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乌拉特前旗小佘太乡严重缺水地区找水方法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总结,查明缺水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缺水原因,今后找水方向,今后找水的前景地段和找水方法总结。通过这四个方面方法的叙述,成功解决或者缓解了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小佘太乡严重缺水地区的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充分查明焦石片区缺水现状和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岩溶地下水示范工作,得到了当地政府及群众的肯定,取得了一定的示范效果,并从中总结了岩溶石山地区的找水经验和教训,这将为进一步解决岩溶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近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了解到,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西部缺水地区找水勘查》等7个地下水勘查项目进行了评审.七个项目中,由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承担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西部缺水地区找水勘查》、《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缺水地区找水勘查》两个项目,因勘查成果较好,报告内容齐全,被评为优秀报告.  相似文献   

4.
高密度电法在水文地质调查中具有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地质环境较复杂、地下水资源缺乏地区,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方便解译等特点。本文以大别山西段生态地质修复支撑调查中的找水为实例,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解译出目标找水靶区的电阻率剖面,结合地球物理特征、钻探验证等,说明高密度电法在第四系地层找水工作中有显著效果,能作为第四系地层找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东岸地区海水入侵三维溶质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运用FEFLOW软件建立珠江口东岸地区海水入侵三维溶质模型,并利用研究区水位和水质的动态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识别和校正。运用模型进行情景模拟,预测现状开采条件下地下水的水质演化趋势。预测2010年,第四系含水层海水入侵面积为115.98km2,基岩裂隙含水层海水入侵面积为89.36km2,2020年,第四系含水层海水入侵面积为106.83km2,基岩裂隙含水层海水入侵面积为82.76km2。预测结果表明:在现状开采条件下,第四系和基岩裂隙含水层海水入侵程度有所缓解,海水入侵面积逐渐减少,Cl-高浓度区域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6.
本次物探找水应用对称四极电测深在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等类型中寻找富水层。通过视电阻率值、视极化率值,绘出断面等值线图,判断低阻高极化带的空间分布及倾向特征,寻找含水条件较好地段,解决当地部分村庄的生活饮水困难,为布设钻探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电阻率法找水是地球物理勘探中找水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本文在详细分析测区的地质背景和水文地质资料的前提下,应用电阻率法给农村饮用水巩固提升工程提供了水厂宜井井位和地下水富水区的分布情况。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充分阐述了电阻率法在寻找地下水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疆东天山地区构造控水机制及找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端干旱缺水的哈密东天山地区地下水的赋存、分布和富水性主要受地质构造的控制。由地质构造分割或圈闭的规模不同、类型不同的各类蓄水构造,可分为断块型蓄水构造、压性、压扭性逆断裂型蓄水构造、张性、张扭性断裂蓄水构造和大面积花岗岩分布地区小型岩脉型蓄水构造。不同的蓄水构造可以满足不同规模矿山的需求。采用遥感释译。地面测绘、物探和钻探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就近选择找水靶区,确定供水方向是解决该地区矿山供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张掖市地下水位上升区环境同位素特征及补给来源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大量的稳定环境同位素(2H、3H、18O、14C)测试数据和氟利昂(CFC)测年技术,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系统分析了张掖盆地及上游山区的大气降雨、冰雪融水、山区基岩裂隙水(泉水)、地表水、盆地内水位上升区泉水、地下水(潜水、浅层承压水、深层承压水)的环境同位素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联程度,并采用质量守恒定律和氚值含量衰减规律、氟利昂测年技术方法估算了地下水的水源组成和补给年代,初步探讨了水位上升区深层承压水的补给来源和补给途径.研究结果对于重新认识干旱区内陆盆地地下水特别是深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排泄方式,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影响地下水富集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地貌、表层岩性、植被状况等;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地下水富集类型主要有风沙覆盖型、冲湖积砂覆盖型、汇流型(包括河谷区、内流盆地、陇东支流汇流型)。经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总结,圈定了杭锦旗阿日善地区等10个富水地段。  相似文献   

11.
马桥地区以覆盖区为主,基岩出露面积相对较少,但局部岩浆岩较发育,以燕山期的中性岩(闪长(玢)岩)为主,而目前淮北地区发现的金属矿床多以矽卡岩型矿床为主,成矿母岩则是燕山期的岩浆岩。本文探讨了马桥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  相似文献   

