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和黄河是世界著名的多沙河流,每年入海泥沙分别为5亿吨和11亿吨,分别占世界的第四位和第二位。千万年来由她们发育了广大的冲积平原,浩浩荡荡东流入海,形成东中国海大陆架沉积物的主要来源。研究长江和黄河沉积物搬运入海的沉积动力过程,不仅对东海大陆架的了解和开发有重要意义,也给陆上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  相似文献   

2.
黄河口毗邻海域细粒级沉积物特征及沉积物入海后的运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5,15(2):121-129
  相似文献   

3.
长江、黄河入海沉积物中元素组成的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对取自长江大通站(包括部分南京段)和黄河利津站入海沉积物进行了分析,研究了25种元素的含量特征及它们在长江和黄河里的差异,并与前人研究成果作了比较.研究表明,长江、黄河中的沉积物存在较明显差异,黄河沉积物中明显富集Ca,Sr,Si等元素;长江沉积物中明显富集Al,Fe,Ti,Mn,Cu,Zn,Pb,Rb,P,V等元素.这与2条河流流域的地质背景、气候带特征、风化程度以及人为活动影响关系密切.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2类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但是用Al标准化之后发现只有部分重金属元素含量有所增加.重金属的变化可能与近年来中国工业快速发展及两河流域污染物质的排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4.
长江和黄河每年输送近16亿t泥沙入海,是中国东部陆架海区最主要的陆源物质供应者.长江和黄河沉积物的物源识别一直是中国东部陆架海区沉积学热点问题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众多国内外学者运用矿物学、地球化学以及环境磁学等方法,对长江和黄河入海沉积物的物源识别做了深入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长江和黄河入海沉积物不同粒级组分中稀土元素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区分黄、东海陆架沉积物中来自长江和黄河源的有效替代性指标,从长江和黄河河口区各取3个沉积物样品作为长江和黄河入海沉积物的端元样品。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和黄河沉积物不同粒级组分中REE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5.49~256.77 μg/g和121.22~135.56 μg/g,随粒度由细变粗分别呈下倾的"双峰"型分布和倒"S"型分布;长江沉积物中REE约为黄河的1.5倍,最低值比黄河的最高值高出20%;8~16 μm和2~4 μm是凸显长江和黄河沉积物稀土元素差异的敏感粒级,REE、LREE/HREE和(La/Yb)n等稀土元素特征参数在这两个粒级组分中差异明显。本次实验结果大幅度地提高了两条河流REE差异的灵敏度和可信度,为建立区分长江与黄河入海沉积物物源实用的有效指标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7.
南黄海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运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依据南黄海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对南黄海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运移作了深入的探讨。南黄海中、西部主要物质来源为黄河输送的物质,但该区域也不排除来自于黑潮系统所带来的远洋物质。南黄海南端北纬33°以南区域沉积物来源主要为长江源沉积物;南黄海东部沉积物明显受来自朝鲜半岛物质的影响,但南黄海东部泥质区地球化学表明长江物质在该区域也有一定贡献,也包含部分被海水侵蚀的朝鲜半岛沿岸基岩和海底基岩及黑潮物质。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南槽沉积物特征和运移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3年9月采集的长江口48个沉积物样品和在该区进行的海岸带调查所测取的沉积物资料分析表明,南槽沉积物渐趋细化。进一步利用Mclaren泥沙输运概率模型分析实测资料,结果发现南槽沉积物自北向南输运入海后,主要转向杭州湾北岸输移。此外,分析长江口不同潮时采集的沉积物粒度特征说明,不同潮时的动力作用下,大潮期间的沉积物粒度参数和物质组成与中、小潮期间相应的沉积物粒度参数及物质组成有所不同,因而对长江口不同时期的沉积物作比较分析时,选择同一湖时的沉积物可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青岛前海沉积物运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2—2005年在研究区所获取的23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浅地层剖面和多波束测量以及水动力等有关资料,对青岛前海的动力作用和物质运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特定的动力作用下,青岛前海可区分出5种沉积类型;从胶州湾口到东部的拦门沙坝外侧,为一套以退潮流为主体的泛平原沉积体;潮流侧向运移结果形成潮道两侧的(南北)沙脊;沿岸各海湾海滩中部和沿岸波基面附近则是波浪作用的含砾砂质沉积体。本区的动力作用主要是潮流和波浪,潮流主要对纵向和侧向滚动旋转的物质运移起作用,波浪和局部沿岸流则对沿岸各海湾沙滩提供物质并对沉积物分选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东营港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及其运移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8年10月东营港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取样,结合水文观测和相关波浪资料,通过粒度分析以及粒径趋势矢量和掀沙动力等计算,探讨了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及其运移趋势。研究表明:东营港海域表层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为主,由岸向海呈"粗-细-粗-细"的条带状分布,相应地形成了沿岸最粗、近岸次细、远岸次粗和外海最细的4个沉积区,呈现出沉积物由粗沉积区向细沉积区运移的趋势;引堤阻隔了两侧潮流运动和波浪传播的连续性,引起引堤-引桥连接部位水流的辐聚或辐散,对于来自NE向的常强浪,引堤北侧为迎波区,南侧为波影区,致使沿岸和近岸的局部水动力场改变,从而造成了引堤南北侧沉积物分布和运移的差异。进一步研究显示,沉积物在总体上呈离岸运移,与余流呈偏东向的离岸流动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东海舟山群岛海域表层沉积物运移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潮流和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等实测资料,对舟山群岛海域表层沉积物的运移趋势、净输运通量以及起动流速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舟山群岛对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分布影响明显;舟山群岛海域表层沉积物整体由湾口向外海输运,平均日单宽输沙通量由杭州湾内向外海迅速减小;从杭州湾向外海,泥沙起动越来越难,单纯潮流对表层沉积物再悬浮作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7、2014和2015年莱州湾西部海域238个表层沉积物取样和分析资料,利用二维粒径趋势分析方法(GSTA)分析了研究区海域表层沉积物的运移趋势,并探讨了潮流和波浪对海底泥沙起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分为多个沉积中心和侵蚀中心;单纯潮流作用能起动大部分表层沉积物,不能起动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废弃黄河口西南侧近岸海域以及潍坊港东北侧海域;波浪作用下泥沙强烈活动水深范围广泛。  相似文献   

