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干旱、半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鲍艳  吕世华 《中国沙漠》2006,26(3):454-460
 对干旱、半干旱地区陆气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发展现状做了总结,并结合近年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的近10个有关陆气相互作用的大型野外观测试验和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水热参数化方案,分析了当前干旱区陆面过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干旱区陆面过程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就是土地退化/荒漠化,其严重制约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Rio +20)"上共同提出的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与消灭贫困(Eradicating Poverty)两个主要目标的实现.土地退化/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被统称为干旱区(Arid land).干旱区覆盖了大约41%的地球陆地表面,养育了20亿人口.世界贫困人口中的一半以上生活在干旱区.  相似文献   

3.
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小城镇发展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从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小城镇发展现状入手,以该地区城镇化进程和水平为出发点,通过将该地区小城镇与全国其他地区小城镇的对比,总结出当前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小城镇的不足及其发展模式,并提出新时期小城镇的发展模式为:以带动农村现代化,促进大城市的发展为目标,逐步完善自身职能结构。最后详细阐述了小城镇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并以张掖市为例,分析了小城镇发展模式的选择,为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划分世界干旱区的各种方法中,气候方法是最重要的。但某些非气候因素,如土壤、植被、地貌等,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下面从气候、土壤、植被和流域类型四个不同的角度来划分世界干旱区的面积。1、气候分类1953年,梅格斯(Meigs)采用桑斯怀特(Thornthwaite)湿润指数来确定地球表面的干旱区,他把世界的干旱地区划分成三类: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其面积列于下表:  相似文献   

5.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湿地特征与保护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李静  孙虎  邢东兴  王香鸽 《中国沙漠》2003,23(6):670-674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湿地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型。在干旱半干旱环境背景控制下发育的湿地具有独特的特点。由于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相互叠加,使得湿地退化过程加速和复杂化,表现为湿地面积减小,湿地咸化、沙漠化、盐碱化,湿地生态系统受损,生态调节功能降低。针对目前湿地退化现状,加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的保护、恢复及生态系统重建,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包括东北西部、内蒙、长城沿线风沙半干旱区,黄土高原半干早区,内蒙西部、甘、新干旱区,以及华北平原北部半湿润易旱区。一、辐射强,光照多,生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7.
方静 《中国沙漠》2013,33(2):583-589
世界上近一半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旱问题的影响。干旱区的最显著特征是降水的极端稀少和不确定。任何降雨以外的水资源输入,即使数量很微小,也对荒漠生态系统的维持和存续有重要意义,因此凝结水作为可能性水源成为研究热点。基于文献资料,本文从干旱、半干旱地区凝结水对生物的影响,对生物结皮及土壤水分平衡的作用,对地下水的补给以及凝结水的人为利用等几个方面阐述国内外的凝结水研究现状,着重分析凝结水生态水文效应方面的研究历程和趋势,总结凝结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干旱半干旱地区是中国的农业后备战略基地,然而近年来该地区农田土壤风蚀现象严重,沙/尘释放量显著增大,威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平衡。目前绝大部分的天气和气候模式仅考虑了沙漠地表起沙,忽视退化农田的土壤风蚀起沙,导致起沙通量模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干旱半干旱区农田土壤风蚀起沙特征及参数化做了详细的分析总结,回顾并梳理了干旱半干旱区农田土壤风蚀观测和数值模拟的研究脉络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农田起沙的模拟精度提供了有效参考,对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田土壤风蚀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以及理解未来土地利用改变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引言从1840年到1925年世界人口从10亿增加到20亿,到1975年人口已达到40亿。预计到2000年世界总人口可能达到60-80亿。干旱区的面积占世界总面积3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3%,但人类对沙漠区的环境压力却比湿润区大的多。在环境问题上的失误而造成的沙漠化,已经使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农牧业发展潜力迅速下降。1966-1973年撒哈拉大沙漠出  相似文献   

10.
盐尘暴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总结了盐尘暴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系统分析了盐尘暴的发生条件、分布、扩散沉积和生态效应。盐尘暴是由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涸湖底蒸发盐风蚀所致的一种化学尘暴;大面积松散富盐沉积物和频繁的大风天气是其发生的基本条件;盐尘暴扩散过程中沉积通量和化学组分随迁移距离表现出明显的分异规律;盐尘暴扩散导致干旱区“盐随风来”,致使土壤盐渍化,加剧冰雪消融,抑制植物叶片对营养元素的正常吸收。系统认识盐尘暴对干旱区灾害防治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痕量元素引起的各制约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能造成其它制约因素的普遍相关。沙漠化过程也具有类似的机制并已困扰人类几千年,但“沙漠化”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目前由于人为因素(有时相伴极端自然事件)造成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生物量的持续减少或破坏,如果不加控制,必将导致生态退化,并最终趋于沙漠环境(Morgan,1986)。由于人们对干旱区的脆弱性认识不足,往往将其归咎于自然因素的短暂影响,而在干旱区滥垦和过度放牧,使一度肥沃的土地毁于沙漠化,这种社会悲剧在人类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不同成因的沙漠化过程可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沙漠化一般表现为植被覆盖度降低、植物  相似文献   

