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雷达探测工程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中明  丁强 《地质找矿论丛》2006,21(Z1):182-184
地质雷达(GPR)探测技术在浅层地质勘探领域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文章针对消除干扰的方法、关于防空洞探测、关于公路路面检测和隧道衬砌质量检测、地下岩溶探测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城市地下管线探测精度,对道路病害(尤其是空洞)进行提前预测,及时治理,避免或大大减少管线事故和道路塌陷事故发生,我们开展了三维探地雷达技术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城市地下管线探测、道路病害检测等市政工程领域。结果表明,由于三维探地雷达具有空间采样率高,成像准确,分辨能力强,解译技术手段丰富等优势,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道路病害检测工作中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房屋质量检测中基础检测是最困难的部分,在上海和平饭店南楼基础木桩深度探测时首次应用地质雷达技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为将来房屋质量检测中基础探测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地下空洞探测是地铁施工中的重要检测内容之一,探地雷达具有在城市道路上快速检测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以北京某地铁沿线的空洞探测为例,着重讨论地下空洞的赋存空间、探地雷达探测空洞的技术方法和常见异常的特征等问题,分析了城市环境中探地雷达剖面上的常见异常,为开展该项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杨萍  刘康和 《探矿工程》2004,31(11):18-20
为保证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质量,发挥其应有的设计功能,对其质量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而传统的钻孔、开挖、围井等方法,不但破坏墙体影响其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费时费力,局限性很大,利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进行地下连续墙的无损检测已成为工程质量检查的必然发展方向。详细说明了地下连续墙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实测方法和数据处理过程及其应用效果,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磁梯度探测方法可以高效、高精度探测具有铁磁性的地下障碍物深度,因此在工程基桩长度测试中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肖章寿 《福建地质》2021,40(2):143-151
对于填海区密实度检测,常用的方法是标准贯入实验,该方法成本高、时间长.以福建石狮填海区密实度检测为例,采用地质雷达与微动探测2种物探方法进行检测,前者能定性检测出密实度情况,且检测周期短、效率高,可对填海区域进行全面检测;后者对填海区密实度情况能定量评价,检测精度高,成果资料直观.两种物探方法组合,通过异常的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矿井无线电波透视的探测效率最大化,笔者研究了其各种工作模式,通过数学分析得出了各种模式中主机行走距离、总探测时间、时间利用率、行走速度、可探测最大工作面长度的计算公式。以此为基础,形成探测参数计算表。对于实际工作中的不同长度工作面的探测,可根据此表的计算结果来选择合理的工作模式和发射时间和搬站时间,以达到最大探测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探地雷达是一种浅部勘探方法,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调查以及地质灾害调查,近年也开始用于工程病害检测以及人防工程探测.本文介绍探地雷达的探测原理,分析其用于地道探测的可行性.实例分析表明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探测技术,其在地道探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探地雷达在淡水区浅水域的探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群 《物探与化探》2011,35(4):565-568
通过堤防护岸水域抛石探测、水下砼格及碎石层探测、江边堆场滑坡水域探测三个案例,说明探地雷达在淡水区浅水域探测效果。重点分析了探测对象所处环境的电导率、介电常数和探测所采用天线频率对探测效果的影响。探地雷达填补了浅水域工程勘察空白,研究成果对非水域探地雷达探测与检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质雷达在湖南邵阳金江水库坝体隐患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江水库坝体隐患探测中,使用地质雷达发现坝体的主要隐患来自坝体基岩的溶洞和因断裂、裂隙等渗漏通道在残坡积土层中所成的土洞。水库水位浸润线标高和残坡积土与基岩接触界面标高较接近,而使此高程的防渗能力更加薄弱,这也是此坝体的隐患之一。同时,根据地质雷达影像特征可探测灌浆工程的灌浆深度和水泥浆扩散半径,提出它可作为水利部门堤坝灌浆工程质量无损检测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电磁探测技术在工程与环境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林君 《物探与化探》2000,24(3):167-177
