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壤水资源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土壤水资源的定义及研究土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土壤水资源的结构,提出了土壤水资源评价方法,重点研究了可更新的土壤水资源和可开发利用的土壤水资源,并指出土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缓解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冯耀奇  任利民 《地下水》2007,29(4):13-14
依据最新聊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水资源总量、地区分布和年际年内分布特征,论述了重要的客水资源-黄河水的基本规律,得出了聊城市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结论.并通过分析水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利用、地下水超采、水污染加剧、水资源管理体制等问题,总结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建立节水型社会生产体系、开展生态水资源建设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聊城市是山东省水资源比较紧缺的地区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06m3,水资源问题已成为聊城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科学调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以便实现水资源的最大效能,提高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依据聊城市水资源特点,系统分析了聊城市水资源状况,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安徽省水资源和水资源的特点。从水资源管理的函义、内容阐述水资源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及水资源管理发展趋势。同时也对安徽省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前新疆农业生产严重缺乏水资源,针对新疆地区的农业水资源现状,重点研究了新疆农业水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分析了新疆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问题,力图实现新疆农业水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及其理论探析   总被引:99,自引:4,他引:9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定义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并阐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与特性。在分析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子之后,研究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研究层次,对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作了较为深入的探析。  相似文献   

7.
济源市水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瑞  王小伟 《地下水》2010,32(3):132-134
完成了济源市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需水量预测、水平衡分析,开展了水资源保护、水资源配置研究;提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布局和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8.
王超  李菊 《水文》2017,37(3):75-80
为满足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要求,根据水资源评价的理论及水资源公报编制的规范提出了云南水资源公报水资源量评价系统的构建思路,研究了降水、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的分析评价具体方法,并开发了云南水资源公报水资源量评价系统。实际应用验证表明,所提出的水资源评价方法是正确的、可行的,系统较好地支撑了云南水资源公报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莉新 《水科学进展》2007,18(6):879-883
首先进行了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于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基于水资源供需紧张度系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系统动力学评价思路。进而结合江苏省水资源特点,计算了包含经济增长率、供水水平和保证率三组参数8种典型方案的江苏省水资源承载能力,为江苏省水资源承载能力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是我国水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水资源的形成及分布与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背景密切相关。在对全省水资源量进行计算的同时,分析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对水资源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根据江西省水资源面临的态势,结合江西省省情和水资源利用现状,就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探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宝华  郭纯一  高世斌  王健 《地下水》2008,30(1):109-111
分析了辽宁省水资源的现状和开发利用程度,探讨了辽宁省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总结出辽宁省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未来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大,采取切实措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辽宁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评价与优选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明确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目标的基础上,结合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特点,从水资源利用效果和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了体现水资源调控目标的指标体系;将效用理论、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理想点技术结合,建立了调控方案水资源利用效果评价模型;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流域水资源利用的角度,提出了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准则和量化评价方法。用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验证了模型和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分析流域及河流水系可被河道外消耗利用的水资源量,对流域水系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总体控制,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从阐述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基本概念入手,提出了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计算方法,计算了全国及水资源一级区的可利用总量,同时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限度和潜力。  相似文献   

14.
刘占衍  吴旭 《地下水》2015,(1):127-128
据河北省市级水资源评价细则及邯郸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对邯郸市鸡泽县的区域概况、降水、水资源数量、水资源质量等因子进行分析,给出了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了鸡泽县现状水资源状况。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水资源承载能力概念和通辽市水资源利用基本情况,构建了水资源可承载能力评价的递阶层次指标体系.结合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了通辽市多层次水资源承载能力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并对通辽市各行政区现状年和规划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辽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全区均较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和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是造成水资源承载能力低的主要因素.对2020规划年的评价结果显示,节水条件下通辽市水资源承载能力有所改善,但基本仍较弱,需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来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刘占衍  吴旭 《地下水》2010,32(5):108-109
依据河北省市级水资源评价细则及邯郸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对邯郸市磁县的区域概况、降水、水资源数量、水资源质量等因子进行分析,给出了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了磁县现状水资源状况。  相似文献   

17.
新疆水资源问题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铭江 《第四纪研究》2010,30(1):107-114
新疆地处干旱内陆区,水资源相对匮乏,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严峻的水资源瓶颈制约。本文系统分析了新疆水资源及主要生态环境特征,综合评价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新疆可持续发展中水资源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研究探讨,针对新疆水资源配置、高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气候变暖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对于实现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邵帅  冯金  王莉花 《地下水》2011,33(2):132-133,136
水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在可持续发展中地位显著.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加强对水资源统筹协调配置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本文介绍了凤翔县水资源的特点,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凤翔县城乡一体化建设下的水资源利用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保障措施,以保证凤...  相似文献   

19.
现代水资源评价及水资源学学科体系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在追溯水资源界定和内涵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根据水资源评价的有效性、可控性和可再生性准则,按不同评价口径将水资源划分为广义水资源、狭义水资源、国民经济可利用量和生态环境需水量。从水资源承载的双重客体出发,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历史上关于水资源评价和定义的争论。而后从水资源科学的发展入手,刻划了水资源学研究的对象和三个层面上的内容,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综合研究,根据学科研究的内容,构建了包括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综合学科的水资源学学科体系,并分别就三大组成部分作了剖析,这对于水资源学科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美玲 《地下水》2008,30(3):88-90
通过大量的实测数据分析了1956~1979年和1980~1990年,1991~2000年山西省水资源状况,20世纪80~90年、1991~2000年水资源的衰减,持续干旱造成水资源危机,水资源的衰减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提出了解决持续干旱与水资源危机的应对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