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同位素示踪和γ能谱分析方法,就近岸沉积物对放射性同位素~(90)Sr((~85)Sr),~(137)Cs,~60Co及~(106)Ru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对同种类型的沉积物,吸附分配系数Kd值的变化顺序大致为~(137)Cs>~(60)Co>~(106)Ru>~(90)Sr;对同种放射性同位素,吸附分配系数Kd值与沉积物的粒度系数(Mdφ)存在正相关关系;在低活度示踪条件下,Kd值不变。实验结果与相应海区的实际调查结果相符,沿岸核企业在设计排污方案时,亦应考虑沉积物对放射性同位素的吸附及其污染影响。  相似文献   

2.
海洋中的大量微细悬浮物,由于其表面积很大,所以有很强的吸附效应,它们对于微量元素(包括放射性核素)在海洋中的转移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悬浮物中的无机组份对海水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吸附,国内外曾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性能研究得比较少。为了进一步探讨青岛近海的自净能力,我们对该海区的悬浮物含量、组成及吸附性能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着重调查研究了长寿命裂变产物~(90)Sr,~(137)Cs,~(106)Ru及感生同位素~(60)Co在海水和天然悬浮物之间的分配情况,并用~(137)Cs,~(60)Co两种示踪剂对悬浮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对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海的海洋沉积物中人工放射性核素~(144)Ce,~(103)Ru,~88Rn,~(85)Sr,~(90)Sr,~(134)Cs,~(137)Cs,~(124)Sb,~(54)Mn,~(60)Co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到核素的区域变化规律和与沉积物性质的相互关系,以及获得各核素的分配系数(K_d)。  相似文献   

4.
渤海海洋环境中90Sr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80—1981年间渤海放射性调查获得的资料,探讨了渤海环境中~(90)Sr的含量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认为大陆径流以及~(90)Sr、~(137)Cs两核素被土壤吸附和从土壤中解吸的能力差异,是影响渤海环境中~(90)Sr分布及造成~(137)Cs/~(90)Sr比值严重反常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某滨海核电厂为例,分析确定58 Co、60Co、90Sr、134 Cs、137 Cs和110m Ag等放射性核素为该核电厂低放射性废水中的主要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推荐的评估模式预测了上述放射性核素排海后对电厂排放口海域环境(海水水质和沉积物质量)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该核电厂低放射性废水正常排放后,排放口附近海域海水中的58 Co、60Co、134Cs、1 10m Ag比活度低于放射性核素比活度背景值检测限2~3个数量级;90Sr低于背景值4个数量级;137Cs略高于背景值,对周围海水环境未造成放射性污染.但58 Co、60Co、134Cs、137Cs、110m Ag在排放口近岸海域沉积物中的沉积量分别比背景值检测限高2~5个数量级,其中60Co和110m Ag沉积量最大;90Sr沉积量低于放射性背景值2个数量级.最后提出可以从生物辐射评价和核素的迁移转化规律、联合效应(综合考虑温排水、低放射性废水和余氯)和选取合适的指示生物3个方面进行跟进研究的建议,以便更完善和全面地评价核电厂低放射性废水对排放口附近海域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吴世炎  施纯坦 《台湾海峡》1992,11(4):363-367
本文提供了1989~1991年广东近岸表层水中~(90)Sr和~(137)Cs含量的分析结果。在调查海区,~(90)Sr含量为2.31~3.75mBq/L,平均值为3.21±0.45mBq/L。~(137)Cs含量为2.10~4.49mBq/L,平均值为3.47±0.89mBq/L。~(137)Cs/~(90)Sr放射性的比值为0.63~1.69,平均值为1.11±0.35。调查结果表明,近三年来未发现广东近岸海域有明显的人工放射性污染。目前广东近岸海水中的~(90)Sr和~(137)Cs主要仍是以往核试验所产生的放射性落下灰残余。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研究离子交换-电沉积法制源和离子交换-沉淀法制源,测定海水、海洋生物和沉积物中65Zn的方法。化学回收率和放化回收率基本一致,对于海洋生物和沉积物样品大于90%,对于海水样品在85%左右。本方法对主要放射性核素(90Sr,137Cs,59Fe,60Co,108Ru,95Zr等)的去污因子均大于103。在海水样品预富集和电沉积制源方面作了较好的改进。可以认为是一种比较简便、快速测定海洋环境样品中65Zn的放射化学分析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核工业的不断发展,核能的广泛利用,影响环境和人类安全的放射性物质向海洋排放的数量日趋增加。研究海洋自净能力,保护环境,防止海洋放射性污染,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解青岛近海放射性状况,我们于1983年9月—1984年10月对该海区进行了放射性状况调查研究。从而,基本上掌握了~(60)Co,~(90)Sr,~(106)Ru,~(137)Cs,U和Th在海水、生物、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水平及其分布特征。这一调查研究,将为制定海水放射性容许标准,为估算该海区的纳污容量,为放射性环境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对保护环境,保护海产资源,维护人民健康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亚铁氰化铜-硅胶现场浓集γ能谱法测定海水中137C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用无机离子吸附剂CuFC-SiO_2从海水中浓集~(137)Cs,然后用r能谱仪测定海水中~(137)Cs活度的简易分析测定方法。研究了过柱海水速度和海水中~(137)Cs活度变化时吸附剂对海水中~(137)Cs吸附效率的影响,探讨最佳过柱速度和吸附效率。本方法与磷钼酸铵-碘铋酸铯-β计数法有良好可比性。方法准确,简便,安全且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环境质量是厦门成为一个宜居和滨海旅游城市的重要基石。自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和福建省核电站陆续运行之后,厦门邻近海域潜在的核污染风险受到公众和管理部门的关注。本研究测定了2015年2月和8月厦门邻近海域海水和海洋沉积物中主要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水平,并据此评价了该海域的环境放射性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海水中总铀、90Sr、226Ra、137Cs处于我国海洋放射性水平变化范围以内,无明显季节差异,其他放射性核素58Co、60Co、134Cs、110mAg、59Fe、54Mn、65Zn均未检出,海水中90Sr和137Cs的活度最大值远低于国家海水水质标准限值,海洋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水平亦在我国海洋放射性水平变化范围以内。利用我国现有的海洋放射性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对厦门邻近海域放射性质量状况进行分级评价得出其海水放射性质量为2级,海洋沉积物放射性环境质量为1级,均属于安全级别。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在厦门附近海域未观测到放射性污染现象。  相似文献   