电磁探测技术是工程和环境地球物理勘查中最有效的技术之一,近年来频率域和时间域电磁探测仪器不断发展,涌现出适用于地下管线探测、地下水污染监测、堤坝质量检测、土壤特性探测与评价的新型电磁探测仪器。频率域电磁探测仪器采用了传导电流和位移电流都不能忽略的频段以及位流发射技术;时间域电磁探测仪器向甚早期偏移,以弥补传统电磁法和探地雷达难以探测的盲区,提高探测的分辨率与探测效率。在美国爱得荷国家工程实验室(IdahoNationalEngineeringLaboratory)进行的电磁探测综合演示实验(EMID)反映出当今电磁探测仪器的水平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地球深部探测国际发展与我国现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探测人类居住的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组成是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共同的奋斗目标。本文介绍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国际地球探测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美国大陆反射地震探测计划(COCORP)、地球透镜计划(EarthScope),欧洲地球探测计划(EUROPROBE)、德国大陆反射地震计划(DEKORP)、英国反射地震计划(BIRPS)、意大利地壳探测计划(CROP)、瑞士地壳探测计划(NRP20),俄罗斯深部探测计划,加拿大岩石圈探测计划(LITHOPROBE),澳大利亚四维地球动力学计划(AGCRC)、澳大利亚玻璃地球计划(Glass-Earth)和澳大利亚地球探测计划(AuScope),简要概括了国际地球探测计划的成果,回顾了我国地球深部探测的历史与工作基础,简要论述了我国开展地壳探测计划的必要性,并介绍了近期启动的国家科学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的目标与"两网、两区、四带、多点"的工作部署,展望了我国地球深部探测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地质雷达在探测南方岩溶地区堤坝隐患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广东、湖南等省5个溶岩地区堤坝隐患地质雷达探测及其影像特征研究,指出:在我国南方岩溶地区堤坝隐患探测中,地质雷达可以解决坝体白蚁巢、溶洞、土洞隐患探测;坝体岩体性界面划分;坝体断裂探测;水库坝体浸润线和库底防渗土工膜完整性检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GeoMedia的考古探测GIS数据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金沙遗址考古探测数据的分析,结合考古探测的具体需求,详细阐述了考古探测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数据库的设计目标、逻辑结构,以及针对探测数据设计的数据分析功能。同时,还介绍了在GeoMed ia软件平台上,金沙遗址考古探测GIS数据库的建立过程,并实现了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功能。通过该数据库的建立和分析,体现出探测GIS数据库在考古探测中的功能和意义,为考古探测GIS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结合多年城市道路病害调查探测经验,总结了道路病害的成因及诱发因素。采用三维地质雷达技术,可准确圈定道路病害的范围及埋深,具有良好探测实效。三维地质雷达技术在道路病害探测中具有快速、无损、可视化强等优点,可为城市道路病害风险评估、安全监测预警、灾害处治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7.
在近岸海底管线路由调查的探测过程中,回声测深仪或多波束测深仪、旁侧声纳扫描、浅地层剖面仪和海洋磁力仪是探测的主要仪器。回声测深仪测量水深和了解地形变化,旁侧声纳扫描探测海床的岩石露头、管线以及锚痕、沙波等海床地貌和地质灾害现象,浅地层剖面主要探测浅埋岩石、管线及海底浅部的地质灾害现象,海洋磁力仪探测带有磁性的管线等物体。以上几种方法综合使用,可以探测管线或探明路由的地质情况,海底地质灾害是威胁管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介绍了一种智能管道检测和挖掘技术方案,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城市地下管线检测的开挖量,从而可以避免地下管线探测的“空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基于熵算子的地震裂缝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地震勘探中,储层裂缝发育带探测是一个热点和难点,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不同的地区新的探测方法也不断被提出,都取得了一些效果。本文将基于墒算子的图像边缘检测方法应用于地震数据处理,进行裂缝发育带的检测。此方法采用去噪处理后的地震记录,根据图像处理的方式首先计算出指数墒,然后利用边界存在概率自动确定出阈值,通过比较墒和阈值来确定图像的边界。并将此方法用于实际资料处理,检测裂缝发育带。  相似文献   

20.
《岩土钻凿工程》2012,(5):25-25
针对双塔东街因雨水渗漏致使地面塌陷的情况,连日来,太原市城乡管委利用新购置的地质雷达探测仪器对市区的多条道路进行地质探测,检测中,技术人员不仅利用先进的仪器,还委托了国内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协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