13.
长江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的含量约为160×10-6,重稀土元素的含量约为42×10-6,稀土元素总量约为202×10-6,轻稀土元素的含量约为重稀土元素含量的4倍。现代三角洲的前缘斜坡轻稀土元素、重稀土元素、稀土元素总量依次大于前三角洲、现代三角洲向晚更新世三角洲过渡区及晚更新世三角洲区。三角洲不同区域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相同,均呈现Eu的负异常,δEu介于0.64~0.70之间,平均0.67,在河海相互作用下,随着河流动力的减弱和海洋动力的加强,Eu的负异常加大。南支外Ce的异常与河口锋带有关,晚更新世三角洲Ce的异常与台湾暖流有关。轻稀土元素在现代三角洲前缘斜坡较富集,而重稀土元素在前三角洲区富集,REE在沉积物中的解吸或部分溶解过程是控制长江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长江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的REE受到粒径和盐度的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14.
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技术分析了长江水下三角洲地区6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粘土矿物。结果表明,长江水下三角洲粘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和蒙皂石构成;长江水下三角洲亚环境粘土矿物组成则不同,三角洲前缘亚环境中高岭石和绿泥石的平均含量高于前三角洲的含量,而前三角洲亚环境中伊利石和蒙皂石的平均含量高于三角洲前缘的含量。研究区粘土矿物主要来自长江流域,属于长江源,其分布主要受沉积动力环境和粘土本身性质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挪威水道和斯卡格拉克(Skagerra)是北海最大和最深的现代沉积盆地,大部分沉降物为细粒物质.本文根据5个航次获得的资料,报道了卡特加特北部、斯卡格拉克和挪威水道的现代沉积作用、沉积物与有机碳堆积速率及水柱特征.1.堆积速率和海底侵蚀在斯卡格拉克和挪威水道计算出的堆积速率是Eisma(1990根据进出北海水流中悬浮物富集度、河流输入、大气输入、海岸和海底侵蚀以及初始生产力得出悬浮物质为17×106t/a的4倍.由于没有理由怀疑Eisma关于悬浮沉积物富集度的估算值,则与本文中不同的堆积速率极可能是由不定期(短期)的强烈海底…  相似文献   