11.
过去几十年中,各国多偏重于海水中~(137)Cs的研究,而对沉积物中~(137)Cs的研究较少。1981年,我们乘“科学一号”船在冲绳海槽区取得了部分沉积物。本文试就~(137)Cs在沉积物中的分布及相关因素作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光照、温度对小球藻(Chlorella sp.)吸收~(60)Co和~(137)Cs以及对生长的影响。实验是在~(60)Co,~(137)Cs混合示踪条件下进行的,结果表明:(1)小球藻对~(60)Co有着很高的累积能力,而对~(137)Cs的累积能力较低;(2)光照无论对藻吸收~(60)Co还是吸收~(137)Cs的浓缩系数的影响都是全光照>半光照>黑暗;(3)温度升高藻吸收~(60)Co的浓缩系数增大;(4)小球藻在全光照、28℃时的生长最好,而在黑暗、35℃时的生长最差。  相似文献   

13.
海水中~(60)Co,是由于核爆炸或反应堆运转时,中子与外界环境和装置的元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在海洋生物及底质中,钴的量值通常比在海水中高几个数量级。钴离子在低级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是一种很活泼的生原要素。它能有效地被浮游细菌吸收而合成维生素,而且一旦被吸收,就难以从生物圈中完全解吸出来。它长期存在于有光合作用的表层中,反复被引入生物链,经海产品摄取后,往往进入食物链成为公害。所以,在海洋环境中,对~(60)Co的监测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李培泉 《海洋科学》1986,10(5):62-65
在海洋环境中,放射性核素~(90)Sr和~(137)Cs的测定占有重要的位置。 研究~(137)Cs/~(90)Sr比值,有助于了解这两个核素的地球化学过程、分馏现象以及在海洋中的归宿。同时,还可以根据其比值和其中一个核素的含量,推算出另一个核素的浓度。 一、核爆炸后的~(137)Cs/~(90)Sr比值 1965年,Harley等人根据百万吨级的核  相似文献   

15.
海洋沉积物中210Pb的测定及其在地质年代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汉阳  余兴光 《海洋学报》1984,6(6):793-802
本文研究了电沉积—PbSO4制源—β计数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210Pb。铅化学产额为85—90%,化学产额与放化产额基本一致。对90Sr、106Ru、137Cs、60Co、65Zn。55+59Fe和54Mn的去污因子均大于103。精密度为±2.9%,方法的灵敏度为0.15dpm/克。应用本程序成功地获得长江口及其邻近陆架五个岩心典型的210Pb剖面图,测得G8132、G8133、G8134、G8135和G8139五个岩芯的沉积速率分别为0.72,0.86,0.37,0.33和0.42厘米/年。  相似文献   

