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肖祥 《湖北气象》2000,(1):43-43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交替出现了若干冷暖时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指出,20世纪中国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前期(40年代中期之前)气候偏暖,中期(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气候偏冷,后期(80年代至90年代)气候再度偏暖.联合国气象组织宣布,20世纪10个最暖年都出现在1983年以后,其中有7年在90年代,1998年成为20世纪最暖的年份.据我国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分析结果,1987年以来,我国北方连续13年出现暖冬,冬季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1~2℃,局部地区某些年份偏高达3℃以上.这一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是一致的.据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1995年的科学评估报告,近百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其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且以中纬度地区变暖较为显著,一年之中以冬季变暖较为显著,一天当中以夜间最低气温的升高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迎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秀华  吕文忠 《气象科技》2000,28(4):57-59,62
文章系统介绍了自7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在全球的发展进程,以及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活动的情况,尤其是参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情况及中国对策。  相似文献   

3.
4.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沈阳若干气候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周小珊  陈力强  李辑  杨森 《高原气象》2005,24(5):823-828
沈阳地处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带,在近百年中,沈阳冬季气温升高约1.7℃。沈阳气温升高引起了当地多种与农事活动有关的气候现象变化:农耕期近50年增加6日左右,作物主要营养生长期冷害减少,但夏季低温变化不大;初霜日期自1980年代起总体明显推迟,终霜日期提前;冬暖使得蔬菜大棚生产规模扩大;同时,春季第一场透雨日期推后,1980年代后春旱的次数明显增多,但大涝年减少。另外,对农田水分蒸发影响很大的春季大风日数明显减少。对农业生产而言,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沈阳地区的这些气象要素变化似乎是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5.
全球变暖加剧对极端气候概率影响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依据实际资料,探讨了全球平均温度场演变序列的变率及其概率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仅仅随着平均温度的增加,其相应的时空概率分布变化已相当显著,何况在某些局部地区,其方差或其形状参数也有变动,因而形成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增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7.
全球气候变暖对长江三角洲极端高温事件概率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研究了全球气候变暖对长江三角洲极端高温事件(EHTE)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增暖将使EHTE发生的概率增大。当夏季逐日平均最高气温在现有的基础上升高3.0℃后,EHTE发生的概率将由现在的0.13增加到0.2~0.3,即夏季出现级端最高气温≥35℃的天数将由现在的12d左右增加到20~30d。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兰州地面平均气温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林纾  吴红 《高原气象》2005,24(5):816-822
利用兰州1932-2002年逐月地面月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兰州71年来温度的基本气候特征、年代际变化、突变、异常冷暖和变化趋势等。分析表明:71年来年和四季气温大体都经历了两个暖期和一个冷期.第一暖期的增暖主要在春、夏、秋季。冬季则处在冷期中;第二暖期首先从冬季开始,四季间相隔1~2年后陆续大幅度增暖.第二暖期增暖幅度明显高于第一暖期,持续时间也长于第一暖期。最大的特点是四季同时增暖,冬季增暖幅度最大。1960年代是最冷的10年,以夏季降温最为明显;1990年代是最暖的10年,以冬季增暖最为明显。1990年代发生异常的频次最高,其次是1960年代和1970年代,最少的是1980年代。71年来.兰州年平均气温以1.4℃/100a线性趋势上升,高于北半球和全国水平,近10年冬秋季增温率最大。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暖的检测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文章对近年来有关全球气候变暖中一些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了总结,主要结论如下: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在过去一百年来上升0.5℃。80年代是近百年来最暖的10年。90年代初继续变暖。1990年是近百年来最暖的一年。1991年仅次於1990年。但是近百年气候变暖的幅度仍未超过自然变率。近千年中,中世纪暖期(900—1300年)的温暖程度就可能与20世纪相当,而小冰期(1550—1850年)气温则可能比20世纪低1.0—1.5℃。已经证实,对几十年到几百年尺度,太阳活动强时太阳总辐射也强,但变化幅度尚待进一步确定。强火山爆  相似文献   