12.
按照一般水文地质调查评价的标准,通常认为红层弱含水岩组中的地下水不具有开采利用价值。根据农村生活需水量小和红层含水层富水性普遍弱但分布广泛的特点,依据勘查示范项目的数据并结合前人已有的成果,重点探讨了红层地下水富水等级的划分和开发利用的经济技术条件,更新了红层地下水资源的价值观,使红层地下水开发具有普遍适用性、技术可行性及经济合理性,对解决红层地区的干旱缺水困难具有重要而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区域矿区主要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阐述了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分析认为,矿区充水水源包括大气降水、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溶隙溶洞承压水。  相似文献   

14.
冻融侵蚀是青藏高原草甸覆盖区的主要侵蚀方式,以气候条件一致的藏东地区斜坡表层土壤侵蚀为对象,基于区域地质条件和土体赋存特征,分析了土壤剥蚀输移的力学过程,探索了缓变的隐性因子和灾变的显性因子对冻融侵蚀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地表冻融侵蚀是自基岩风化和土壤演化起始,经历冻融拉裂破坏与沙土输移,到重新裸露基岩的一个循环演化...  相似文献   

15.
华北平原缺水盐渍区浅层地下水位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以国家农业科技攻关南皮试区为例,分析了华北缺水盐渍区地下水水位动态及其与降水量的关系,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预测方法,建立了地下水位动态的模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目前供水、用水和水文地质条件下,未来地下水水位呈缓慢下降趋势,年均下降速度为0.12~0.14m/年。单靠平水年甚或丰水年降水难以维持地下水采补平衡,必须进行多年径流调节或跨流域调水,以丰补歉,互济余缺,并实施农田综合节水技术,防止区域水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16.
广西百色市隆林—乐业地区属于右江水系及红水河水系,可划分为三个岩溶区:隆或岩溶区、平塘岩溶区和蛇场岩溶区,岩溶水系统可分为:地下河子系统、岩溶大泉子系统和基岩分散流子系统。本文首先分析各岩溶水系统的结构特征,再根据岩溶区构造特征和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最终提出隆林—乐业地区水系统循环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7.
记者 《西部资源》2012,(3):20-20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以下简称“第一水文院”)立足水文地质主业,坚持走勘查开发一体化发展之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打造“大地质”勘查队伍为目标,积极拓展工作领域,在地热资源勘查、地质找水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贵安新区高峰镇王家院村庄上组找水打井工程为例,介绍电阻率对称四极法工作原理、方法技术,在场地条件不利于布设无穷远极导致联合剖面法无法运用情况下,结合地形地物、水文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电阻率对称四极剖面法和对称四极测深法选定最佳井位和钻进深度,成功解决了近5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和在干旱年份水源水量不足的问题,满足了当地群众生活及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9.
四子王旗属内蒙古中部干旱地区,水资源较为匮乏,且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实践证明,运用常规电阻率测深法对含水层的埋深、厚度及其富水性等做出综合评价是可行的,可以取得显著的找水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东昇  崔步礼  赵云朵 《地理研究》2022,41(10):2821-2831
区域地下水溶解性碳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对于认识区域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及推动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青海湖流域冻结期和融化期分别收集了地下水、河水和湖水样品,研究了环青海湖地下水在冻结期和融化期的溶解性碳特征,并探究了不同类型地下水的溶解性碳特征及其对不同冻融时期的响应,最后揭示了环湖区域不同水体的溶解性碳的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冻结期地下水、河水和湖水的溶解性无机碳(DIC)均相对高于融化期,溶解性有机碳(DOC)均相对低于融化期。地下水、河水和湖水的溶解性碳均主要以DIC为主,DIC在溶解性碳的占比高达92%。地下水的DIC平均含量在基岩裂隙水、水量中等和浅埋藏的水文地质条件下相对较高,DOC平均含量在基岩裂隙水、水量丰富和浅埋藏的水文地质条件下相对较高。地下水的DIC在湖滨平原砂砾石层、淤泥质砂层潜水和水量中等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受冻融期影响较大,DOC在基岩裂隙水和水量贫乏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受冻融期影响较大。湖水的DIC和DOC均远高于河水和地下水。河水的DIC在融化期和冻结期均低于地下水,DOC在融化期高于地下水,在冻结期低于地下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