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霍远  问晓敏 《干旱区地理》2015,38(1):199-205
充分利用税法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是一种很重要的税收筹划方法,而现行税法对农业的优惠政策颇多,因此,农业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结合行业特点,在充分了解和掌握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确定自身的经营策略,这样才能达到合理缴税的目的。首先介绍了农业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税收的关系,然后分析了新疆农业上市公司税收现状和存在的税收问题,最后按税种从降低纳税风险、降低税负、递延纳税的时间等几个方面对新疆农业上市公司提出了合理缴税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服务供需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忆邵  史东辉 《地理研究》2018,37(9):1714-1723
基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覆被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测算并研究区域内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及生态服务总量供给的价值当量;根据国家相关建设指标规定和人均资源消耗量,估算各项生态服务需求量价值当量;进而对区域内生态服务的供—需盈亏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各项生态服务及生态服务总量供需状况良好,供需比均大于1.2;② 不同生态服务供需状况存在差异,支持服务(1.46)>调节服务(1.44)>供给服务(1.39)>文化服务(1.28);③ 供需比在空间上整体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分布模式,北侧荆州供需比偏低;④ 城乡供需状况差异显著。本次研究囿于行政边界,基于自然边界的供需状况研究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3.
SOA体系结构是目前构建Web数据集成系统的理想结构,服务发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传统的服务发现方法基于关键字匹配技术实现,缺乏对具有空间约束的空间Web服务的支持,使服务执行的整个过程受到影响。该文基于空间数据服务的尺度和范围约束,提出一种计算空间Web服务相关性的模型,并实现两种基于空间索引结构的服务发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明显提高服务发现的查准率。  相似文献   

4.
连接多层次人类福祉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框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李琰  李双成  高阳  王羊 《地理学报》2013,68(8):1038-1047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提出将"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作为未来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相关研究日益增多。然而,当前学界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和分类仍存在争论,概念的混乱导致研究中对服务理解的分歧。本文在综述国内外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定义和分类方案的基础上,利用从生态系统服务到人类福祉的服务级联框架,辨析生态系统服务形成过程中不同级联的联系和区别,探讨人类福祉的内涵及其与生态系统服务的联系,提出使用终端生态系统服务来连接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以此建立连接服务与多层次人类福祉的服务分类框架。根据终端生态系统服务所产生收益与不同层次人类福祉的关联,将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福祉构建、福祉维护和福祉提升3 大服务类别。这种服务分类框架可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以及服务与人类福祉耦合关系的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旅游饭店个性化服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国内外旅游饭店服务发展的简要历程、规范服务与个性服务的辩证关系,透视了旅游饭店个性化服务的内涵实质,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划分出了几种服务类型。归纳出旅游饭店个性化服务包括灵活服务与超常服务、主动服务与超前服务、细节服务与超值服务、情感服务与特色服务等类型,概括出旅游饭店个性化服务具有多样性、意外性、开拓性以及风险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构建数字城市服务公共平台,能够有效地解决异源异构数据共享的问题,实现地理信息互操作。该文以数字城市服务公共平台下的地理信息服务为例,基于本体论,利用属性枚举的语义表达方法构建地理信息服务本体,以明确且形式化的方法描述服务语义,力图解决地理信息服务语义共享的问题。最后给出数字城市公共平台部分地理信息服务的形式化语义描述,在Protégé软件中完成地理信息服务本体的构建,同时结合HermiT1.3.4实现推理过程,并以地理编码服务为例构建了一组本体结构。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企业的调查及访谈,从服务范围、服务流向以及服务强度三方面,以广州为例分析高等级中心地的生产性服务输出空间模式。总结出区别于传统服务业的生产性服务输出新特点: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跳出了单个城市体系的区域,且并不完全遵循城市等级而扩散;服务流向不单从高等级城市流向低等级城市,更多的是在高等级城市之间流动;服务销量与客户量的空间分布不一致。基于企业行为的解释,提出服务经济时代下高等级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输出的几点启示: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空间距离对生产性服务输出的影响较小,生产性服务输出的服务范围上限可以设定为服务提供者的影响力所能辐射的最远距离;高等级中心地的生产性服务的输出流向反映出城市参与全国乃至全球城市分工的职能与定位;在城市等级的分析中,服务强度应与服务范围同时作为判断中心地等级的指标;生产性服务输出的研究将有助于分析区域间的产业关联及区域联系。  相似文献   