10.
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分析   总被引:119,自引:0,他引:1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绍武  叶瑾琳 《大气科学》1995,19(5):545-553
本文对比分析了IPCC,Vinnikov,Jones及Hansen的北半球,南半球及全球共12个地面温度序列,以及中国的气温序列。资料为1880—1991年。近百年气候变暖的速度为0.5℃/100 a。温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占序列总方差60%以上。但气候变暖有突变性,在1890年代中,1920年代中及1970年代末有3次突然气候变暖。分析表明,总的变暖趋势与CO2浓度及太阳活动有密切关系。火山活动也可能有一定作用。但前两次突然变暖可能与火山活动沉寂有关。最后一次突然变暖则可能是温室效应加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18个CMIP5模式在RCP情景下的模拟结果,综合分析了全球升温1.5~4℃阈值下亚洲地区平均温度和降水以及极端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并着重对比了1.5℃与2℃升温阈值下的异同。结果表明:相比工业化前,在全球升温1.5℃、2℃、3℃和4℃阈值下,亚洲区域平均温度将分别升高2.3℃、3.0℃、4.6℃和6.0℃,高纬度地区的响应大于中低纬地区;降水分别增加4.4%、5.8%、10.2%和13.0%,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极热天气将增加,极冷天气将减少;极端降水量的变率将会加大。与2℃升温阈值相比:1.5℃阈值下亚洲平均温度的上升幅度将降低0.5~1.0℃以上,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增幅减少5%~20%,但西亚和南亚西部的降水则偏多10%~15%;极端高温的增温幅度在亚洲地区均匀下降,而极端低温的增温幅度在亚洲中高纬地区降低显著;亚洲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的增加幅度减弱,但在西亚会增强。全球升温1.5℃和2℃时,亚洲发生非常热天气的概率相比基准期(1861-1900年)均将增加1倍以上,发生极热天气的概率普遍增加10%;发生极端强降水的概率增加10%。  相似文献   

12.
In the 20 th century, Eurasian warming was observed and was closely related to global oceanic warming(the first leading 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of annual mea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over the period 1901–2004). Here, large-scale patterns of covariability between global oceanic warming and circulation anomalies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In winter, certain dominant features are found, such as a positive pattern of th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 low-pressure anomalies over northern Eurasia, and a weakened East Asian trough. Numerical experiments with the CAM3.5, CCM3 and GFDL models are used to explore the contribution of global oceanic warming to the winter Eurasian climate. Results show that a positive NAO anomaly, low-pressure anomalies in northern Eurasia, and a weaker-than-normal East Asian trough are induced by global oceanic warming. Consequently, there are warmer winters in Europe and the northern part of East Asia. However, the Eurasian climate changes differ slightly among the three models. Eddy forcing and convective heating from those models may be the reason for the different responses of Eurasian climate.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登陆我国台风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利用1949-2002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登陆我国台风和全球地面温度资料,对登陆我国台风的频数、强度以及登陆位置的年际变化,特别是趋势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变化特征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登陆台风频数的减少趋势没有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数的减少趋势强;登陆台风的平均强度和极端强度均有减弱趋势,极端强度的减弱趋势尤为明显,但其强度弱于西北太平洋台风。在1968-2002年全球明显增暖时段,我国台风登陆位置偏向我国中部,西北太平洋台风在生命史中强度达最强时的位置有向北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全球变暖在继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全球和中国的观测资料指出,无论全球还是中国,2001-2010年都是有仪器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10年。虽然这10年内的温度上升趋势很弱,但并不意味着气候变暖已经停止。分季节来看,近10年(2001-2010年)冬季中国东北及新疆的气温低于前10年(1991-2000年)。然而,这种区域性和季节性的温度下降并没有影响全国、全年保持变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变暖对高原东北侧干旱气候影响的若干事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西北地区8个代表站(1979 ̄1983年和1987 ̄1991年010年历年逐月500、700、850hPa的探空资料,分析了便于变暖对高原东北侧干旱气候的影响。结果指出:变暖使该区域夏季风减弱,8月偏南风分量减少,偏北风分量加强;并存在夏季变干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近几十年来全球变暖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全球变暖从1998年开始趋缓,但青藏高原却呈现加速增暖的趋势。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系统回顾了青藏高原气温、积雪、降水和大气热源等四方面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变化,指出高原的加速增温导致了积雪迅速融化,降水明显增多的同时,高原热源却呈现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气候变暖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周秀杰  张桂华  郑红  潘华盛 《气象》2004,30(11):47-50
黑龙江省1980年以来气候变暖已成为事实,气候变暖导致天气气候极端事件的发生,主要表现在:①大雨暴雨次数增加;②30℃以上极端最高气温平均日数下降;③-30℃以下极端最低气温平均日数明显减少;④初霜日平均后延2~5天;⑤终霜日,北部中部提前3~5天而南部延长;⑥夏季低温次数明显减少,北部减少多于南部;⑦大旱年次数增多,大涝次数北少南多,西南部地区为旱涝敏感区。  相似文献   

18.
西安市气候变暖与城市热岛效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1961—2003年西安站和周围4站月平均气温资料, 利用西安站与周围4站气温距平滑动平均变化趋势的差异, 发现该站平均气温有两个明显的上升期, 热岛效应使西安站平均升温1.07 ℃, 并建立了西安市城市热岛效应模型。在此基础上分离了气候变暖过程中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增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