16.
利用X射线物相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和黄河入海沉积物矿物颗粒形态特征及不同粒级的碳酸盐矿物百分含量分布。结果表明,长江和黄河入海沉积物的碳酸盐矿物含量均在9%左右,差异不大。长江碳酸盐矿物含量在粗粒级较高,随着粒度变细波动式降低,黄河碳酸盐矿物含量则随粒度变细而逐步增加;黄河方解石含量高而白云石低,长江的情况正好相反。长江和黄河入海沉积物中的白云石颗粒大多比较完整,侵蚀沿完全解理面发生,菱面体形态明显。长江白云石上可以见到大量的磨蚀和溶蚀形态。黄河白云石保存较好,侵蚀程度较低,磨蚀和碰撞形态明显,溶蚀形态很少,发现典型的马鞍状白云石颗粒。长江和黄河的方解石均遭受强烈侵蚀。长江方解石溶蚀特征特别明显,深入矿物颗粒内部。黄河方解石侵蚀深度相对浅表,侵蚀形态多为磨蚀、碰撞和溶蚀等物理和化学综合侵蚀特征。长江某些方解石表面布满细小鲕状方解石颗粒,似为局部自由空间的胶体-陈化成因特征。黄河方解石呈现多个次生微晶集合体,显示其黄土粘粒空隙胶结物成因形态。碳酸盐矿物的菱面体形态和菱面体完全解理所特有的60°和120°交角,是其电镜下的最佳识别特征。长江和黄河沉积物物源、流域风化强度以及矿物晶体结构本身的特...  相似文献   

17.
长江、黄河沉积物物源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众多学者用不同方法对已知的长江和黄河沉积物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获得区分两者的有效指标。由于两河物源区物质成分的差异和所处气候带不同造成的后期风化的不同,其沉积物在化学元素和矿物组成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但是运用这些差别来判识陆架海区物质来源的问题则复杂得多,目前仍处在不断探索之中。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归纳总结,提出应尽量运用多个指标进行物源判识。  相似文献   

18.
东海岛是全国第五大岛,其东部长达28km的海滩是"中国第一长滩"。近年来因海平面上升和人类开发,该海滩局部出现较为严重的海岸侵蚀。基于高精度GPS监测结果及表层沉积物粒度测试结果,使用GSTA趋势分析模型,研究了东海岛东北部砂质岸滩的季节性冲淤变化及沉积物运移趋势,探讨了海岸侵蚀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岸滩沉积物的运移主要受潮流的控制,以沿岸向北运移为主。研究区南部岸滩紧邻低滩灯塔形成的波影区,沉积物供应较少,岸滩以侵蚀为主;研究区北部沿岸流搬运的沉积物能从南侧得到补给,加之向岸运移的沉积物,岸滩多处于淤积状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提供了沿岸带陆地地质条件,沿岸沉积物的重矿物成分及粒度成分的基础上,对沿岸沉积物的纵向和横向变化进行了讨论。入海冲积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榍石型和透闪石型,前者的频率曲线呈双峰,后者为单峰。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与黄河沉积物元素组成及地质背景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6  
长江与黄河表层沉积物常量及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明显不同。长江相对富K、Fe、Al等常量元素及绝大多数微量元素,且元素含量变化大;而黄河相对富Ca、Na、Sr、Ba、Th、Zr、Hf等少数元素,元素含量变化较小;长江流域广泛分布的中酸性岩浆岩及复杂的源岩与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决定了长江沉积物的特征元素组成及元素含量变化大的特点;而黄土高原的黄土化学成分与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决定了黄河沉积物的特征元素组成。Cu、Zn、Sc、Ti、Fe、V、Ni、Cr、Co、Be、Li等元素可较好地用来区分长江与黄河沉积物,以探索长江与黄河的入海物质在海域中的混合及扩散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