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尹春光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0,20(3)
首先概述了黔江开发区的一般概况和1999年6月下旬的天气实况以及下旬前期的环流形势.然后分三个阶段(25-26日,27-28日,29-30日)详细地分析了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卫星云图等资料,试图找出强降水的产生机制.最后综合分析了这次连续性暴雨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广东大陆前汛期的大降水,主要是副高西北边缘的SW暖湿气流与自北南下的干冷气团在江南交汇,形成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而产生的。由于副高的位置所致,1995年前汛期有好几次典型的锋面低槽形势,因缺乏暖湿气流的必要条件而未产生大的降水。因此江门各站前汛期雨量明显偏少,4~6月江门市区雨量只有285.3mm(平均为715.smm),不足常年的4成,其它各站也仅5成左右。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7月下旬,江门地区出现了连续性的暴雨~大暴雨。雨量分布极不均匀,过程雨量(见表1)鹤山是恩平的近7倍。本文对此次强降水从天气形势… 相似文献
3.
对1996年9月16~18日连续性~暴雨过程从环流形势,能量,稳定度,物理量场,单站要素和地面触发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初秋季节暴雨,连续性暴雨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4.
5.
对1996年9月16~18日连续性大~暴雨过程从环流形势、能量、稳定度、物理量场、单站要素和地面触发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初秋季节暴雨、连续性暴雨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6.
7.
淮北地区一次连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各种常规资料,分析了2005年7月7-10日发生在淮北大面积连续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发生机制及成因.本次大面积连续性暴雨的天气形势为两槽一脊型,旺盛的水汽在冷空气促发下形成了强烈的上升运动,中低层有很强的切变和暖湿平流,从而不断生成中尺度对流云团.此次移动性暴雨过程的前期由不断向东移动发展的MCS造成,后期降水则由低涡切变线产生的中尺度低涡引起.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副高西伸至淮河以南地区,冷暖空气在淮北地区交汇,且切变线稳定少动,是此次连续性强降水产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1994年6月25日夜间至26日白天,发生在鄂东南的局部特大暴雨是中低纬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由闪天气尺度物理量场诊断暴雨落区,从卫星云图及地面小图跟踪特大暴雨的落时,落量,最后从业务服务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河南省2001年汛期两场区域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发生同一环流形势背景之下的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具有一定相似之处和不同特征;北方低涡的稳定维持对我省降雨过程具有重大影响;中尺度辐合线的产生对于区域性暴雨过程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物理量场数值分析对暴雨落区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河南省2001年汛期两场区域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发生同一环流背景之下的两次区域性过程具有一定相似之处和不同特征;北方低涡的稳定维持对我省降雨过程具有重大影响;中尺度辐合的产生对于区域暴雨过程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物理量场数值分析对暴雨落区具有较好的指标意义。 相似文献
11.
前言1994年7月中旬未至下旬,冷位低压槽持续在两广境内,造成广西梧州地区和广东大范围的大暴雨到特大暴雨。20~25日广东省内有4个市县出现了特大暴雨,37个市县下了大暴雨。其中:珠海市总降雨量达805.smm,斗门县591.smm,深圳市达4804mm。20~23日,贺县307mm,华州27lmm。连山220mm。清远84.smm,连县130mm,连南169mm。加上西、北江上游洪流下冲,特大洪水再次形成,ZI日江门境内的水位再次超警戒标准,直到暴雨过程结束(26日),洪峰才过境b本次汪雨继6月份百年一遇的洪水很坏的设施尚未修复之际,第二次洪水又泛滥起来,部分… 相似文献
12.
13.
佛山市连续性暴雨主要出现在5~9月,发生频次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在近51年历史序列表现为"多—少—多—少—多"的变化规律,目前处于偏多阶段;后汛期连续性暴雨较前汛期多。前汛期连续性暴雨中,非热带天气系统类的中高纬环流形势主要是两脊一槽型;热带天气系统影响类主要出现在5月下旬之后,且系统多在珠江口附近或者粤西一带。后汛期连续性暴雨与登陆广东的TC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TC路径主要分两大类:第一类是登陆珠江口以西的TC,第二类是登陆珠江口以东的TC。两类TC的环流形势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 HLAFS格点资料 ,对发生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一次连续性降雪天气过程 ,采用时间、空间平均对连续性降雪天气过程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的天气学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 ,分析结果发现 ,高层 50 0 h Pa在新疆经内蒙古至河北北部环流形势场稳定 ,低层50 0 h Pa内蒙古中部至辽宁西部的辐合切变线和其北侧的偏东气流是降雪天气过程维持所需条件 ;70 0 h Pa1 1 0°E经圈 V分量沿纬圈变化南风分量减小 ,风速辐合明显加强 ;70 0 h Pa相对湿度沿 1 1 0°E经圈随纬度变化 ,在 2 5~ 40°N存在着一个相对湿度梯度 ;u分量沿 40 N°随经圈在70~ 1 38°E范围西风分量逐渐减小 ,在东西方向上存在一个较强的风速辐合区 ;分析 70 0 h Pa流场图 ,在我国甘肃东部、内蒙古中部到河北北部有一辐合线 相似文献
16.
陕北地区突发性暴雨和系统性暴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使用常规气象资料和诊断分析技术对比分析了陕北地区4次突发性暴雨和2次系统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①突发性暴雨出现在副热带高压南北摆动,东西移动不太明显的形势下;水汽主要靠暴雨出现以前大气低层输送和聚集;上升运动是由于高层急流中心右后方的强烈辐散形成的,上升运动和突发性暴雨同步加强;低空能量锋生强度大,体现为雨区能量较环境能量突增的过程;不稳定能量聚集明显偏多,能量主要聚集在中高层;中尺度系统比较深厚.②系统性暴雨出现在副热带高压系统性西进北抬或东退南压的形势下;水汽主要靠暴雨过程中的补充;垂直运动是由于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形成的,垂直运动在暴雨出现以前形成;能量锋区比较深厚,锋区相对弱,体现为低能气团代替高能气团的过程;不稳定能量聚集相对较少,能量主要聚集在中低层;中尺度系统较为浅薄等. 相似文献
17.
18.
19.
对8月8-18日在黔西南自治州出现的连续性暴雨过程从影响系统及数值预报产品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舟山市冬季暴雨的分析。揭示了冬季暴雨的发生与厄尔尼诺现象有着明显的相关。指出了厄尔尼诺年冬季暴雨发生时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并结合个例分析。研究了冬季暴雨发生时的物理量场分布特征。为以后的冬季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