8.
王辉  刘小宇  郭建科  孙才志 《地理研究》2016,35(6):1193-1202
具有百余年历史的美国国家公园志愿者服务已成为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的重要部分,志愿者服务有效实现了美国国家公园的全民管理思路。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记录梳理,就国家公园志愿者服务的相关概念、服务动机、服务决策、服务内容、服务支持和服务机制深入剖析,从庞大有序的服务系统、管理与运行、功能实现三方面分析国家公园志愿者服务机制;提炼出美国国家公园志愿者服务的四个支持:宣传支持、技术支持、学习支持和立法支持。并以美国海峡群岛国家公园为例进行论证。最后提出国家公园志愿者服务和中国国家公园志愿服务尚需研究的诸多内容,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张妮  周忠学 《干旱区地理》2018,41(2):409-419
综合测评农业生态系统正负服务,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TM遥感影像、实地调查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应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理论与方法、Erdas及ArcGIS10.1软件平台,对负向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进行界定,对研究区农业生态系统正负服务进行综合测算及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3.36×108元,正服务占主导地位。(2)总生态系统正服务在空间呈低、高、中带状分布规律,整体表现出由城镇中心地区向边缘区递增的趋势;负服务呈相反格局;净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以面、带、点状交错分布,净服务为正值以大面积状分布于林地区域,净服务为负值的以带状、点状分布耕地、园地为主的地区。(3)与只测评生态系统正服务相比,能更客观地反映农业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实际能力及对人类的惠益。  相似文献   

10.
西安市城市景观的正负生态系统服务测算及空间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梦桃  周忠学 《地理学报》2016,71(7):1215-1230
综合测评城市景观的复合(正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评价不同城市景观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贡献,对优化、调控在城市化影响下的景观转换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基于研究区的TM遥感影像和Erdas、ArcGIS 10.1软件对西安市建成区2013年城市景观的复合生态系统服务进行测算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① 西安城市景观产生的负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远高于正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净生态系统服务达-12.71×108元;在城市化过程中,随着自然景观向半人工景观、人工景观的转变,导致景观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急剧下降,负向生态系统服务占主导,87.81%的土地复合生态系统服务为负值,仅有12.19%的土地复合生态系统服务为正值,以建筑用地为主体的城市景观体系必然会导致生态系统服务的下降。② 西安市城市景观的总正向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整体呈现为研究区中心值低于四周,沿行道绿地、公园绿地等景观形成格网状、斑块状分布的高值区;总负向生态系统服务整体上呈现中心值高于四周,高值区较集聚,自然景观和半人工景观是维系城市正向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景观类型。③ 城市景观的空间分布基本上决定了复合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大格局,西安市各城市景观类型的空间组合与镶嵌状况,使得生态系统服务正负值呈斑块状、棋盘状交错分布的格局。愈向城市外围,复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越高;城中林地、绿地和水域分布的地方是复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网状高值区。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91、2002与2008年卫星遥感资料,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分析克里雅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①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从1991年的144 224.8万元降到2008年的128 716.3万元,生态服务价值损失10.8%,每年净损失生态服务价值达24.2元/hm2。生态服务总价值的减少主要是由湿地、水域总面积的减少而导致的;②研究区各生态服务功能对区域总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废物处理、土壤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气候调价、气体调价、食物生产、娱乐休闲和原材料;③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服务功能指数缺乏弹性。  相似文献   

12.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进展与挑战(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在最近的十多年里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通过述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进展与挑战,本文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生态系统服务在生物圈中无处不在,但学术界对它们的认识却不尽相同。为了使得生态系统服务这一概念能够在生态保育和人类福祉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管理决策的要求对其作出清楚的界定,并且根据所研究的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特征对其进行恰当的分类。(2)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福祉的源泉,它们具有复杂性、空间尺度、公私物品特征和收益依赖性。认识生态系统服务的这些基本特征是测度、模拟、评价和管理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前提。(3)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供给与使用是联系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们事关生态保育和社会公平等重大问题;为了制定科学的生态系统服务管理决策,需要对它们开展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的综合研究。(4)生态系统服务具有包括效用价值和非效用价值在内的多重价值属性。在制定生态系统服务管理决策的过程中,各种价值会在一个共同、但并非总是公平的决策平台上相互交叉、补充与制衡。因此,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应当构建与使用多准则的综合价值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省域生态系统服务足迹流动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间由供给与消费不均衡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流动,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食物供给服务、淡水供给服务和固碳服务,运用生态系统服务足迹算法和多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核算中国省区典型生态系统服务足迹和省域间的动态流动以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省域人均食物供给服务足迹为1.16 hm2/人,人均淡水供给服务足迹为0.06 hm2/人,人均固碳服务足迹为2.92 hm2/人,但由于人口数量、地区发展和单位能耗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因此供给与需求的不均衡导致了服务足迹在空间上的流动。同时,生态系统服务足迹与各影响因子呈正相关,表明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转好的拐点还未出现。  相似文献   

