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溃变理论在汕头暴雨天气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运用溃变理论的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和溃变图分析了汕头的一场暴雨天气,说明怎样运用溃变理论对汕头暴雨天气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V-3θ图对暴雨天气预测有着较好的指示特征,溃变图对天气形势的演变有较好的指示意义,溃变理论在暴雨天气预测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7.30”区域性暴雨、大暴雨过程溃变原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溃变原理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并结合实例对此次过程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灾害性天气的预测中,溃变原理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预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溃变原理Vω-3θ图结构分析方法,并结合实例对此次过程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灾害性天气的预测中,溃变原理Vω-3θ图结构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预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用常规资料从天气图分析、水汽条件、空急流和层结稳定度对2011年5月2~3日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并利用溃变理论的V-3θ图分析方法对这次暴雨进行预报分析。经分析说明此次暴雨过程主要是冷空气南下推动华南静止锋过境福建并在充足水汽条件的配合下产生的;使用溃变理论中通过分析V-3θ图的预报方法能较好地对此次强降水天气做出预报。  相似文献   

5.
依据溃变理论和溃变V-3θ结构图的信息数字化,预测天气的转折性变化取得了应用的有效性突破。文中针对沙尘大风天气的预测分析,利用单站探空资料的特性层资料,通过V-3θ图直观反映大气层结的滚流方向、稳定度和水汽含量等信息,以此判断大风、沙尘天气的转折性变化。结果表明,沙尘大风发生前,V-3θ图中位温(θ)、露点温度的假相当位温(θsed)曲线非常靠近,θ曲线左倾明显,整层大气存在顺滚流,且对流层上层存在"超低温"现象;当θsed曲线数值增大,明显靠右,则表明沙尘大风天气将结束。溃变图方法显示了简捷、直观和应用有效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根据欧阳首承教授提出的溃变预测理论和V-3θ图预报工具,对新疆伊犁地区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基于溃变理论的预报工具对暴雨也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7.
V-3θ图是成都气象学院欧阳首承教授设计出来的运用图像结构来预测天气的结构预测方法。主要利用大气中的压、湿、湿、风的垂直分布,判断大气滚流对天气演变的影响来预报天气转折性变化。利用V-3θ图对桂林站1998年6月份的暴雨过程作一个综合分析。结果几次特强的降水都在V-3θ图上有较好的反映。该方法对无明显降水的天气也能作定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按欧阳首承教授溃变原理的V-3θ非规则结构信息分析方法,对三明2006~2012年133个暴雨日进行了检验分析和预测应用。结果表明:暴雨日前08时或20时三明周边探空站的V-3θ结构信息图对锋面暴雨、锋面暖区暴雨、低空低涡暴雨、热带气旋暴雨可分析出明显的前兆特征,对副高边缘暴雨(包括副高南界的东风波)部分可分析出明显的前兆特征,以上五个暴雨型表现出的共同的基本机制为对流层高层出现超低温现象,3θ曲线的非均匀结构,较好的水汽条件和整体顺滚流。  相似文献   

9.
灾害性天气(暴雨、强对流、雾、高温与干旱)的准确预报是目前世界上仍未完全解决的问题."9.20"区域暴雨、大暴雨由于发生时间晚,前期为阴雨天气的流场给预报带来了更大的难度.成都市气象台用溃变原理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结合大尺度环流背景、影响系统、T106物理量预报场的分析和本站暴雨模式,及时准确的预报出了"9.20"区域暴雨、大暴雨过程.该文特征分析意在总结出成都地区暴雨预报新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MICAPS 4版的V-3θ图,选取了2018年贵州冰雹、暴雨和大雪3次转折性天气过程,对V-3θ图进行了特征检验和简单应用,得出结论如下:(1)V-3θ图能很好反映大气能量结构变化,其典型特征均有较好体现:超低温结构、顺滚流、θ线多折拐等;(2)不同转折性天气其V-3θ图特征也有所不同:冰雹天气的滚流效应最突出,暴雨、大雪依次减弱;暴雨和大雪对θ_(sed)与θ~*线准平行且近重合要求更高;而冰雹天气过程对对流层顶出现深厚超低温结构更为敏感;(3)当环流形势较弱,常规天气分析难以判断转折性天气时,可利用V-3θ图特征进行辅助预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09年1月到2010年4月的大雾资料,采用溃变原理的V-3θ图结构方法,重点分析了2009年12月10日山西省大范围大雾天气过程,给出山西省区域大雾结构预测要点。  相似文献   