12.
《干旱区地理》2006,29(2):242-242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一种作用或数种作用结合导致的干旱区、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的降低或丧失。其中包括:①风蚀和水蚀  相似文献   

13.
干旱、半干旱地区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47%,该地区多以荒漠为背景,其生态结构简单,生态系统脆弱。为了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价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质量,对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进行改进,提出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干旱遥感生态指数(Drought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DRSEI),该指数由绿度、湿度、干度、荒漠化指数和热度5个生态因子耦合而成。相较于RSEI,DRSEI对植被更加敏感,对不透水面、土地以及沙地的分辨能力更强,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质量评价。利用DRSEI对古浪县1994—2020年生态质量进行长时序的动态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古浪县1994—2020年生态质量整体变好,中西部和东南部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对生态环境有很强的改善作用;生态质量较差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腾格里沙漠,生态质量为优、良、中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祁连山东端支脉。基于DRSEI定量化评价干旱半干旱区域生态质量,对指导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域的生态环境整治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明利 《地理教学》2012,(19):13-14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类型多样、程度严重。受风蚀、水蚀、盐碱化、冻融等因素影响,我国干旱的沙漠边缘和绿洲、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黄淮海平原、南方湿润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地都有分布。其中以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发展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动态一则     
为贯彻1979年在维也纳召开的联合国科学与开发技术会议的精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0年在贝尔格莱德第21届全体会议上提出了9项区域性科学规划,其中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及湿热带两项规划已纳入“人与生物圈计划”之中。将南美、非洲(撒哈拉南部),阿拉伯国家及亚洲等四个不同地理区中的几个国家组织在人与生物圈之网络内,这几个国家是:智  相似文献   

16.
对"绿洲"概念及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绿洲的概念及分类这一问题上众多学者存在着分歧。本文提出了绿洲的概念、定义和分类意见。认为人类为某种目的在干旱、半干旱和旱寒气候区特有值被带中通过人为供水所建立的人工生物群落的地理综合景观区称为绿洲(Bostan、Oasis)。绿洲分布区应划定在干燥度(Ke=0.16∑t/r)大于1.5的地区(Ke=1.5~3.99为半干旱区;Ke≥4.00为干旱区,≥10℃的积温200~1600℃之间为旱寒区)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绿洲蒸散量的日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新 《干旱区地理》1994,17(4):23-29
根据蒸发的日变化过程,可以分析气候因子和下垫面状况对蒸发的影响程度和规律,本文通过中国科学院阿克苏水平衡试验结果的观测实验,和我国甘肃省沙坡头、山东省禹城县、日本筑波市的一些干旱、半干旱及湿润地区的蒸发日变化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述了干旱区蒸发日变化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8.
低山丘陵半干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山丘陵半干旱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加上人类活动的长期负面影响,使得该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而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是改善本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该文结合低山丘陵半干旱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论述了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并总结了该地区治理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可以为同类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纬度半干旱草原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类型之一,也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地表类型,为深入了解我国半干旱草原区陆面对大气的辐射强迫,选取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2010年的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内蒙古半干旱草原下垫面地表辐射平衡各分量、地表吸收辐射和有效辐射以及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并与西北典型干旱区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半干旱草原区太阳总辐射季节变化特征非常明显,季节平均日积分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年总量为6 036.64 MJ/m2,与黑河地区绿洲接近,明显小于戈壁和沙漠下垫面的值;半干旱草原地表反射辐射年变化趋势较为复杂,在4~10月由于下垫面植被和土壤类型、湿度等的差异,半干旱草原地表反射辐射月平均值低于黑河地区草地和荒漠的值,但高于农田的值;地表吸收辐射季节变化规律与总辐射保持一致;大气长波辐射年总量为8 155.23 MJ/m2,低于黑河地区草地、荒漠和农田下垫面的值,主要是由于半干旱草原区地理纬度较高,全年平均气温较低造成的;在植被覆盖较好的6~9月,半干旱草原区地表长波辐射月总量为4 532.14 MJ/m2,低于黑河流域的荒漠区,而高于草地和农田的值;半干旱草原区地表有效辐射年总量为2 398.75 MJ/m2,小于黑河地区沙漠和戈壁下垫面而大于绿洲;半干旱草原区地表反照率年均值为0.35,均大于西北干旱区不同下垫面,主要由于半干旱草原区冬春季地表积雪覆盖时间明显长于干旱区,可见,地表积雪对反照率的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第八届理事会于1984年12月3日—8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出席会议的有27个理事国、16个国家的观察员和7个国际组织共136名代表。我国也派出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秦力生和副主席阳含熙为首的7人代表团,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所长朱震达作为代表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强调指出,热带及亚热带、干旱及半干旱区、城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保护区仍作为今后人与生物圈的主要研究项目。理事会对干旱和半干旱区研究,在前10年(1971—1981年)工作期间所开展的活动进行了总的评价,认为过去的工作重点围绕联合国防治沙漠化行动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