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区域介质品质因子对地震动参数衰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考虑介质环境表观品质因子,根据美国西部强地震动记录确定了地震动衰减模型中的参数,在不考虑震源机制细节差异的条件下,分析比较了八个地区由于表观品质因子Q值不同导致的地震动加速度傅里叶幅值谱和均方根强度衰减关系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新区划图编制所建立的地震动衰减关系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介绍了建立新一代地震区划图所采用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的总体思路,并从资料、衰减关系分区、衰减关系模型、回归方法、转换等方面说明了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的建立过程,给出了我国分区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结果。新的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建立,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基于更加丰富可靠的强震记录和烈度资料;二是采用了具有大震近场饱和特征的地震动衰减模型;三是采用了使结果更加稳定的分步回归方法;四是在地震动衰减关系分区时考虑了地震活动性特征。与第四代地震区划图衰减关系相比,由于地震动衰减模型的变化和高震级强震记录的增加,高震级下的峰值加速度有所降低,而中强地震区的峰值加速度则在低震级时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上海及邻近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石树中  沈建文 《中国地震》2003,19(4):315-323
选择有丰富强震记录和地震烈度资料的美国西部地区作为参考地区,根据上海及邻近地区的地震烈度资料,确定上海及邻近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采用缺乏强震资料地区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的确定方法,转换得到本地区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韶鹏    卢育霞    石玉成  刘北  李韬  贺海浪 《世界地震工程》2022,38(3):192-202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玛多县发生Mw7.3级地震。震后,根据初步估计的断层走向和破裂长度,基于YU15地震动衰减模型和三种NGA-West2(Next Generation Attenuation-West2)地震动衰减模型快速产出地震区震动图及理论烈度图。在获得强震记录和地表破裂长度信息后,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通过比较理论烈度与调查烈度,并结合震动图分布形态以及衰减模型在2016年新疆呼图壁Mw6.0地震中的应用情况对四种地震动衰减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台网稀疏地区,基于地震动衰减模型可在震后快速获得地震动分布,并产出具有应用价值的地震影响场;NGA-West2模型在断层破裂较长的大震中表现优于YU15模型,而在中强地震中后者适用性更强;近实时强震动记录可用来检验模型的适用性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断层破裂尺度、震源机制和破裂过程等信息的准确估计可有效提高地震影响场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基岩地震动的随机模型及其参数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牛荻涛 《地震学报》1995,17(1):128-131
地震工程界对随机地震动已进行了40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多种较好的随机过程模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学者金井清(Kanai)(1961)提出的过滤白噪声模型.进一步,欧进萍等(1991)在评述既往随机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地震地面运动的过滤有色噪声模型.然而,这些模型都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合理确定模型中反映地震强度的参数————谱强度因子S0. 随机地震动研究的基础是强震记录,基于地面强震记录,人们对地震地面运动随机模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对基岩地震动的模拟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基岩强震记录统计基础上,研究基岩地震动的随机模型和模型参数,为建立工程抗震的合理地震动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关于通过烈度资料估计地震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回顾了用烈度资料估计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的现有方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地震烈度与地震动参数的更合理的转换模型。地震动衰减模型中采用了与震源体大小相关的近场距离饱和因子,使换算模型能体现与近场高烈度相应的地震动峰值的饱和特性。确定衰减关系时除了考虑地震动或烈度的不确定性之外,还包含了震级M和距离R的不确定性,烈度衰减关系的确定考虑了场地原始烈度点与等震线的差别,使参与换算的地震动和烈度均取自于同一地点。文中还对转换所得地震动衰减关系的方差进行了合理估计,换算结果的不确定性综合了参考地区用原始资料进行烈度与地震动换算的离散性和参考地区与研究地区烈度衰减规律不确定性的差异,使之与当前人们对地震动不确定性的认识水平相协调。新模型不受烈度和地震动参数衰减规律形式的限制。用新方法确定了华北、华南、西南、西北等四区的地震动幅值的衰减规律,并与华北、西南两区取得的少量强震记录进行了比较,结果甚为吻合。  相似文献   

7.
已有研究表明,不同地震活动强度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反应谱衰减规律有明显差异。对比分析了不同地震活动强度地区的加速度时程包络函数衰减规律是否同样存在差异。美国西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度都很高,属强地震活动区。而欧洲相对于美国西部,地震活动稍弱,属中、强地震活动区。根据加速度时程的完整程度,从NGA强震数据库中筛选出1429条美国西部强震记录和131条欧洲强震记录。在考虑场地条件时,将地表30m内等效剪切波速引入衰减模型来表征场地条件。应用最小二乘法,分别确定了美国西部和欧洲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包络函数衰减关系,并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不同地震活动强度的地区,其包络函数确实存在差异。最后,分析了除地区性差异外,影响结果的其它因素。  相似文献   

8.
利用PEER强震记录数据库,确定了一类实用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的参数概率分布。依据GB50011-2010规定的场地类别,对4438条实测地震动记录进行分组。引用系统识别方法对不同场地上的地震动记录进行参数识别,据此结果,对工程地震动物理随机函数模型的基本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随机地震动模型参数的概率分布密度。对基本随机参数的概率空间进行剖分,结合波群叠加方法生成地震动时程,计算获得了随机地震动反应谱。通过比较随机反应谱和实测地震动反应谱的统计特征量,验证了地震动物理随机函数模型及基本随机参数统计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强震动记录的破坏特性,对多条国内外常用的强震动记录的特性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强震动记录特性参数之间的相关件很小;PGA(PGV)和EPA(EPV)大小关系受震级和震中距影响较大;VSI较ASI能够更准确的评价强震动记录的破坏特性;与其它参数相比,强震动记录破坏强度参数(PD)同时考虑了地震加速度、时间和...  相似文献   

10.
强地面运动衰减的经验关系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强地面运动衰减的经验关系时,至少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参数,即地震动参数,震源参数,传播介质参数和场地条件参数。该文首先阐述了影响地面运动的几个主要因素;评述了近年来发展的几个衰减模型,最后介绍了一些不同地区的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