环境为深湖—半深湖相环境;瘤状壳饰的介形类适宜生活于水质清、矿化度较高、pH值也较高的浅湖—半深湖相环境;深蜂孔、饰边、长瘤或隆脊壳饰的介形类生活于深湖—半深湖相环境;浅蜂孔、网状、细纹、细脊壳饰的介形类主要生活于滨浅湖相环境。三角形、长方形壳形的介形类生活于深湖—半深湖相环境;低梯形、五边形壳形的介形类部分种类生活的环境为深湖相环境,另外一些种类生活于半深湖—浅湖相环境;高梯形壳形的介形类一般适宜的环境为浅湖相环境;椭圆形壳形的介形类基本生活于滨浅湖相环境;肾形壳形的介形类一般生活于浅湖—半深湖相环境。青山口组一段的介形类群以适应深湖—半深湖相的具饰边壳饰、低五边形壳形的介形类为主;青山口组二、三段介形类的壳饰与壳形类型虽然丰富多样,但与湖泊沉积环境变化也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姚家组介形类的壳饰均以适应浅水相环境的浅蜂孔、细脊壳饰为主,壳形以椭圆形占绝对优势为特征,后期随着湖泊水深增大,出现了少量反映较深水相环境的深蜂孔壳饰与三角形和长方形壳形类型;嫩江组一段介形类的壳饰类型较少,以深蜂孔与浅蜂孔类型为主,壳形类型相对较多,椭圆形、长肾形、长方形、三角形、低梯形类型均有一定含量。  相似文献   

13.
杨瑞东 《地质论评》2008,54(3):409-418
碳酸盐岩风化形成的红粘土保存着喀斯特发展演化历史证据,同时也是喀斯特地区土壤研究重要对象。通过对西南喀斯特发育中心部位的贵阳市碳酸盐岩风化形成的红粘土剖面的结构、稀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研究,提出红粘土层可划分为:下层为暗褐色—褐色粘土层,上层为黄色、黄褐色、紫红色粘土层。下层暗褐色—褐色粘土层具有较高的稀土、微量元素含量;上层黄色、黄褐色、紫红色粘土层稀土、微量元素含量较低。下部暗褐色—褐色粘土层中,特别是红粘土层最底部,Be、 Sr、 Nd、 Sm 等元素超常富集,表明上部元素大量向底部迁移富集,元素发生广泛的混合。因此,利用Be、 Sr、 Nd、 Sm、Pb等同位素研究红粘土年代学是非常困难的。同时,提出下部暗褐色—褐色粘土层超富集重金属、放射性元素U、 Th、Rn等,其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在城市建设时应该加强处理。  相似文献   

14.
扶余县长春岭油页岩矿含矿岩系地质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余县长春岭油页岩矿层绝大多数赋存于白垩系下统青山口组下部层位,少数矿层产在白垩系上统嫩江组第一、二段内,另有一部分矿层(油砂层)产于泉头组顶部。通过对含矿岩系沉积岩石颜色、构造、韵律组合及古生物的分析,推测青山口组为浅湖-深湖-半深湖环境;姚家组为半深湖--浅湖环境;嫩江组属浅湖-深湖-半深湖-滨湖环境。  相似文献   

15.
HQE爆破地震测线的地壳浅部的精细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上地壳的速度结构由疏松盖层、沉积层、加里东褶皱构造层及元古宙结晶基底等4个构造层构成,且大致以武夷山为界,宁都以西的低速凹陷区与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相对应,加里东褶皱基底底部剧烈起伏,其最大埋深可达10km;而在宁都以东地区,地表速度明显增大,且加里东褶皱基底底界的深度明显变浅,仅为3~5km。笔者根据地壳浅部速度精细结构的变化特征对剖面沿线的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并对邵阳盆地、衡阳盆地、茶陵盆地及泰(和)兴(国)盆地等盆地的分布范围、性质、基底及其主要地层分布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1958年在美国西得克萨斯钻成了世界上最深的钻井,其深度为7703米,有效钻孔中最深的一个于1958年完成,它位于新奥尔良西南55公里的地方,深6794米(含矿区发现于6305米深处),沉积外壳厚4500米以上的一些区域在美国分布不广,这些区域中最宽广的  相似文献   

17.
岩溶塌陷研究目前主要关注100 m以浅的浅部岩溶,埋深大于100 m的深层隐伏岩溶塌陷的研究较少,也未形成成熟的调查方法和标准。深埋岩溶区存在岩溶塌陷的风险,以往资料表明,断裂构造、覆盖层结构等对深埋岩溶塌陷具有重要控制作用。要评价深层隐伏岩溶塌陷的危险性,查明各主控因子的发育特征是前提条件。文章以北京平原区东部深层隐伏岩溶塌陷为例,分析对比了重力测量、电阻率测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高密度电法及微动测量等5种方法在调查断裂构造、碳酸盐岩地层顶板破碎程度、覆盖层厚度以及覆盖层底部土层结构等4个主控因子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平原区调查深层隐伏岩溶塌陷主控因子,断裂构造特征建议选择重力测量法和CSAMT;碳酸盐岩地层顶板破碎程度以电阻率测深和CSAMT为好;适用于覆盖层厚度探测的方法为CSAMT、微动测量法和电阻率测深法;覆盖层底部土层结构的探测可优先选择微动测量法和电阻率测深法。  相似文献   

18.
大城门地区斑岩型铜矿与燕山期深源浅成中酸性杂岩体相关,成矿与断裂、围岩性质、岩浆活动控制,认为深部与边缘仍有较大找矿潜力,是理想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大断面黄土隧道深浅埋分界深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州-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穿越西部黄土分布的主要地区,该线含大量单洞双线隧道,其开挖面积大于160 m2,跨度大于15 m,属于超大断面隧道。由于黄土的特殊性质以及开挖跨度与断面的增大,隧道围岩压力随埋深的变化尚不清楚,目前对该类型隧道的深、浅埋分界深度界定认识不统一。通过郑西线12座隧道地表裂缝与埋深关系的现场调查,初步确定了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深、浅埋分界范围,指出小于11 m可作为超浅埋,40~60 m为浅埋与深埋分界深度,大于60 m为深埋;基于裂缝调查,按剪切滑移破坏极限状态理论对以上分界范围进行了理论分析与验证;精心设计现场试验,在浅、深埋等地段布置17个量测断面进行围岩-初期支护间接触压力的量测,发现实测围岩压力与界定的深浅埋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表明所给深、浅埋界定范围正确。  相似文献   

20.
乌兰盖盆地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可划分为冲积扇相、湖泊相、湖底扇相3种沉积相类型.以煤层作为等时对比标志层(煤层位于K1d2段),编制了乌兰盖盆地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K1d2-K1d4段地层厚度等值线图、最深煤层深度等值线图和砂泥比等值线图.研究结果表明:乌兰盖盆地中轴线地区在早白垩世时期存在2个深湖相区,这一地区是深色泥岩广泛分布的地区;紧邻深湖区逐渐过渡为灰绿色砂泥岩相的浅湖相带,地形坡度和缓,东南侧和西南侧坡度起伏大,其间发育有2个孤立、平行盆地边缘的浅湖相区;浅湖相区的间隔地带为滨湖相区,岩性主要为1套浅灰色砂岩夹砾岩的组合,盆地沉积物质来源于北部巴音宝力格古陆和南侧大兴安岭古陆.通过岩相古地理展布特征分析认为,乌兰盖盆地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K1d)生烃坳陷位于巴其北坳陷和高力罕坳陷的半深湖—深湖沉积区,该区地层沉积厚度大、范围广,是下一步油气地质调查和勘探的重要层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