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气候风险评估管理的实践、手段、制度和减灾策略纳入国家政策计划”技术研讨会于2009年3月10~12日在古巴哈瓦那召开。该会议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联合国国际减灾署(UNISDR)联合举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主办。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最近出台的报告指出,过去10年内全球发生的气象灾害导致30多万人丧生,造成经济损失超过8000亿美元。联合国建议各国制定包括气象灾害在内的综合防灾战略。本将美国、日本、英国和巴西等有代表性国家应对气象灾害的对策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霞 《贵州气象》1994,18(3):45-46
联合国专家组发现除热带外全球臭氧保护层正在减弱,一个国际性科学小组发现地球除热带外,温带、南北极地区上空臭氧保护层正在减弱.这个小组预告,臭氧耗减会不断的加快预期的急流速度,使得原来预计的农作物受毁坏率显著增高。由来自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组织的80名成员组成的小组对最近有关臭氧趋势的科学研究进行了评估,发现在北半球入口稠密地区从1979年到199!年夏季臭氧层变薄3畅。这和另外一些发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影响到政府部门和全球环境趋势监测的科学研究。CFC(氟氯化碳)2室作用的争论这个小组发现了CFC是臭氧…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青海气象》2007,(F06):1-1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公布的最为严重的10大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每年因雷电引起的气象灾害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程度的不断提高,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温家宝总理于2006年7月3日作出“提醒各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于2006年11月15日在内罗毕举行的2006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高级别会议上,宣布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对抗气候变化的“内罗毕框架”计划。安南说,“内罗毕框架”计划由联合国环境署、联  相似文献   

6.
世界植被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世界植被监测本多,嘉明等1前言自从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给全球环境带来负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负担急剧加大。先进诸国从1960年代后半期,就把环境问题列入其研究对象进行广泛的讨论。在这种形势下,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相似文献   

7.
法国外长谈2015巴黎气候大会的4个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法国外交和国际发展部部长沃朗·法比尤斯2015年5月15—17日来华访问,并于5月16日在法国驻华使馆召开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发布会,会议由法国驻华大使主持,作为主办国外长和会议主席法比尤斯介绍了将于2015年11月30日到12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21次会议(简称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1-CMP11)的有关情况。法比尤斯说,本次气候大会力求达成4个目标。(1)一项普遍协议:联合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5年11月28日-12月9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这次大会不仅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1次缔约方大会,同时还是2005年2月生效的《京都议定书》的157个缔约方的第1次聚会。此次会议被看作是自京都会议以来,就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召  相似文献   

9.
1992年7月,世界气象组织(WMO)发表了《关于人工影响天气的声明》。同该组织过去发表的同类声明相比,此次声明表现了明显的乐观主义情绪,显然受到世界范围内人工影响天气进展的鼓舞。其中,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在这一科学领域内的积极活动,尤其令人瞩目。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联合国发起的国际减灾10年活动的促进,我国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993年,全国有3O个省、市、区、计划单列市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年投入经费超过7700万元。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相似文献   

10.
1987年12月,联合国第42届大会通过了169号决议,决定把1990年开始的本世纪最后十年定名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简称“国际减灾十年”),其宗旨是通过共同的国际行动,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由于各种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该活动的设想是早在1984年由美国地震学家法兰克·普勒斯博士在第8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上提出的。1988年,在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领导下,成立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发计划署、救灾署、粮农组织、世界气象组织等10多个部门参加的国际减灾十年指导委员会。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和社会理事会、世界气象组织干2008年4月24-25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  相似文献   

12.
外情 《气象科技》1975,(3):31-32
世界气象组织是联合国13个专门机构之一,成立于1951年3月。在联合国恢复我合法席位后,该组织于1972年2月24日通过驱蒋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为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目前该组织共有139个会员(其中127个国家会员,12个地区会员)。总部设在日内瓦。现将世界气象组织有关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减灾大会(World Conference on Disaster Reduction)于2005年1月18~22日在日本神户举行。第一届世界减灾大会是1994年在横滨召开的,会后通过了横滨战略。此次会议总结了过去10年以来的减灾防灾经验。大会由联合国举办,日本国承办。在10年前日本横滨举行的第二次大会之后,此次大会特地选择日本神户大地震10周年纪念而在神户举行。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非洲的弱点和改进》报告、IPCC(联合国政府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第4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以及一些国际性研究均显示,非洲将是21世纪受气候变暖负面影响最大的“重灾区”。  相似文献   

15.
世界气象组织至今已有一百零九年的历史,它是联合国专设的机构之一,目前已有一百四十九个会员国。1950年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召开大会,决定世界气象公约从即日起生效。为了使世界人民了解和支持世界气象组织的活动,推动气象学在航空、航海、农业、水利和人类其它活动方面的运  相似文献   

16.
1996年6月在土耳其首都召开的世界人类住区大会上有关专家说:城市承重压力的加大将是未来几十年中碰到的主要问题。联合国预言:到21世纪初城市人口将有史以来首次超过农村,2015年世界上将有70%以上人口居住在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急速膨胀,将会带来一系列困扰,人们应该居安思危!有了准备,才能应付复杂局面。首先是气象灾害。1995年全球平均气温为15.39℃,是本世纪以来全球最暖和一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0.5℃,西伯利亚的平均气温上升3.0℃,热浪滚滚袭击印度、巴基斯坦和美国,有几百人丧生。1996年5月21目一场热浪席卷美国东部地…  相似文献   

17.
为开发东北亚经济积极提供气象服务朴承国(延边州气象局)延边地区地处中、俄、朝三国边界交接点,与日本国隔海相望,图们江直入日本海。良好的地缘优势,使周边国家和世人瞩目。早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提出了多国共同开发图们江下游地区的建议,被联合国经济开发署所...  相似文献   

18.
2005年3月22日是第13届“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为“保证用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联合国宣布在这一天启动“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计划(2005~2015年)。为纪念“世界水日”,响应“生命之水”行动计划,中国一意大利环保合作项目“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可持续水资源综合管理研究项目(SWIMER)专家座谈会”于“世界水日”当天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前言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下简称基准台),是中国政府和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利用全球环境基金(GEF)合作开展对全球尺度大气本底污染浓度进行监测的国际合作项目,于1990~1991年经过站址勘察、试验观测和站址代表性的论证工作后,1992年3月中国气象局作为  相似文献   

20.
据联合国入口基金会最近发表的报告表明,目前全世界人口总数为56亿,平均每年新增人口86O0万以上,到2015年世界人口将达71~78亿,到2050年人口更将接近120亿。其中,发达国家人口平均增长率为0.1%;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平均增长率为1.9%。在新增人口中,亚洲、非洲和拉美占95%。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的时间在缩短。若按目前1.5%的人口年增长速度计算,到1999年就将有60亿人口。1995年2月15日,中国人口达12亿,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亚洲每五个人中就有两个中国人。中国人口总数,比全欧洲、加上美国、日本的人日还多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