14.
多源分布式CSW和WMS地理信息服务集成与互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地理信息服务与其元数据不对称导致多源地理信息服务难于无缝集成的现状,提出根据OGC(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网络地图服务(Web Map Service,WMS)动态生成自身元数据的方法,并基于OGC CSW(Catalogue Service for the Web)、WMS规范和ISO19139元数据标准开发了MS2MD中间件.提出用于监测地理信息服务质量的方法,实现了对多源、分布式CSW与WMS的准实时动态监测;同时,设计了多源分布式CSW和WMS地理信息服务的集成体系结构,并将上述方法应用于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lobal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 of Systems,GEOSS)的空气质量与健康项目中,解决了WMS与其自身元数据信息不对称以及地理信息服务质量的准实时监测问题,实现了多源分布式CSW和WMS地理信息服务的无缝集成与互操作.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概念、方法与进展   总被引:51,自引:5,他引:46  
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学与地理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受到众多学者与研究组织的关注。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对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的影响,改变着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能力。本文对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相关研究背景和概念进行了介绍,总结了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的特点,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加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区域集成与优化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这些科学问题的解决将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生态系统最终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最终服务指生态系统直接提供给人类的,由人类直接享用、消费、使用的生态系统服务,目前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多将最终服务与中间服务混淆,造成重复计算。以洞庭湖为例,建立洞庭湖生态系统最终产品与服务评估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工程法和旅行费用法评估洞庭湖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经济价值。结果表明:洞庭湖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2 154.22×108元/a,其中洪水调蓄和气候调节占总价值的88.69%,是洞庭湖的主导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的10项生态系统最终服务按价值量排序,依次为调蓄洪水气候调节淡水产品水资源供给原材料生产释氧休闲旅游固碳水质净化内陆航运。评估结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洞庭湖对人类福祉的直接贡献,不仅能提高公众和管理部门对洞庭湖生态系统服务的认知,也为管理部门管理洞庭湖提供了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任改莲 《西部资源》2014,(3):117-118
随着电子时代的来临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档案利用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通过档案创新服务来满足利用者的要求,以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李淑娟  高琳 《湿地科学》2020,18(2):129-140
生态功能分区是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环节,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密切相关,对小尺度区域进行生态功能分区,有助于实现精细化资源管理。以位于胶州湾北岸的青岛市城阳区和胶州市为研究区,采用当量因子法,计算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采用相关分析和双变量局部自相关分析方法,揭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7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集聚特征,分析生态系统各种服务价值间权衡与协同关系;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划分生态功能区。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7年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7年胶州湾北岸滨海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在波动减少,其中,水域、盐田、其它用地和居住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波动增加,滩涂、养殖池、耕地、工矿仓储用地和商服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波动减少;生态系统服务的集聚区都为沿海滩涂区域,但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冷点区域不断向东北部和西南部扩张;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间的主导关系为协同关系;食物生产与水资源供给、食物生产与土壤保持、食物生产与提供美学景观的关系为权衡关系;胶州湾北岸滨海地区可以划分为生态保护区、旅游发展区、渔业养殖区和混合发展区4个功能区。  相似文献   

19.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进展:从认知到决策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作为沟通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的重要桥梁,生态系统服务一直以来都是地理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热点。正确认知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是开展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管理决策的前提,有助于人类福祉的全面提升。本文通过厘定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概念内涵,梳理了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空间、时间和可逆性特征,将多层次人类福祉的满足作为权衡的最终目标,视生态补偿为权衡决策的基本保障途径。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的识别依托于定量指标法和综合模型法,且权衡关系可能随时空尺度的推移发生改变;情景分析与多目标分析是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决策的有效手段。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多尺度关联、生态系统服务流与远程耦合、生态系统服务消费与生态补偿,成为当前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0.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对于人们全面认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制定森林资源保护法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祁连山区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数据、2008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及社会公共数据,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年服务价值总计为654.44亿元。按服务功能类型的价值比例从高到低排序为:保育土壤(46.59%)>生物多样性保护(25.53%)>涵养水源(14.03%)>固碳释氧(12.69%)>森林防护(0.50%)>积累营养物质(0.41%)>净化大气环境(0.24%)>森林游憩(0.01%)。按森林类型的价值比例从高到低排序为:灌木林地(63.7%)>有林地(34.1%)>疏林地(2.18%)。单位面积林地年均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7.47万元·hm-2,其中,最大为有林地,其次是灌木林地,第三是疏林地。本文还对比分析了本次评估与以前较为全面的7次评估之间的差别及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