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鑫 《西部资源》2014,(5):197-19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正代替传统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令传统复杂的核算工作变得便捷,给用户带来及时、准确的数据,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会计电算化具有许多优势的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少风险。本文就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及对策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方向,由于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无论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因此,传统的财务审计在新的条件下就显得很不适应,必须进行改变、补充和完善,本文就电算化会计下的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和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李青 《西部资源》2011,(6):38-43
会计电算化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完成受托责任的一种手段,在企业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会更加广泛应用于内部控制中,这不仅会使会计工作工具发生改变,而且还会引起会计工作程序和会计工作方法的变革,这些变革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构建会计电算化系统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模式对我们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地去完善它企业才能够安全、有序的运行下去。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将电子计算机技术运用到相应的领域中来。同样地,在会计领域中也逐渐在使用计算机技术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新的社会发展趋势下,会计电算化是整个经济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会计行业进行行业内部优化的必然选择。将会计电算化使用与企业内部来控制审计分析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审查效率,节省运营成本,还能够进一步推广会计电算化的社会化推广。由此,本文将主要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发展情况,并且为其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它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我们根据这些影响研究和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达到审计的目的,切实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6.
邵鑫 《西部资源》2012,(3):185-186
本文讨论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对内部控制的特殊要求,同时提出对系统开发和实施的系统发展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各个部门的管理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日常运行过程的日常控制。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以黑龙江垦区为例,在对其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国际比较基础之上,从农业生产现代化、物质装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生活现代化、农业环境保护5个方面,构建了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对2000年以来的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结果表明,垦区在作物单产、农机装备水平、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和有机作物种植占比等方面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在经营规模、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差距较大。黑龙江垦区的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稳步提高,以农业生产现代化和农业生活现代化的快速演进为主,其次是物质装备现代化和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环境保护水平有所下降,其中各子系统有不同演变特点。因此提出黑龙江垦区尚处于初步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改革,攻克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任务。根据中国农业现代化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从投入、产出、社会发展3个维度构建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对2008年、2018年东北地区40个地级行政单元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与阶段划分。结果表明:① 从空间格局看,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呈现出“沿东北-西南轴线地区较高,轴线东西两侧地区较低”的空间格局,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及环渤海地区为高值集聚区;② 从发展速度看,东北地区各地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有所提高,北部地区发展速度整体大于南部;③ 从所处阶段看,2018年处在农业现代化“初步实现”的地市占比达86%,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处在由“初步实现”向“基本实现”的转变阶段;④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3个分维度指标在地理空间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异格局;⑤ 不同地区应针对发展优势及资源禀赋,走符合自身特点的农业现代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程汉  刘卫东 《地理学报》2022,77(12):3090-3103
国际发展研究指相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知识在发展中国家本地化的研究,是西方地理学的经典议题。本文梳理和总结了20世纪中叶以来国际发展研究的发展历程,包括其出现背景、兴起过程和学科格局,系统评述了国际发展知识演变的4个阶段,即现代化理论阶段(20世纪50—70年代)、新自由主义阶段(20世纪80—90年代)、新结构主义阶段(21世纪初10年),以及新现代化理论阶段(21世纪10年代至今)。借鉴西方经验,对照当前中国崛起的过程,提出中国已经到了需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国际发展知识的新阶段,应积极推动国际发展地理学。结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必然要求,立足学科优势,建议了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地理学研究的4个方向,包括基于中国的区域发展经验和空间治理模式研究,针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地理研究,“一带一路”建设海外重大项目案例研究和国际发展融资地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世薇  张平宇  李静 《地理研究》2013,32(11):2066-2078
垦区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中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参鉴模式之一。以黑龙江垦区为例,分两个层次深入分析垦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的演变过程及与其他农区城镇化的差异。按照城镇化的资金来源和发展主体进行划分,黑龙江垦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1947-1978 年自上而下的城镇化阶段,1979-至今自下而上为主的快速城镇化新阶段。从动力因子视角对垦区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9-2010 年间影响垦区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依次是市场力、内源力、行政力和外向力。与沿海地区的小城镇相比,黑龙江垦区远离大都市区,城镇化动力表现为典型的“内生性增长”,其发展模式可为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村镇发展提供很好的借鉴。但垦区的城镇化方式有其特殊性和先天不足,应加强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合理规划农垦小城镇,实现垦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海洋政策是海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国家总体战略制定的重要指向。边缘海由于其地缘范围的特殊性,在海洋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国家海洋战略的构建及海洋安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中国边缘海政策的演变与发展具体来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949-1978年的探索初创阶段,1978-1996年的变革推进阶段,1996年至今的稳定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按照近岸防御、近海防御、远海作战的顺序,以维护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为主线,遵循海洋安全为主,海洋经济先行,海洋安全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60多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确立了现代化的综合性海洋安全观,为海洋强国的建设积蓄了力量。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推动的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发展阶段。文章以郑州市为例,分析了城镇密集区的城市化特点与问题,认为适宜这一特殊地域的城市化途径在于乡村城市化,并对乡村城市化发展中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夏添  夏迎  刘晓宇  孙久文 《地理学报》2023,(8):1904-1919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虽已初步实现发展目标,但仍深受外部环境和自身结构影响。回顾历史,中国区域经济从近代萌芽和起步,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形成发展模式,区域发展由自发转向使动阶段。对比3次区域经济实践后,本文发现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阶段相对应,并依次形成沿海与内陆、三大地带、四大板块的发展格局。本文进一步通过梳理文献和历史事实,确定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起点、划分标准、划分方案,总结出区域发展中的3条主线和3对矛盾,即市场化改革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经济地带分化中的沿海与内陆关系和城镇化历程中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因而将中国区域发展的时空过程构建成三维模型,并基于经济体系现代化视角提出新的区域经济历史阶段:工业经济、特区经济、地区经济、区域经济和城市网络经济。最后,以城镇化为视角,本文提出不同城镇化水平与阶段下区域政策依次应该为产业政策、要素政策和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14.