16.
90Sr长期被视为最重要的人工放射性核素之一,日本福岛核事故导致包括90Sr在内的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进入海洋,厂区储水罐中冷却废水至今仍然存在大量90Sr。海洋中90Sr分析方法却繁琐耗时,导致核事故后的90Sr研究较为匮乏,且缺乏系统的认识。本研究在2015?2018年期间测量南海海水和多种海洋生物(马尾藻、海虾、牡蛎、红树林植物、造礁珊瑚)中90Sr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核事故后日本周边海域和南海90Sr的比活度水平与环境半衰期。结合文献资料,本研究发现1975?2010年期间日本近岸海水90Sr的环境半衰期为15.4 a,2011年的核事故后日本周边海洋中90Sr比活度显著升高,基于ERICA软件定量计算核事故后90Sr对海洋鱼类的剂量率比核事故前的结果高5个数量级。南海作为福岛核事故后北太平洋环流的下游海域,本文进一步构建1984?2018年期间南海90Sr比活度的历史曲线,发现核事故前后南海90Sr比活度水平没有可识别的变化,进一步定量计算南海90Sr的环境半衰期为26.7 a,发现边缘海和大洋中90Sr和137Cs环境半衰期格局差异与核素(90Sr和137Cs)的源汇过程(河流输入和海洋生物泵)密切相关。鉴于海洋中90Sr分析方法的挑战性,本文发现在10多种海洋生物中造礁珊瑚骨骼几乎拥有最高的90Sr浓集因子(约1 000 L/kg),同时具有较易大量获取、固定附着生长、连续高分辨率记录、前处理简单快速等优点,很可能是海洋中90Sr可靠的指示生物。造礁珊瑚中90Sr研究将有利于揭示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源汇过程,同时为我国海洋放射性监测方案和相关标准导则的优化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霞浦核电基地海洋生物的放射性本底水平,在其周边50 km范围内采集5类9种海洋生物样品,测量其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40K,以及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134Cs、90Sr、58Co、60Co、54Mn、110mAg、65Zn的活度浓度并进行辐射剂量评价。结果显示,所有样品中134Cs、58Co、60Co、54Mn、110mAg、65Zn的活度浓度均低于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238U、232Th、226Ra、40K、137Cs和90Sr的平均活度浓度分别为(0.48±0.48)、(0.86±1.20)、(0.27±0.34)、(74.3±43.0)、(0.023±0.019)、(0.242±0.167) Bq/kg,处于我国食品天然放射性本底水平内。当地公众由于食入海产品所致年有效剂量为55.1 μSv/a,其中137Cs、90Sr所致剂量分别为0.021、0.49 μSv/a;海洋生物所受辐射剂量为0.048~0.276 μSv/h。〖JP2〗当地公众及海洋生物所受辐射剂量均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或国际推荐控制值。本次调查为霞浦核电厂运行前海洋生物放射性本底建立了基线数据,并提出了今后海洋生物监测的重点核素,除137Cs、134Cs、90Sr、58Co、60Co、54Mn、110mAg、65Zn,还应增加对3H、14C、131I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选取辽河口海岸带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沉积物中~(137)Cs比活度,来分析沉积物中~(137)Cs比活度、蓄积总量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基于~(137)Cs的测年原理估算该区域的沉积速率。结果表明:辽河口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137)Cs比活度的变化范围为(1.03±1.01)~(15.68±1.13)Bq/kg,平均值为5.09±0.34Bq/kg(n=17),变化幅度较大;在空间上呈现出由陆地向潮滩、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该区域沉积物柱样中~(137)Cs比活度的垂直分布主要呈现出单峰型、双峰型和不规则曲线的分布态势。采用~(137)Cs起始层位法与最大峰值法计算辽河口海岸带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均发现辽河口海岸带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呈现出从北到南(从陆地到海洋)逐渐增大的趋势。沉积物中~(137)Cs蓄积总量范围为(980±46)~(6094±92)Bq/m2,平均值为2278±42Bq/m2,高于研究区~(137)Cs的全球大气沉降通量值1310Bq/m2(衰变校正到2015年);全球大气沉降的~(137)Cs约占该区域~(137)Cs蓄积总量约57.5%,表明该区域沉积物中~(137)Cs的主要来源是全球大气直接沉降。  相似文献   

19.
冲绳海槽有孔虫壳体的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钙质生物壳的微量元素组合和Sr,Nd同位素组成是识别海底混合源沉积物中生物源物质相对贡献的重要参数.冲绳海槽有孔虫壳体强烈富集Sr,P,Mn和Ba,富集Li,U,Th,Sc,Co,Pb,Zn,Cr,Rb,Y,Sb和轻稀土元素,弱富集V,Ga,Zr,Nb,Cd和中稀土元素,相对贫Ge,Mo,In,Sn,Cs,Hf,Ta,W,Tl,Bi和重稀土元素,海水中微量元素的背景含量和生物活动对微量元素的选择性吸收是有孔虫壳体中微量元素发生富集和贫化的主要机制,冲绳海槽有孔虫壳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海水和太平洋有孔虫的有明显差异,表现出中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并具有微弱的负Ce异常.有孔虫壳体的Sr,Nd同位素比值也与大洋海水不同,分别为0.709769和0.512162,前者略高于大洋海水,后者略低于大洋海水,表明冲绳海槽海水明显受大陆河水影响.  相似文献   

20.
海水和海洋食物链网传递137Cs、60Co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叙述在人工条件下,利用示踪法和S-8O智能多道分析器与Ge(Li)探头测量放射性,研究137Cs60Co在海水及以扁藻、泥蚶、对虾和罗非鱼等生物组成的食物链网中的传播规律,测定了食物链网各环节对核素的转移率,结果表明放射性核素在海洋食物链中的传递要考虑海水的影响。纯粹的食物传递是微弱的;食物链网中各环节对60Co的传递率比137Cs大;并且探讨了各种生物摄食核素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