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研究了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成果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数据分类指标体系的异同,以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服务城市规划总体修编为主要目标,构建了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与城市总体规划数据转换的知识库,基于ArcGIS研制了相关转换插件,实现了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成果向面向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数据的转换,为地理国情监测普查成果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态红线是指为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必须实行严格管理和维护的国土空间边界线。结合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确定生态红线区分类体系,建立了一套以地理国情数据为基础、基于多源数据的生态红线及监测方案。随后应用该方案,选取江苏阳澄湖重要湿地为监测区,提取该区域2005年以来生态红线覆盖现状,开展监测区统计分析与评价工作。研究表明,阳澄湖重要湿地自2005年以来随人工用地增长、自然景观持续下降,导致生态指数下降,且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应冻结生态红线保护区范围内人工用地开发活动,对自然地类加大保护力度,从而维护该区域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为数据源,检索并分析了地理国情普查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讨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与质检、土地监测与建设用地评估和森林资源监测三大领域的应用。在成果应用研究中多源数据整合应用和成果数据的转化与抽取两个特点较为突出。当前的研究存在以基础应用为主、深层次应用较少,以测绘、国土部门的应用为主,其他部门的应用较少等不足。  相似文献   

4.
利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结合地理国情监测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以及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某地土地利用总体变化和专项土地利用类型如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基础设施用地情况进行监测分析,为城市政府部门在城镇化建设、城市管理、城市规划等提供科学的地理情报支持。  相似文献   

5.
以江西省某县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基础,研究其与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结合土地资源监测的热点,初步探究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土地资源监测中应用,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提供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地理国情普查中地表覆盖分类数据与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地类图斑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在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监管中的应用。深入分析两类数据,通过建立对应关系定性分析并计算空间重合率,通过来源-去向矩阵定量分析两类数据的异同;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监管热点,发现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在土地宜农性评估、潜在建设热点区域定位、建设用地监管及建设过程追踪等方面可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城乡用地数据各自的分类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上述各类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为理论基础,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作为数据基础,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对城乡用地现状进行调查。以嘉兴市本级为试验区,采用上述方法对嘉兴市城乡用地现状进行调查,最终得到嘉兴市本级968km~2内的城乡用地现状数据成果。通过上述方法,不仅能快速、科学地进行大范围城乡用地调查,同时能实现数据的更新监测。综上,本研究的内容为城乡用地现状调查探索了新方法,也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掌握大连金普新区近年的建设进程和效果,本文研究了基于新区的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已有的基础地理信息成果资料和高分辨影像数据,对其在建设用地、道路交通、生态功能用地等方面的建设现状进行监测。结合相关的专题数据资料,从不同角度对新区的建设进程和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地理国情、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的基本内容,详细地论述了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开展荒漠与裸露地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资料收集与分析、基础数据整合及预处理、解译提取、基本统计分析及综合统计分析等方法。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富蕴县恰库尔图镇为研究示范区,介绍了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等数据源,开展相关研究的情况,并展示部分研究成果。最后展望了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服务国家生态文件建设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提出面向年度土地利用现状的高分遥感影像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成果数据的统计差异分析方法。利用普查标准时点/监测数据及2014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进行GIS空间分析,分别从成果耕地间差异指标、耕地与非耕地差异指标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并分析其产生机理。指出地类采集标准的不一致性、调查成果获取方式的差异性是耕地地类、建设用地等统计差异的重要原因,为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共享融合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一直受到相关行业的关注。本文对某市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与国土二调成果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下一步地理国情普查中数据时点核准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在朝阳地区地理国情普查任务中,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生产内业的主要流程及技术方法。结合实际作业对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的相关精度要求、采集原则和标准以及编辑的技术手段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说明,提出了采编过程中影响成果精度的关键问题处理办法,为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的基础是地表覆盖和地理国情要素的采集工作,同时也是开展统计分析的前提。本文以辽宁省朝阳市基于遥感影像的地理国情数据采集工作为例,对地理国情普查中地表覆盖数据和地理国情要素的内容及指标进行数据采集研究。采集的基础指标包括范围、位置、属性、面积等,利用清华山维EPS2010软件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建库、数据检查和时点更新等工作。详细阐述了在辽宁省朝阳市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工作流程,总结出一套稳定、高效、可靠、因地制宜的数据采集方法,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省)情监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文物保护意识的加强,关于唐帝陵的保护不再局限于陵体本身。本文依托于地理国(省)情普查试点项目,通过对陵区监测区两期地表覆盖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影响地类变化"反映人类活动对于陵区监测区的影响,并针对唐献陵进行统计分析,为今后陵区保护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北京市2015、2017及2019年三期地理国情普查及监测数据,分析了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内地表覆盖空间变化特征,并在全局及局部Moran's I空间自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从空间上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修复显著、生态破坏显著区域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9年,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生态用地整体处于流出状态,且各类变化斑块间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效应,15个区域为人类活动密集区,其中雾灵山及周边山区、松山及玉渡山保护区、南海子公园、密云水库、怀沙怀九河、泃河平谷段(西南段)等6个地区为生态破坏显著区域,建议对其加大监管力度;生态修复显著区域为京密引水渠密云段,其他8个区域均为人为破坏及修复活动共存区域。本文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建设美丽北京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适用于全国其他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内地表覆盖变化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充分地发挥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作用,选取北镇市进行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中植被覆盖的对比分析,找出二者的差异性并分析原因,验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适用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17.
地理国情地表覆盖数据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成果,与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差异化分析,可满足相关政府部门对数据演变与内涵解读的迫切需求。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地理国情地表覆盖数据与土地利用地类图斑数据间的分类差异,构建了分类映射体系,设计并实现了两类数据间的差异性分析方法,为地理国情监测提供方法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贾晓光  刘金辉  殷涛 《东北测绘》2014,(6):171-172,175
地理国情主要普查内容:一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二是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数据存储在ArcGIS的Geodatabase格式数据库中,为确保普查数据在拓扑一致性(重合、重复、相接、连续、闭合、打断),结合ArcGIS中的Topology工具分享几点实战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