房艳刚  刘继生 《地理研究》2009,28(4):968-978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业型村落的建设将会成为今后的要点和难点。而集聚型农业村落乡村文化景观的代表性、典型性和示范性,使其文化景观演化研究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以山东曲阜峪口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入户访谈,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改革开放30年来集聚型农业村落文化景观的演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聚落空间演变经历了机械型外向扩展、蔓延型外向扩展与空心化、内部重填与再集聚三个阶段;民居景观演变经历了传统四合院、平顶化和立体发展三个阶段;土地利用经历了圈层化、细碎化与集约利用、集中化与粗放利用三个阶段。其演化是城乡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计划生育与农地制度、国家政策等驱动因子影响下产生的乡村人口、社会、经济和文化变化所导致的。未来,聚落空间的再集聚,民居景观的现代化、生态化和特色化并重,土地利用景观的规模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将会成为集聚型农业村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面向不确定性:新发展阶段中国社会治理的困境及其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军  刘雨航 《地理科学》2022,42(3):390-400
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所面临的直接风险逐渐向潜在的不确定性转变。研究发现,发展环境、发展主体和发展方式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同时增长,共同推动着不确定性成为新发展阶段中国社会的整体性特征。这对当前的中国社会治理实践产生冲击,使其遭遇价值、行动、方法和结果等层面的多重困境。对此,需要在树立不确定性思维的基础上,从主体赋能、机制创新、制度创设等维度入手,推动“韧性治理”方式的建构,以此走出新发展阶段中国社会治理的困境,提升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80~2000年广州市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建设的发展经历了较不协调阶段(1980~1990年)、逐步协调阶段(1991~1995年)、基本协调阶段(1996~2000年)。20年间,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环保投资,削减工业废水排放量,控制大气质量,扩大绿地面积,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今后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进程中,尚需加大环保投资力度,控制人口规模,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加强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繁荣,长江三角洲地区逐步成为国家建设的重点区域,特别是90年代以来。在过去的几年中,这个地区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并将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发挥其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决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到2000年,这个区域可望成为一个现代化地区。为了区域的现代化,城市规划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传统的主体规划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因此,我们在城市规划中要来个转变,重组方法和内容,再建新的法规。  相似文献   

18.
标准化是现代化生产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标准对规范管理市场、提高管理效率有着重要作用。地矿标准化是矿政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政府职能的延伸,是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需要,也是推进依法行政、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必要回顾地矿标准化的历史,分析现状,展望未来,推动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发展。一、地矿标准化管理的历史沿革随着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地质矿产管理体制的演变,地矿标准化管理不断地向前推进。总体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始阶段建国后50年代初期,为满足我国国民经…  相似文献   

19.
金凤君  陈卓 《地理学报》2019,74(11):2230-2242
科学认知中国交通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和发展方向,促进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论和技术创新,对完善学科建设和促进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地理学报》1934年创刊以来的交通地理论文为依据,厘清中国交通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归纳学科发展的驱动力和趋势,以服务于学科建设。① 中国交通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探索阶段、初创阶段、体系形成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逐渐明确了自然—人文—技术交叉综合的应用学科性质,形成了突出的综合性研究特征,根据研究内容、交通方式和空间尺度确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② 国家与区域发展需求是中国交通地理学发展的基本动力,数据与方法创新、学科交叉需求和国际理论引介对学科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③ 中国交通地理学的发展具有人文、生态和技术相结合的前沿方向,未来有必要适时地调整学科体系和发展方向,以保持学科优势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自Haeckel提出以来已有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当代的生态学,在积极参与解决全球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中逐渐摆脱了其初期发展阶段的某些纯自然主义倾向的局限性,扩展了研究的范围和领域,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实现了现代化,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尽管中国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具有深刻生态学思想的宝贵经验,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生态学才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得到发展。其发展历程可以归纳为以下4个阶段:原始萌芽阶段、基础生态学研究阶段、生态系统研究阶段以及当代生态学研究阶段。本文在简要回顾中国生态学发展的基础上,选择了几个研究领域进行了重点介绍,包括:生物多样性保育、全球变化生态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沙漠化控制、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及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生态补偿等。最后,基于中国生态学研究的现状和需求,提出了今后生态学发展的6个优先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