12.
汤强  许薇  温佳 《广东气象》2007,29(2):40-41
应用溃变理论的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结合天气图分析了汕头2006年3月23日的暴雨过程。指出南支小槽东传和冷空气南下影响造成了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对汕头各时次v-3θ图进行对比分析,能明显看出汕头不稳定能量加大、大气层结趋于不稳定,及顺滚流的变化等特征。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对预报此次暴雨过程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深圳“5.11”强对流天气的V-3θ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运用V-3θ曲线结构预测方法,可判断大气滚流对天气的影响,预报出天气的转折性变化.本文对深圳市2002年5月11日局地强对流天气应用V-3θ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3θ曲线对24小时内的强对流天气预测有着较好的指示特征.  相似文献   

14.
广西暴雨过程的V-3θ结构特征检验及预报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见  钱俊  黄明策 《气象科学》2006,26(3):334-340
本文按溃变原理的非规则结构信息分析方法,对广西1988~2004年290场10站以上的暴雨过程进行了检验分析和预测应用。结果表明:暴雨前12~36 h,各探空站的V-3θ结构信息图对锋面暴雨、锋前暖区暴雨、孟湾风暴暴雨、副高边缘暴雨和西南低涡暴雨等均可分析出明显的前兆特征,体现了共同的基本机制,并集中地表现为整体顺滚流、超低温和中低空的充沛水汽条件。经过历史检验和近两年的预报应用,已经作为转折性暴雨预报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并已投入日常预报业务中。  相似文献   

15.
2008年7月13-14日河南大暴雨过程的V-3θ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和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对2008年7月13-14日河南省中部、北部地区的突发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常规天气学角度预报突发性暴雨难度较大,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天气学分析对突发性强降水预报能力的不足.在郑州、南阳及阜阳探空站的V-3θ图上,能明显看出此次暴雨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6.
论述溃变原理v-3θ图的结构特征,并利用其分析预测了2009年6月上旬阳江地区的一次局地特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对于该次局地特大暴雨过程,各家数值预报结果不理想,均为一般量级降雨,暴雨以上量级漏报,但利用基于实际探空观测资料计算得到的溃变原理v-3θ图预测该次强降雨过程,效果较好,并具有一定的提前量。  相似文献   

17.
根据溃变原理[1],利用"→ν-3θ"图对2002年12月桂北出现的冰雹及暴雨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v-3θ"图在确定强对流天气类型及降水量级上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可作为实用有效的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18.
灾害性天气(暴雨、强对流、雾、高温与干旱)的准确预报是目前世界上仍未完全解决的问题。“9.20”区域暴雨、大暴雨由于发生时间晚,前期为阴雨天气的流场给预报带来了更大的难度。成都市气象台用溃变原理V-30图结构分析方法结合大尺度环流背景、影响系统、T106物理量预报场的分析和本站暴雨模式,及时准确的预报出了“9.20”区域暴雨、大暴雨过程。该文特征分析意在总结出成都地区暴雨预报新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陆莹莹  郑传新 《广西气象》2004,25(B12):35-36,43
根据溃变原理,利用“→v-3θ”图对2002年12月桂北出现的冰雹及暴雨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v-3θ”图在确定强对流天气类型及降水量级上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可作为实用有效的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20.
根据溃变原理[1],利用"v→-3θ"图对2002年12月桂北出现的冰雹及暴雨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v→-3θ"图在确定强对流天气类型及降水量级上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可作为实用有效的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